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发烧ABC之七——三大件之外的调整经验_音箱_音频应用论坛 - Powered by AUIOAPP

音频应用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音频应用

[全频箱] 音响发烧ABC之七——三大件之外的调整经验

[复制链接]
thanku 发表于 2004-4-26 06:26: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越来越多的发烧友开始认识到,一套hi-fi系统的声音并不光是三大件所决定的。在确定了三大件器材之后,还有一些环节会影响声音,甚至会很大地影响声音。这些影响声音的环节,有些是影响程度很大的,已经不能用“微调”来形容,有些则确实属于微调的范畴。这些“三大件以外的调整环节”,总的来说,应该遵循一个从大到小、从重要到微调的次序,而不应该颠倒。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值得大家重视和讨论的。
1 r5 U8 Y! V4 X& h
5 y& L6 n4 c' I5 M0 `
6 l' o4 j  N' A4 |
* {6 C- |* a8 i5 P& v/ a. t$ r& t. [- J# Q( x
颠倒次序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可能一些更重要的、更影响系统声音的问题没有解决,造成出来的声音存在明显问题,这样一些微调性质的措施和环节,不能反映出其应有的作用。有时候会听到一些烧友反映在他的系统里换线材没多大作用,或者搞脚钉没卵用,最后分析下来很可能的原因并不是他“木耳”,而是系统根本存在没有解决的明显瓶颈。这些瓶颈的存在使得系统的声音透明度打折或存在明显的驻波和失真,这样一些细微的调整就难以察觉出效果。更糟糕的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如果硬要靠线材等去调整,主人可能觉得平价的线材根本不够用了,砸大钱上贵价线材。然后可能是听到了一些效果,但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了。8 X7 f0 A' S& R/ e, K/ e# O
  h( L' O8 j4 J' o

- t7 j, r! p! I7 ~, I; K2 C! |1 W/ `* h) ^

& x4 j% ?, M! ]问题的本质就是,在多个影响声音的环节里,确实是有主次之分、重要和相对不重要之分的。如果主要的环节存在瓶颈,那么在次要的环节上砸大钱,那是事倍功半的。有经验的发烧友,应该学会判断出一套系统在一个给定的使用环境里,有哪些主要的瓶颈,然后应首先去解决这些瓶颈问题,而不是一味砸贵价的线材、道具。- w. z( Q  a( o) o4 J+ l

% n3 ], e5 m0 G# e, B
% R4 y( a/ B% Q) T' i3 a
2 G3 b6 d7 d' y% h( O5 b. v% [4 Y+ E9 b/ T
最容易变成“主要矛盾”的重大瓶颈环节,有哪些?我分喇叭系统和耳机系统两类来说。对喇叭系统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较差的房间声学特性和不适当的喇叭摆位。其次是器材的用电环境。再其次是糟糕的器材摆放环境(即器材摆放在哪里)。这几点如果情况不佳,造成的问题不是靠线材或其他小玩具能扭转的。
- z, B0 r3 L: o  R2 l( Y. T7 W5 b. F7 Z" p: @
1 d3 B' F$ v* r) d( Z6 N6 }  ~+ s
$ U3 B2 P: A5 M' y! B

, C! c1 ?7 c1 L1、房间声学特性存在明显问题,比如存在严重驻波、墙面反射严重,这些都可以使得声音轰隆、基本的清晰度大受影响。典型的家庭环境下,多数是吸收不够、反射过重带来的问题。: O- B! A! ?0 U9 P1 v

+ Q$ S/ g) d! o  F, _6 M$ S* c$ s* G
6 p4 Q. l' h, z( J% b/ O  x7 ~1 X
; k3 h9 R- [; a+ Y& E
2、不适当的喇叭摆位,造成出不了一个有形体密度的、形状规整的声舞台。过于靠近墙体的喇叭摆放造成某些频段严重反射。1 \" V8 ^% ~% w
3 ~' q2 ?1 Q, K6 i' ?
( o0 T; }: l  V/ }

5 e% @& {. h+ O! H" R* g8 N
) n! Z4 i, ^* n' {$ T5 ?: ^' |) }6 u3、用电环境差,比如墙内电线过细、电的质量不好、用普通拖线板,不经任何处理就都插在上面,有时还和电脑、电视机插在一路电上。出来的问题,典型的体现是声音背景脏、有高频杂波污染、不耐听、能量感薄弱。( m" H9 e/ b. r# p6 S! o, d+ C

