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音响发烧友之所问! N5 D; C2 {# V
一你似乎很少发表线材方面的观点,能否谈一点这方面的感受?0 X8 h8 j9 S& c- _
6 L7 T3 \" P' e \- u* ^ 很少去写线材方面的文章,是因为我觉得线材本身的离散性很强,不同的器材、单元、不同的使用技巧、不同的听音环境、不同的人往往会得出不同的效果和定论。而且既使是天价的Hi?END级线材也是有得必有失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你想将什么优点都囊括一身而独领风骚是绝对不可能的。醇和温暖?也许是匮乏清丽的反义词;娴静飘逸?显然与凝重无缘;中正平和?没准平淡出奇……) g3 x; p! h+ e. f* k
# ]2 R7 t7 w7 d
人们对声音的描述和界定非常模糊,有时即使出自一人之口也常会前言不搭后语、而难以自圆其说。例如某邮购商对EL2244CN和EL2245CN两枚运放给出的声音评价便颇耐人寻味(注:二者仅相差2元人民币):* Y% R& l' ]/ y3 D+ I4 ^ V( e2 A
) P/ t' H1 T w9 o& V1 z! F 1、EL2244CN?再复杂的音符在这儿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条不紊、丝毫不乱,其音色不冷不暖,十分纯正。" O8 m; _7 i, d
8 v$ Q$ L6 D- B 2、EL2245CN?与EL2244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的音色更加纯朴、柔顺,高频也要更清脆些”。
( p2 Y1 D/ j5 s- {5 q- E7 F& D) p$ U m0 K
这里,相对于后者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更加纯朴、柔顺…”,显然会令前者的一般性纯朴与一般性柔顺的“十分纯正”大打折扣,同时亦极易让人萌发“既生瑜、何生亮”之感。
6 H% ^, e' y8 ~4 g1 E# L- u C: m3 n% n+ h
我其实一直幻想CD机与功放、功放与音箱之间的链接,最好是能够省去线材过渡这一环节的。这种美好的愿望和发烧友企盼整流滤波后的直流电源纯净平直、不含有任何正弦波交流成份一样。但事实上它们又都是不可能的,因为音响系统中必须要有线材来衔接,而再好的线材也不可能阻抗值绝对为0(衡量线材优劣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同理,整流后的直流电源即使并联再大容量的电容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交流成份,以致于用示波器放大来看它始终是一根含有交变成份的波浪式曲线。) D0 V$ ~1 p1 B
4 ?1 P& X4 H5 j Z9 `( m
如果真要为发烧友玩线材讨一个说法,我只能以“有限的改善,无限的夸张”来定义。我的意思是说对线材不要寄予太高的期望值,它并不能对一套音响系统产生革命性的作用,因为线材通常是整个音响系统中最容易被忽略、声音个性最不明显、价位又最天壤之别的一个环节。! a$ @9 q: s% u% o! L
2 u* f) H$ `9 A& i 由此我们不必迷信线材万能之说,把玩线材时请认真斟酌“改变”与“改善”的定义,仔细品味多了高音细节时是否又暗淡了低频的弹跳力,悉心留意声音的“醇和”与“肥厚”,“幼细”与“干涩”有何区别,抑制住换线后的心理暗示,最好在盲听下比较以免先入为主,并且一切全由别人来幕后操作。一根靓线固然可令表现正常的系统锦上添花,但是先天失调的音响纵然使用天价的“神线”亦将回天乏术,按我的口头禅来说就是“盐碱地再怎么施肥也长不出好庄稼”!' G! z* j G& M A4 d
1 x% l6 `8 C, r9 U 我时常感叹,就音箱分频器里那十来二十米长、直径不过1mm的电感线圈漆包线而言,动辄一掷千金地玩三四米的喇叭线实在是有虎头蛇尾和隔鞋搔痒之感。何时能来一回动真格的彻底革命,将那分频器轱轳里的线全都换上拇指粗的纯银、纯金、太空线什么的,那才真叫作“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保管它的声音能脱胎换骨连升99级台阶!
