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ongxing 发表于 2010-7-7 20:04:08

从国内胆机三大师说到听音美学的形成

喜好音响超过20年了,10年前才有能力购入第一台电子管功放--欧博的Cyber10(第一位高人,欧博创始人刘朝晖,近年改名刘士晖);很快有了第二台,上海无名氏的2A3单端;06年是第三台,关氏2A3.4(第二位高人,关氏创始人关乃炘);直到上个月是第四台,极典R801(第三位高人,极典创始人曾德钧)。关于前三台的一些情况,可以参见去年初的博文“术业有专攻—我的三套个性化Hi-Fi系统”这四台功放目前都在正常使用中,一些共性是:国产,电子管(胆机),单端单管(除了R801是推挽),小功率(在3~20w)。本文不打算做器材介绍和评测,只是通过器材本身探究设计师的声音美学和哲学理念,海阔天空自由发挥。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人类主观聆听中有太多个人化的因素,即使抛弃商业利益和自尊心的束缚,仅就对音乐口味的千差万别来说,“美好的声音”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感受声音是很主观的,更现实的是,真正能分出声音好坏的人是极少的。“别人的蜜糖,你的毒药”并不奇怪,因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每对耳朵是长在每个不同的脑袋上,别人代替不了。来看一下不同时期对“美好的声音”不同的体验。
    在以LP、磁带为主要HI-FI听音媒体的模拟时代(包括1990年前的早期CD系统),主流的听音审美观是:人们喜欢音色浓郁、温暖、醇厚、丰富、生动、柔和的声音。当时的HI-FI器材也大致是按照这个声音美学来设计的。
    曾几何时,人们的音响审美观开始变了(特别是电声音乐,iPod,PC-HiFi盛行以后)。变得越来越快速,越来越注重解析,同时音色越来越淡。原本体现各家厂差异化的个性因素悄然淡去,而被一种具有“快速、中性、高解析”共同特征的所谓“现代声”所取代。或者说,即使程度尚不足以用到“取代”这个词,也会在声音里越来越多地听到这种“现代声”的痕迹。
    巧的是国产最大的两家胆机生产商,一南一北。正是这两种风格的体现。
    南指珠海的斯巴克,号称现代派胆声,速度快瞬态好频响宽力气大。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美国牛仔的阳刚之气。
    北指北京欧博,号称有文化的声音,也就传统胆声,相对前者速度慢声音粘稠胆味较重,有点英伦才子的阴柔之美。
    声音哲学代表一种文化对声音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出于技术层面的,而是艺术层面的,它背后是文化的沉淀以及民族的性格。很遗憾,从来没有过“中国声”,不是中国没文化,而是设计师和消费者无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很久了。所谓的XX声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烙印,并非产地。其实也就两种称得上哲学的声音--美国声和英国声,分列坐标的两个端点,其余的如德国声,丹麦声都能在这个坐标系中找到相应的位置。
    美国声:作为一个几乎没有历史的国家,美国对世界的看法是全新的,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美国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崇尚年轻和力量,喜欢冒险,喜欢大手笔。深受文化的影响,其声音美学是追求大动态、大声场、要求好的瞬态、低音要猛要有点硬,高频要亮,解析力要好,甚至带有金属光泽,这种声音有活力,直白、澎湃,但不够细腻。美国的音像产业发达,对外输出的音像制品的同时也输出了这种声音哲学,获得了大量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的认可。(iPod是典型的例子)
    英国声:英国上层社会追求一种细致高雅的氛围,男士要绅士,女孩要淑女,女士要贵妇,对事不能大惊小怪,要沉着镇定荣辱不惊,讲究一些小情调,听一些小编制的室内乐甚至独奏,声音无需很大,更不必爆棚,能听清楚就行。整体而言,是一种较慢节奏的细致生活,他们对这种生活一致认同,喜欢中频突出,低频不多,高频不亮甚至黯淡,比较松软缓慢略暖的风格,声场较小但不紧,细节丰富却不突出。这种声音美学取得了几乎所有英国音频设备厂商的认同,虽然彼此之间产品的声音特征有差别但同大于异。这种典型的声音哲学被称为英国声。
    英国声是本人的喜好。欧博的Cyber10是台好机,很好诠释了“朴素、人性”的声音哲学,尽管国内卖的不好导致很早就停产了,但国外一直在卖。下图是最新外销的08版,模样没变,加入时髦的USB解码功能:
从国内胆机三大师说到听音美学的形成