8 Z7 ?$ X- l+ u! \, H+ m8 C+ ?8 J. o& d- X( y5 m
. p% n5 z8 {1 `" `7 x6 o2 [
" b' [6 Z) t* s. Q/ r6 r
4、器材摆放环境差,最典型的情况是很好的器材去摆在木质的家具书柜上。造成的问题,就是喇叭播放时的震动严重地影响器材,声音脏、声底不干净。
2 Q/ m" [$ M# D+ `' i
+ a3 _; }& @/ X: ]( v
+ [3 w" `7 P: e' \8 s' d: L5 {* {/ k0 a2 Z# F/ p, P5 c/ E
( S1 c8 o2 L! ?7 z8 f
以上几个属于家庭环境下最常见的瓶颈问题。这几个环节的问题不解决,乱投线材,首先是有可能根本听不出线材的影响,其次就是即便听出了线材的影响,在主要瓶颈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靠线材去调整,也是隔靴搔痒、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调整方向错误)。% b, Y. S# f2 t+ y& `/ j0 I) G/ w

4 _. r& g& f; K
! j8 x8 {6 X0 n/ o/ |* O4 A6 ]" q( H4 n

1 O; I) L4 c% P0 j) }" Y本质是,最主要的那几项,能决定系统的声音透明度。如果存在瓶颈问题,很可能系统的透明度就较差。透明度差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很多东西听不清、辨不清。那还“调整”什么呢?做调整特别是微调的前提,就是系统要有不错的透明度,能对调整措施作出反映。
; y! n% ?2 M4 j$ a: Y9 ^' u8 [: m. w) g, R1 }

! v3 ^3 @4 w, m
' d9 g$ C) P/ u
2 v4 B' g/ a9 s& A5 V6 C' e所以在一个喇叭系统里,首要应解决的,是前面提到的几项瓶颈问题。这几点逐项解决了,没有明显问题了,再按顺序搞其他“调整”。
/ a9 L2 E* T+ |! m; B5 G
! T. `0 o: G1 ^& g6 |" e9 ]
0 x" E: h9 u1 @9 p" ^& w! b" I9 Y' i% \9 ~1 B: j
玩耳机系统的一个很大好处是,省却了最麻烦、最费钱、最难搞的房间因素。在家用环境下搞喇叭系统,确实很费事,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我相信很多男性发烧友都有这个共鸣——大多数人没有独立的一个单用途听音室,是在客厅里摆放音响的,这样一人爽快、全家被动听音,家里人多数会有意见,更糟糕的是喇叭和器材的摆放收到很多制约,比如喇叭的最佳摆放位置往往会影响走路,不得不把喇叭摆到不影响走路、但效果较差的地方去(往往是容易造成反射的墙角),再比如一些房间处理没法做,因为房间处理几乎都是不美观的,家里领导会意见很大。; X/ A2 L* k# C
& u9 i( r, G4 O8 u) P2 H/ i. N
) _8 K6 e, c* {: ~) R0 T; U

4 Q' S0 d1 P) T8 H
$ @* P8 g( l  E/ f7 j7 l: ]
% S6 O: z& L* r1 L+ _$ m耳机听音就直接跳过了房间声学因素和喇叭摆放的问题。但我前面提到的其他环节,用电、器材摆放,还是存在并影响声音的。不过妙的是耳机系统对器材摆放的避震要求也降低了,因为没有“喇叭”这样一个东西在时刻制造振动、引起共振。不要以为耳机系统就不需要搞避震了,但确实对避震措施的要求降低了很多,哪怕你把器材随便在哪里一摆,一般也不会导致重大的、破坏性的瓶颈。
4 h5 y2 a# G4 E9 |1 P3 ]4 x! r" ~4 F

6 f; c# S, m9 b) _" s3 J9 W9 {: j
2 ]4 S" H( f: [: Y6 J+ A9 g+ ~. S+ P; w8 c3 D# [
用电质量的问题,耳机系统的耗电要比喇叭系统小很多,哪怕墙壁里埋的只是4平方的线,也问题不会太大。不过耳机听音的最大特点是透明和细腻,所以很多和电有关的因素,通过耳机系统来听,仍是听得一清二楚,而且对细腻度的要求特别高。不同的排插拖线板、不同的墙插、不同的电源总线、不同的电处理设备,通过好的耳机系统,辨别得很分明。
+ s# P5 Q5 d1 H4 ?- J0 F. D! ^  x8 R2 y8 w+ ~! ]( z

