enxbq7d 发表于 2006-3-30 20:06:00

谈谈二手器材的价格

大多数音响发烧友也是摄影发烧友,一般都有选购二手器材的经历,我想价格因素是一条理由,更多的是在选购二手器材时能够锻炼自己的鉴别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而且二手器材里不乏精品,逛二手店是不少发烧友的业余生活,至少我是这样。
  
其实二手器材的价格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市场供求关系,卖的人多,买的人少,价格就跌;相反,卖的人少,买的人多,价格就高.
  
比如我收藏LEICA相机,一台MINT-级别的M3,国外成交价格约2000美圆,而国内要30000元人民币,而一只50MM/F1.4 SUMMILUX镜头,EBAY上拍到900美圆,我在北京买过两只,平均只要7000元RMB,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以前用LEICA相机的人尽管比较多,但大都是专业记者,机器用的比较狠,留下来的新净的LEICA M3 机身太少了,而新净镜头相对较多好找.因为公家一般都买一整套(一机三镜),大多数人常常只用一只镜头,我就见过若干套机身和标头用的很烂,但35mm和90mm两只头崭新的M3和M5。
  
2.当地市场对该品牌的认知度.
  
在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大家比较认同德国相机和欧美音响产品,而在英国,杂志上连篇累牍地介绍的都是先锋、索尼、建武,认知度高的产品,一手二手都比较好卖,当然也有人买二手专买偏门货色,因为这类人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
  
3.货品的成色.毫无疑问,越接近全新的器材,价格也越高.
  
但也有例外,如代理公司转业,清仓,倒闭,全新的货品也会半价或更低出手,比如几年前北京"科艺廊"关门,我就以半价买了全新未开封的PROAC RESPONSE 3.5,AUDIOLAB 8000分体CD转盘+解码器.还从另外一个公司花了8万元买了三台库存的AMPRO三枪投影机,4万一台卖了两台,省下一台自己用.另外还一类二手货也值得留意,就是电子垃圾,广东的货场上经常会有一些少见的高级机或专业机,因为卖家不太了解,价格往往较低,但需仔细验货,避免吃亏上当.我曾1000元买了一台SONY BVM-2012,顶级的视频监视器,定价9800美圆,但回家打开一看,缺一块输入板,只好通过北京的SONY代理"英斯泰克"订购了一块,花了6000元!
  
4.供需双方交易的心情.
  
去年我为了买房子着急用钱,迫不及待卖了声音很好的"雨后初晴HL-5"音箱和几台相机,理所当然赔了不少钱.当然也有"江湖救急"时,从别人那里抄便宜的时候,以不伤双方友谊为限度,尽量压一压价格.我的原则是,买别人的器材,如无大的伤害,以原价的一半为起点(音响器材),因为再贵就可以买新的了.当然摄影器材好象要高一点.
  
5.对未来价格趋势的预期.
  
换句话说,是买涨还是买落.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电子化的产品肯定会性能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便宜,而优秀的机械相机会因曾经固含的劳动力成本和日渐稀少的原因而具有保值潜力。在音响器材上,CD转盘和解码器的价格降得较多,一般认为先进的东西都是又便宜又好的,其实不尽然,我相信新净的采用PHILIPS CDM-4,CDM-9 PRO结构的CD转盘和采用4片PCM63,或PCM17021704的解码器的价值将是永恒的,因为:1.现存的大量优秀的CD录音足以听过世,2.上述机型的声音表现已近完美,3.新不如旧,以前的金属结构的机心现在越来越简化,几乎全用塑料材料了.
 
总之二手器材还是挺好玩的,但玩二手器材最重要的是体味器材中的"古早味",为什么当时这样设计?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切忌用现在的眼光看早期器材,比如LEICA M 系列相机,ROLLEIFLEX TLR 双镜头反光相机,LS3/5A音箱,还有更早的MRANTZ 7、8、9电子管功放,它们能纵惯摄影及音响领域几十年,肯定是有其独到的魅力的,如果简单说它们的设计太老了,不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不是非球面的,没有自动测光,上卷和倒片太慢。。。。就有点缺道了.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了解历史是为了知未来,不了解历史,怎么能判断未来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二手器材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