    Cyber30也是我魂牵梦萦的一部机机,现在国内好像也已经停产,毕竟3.5w在如今主流的低灵敏度音箱面前无法表现,但却是全频音箱或者号角音箱的绝配。找到外销版的图片如下:
从国内胆机三大师说到听音美学的形成
    刘朝晖是音响设计师,但商人气息更浓一点。欧博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使其稳居国内胆机企业三甲,出口更是比肩老大斯巴克。只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对个性不利,近年的产品,有随大流向现代胆声靠近的趋势。
    老关是高人,是隐士。关氏音响--极低调的一家手工音响作坊,土炮味道极浓,几乎每件做品都由老关最后矫音耳朵收货。论企业知名度比欧博差远了,只在小众之间流传。但论音响哲学丝毫不差,其“小音量的美学之道”深深影响了我的听音哲学,是三人中和我共鸣最多的一位。老关的可贵之处在于坚信自己的想法,丝毫不向市场妥协,只为“知己”设计产品,颇合我的脾性,这也是世界级设计师的共性--用我的设计改变世界。由于没达到一定的量,成本居高不下,总数不到十款的产品个个巨贵无比,没有性价比可言,但对于欣赏其听音哲学的却认为物有所值。关氏音响是我心目中最接近Hi-End的国内胆机企业。2A3.4是迄今我买的最贵(四分体,我只买了一半)也是最满意的功放,用来组建单声道听音系统,专门听历史录音。下图

从国内胆机三大师说到听音美学的形成
   
    就我20多年听过的几十部2A3和300B的胆机而言,老关是国内玩2A3最好的音响设计师。2A3也是我的最爱,对名气更大的300B始终不感冒( 2A3比300B全面平衡的多,不光是低频表现)。就国内的2A3单端单管合并机而言,老关另一呕心之作--MA1亦可排前三,见下图

从国内胆机三大师说到听音美学的形成

       深圳极典的曾德钧是另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想当年(15年前),北关南曾是国内胆机界宗师级人物,北关就是北京关氏,南曾就是极典的曾德钧。老曾近年独辟蹊径,专注Hi-Fi复古收音机,开辟了一片“新蓝海”。众所周知,收音机由两部分组成,“收”和“音”,国内的收音机知名企业两德(德生和德劲),在“收”这一领域已经做到世界最好;但就“音”这一项,和上世纪60/70年代收音机鼎盛时期的德国Grunding(根德),SABA,ITT还是不能比。尽管德生1959(我是第一批购入的,用了几年直到入了德生1994后出掉了)算是第一步的尝试,但没有继续跟进(德生1994是OEM自极典的R301s)。我始终认为做好收音机的“音”要有HiFi厂商站出来而不能只靠传统的收音机厂商。下面分别是德生1959(上)德生1994(下)。

从国内胆机三大师说到听音美学的形成从国内胆机三大师说到听音美学的形成

    下图是刚入的极典R801--目前国内最贵的收音机。
从国内胆机三大师说到听音美学的形成

    这里不打算谈收音机,只希望通过我接触过的几件作品探究一下老曾的声音美学。尽管久仰老曾大名,但一直没有机会细听其作品,直到入手德生1994,惊为天人!不夸张的说,R301s(德生1994)是目前老曾的巅峰之作(尽管老曾本人一直否认这点,但很多同好都和本人持同样的观点),也是国内在产的新品中能买到的音质最好的纯收音机。那是一种什么声音呢?醇厚宽松从容甜美,不刻意HiFi,但实在好听、耐听,连续几个钟头耳朵都不累。那是HiFi的至高境界!基于此,一听说老曾5年磨一剑的R801即将诞生,毫不犹豫出手“抢”了一台(第一批生产了200台)。收到机机一个多礼拜,每天煲机3个小时,不能说已经煲透,但设计师的声音取向已经明晰,那是和R301s完全不同的声音。也许我的耳朵被2A3宠坏了,总感觉R801胆味不够,严重向斯巴克SP105i(另一部贵价的,只出口国外的电子管放大收音机)靠拢--典型的现代胆声!倒不是说这种声音不好,但两种声音风格跨度那么大只能说明设计师尚未形成自己的声音哲学。一个成熟的品牌会有自己倾向的风格,它会为旗下所有型号或者一个系列设计一个自认为满意的风格,并朝这个方向去校声,Hi-End界更是只认个人风格。就这点老关是国内音响企业的楷模,尽管关氏只是一家小众的蚊型公司。冒犯了,老曾!抛开声音风格,总体而言R801是国内收音机在“音”这一层面的另一座高峰(不是顶峰),是艺术品,是奢侈品,绝对物有所值!附属功能方面,外接音箱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老曾的常青树设计VAA-70MKII功不可没。
    最后用个不恰当的比喻结尾。南曾北关就像孔子和老子之间的区别,但都是中国胆机界的元勋,向你们致敬!希望设计出更具个性的产品!

1170361907 发表于 2010-7-7 20:29:31

分享,不错,我收藏了啊

hificheng 发表于 2010-7-8 07:38:08

:victory::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国内胆机三大师说到听音美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