; d8 c+ ?% ]& e$ u2 e. N: s4 i+ ]& F- [) e; G

2 Q0 R* z9 ~9 r0 K, T4 h不少这方面还缺乏经验的人常会质疑,都是220V的交流电啊,为什么会造成声音的影响?其实本质还是家用电并非理想220V/50赫兹交流电的缘故。电压略高一些、略低一些还是其次(国内常见的情况是偏高),最关键是实际供电并非纯净的、单纯50赫兹频率的交流电,而掺杂着很多“杂波”。如果通过仪器看电流的波形,并不是一个个圆滑的50赫兹频率波形,而是有很多高频率的多余波形(表现为毛刺)。这些存在于交流电之中的50赫兹之外的高频波形,对声音的影响是很大的,直接反映出的“症状”是信噪比降低、背景脏、声音信号带染色、细节吞没、声音尖锐不耐听。% m3 s) H9 u6 J) e
  C# m5 G$ D1 v+ T2 L

" ~8 |7 e6 r  z! j
+ h& h3 @: I2 t9 |5 h" ]; Z: r+ `6 ?8 X) I3 y1 q
发烧友所经常采用的所谓“电处理”,无论是滤波器、隔离牛还是再生电源甚至电池供电,最根本的就是解决交流电中高频杂波的问题,就是要给器材提供尽量少杂波的、纯粹50赫兹的交流电。这是首要的,其次才是准确和稳定的电压。电压忽高忽低、偏高或偏低,都会对声音产生影响。但是首要的、最影响声音的,还是交流电中杂波的问题。
9 J/ P* j. [5 P" m  C
( K. K" b3 I* u3 B3 S2 l6 x, |6 ]. _' }, n' O3 J! z
: i/ q% e" L& Q1 a4 i

1 P* M4 m1 P1 Q, o交流电中的高频杂波,有些是本就存在于电网中的,也就是说电在入户时就已经附带的,还有一部分是家庭环境中其他电器带来的干扰。干扰源可以是空调、冰箱等耗电比较大的设备,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电源、手机充电器等小东西。大设备对用电环境的影响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充电器这样的小东西也会影响用电呢?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关键是现在的电脑外置电源和手机充电器等,普遍使用了开关电源,而廉价的开关电源,能把频率极高的杂波污染到整个家庭电网。所以hi-fi系统使用的一个经验之谈是,不要把音响器材去和其他用电设备接在一路电上,尽量隔离开来单独布置一路电线,上面只插hi-fi器材。
1 M  n9 H9 G: i% Z& b3 @1 Z# F$ x6 J

6 j7 t, q$ F& {3 v/ R0 r) f. O& v9 t8 k$ g. c. C6 L+ B

* o  E8 s) r/ O) o: p6 ~即便音响器材单独接了一路电,仍希望这路电之上采用尽量好的设备环节,包括断路器、截面积足够的优质墙内电线、墙插、排插、电源总线(即墙插接到排插的总电源线)。在可能的情况下,音源、耳放尽可能用电处理设备,如优质滤波器、隔离牛、再生电源等。这些电处理设备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去除交流电中的杂波。
3 X8 H& v. m5 T6 x" a( z/ ?- F
1 S' J9 R2 g7 C* Q+ ~
- s# K0 z) h' p4 C( e( N. S6 o' `/ g3 g3 C# p* k3 q

& j) Z2 Y) z4 h0 J3 V; B- g; d: @$ ~在这些和电有关系的环节都搞好的情况下,声音会明显地表现为信噪比高、背景黑、细节凸现(这个和“背景黑”是直接挂钩的,因为背景脏的话很多细节直接淹没掉了)、声音柔和耐听不刺激。我们注意一下,越是资深的、玩器材经验越丰富的发烧友,越是会重视电处理的环节。很多问题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明白其重要性。那些看了网上段子(水电煤电核电之类)就嘲笑发烧友搞电处理的人,只能是“根本没玩过”。' d; F! T# M% ?/ |$ N+ d' \
$ w* r3 p6 M. ?  m# C" C% ?5 T
) _. u+ f' x* J6 p$ @# B, Z
4 z7 n3 M, K3 \3 l; V