. F& `1 E' Z5 j; m! i! L
0 O' v3 f- k8 \( n% o: I二,你如何看待国产Hi?Fi企业的发展前景?
7 F4 ^; ~5 B9 O1 A' g! k& ^) t+ y
相对于中国的彩电行业规模而言,国产音响太弱小以致于还不能成其为一个行业,Hi?Fi音响则更是有如襁褓婴儿微不足道,从而不足以引起国家来制定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也许正因如此,中国的音响市场一直十分混乱,党同伐异风气甚浓,按圈内朋友山聊海侃的说法就是“外有洋人入侵,内有军阀混战”,处在这一夹缝生存环境下的Hi?Fi企业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5 f2 c: c$ e) z; ~8 z
; c6 [8 @+ t. w/ F: F
国产Hi?Fi发展十年来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然而存在不足亦显而易见,倘若笔者的隔墙放箭误伤了朋友,请务必原谅我的直言不讳,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 l j4 [- m5 v7 z! p/ I* o- P& ?* S, \9 {. M3 \+ g" P
一、Hi?Fi企业通过这些年的奋斗,其资本积累虽达到几百万或几千万,但是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老化现象亦日渐突出。那种根深蒂固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家族式企业传统观念,将会成为Hi?Fi厂家进一步发展而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2 B; `/ I$ `6 X. F/ z" {
' i4 w/ q3 z1 Y7 ~ 二、同进口品牌相比,我们越来越凸现出没有品牌价值感,设计师欠缺文化底蕴而匠气太重,必备的音乐修养不够从而难以有更大作为。所设计产品土炮痕迹依旧太重而匮乏浑然天成的艺术灵气,汪洋恣肆有余而隽逸清丽不足。和越来越不贵的进口Hi?Fi品牌徒手角逐中,尚不具有正面交锋的实力,往日的性价比优势难以体现乃至丧失贻尽。" y) T2 E8 B5 A
# q! P. \: \. ^7 L0 y/ r6 w% ?
三、没有长久的企业发展眼光,必备的硬件设施基本条件尚不完善。电路设计与音色调校过份倚仗个人主观性而缺乏高素质测试仪器的理论数据有力支持。主观听音比较时,对声音的把握准确度不够,以及缺少标准的听音环境和高档次参考级监听器材作鉴别。闭门造车、思路狭窄、孤芳自赏的主观因素成份依然太多。
9 \! ?! G; `" L# M0 g3 }& O& f# P- G! q: s( s
国产Hi?Fi将会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从而正可谓“革命尚为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也许对于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代发烧友们来说,已经没有时间能等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天了……,噢!如有可能,我真的还想再活它500年!……! w: U; N# b. o1 W$ d
; g* q/ j5 l7 _, E
三、本人是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发烧初哥,拥有一套不算差的Hi?Fi器材,很想在音乐欣赏方面能系统入门,包括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不知你有何诀窍?1 G& b+ K5 W4 C# {2 K* G
$ l7 x# Z. t. ?& X' y4 I* Z& H1 f8 o 很抱歉,我实在想不出什么高招能够让你走捷径。就个人的感受而言,我喜欢音乐虽有受家庭和社会环境潜意识影响的成份,但根本上还是自身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我一直认为人对音乐的神往几乎是一种本能,是一种情感的需要和自然流露,因而也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2 D. Z) S) s9 ~! O4 P- {" C4 N! D4 O- g- C* q8 [
学习音乐非要从哪一个层面去有系统的切入,应因人而异而似乎没有什么太严格或一成不变的规章可循。非要像家长拽着小孩去艺校那样接受填鸭式的教育吗?未必,有人弹钢琴拿下了9级,但他不一定就真的喜爱音乐,他也许只是在为父母完成一道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而已。那么普通人学习音乐,是不是非要正襟危坐地一天上它8堂课呢?也未必,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喜欢音乐,他接受的方式一定是随机多变的,有蜻蜓点水吮吸式的,也有狂热般锲而不舍的,更有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刻意所为的……。不必太教条,也用不着太刻板,学习音乐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悠着点或有张力些,没准会更能持久,就象爱一个女人却反而要和她保持一段距离一样,过份的感情透支反而欲速则不达或过早的凋谢。
( z* c: ]. f8 }$ ?$ M! O
9 `; ~$ d8 n8 S k; [% ` 这里,我为你推荐一篇短文片断,作者讲述了他在英国听音乐会的小感受,文中所述真实可信,但我们领会时不能以偏概全,因为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层面,至于你能悟出多深的道道来,那就看各人的天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