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香烟 发表于 2010-6-3 12:03:03

解读“发烧”(一)

一、“发烧”
非医学意义上的“发烧”一词,近几年来不断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媒上出现,甚至已经赫然悬挂在公司的招牌和店铺的门头之上。人们先是疑惑,后又觉得幽默,再进一步就想了解它的内涵了。
其实,发烧是一种极为高雅的文化现象,已是一些人士填充业余时间的得意之选。在物质、文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十分有必要了解一下这种文化的内容,进而也不妨参与其中,发一发“烧”,“身体不适”便可浅尝辄止。条件许可,则不必回头,去探究“发烧”奥妙。得到身心的愉悦。
“发烧”一词是泊来之物。一说它来源于英语的“facier”,意为“……迷",因其发音与粤语里的“发烧”极为相似,故而称之。一说源于“Audiophile”意即音频、电声的爱好者。该词首先从香港入境,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大江南北,从其传播与发展的情况看,后一种说法更确切些。
实际上,目前还没有人给“发烧”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约定俗成的内涵是:对于音乐的记录、载体、传播和高保真重现有着执着追求,并为之痴迷。对于此圈内人士,人们形象的称之为“发烧友”。不难看出,“发烧”基于两个方面:一是音乐──这种高雅的艺术,二是电子技术。单纯的爱好音乐同单纯的兴趣于电子技术一样都不是真正的发烧友。
由于“发烧”一词表达地贴切而生动,注定了它具有专有性。当然,好词大家用。近来出现了“摄影发烧友”、“集邮发烧友”、“电脑发烧友”……之说。也许将来连医生都会叫“发烧大夫”,这就不在我们讨论之列了。
资深的发烧友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到了艺术见解对音响设备的线路、用料、摆位、听音环境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于音乐软件(如激光唱片、卡式磁带、模拟唱片等)的欣赏具有很高的造诣。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发烧技术也不断派生和演进。在基本的Hi—Fi(即高保真立体声)基础上,近年来已发展到“AV发烧”,既追求声音的高保真重放,又追求高质量画面的重现。于是,家庭影院、杜比环绕声、数码声频技术等相继粉墨登场,给发烧舞台凭添了几分热闹。
总之,“发烧”所追求的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因此,发烧是无止境的,也是永恒的,她所演绎的是文化的发展、科技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二、发烧友
怎样才算一个发烧友呢?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绝对明确的界定。因为任何一个文化群体都有它的层次性和离散性。如果认为只有对电子技术有精深的研究,同时又在音乐欣赏上有很高造诣的人才配“发烧友”的雅号,那么这一概念就仅仅限定在少数专业人士范围内了。这样,“发烧”貌似阳春白雪,实则曲高和寡,偏颇而局限,这是发烧的悲哀。从其发生发展的轨迹看,完全不是如此。它的丰富性、普及性决定了它的大众化。无论你爱听古曲音乐、流行音乐还是歌曲,也无论你喜爱贝多芬、卡拉扬还是邓丽君、童安格,只要醉心于音乐本身的同时,更愿意了解如何使音乐放送的更真实无瑕、更优美动听,那么,你就已经开始发烧了。
反过来看,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成不了发烧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容易被音乐所吸引和打动。有的人豪华的居室中摆有几万元的音响设备,但却无烧可发,只是按主人自己的理解,对“先富起来”的一种展示。而有的人仅用几千年甚至几百元的花销购置的器材,亲自动手,开膛破肚,整治、修饰,玩得花样翻新,然后咀嚼着自己创造的音乐美餐,自得其乐,悠哉游哉,这才是发烧真君子。在发烧友中,人们对“烧龄”长而水平高者尊称为“资深发烧友”,而对入门不久的则昵称为“发烧初哥”,至于这种叫法是否规范暂且不论,起码表达了发烧的层次。有了层次才有了容积。
由于发烧追随者日众,每个人的发烧取向不同,自然而然地分出了门派。目前公认的分法有两派:一为动手派,一为器材派。
动手派也称“土炮派”。这部分发烧友的主要特征是善于动手。觅得好的电子线路,购置质量上乘的元器件,自己打造音响设备。或者购得有潜力的机器,仔细分析其线路和用料,对关键器件进行更换,对关键线路加以修饰,并十分讲究制作工艺,以达到靓声的目的。这类发烧友大都有很好的电子技术基础和很强的动手能力,当然起码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
器材派发烧友追求的是通过器材的优化组合来达到高保真重放的目的。他们研究各种牌号的音源设备、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装置等等器材的特点,根据听音环境的需要,以靓声为目标,环环搭配起来,通过组合满足发烧之瘾。
这两种派别其实也没有严格的界限,资深发烧友往往是全能的。近年来,东洋人从另一角度对发烧友分为三类,也得到了国内发烧人士的认可。
第一类偏重于物理意义上的高保真。这些发烧友的来源大部分是电子爱好者。他们注重器材的技术指标,注重器材之间的电平匹配,追求对音乐软件的忠实重放,喜欢“原汁原味”。第二类是追求最接近演奏(唱)实况的发烧友。此类以搞艺术的人士为主。他们认为音响系统放出的声音,应以尽可能地接近现场为准,可以动用一切手段来修饰声音,直至满意。第三类追求听觉完美,不管什么技术指标、什么现场再现,只要听得舒服就心满意足了。这类发烧友范围很广,各种人士都有。
发烧派别无论如何划分,有一点是极为重要的:拥有器材的价值并不代表发烧水平的高低,一味追求昂贵的器材,而不求甚解是与发烧真谛相悖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羊二羊 发表于 2010-6-3 12:32:05

谢谢大家啊,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发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