0 J4 ?( ~/ o9 P) o$ P, Q$ N所以对耳机发烧友来说,三大件之外的最大一个环节就在于电。由于耳机系统的敏感性和高透明度,往往在电处理环节做的任何调整都能很敏锐地从声音上听出来。只要有一套很好的三大件(音源、耳放、耳机),不妨逐渐试试换墙插、换排插、使用电处理设备,只要实际去体验,一定能逐渐领悟到“电”的重要性。
  B& r  s% d0 L3 x+ ^
( m/ Y* R8 l- r  N : R* P$ u4 I+ w5 U) g0 \4 W

4 e4 ]* Q: L! n) J7 a" E( P三大件之外的调整手段和使用经验,我下面谈几条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之谈。请注意一下,这些经验之谈,实践经验丰富的老烧,基本都是认同而且做法一致的。这是颇有意思的一点:老烧可以对声音的要求和审美截然不同,对一个器材的评价完全不同,但对于一些基本的玩法经验和准则,大家的看法是趋同的。这个事实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那些基于实践的调整经验,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其背后都是有科学原理的,并非玄学。
, {1 g  n: P, q  O& f$ Z6 G) l+ w- C% `$ e9 e& j6 U) c4 d5 g& s

9 k9 J& ]: P/ H$ [+ g% q/ F; \- j4 R! A' t6 L

1 m% g$ M2 {6 g4 B/ p' l) q1 D/ I
& i# W+ }5 B1 K' m0 P1 t; C7 }第一,最重要的一点,是各个影响声音的环节(或者说声音调整的环节),彼此是不能替代的。并不是说某一个环节搞得特别好了,就能弥补掉其他环节的薄弱,能掩盖其他方面的缺陷。No,不能的。一个环节管一个环节。如果系统中的供电存在明显问题,哪怕你搞了世界上最贵的避震板和脚钉,电的问题还是存在,还是一个瓶颈。哪怕你搞了最顶级的电处、排插、墙插、电源线,如果机器叠放在电视柜上,那它的摆放还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总的原则,把某一个环节搞到极致,还不如去掉明显的瓶颈,把各个环节搞得平均一些、不存在太薄弱的地方。& g  E% z1 n% Y2 E+ h
2 ]( Q/ m% }! y0 o* X) R5 G

* `4 w; {, w+ z# n! r0 K: \8 H6 v9 Z$ P% S

6 p1 U# u/ q& k  N% s就是在一个项目之内,不同的细分环节还是不能彼此替代的。举例来说常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买了很好的电处,是否电源线就无所谓了,用普通鸡线就可以了?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错误认识。事实上用了好的电处之后,电源线的影响会变得更为显著!如果用电环境很差,倒是可能造成高档的电源线和普通线听不出多大差别,但一旦其他用电环节都用心搞好,比如发烧级的排插、墙插、电处都到位了,这样的情况下,不同的电源线之间的差别,会表现得更为分明。所以,用电环境搞好之后,用了很好的电处之后,是否该投资很好的电源线,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但可以肯定低说,不同电源线的差异,是会更加明显,而完全不是“有了好的电处就无需高档电源线”。
& e- `1 J7 X) b3 b0 f) D0 b2 P0 v1 G# y6 {  _' g1 U2 c( n" k

1 l/ h5 Y. P( b
$ i/ O7 k2 q* U+ I- k9 }
7 q: d% _. A, l0 l% G第二,关于位置摆放,有一个大致的原则:避免集中式的堆放,尽量铺开和彼此分离为好。不仅是器材如此,对线材也是如此。
; l4 S2 Y9 Y/ \- L$ q3 U) L6 p' j( [8 |

. \) S% I) Y, K4 w8 W& k; Q4 [; j" d! z1 T$ o* f

: L  e6 l( Y; s5 P3 z+ Q9 V无论是工作时的器材还是线材,都无时不刻在向四周散发电磁辐射(EMI),彼此干扰。所以器材的摆放,如果空间允许,能平铺开来是最好的。当然,平铺器材需要最多的面积,很多情况下是不允许的,那么退而求其次就是使用好的音响器材架,分层摆放。最差的方式就是器材直接叠放。叠放时不仅器材间彼此的电磁干扰最剧,振动也彼此传导、互相影响。线材也是如此,最佳的方式是不同线缆彼此远离、自身不打圈不打结。在无法理想化的情况下,也要尽量追求线材不缠绕、不距离太近。在线材较多的情况下可能家里的“领导”会提出把线都捆绑在一起,看上去整洁些,但对音响线材来说,捆绑可不是好的办法,让不同线材尽量远离,才是符合发烧原则的做法。
+ }/ c; S! K- j  t% S' c& D* S8 B- P$ g6 e8 p  {
4 E5 C" e. V* j3 f5 x% n1 i

