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耳的掩蔽效应 : {$ E' ~+ S1 f9 o
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称为人耳的“掩蔽效应”。被掩蔽音单独存在时的听阈分贝值,或者说在安静环境中能被人耳听到的纯音的最小值称为绝对闻阈。实验表明,3kHz—5kHz绝对闻阈值最小,即人耳对它的微弱声音最敏感;而在低频和高频区绝对闻阈值要大得多。在800Hz--1500Hz范围内闻阈随频率变化最不显著,即在这个范围内语言可储度最高。在掩蔽情况下,提高被掩蔽弱音的强度,使人耳能够听见时的闻阈称为掩蔽闻阈(或称掩蔽门限),被掩蔽弱音必须提高的分贝值称为掩蔽量(或称阈移)。
' o, ]$ x6 _: i4 ?! G. f1.掩蔽效应 - a; ]1 _+ q! Q! h+ z
已有实验表明,纯音对纯音、噪音对纯音的掩蔽效应结论如下:
, P) w& Z5 S- y' ]A.纯音间的掩蔽
! [1 c/ C8 C6 U3 q①对处于中等强度时的纯音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它的频率附近。
/ z# ~: h" l4 D! i0 p②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而反过来则作用很小。 & U$ I3 ?. e4 N
B.噪音对纯音的掩蔽噪音是由多种纯音组成,具有无限宽的频谱 1 e' D( q; J! _7 z6 Y9 H
若掩蔽声为宽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它产生的掩蔽门限在低频段一般高于噪声功率谱密度17dB,且较平坦;超过500Hz时大约每十倍频程增大10dB。若掩蔽声为窄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情况较复杂。其中位于被掩蔽音附近的由纯音分量组成的窄带噪声即临界频带的掩蔽作用最明显。所谓临界频带是指当某个纯音被以它为中心频率,且具有一定带宽的连续噪声所掩蔽时,如果该纯音刚好能被听到时的功率等于这一频带内噪声的功率,那么这一带宽称为临界频带宽度。临界频带的单位叫巴克(Bark),1Bark=一个临界频带宽度。频率小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freq/100;频率大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9+41og(freq/1000),即约为某个纯音中心频率的20%。 通常认为,20Hz--16kHz范围内有24个子临界频带。而当某个纯音位于掩蔽声的临界频带之外时,掩蔽效应仍然存在。 $ d+ C- q4 Y* p( `
; M+ ?: v7 r! H3 I2 s
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 V: b7 s5 Q6 j5 [, \7 Z I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和音不同。音级专指乐音而言,音则包括乐音和噪音。 2 ~3 v6 o% ^8 C7 w
将音乐体系中的音按照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起来,叫做“音列”。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叫做“半音”。半音与半音之和,叫做“全音”。全音与半音,是指两个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不要与某一单独音级相混。 ) B ~; ]5 v \2 D& Y7 j* Z% H- y
调性(Tonality) 2 ]8 a% c0 A9 f4 z
调性(Tonality)简单的讲就是24个大小调。 : A$ q% y. Y# F
然而这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我们应该对音阶要有所认识。基本上西洋音乐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大家从五线谱上就可以了解,音符照着线与间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便只有C,D,E,F,G,A,B七个不同的音名。 " o; c* D; w, B/ o6 v
然而之前曾提到一般所使用的共有十二个不同的音,那是因为以上七个音,其音与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并非都是半音。以C大调为例,C,D,E,F,G,A,B,C*的排列除E,F与B,C*之间是半音音程外,其余各音之间的音程都是全音。
: I* T0 m5 t4 U/ b: a% W: t% u4 [大家要知道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创作是以调性音乐为主。现代音乐中虽然有非调性(atonal)音乐的产生,但基本上大家还是习惯接受调性音乐。
D7 ?. k- C/ C" H6 ]* V而流行音乐更是仍无法跳脱调性音乐的规范。为什么会这样呢?举例来说,一个人从家中出去,不论去多远的地方、或是要离开多久,最后总应该再回到家里。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tonic),乐曲通常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此种模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音乐进行具有强烈的方向感。 ) l1 H# l6 ^& ~0 H
这种方向感的来源就在于音阶的排列上。我们称二音符间的距离为音程,如果一个音阶里各音符间的音程相同,也就可以说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一样,没有亲疏之分。如此便缺乏一种趋势,自然也没有进行的方向可言。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大小调中那二组半音音程位置的重要性。
