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近年来折腾HiFi的人越来越多了,一时间关于音质的讨论出不穷。而最近微博上关于某大V六万一篇写HiFi枪文的大撕逼,更是把音质玄学这话题推上刀尖浪口。根据笔者的经验,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相比,HiFi领域的神论数量绝对数一数二,这和音质本来就带有“玄学”意味的现实有着莫大关系。6 t$ U) w! J3 W8 K) @3 ^
5 A ^( [/ q ]+ G6 D
为何一说到音质,话题往往就会和“玄学”挂钩?! d# @3 ?& v: u! D0 M6 M
从HiFi行业诞生的那一刻其,“玄学”就如影随形。该如何评价某款产品音质好不好?大家众说纷纭,往往也只是得出“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这样的似是而非的模糊标准。不仅如此,HiFi玩家提升音质所使用的手段看着也相当匪夷所思,以至于最后被人调侃“火电音色偏暖,水电偏冷,核电有电子味”云云。这些现象,在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中少见得多,例如评价某某显示器、某某电视的画质,尽管也有主观意见,但其中“玄学”的成分可就远远不能和音质比肩。为什么一谈到音质,内容往往就变得尤为“玄学”?今天就一起来谈谈原因吧。) Z- G! _+ R8 V* w
音质难以量化:测试软件没人懂
* V3 @; H; S. z7 |- S9 J到底怎样的音质才是好?衡量音质并不是没有具体参数,但相比衡量CPU性能、衡量GPU性能、衡量屏幕显示质量等,音质的客观参数更不为人熟知。就算是发烧友,也很少人能够对某样器材的总谐波失真、互调失真、分离度、频响曲线等参数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就算这些衡量音质的客观参数摆了出来,绝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从这些客观参数去判断音质的好坏。
4 I* i& m/ N/ D8 U
! _9 W5 f0 t. A |8 ^
( f) @- W9 c% h5 z }: ?) s* b/ I1 z% _' h* b' y3 c9 S. p( T
关于音质的客观测试,很少有人能深入了解参数背后的意义& h; s# h X; p- y8 t. N/ r
不仅如此,这些客观参数,实际上参考意义也有限。例如总谐波失真,从保真的角度来看当然越低越好,但同样的失真数值,由于失真的频段不同,听感却可以天差地别;又例如频响曲线,平直固然很重要,但根据发声单元的摆放等特性,需要对曲线进行调整才能营造比较自然的声场。因此,评价音质好不好,更多的还是靠主观听感,只要客观参数并没有劣化到坑爹的程度(例如分离度70%都不到),那参考价值并不很大。( b, [4 P& B9 i3 q. }
+ k) |2 m% I$ p* n8 N0 {RMAA可能已经是最简单的测试工具了,但依然很多人没有测试条件,或者不懂测试方法
u" |% k6 a$ p% `' F4 p除此以外,测试音质客观参数的工具也是凤毛麟角,而且不太容易被人所掌握。最简单的方法,或许是利用声卡和RMAA软件来测试参数,但要比较严谨地测试音质,专业的AP是少不了的,或许还需要专门布置一间音频实验室。与之相比,CPU的测试只需要跑分软件简单运行一下即可完成,屏幕画质好坏所需要的红蜘蛛等校色仪也比测试音频的工具容易折腾得多。而且。有了测试音质的工具,大部分人也并不懂正确的测试方法,例如带不带负载测出来的数据也有天壤之别。种种因素之下,多数人对音质的评价,往往没有掌控在某个标准体系当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至于有人说发烧的最高境界是烧文学。8 z3 `6 y( ^8 m( E. |4 d! m0 w3 x- u7 a
" |$ U8 E+ N5 c* K0 k5 m6 O( i8 {6 Q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