# R* Q: ?& g' R" \: y: n4 _3 A5 u; m$ V! A7 @7 q7 \
第三,喇叭的摆放,我想特别拎出来提一下,因为这是对声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点。首先是不同的摆位,建议用家自己慢慢在可行的摆放范围内调整。很实际的一个问题是在家用环境下一对喇叭可以摆放的位置范围是有限的,不能把喇叭摆到挡道的地方去,所以,在可调整的范围内慢慢试吧。几点常用原则是,1)离墙太近则声音会加重反射,造成某些频段的突起,但中低频薄弱的小箱子有时需要这种依靠墙壁的加强。如果本身已是很平衡的喇叭无需这种加强,那么离墙应尽量远,避免贴墙。2)喇叭拉得越开,声场容易宽阔,但中间部分的结像会稀薄。最合适的拉开距离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系统和口味来调整的,应该在确保中间部分不过稀的前提下尽量拉开。3)喇叭适当“内拗”可以提高结像的聚焦力,但同时皇帝位也最狭窄。
! z" p' Y! Q9 d$ T9 x" W# }
6 f1 c! P' y* U- t" X  }, J( `1 s8 X" ^5 b. B
$ d- }. f4 O0 u# A. b8 X

6 Z7 m4 E- K& D! {* U6 Q0 a家庭环境中最常见的地板还是木地板。很多人觉得木地板是挺硬的,其实再硬的木地板从避震角度说还是软材料。喇叭直接落在木地板上是声学效果很差的,低频一定会偏软、结像一定会偏散、高频延伸一定会受损。所以喇叭底部的避震一定要重视。关键是要使得喇叭落在硬地上,而不是软的木头上。
$ j' y3 \+ ^9 o. d( M  O
& W, Z, H+ K' T% G; `# Y7 ?4 Y  S$ d4 i

! b3 Y6 u) o/ R  C7 S
$ n  h) T8 [; i7 O! a: b  S) Y" m' N6 }. \! n( V+ v" v
5 a# I* l* z7 \- N4 L1 `
具体如何处理?假如家庭还在装潢阶段,那么建议在将来要摆放喇叭的位置区域,采用硬地,比如大理石地面(大理石要尽量厚)。如果不嫌难看的话水泥地也是很好的。如果木地板已成不可能更动,那么应在地板上先摆放音响避震板或厚实的大理石基座,再把喇叭安放在避震板或基座上。很多落地喇叭的底下有厂家提供的金属脚钉,那么最佳的方式是金属脚钉落在专用的钉垫上。也就是从下到上是:木地板、避震板、钉垫、金属脚钉、喇叭。有兴趣的可以自己试一试,去掉避震板或钉垫或脚钉任一环节,听到的声音都会明显地不同。喇叭对于摆放方式和避震方式的敏感性,是器材中最强的。2 i, c6 d+ [/ Z# u' U3 K7 N6 y

! h) `, b3 t  [+ a" i
7 X8 G& }- T. U; R, M* z
7 a* w, m1 E" _: ^9 R6 A9 n/ g8 l& K; H0 X. f5 j
第四、器材的摆放。虽然器材对摆放方式的敏感性不如喇叭,但并不是说就可以乱放了。一个同样的原则是,器材应摆放在坚硬的表面上,而不是软质的、容易共振的表面上。实际中我见多很多相当不错的器材,毁于一个外观挺漂亮的、甚至豪华气派的“电视柜”。请牢记,假如不得已一定要把器材放在木质的家具柜中,那么底下一定要垫放音响避震板。除非是出于某些“调声”的需求,避震板一定应该是坚硬的金属材质或复合材质,而不能是纯木材或其他软材料。很多人的一个误解是避震就是靠软性材料去把振动“化掉”,其实完全彻底不是如此。器材放在软材料上是最差的,低频会软、声音会糊、高频响应会损失。那些不信避震方式会影响声音的人,我说过一个对比方式:把你的器材先放在很软的棉花毯上听,再放在坚硬的金属板上听,耳朵有点经验的话一定可以察觉到区别——无论是低频、高频还是结像,都会有明显的不同。' h! z4 x. M3 B# b! d3 i
+ s; {; a7 c+ T8 k( `; K: j
; |9 Y  k- k8 x1 }# h; R
! T2 g3 p4 N4 s& q0 K6 V- I