8 T& ~, v) a* W/ g8 V以下将音阶中各音名称顺序列出:主音(tonic)、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音(dominant)、下中音(submediant)、导音(leading tone)、八度音(octave)。 ! b- _$ Z- Z3 B; o5 m, u* D
由此可知十二个音各自能成为一个调的主音,如此将得到十二个大调与十二个小调,总共便是所称的二十四个大小调。 6 H# e M+ h* U# N9 l9 S# E ^
三和弦和七和弦 " o, U5 z0 l, ]" C
三和弦: $ y2 `( V6 T& Q. p% t
三和弦的构成是由三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和弦最下面的音称为根音,根音上的三度音称为三音,根音上的五度音称为五音。
& d1 d; o6 }, O4 T8 v(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三和弦。 ) D, ^% Z K% F6 i" S' y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纯五度的三和弦。
. l- N! B$ b0 ^% y. D2 \(3)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小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减五度的三和弦。 ! U) p" s% c6 U. x- j2 @1 L' g7 R
(4)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相距为大三度,根音与五音相距为增五度的三和弦。 : h# j, L- V1 d. q: z" E, I, O/ P, M
基本乐理----七和弦
" I5 \' s( K5 i3 C: o- H9 ^七和弦 / C$ ^) K5 y4 A3 u3 f& t9 ~
七和弦的构成是由四个音按三度叠置而成的一种和弦,其显著特点是根音与最上面的音相距为七度,故名七和弦。
* p8 G+ V6 H) T1 U(1)大小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也称为属七和弦 " n. M9 J% h9 A# `/ R% \9 t/ U; _
(2)大七和弦。以大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大七度的和弦。
; i/ d1 a/ Y& I1 y; G+ J4 `(3)小七和弦。以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 1 R4 Y' M/ q, q
(4)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减七度的和弦。 + Q5 G; N# u! C) o" i9 Q( c
(5)减小七和弦。以减三和弦为基础,根音与七音相距为小七度的和弦。也称为导七和弦。
+ e! E m- v- W$ K) v$ i; i' y$ N# k& \- [
旋律、和声、力度、音色 + o9 \7 r/ a4 y, i! ]8 F" b- z; X' n
旋律
1 R9 ]( E S% z5 D3 g1 u- t旋律也叫曲调,它是组织在一起的音的线条。它在音乐作品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大家不妨试试看,听一首你从未听过的乐曲,你首先听到的是不是旋律?最后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旋律?你的回答将会是肯定的,所以说表现音乐内容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旋律。 6 X3 w8 f1 B, D2 G
和声 9 `! Q1 f! Y T& [: M
和声是单个和弦按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的和弦序列。和声是在调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帮助旋律更丰富地表现音乐内容。和弦是由三个以上的音,按三度叠置起来的。建立在调式主音上1、3、5三个音上的和弦叫主和弦,建立属音上的叫属和弦,三个音同时发音时,听起来就比一个音发出的声音好听而浑厚。
. F4 g) ~* `' d( N. l力度
, I9 ]# f7 [) ]# \. B力度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力度越强,音乐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则越缓和,委婉,因此音乐作品中常运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发展音乐。音色 8 _5 R5 Z- R$ g9 G" F. F. D$ Q3 h
音色好象绘画中的颜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音色可以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其中人声音色又分为男女高中低音,器乐单音色又分为弦乐器音色和管乐器音色以及打击乐器音色。7 e1 `( ]7 B8 H# Z& M* Z% ~
体裁就是艺术作品的式样和类型(品种)。"曲式"是指乐曲在连贯展开过程中的结构布局,而乐曲的体裁则是指乐曲在音乐风格和性质方面的特征。这是一首乐曲的两个方面。 不同体裁的器乐曲的形成,都是同它们各自的应用和表演的目的、演出的场合、乐曲内容的倾向性、音调和节奏的特色、音乐风格的特征等等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