' l5 x2 x& }+ b7 a4 \$ i避震不是靠软,器材一定要摆放在坚硬的无共振表面上,这是最基础的一点。有兴趣的可以逐渐玩一些专业厂家制作的避震脚钉,体会其对声音带来的差异,但我个人认为关于器材摆放最大的一点原则就是——器材要摆放在坚硬的无共振表面上。最理想的就是专用的音响避震板。常有人问起的两种材料是玻璃和大理石。如果用它们垫放器材,一定要注意厚度。较薄的玻璃和大理石声音可能会难听,要达到一定厚度才行。& p0 y& d7 c7 e

2 f* x# t% @! i, Y- h0 p
) x- \# m/ o* r& |
$ F+ t( k0 t6 p  g2 T/ z3 }8 g/ C' F" |% P. h3 b3 |( n* x

7 d$ X$ ^6 o/ I5 }( k% E) R/ Y
3 W  U( d/ a9 O! c! p
$ D, v% r9 S4 d  n! J
1 y& r6 t) _6 f5 F: @/ t1 V最后,回到本篇开始时我所说到的,三大件之外的调整请从大环节开始,排查和解决掉存在的瓶颈,而不是一开始就砸钱乱买高档线材和其他各类玩具。这个顺序不要错。在影响声音的瓶颈环节都解决掉之后,再开始玩线材、玩避震脚钉、玩保险丝、玩接插件、其他各类小道具,能确保玩得更有意思、声音的变化听得更分明。  
lilidong 发表于 2004-4-26 06:49:00
欣赏了,谢谢
" d- [: F) c$ n9 }, W+ A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软硬产品代理咨询服务:声卡:雅马哈UR22C、罗兰声卡、福克斯特、艾肯、阿波罗 、M-audio 、普瑞声纳 、福克斯特、 达思冠系列 音箱:吸顶NS-IW560C、吸顶NS-IW660 、NS-AW350、低音NS-SW050、低音NS-SW100;JBL 吸顶8124、CSS-8006BM;香蕉猴 gibbon系列;普瑞声纳E5XT、E4.5、 E3.5BT 有线话筒:舒尔PGA27、PGA48、MV51、mv88、mv88+、SM27 ;森海E945 、MK4、E835S;舒伯乐top248s;罗德NT1-A、VIDEOMIC、VIDEOMIC GO、VideoMicro、VideoMic NTG 无线领夹麦克风:罗德 wireless go II 一拖一、一拖二;猛犸lark150 耳机:森海HD300 pro、美奇 CR-Buds 、索尼7506、爱科技K240S、K240 MKII、K271 MKII、K52、K72、K92、先锋、飞利浦 1:飞利浦会务通/会议摄像头/全向麦克风/执法仪/录音笔 2:洋铭便携式移动演播室 / 切换台 / 摄控一体摄像机 / 虚拟演播室 / 微金课教室 / 色键器 3:逻兰音视频切换台 / 声卡 / 电子鼓 /电钢琴 /耳机 4:Blackmagic专业摄影机 /调色台 / 切换台/ 广播级转换器 / 监视器 / 采集卡 5:索尼专业摄像机/佳能专业摄像机/松下专业摄像机/ insta360专业摄像机 6:话筒:铁三角/ 舒尔/ 森海塞尔 / AKG / RODE/ BBS 7:音响:YAMAHA/ 声艺 / 皇冠 /JBL / 真力/咪宝/BOSE /美奇 8:声卡:RME/羚羊/IXI /艾肯/PreSonus普瑞声纳/Focusrite福克斯特/YAMAHA/雅马哈/ickb 9:耳机:铁三角/beyerdynamic拜亚动力/AKG爱科技/索尼/RunningMan/美技 10:思锐三脚架 /防潮箱 /米泊三脚架/意美捷三脚架/曼富图三脚架 11:XSW系列,300.500代理商,EWD数字系列代理,6000.9000定制产品,还包销了全国三个型号:XSW1-825,EW100 G4-945,EWD- kk 205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音频应用 (鄂ICP备13005321号-1)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