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人们常说的听声辨位就是人们在听到声音以后,能辨别出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播过来的,而声音在不同环境下传播的又不一样,这就是人耳对声音方向感的作用。
) o1 H$ F6 C3 |* b1 Q
5 L8 ?' @! h' s声源方位感,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音高、音强、音色、音长感觉之外的又一个感觉要素,它涉及到复杂的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同时,声源方位感也是立体声技术的理论依据。
& r$ V4 q" f2 K x" R. }* y4 n
1 D9 |& Z N$ d8 L& [- ~+ P2 w: @; [$ [6 R9 E4 p
2 x" e3 i2 F7 }/ F( K: a
一、时间差、相位差与声级差、音色差
; ]: G! b2 l# g8 @* @* P# }, o, x& ~2 H* O. Z, h9 Q
双耳效应借以定位的原理是时间差、相位差、声级差、声色差。
4 d% k; K4 ^' I4 N9 q% u! R! {9 f; M8 Y8 o* B
(一)时间差和相位差
7 {# z6 W2 W1 _3 Z" d5 F+ w S% }, L4 Y7 B* z. c1 R* R9 i4 x
时间差主要是指声音刚到双耳瞬间的先后差异。声波在常温下传播的速度为344m/s,当声源偏离听音人正前方中轴线时,耳A与耳B同声源之间的距离有差别,从而出现声音到达耳A与耳B之间的时间差。 k8 s2 w: r$ X: r7 w4 x
- W! o; I4 p# G# y& r& ^* ?2 p
时间差作为声源定位机理,对正面和两侧的声源定位准确性较高,对来自后面的声源定位则误差较大。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因为声音来自背侧,会因为左耳或右耳产生耳壳遮蔽效应,使得声音因衍射而时差有变化。! ^4 t* R) `1 U. L& j8 }5 g# t
! V% B$ G% A) G* y8 i. S( k( x因为人耳对声音有适应性,当声音到达基底膜的刹那间,毛细胞表现兴奋而灵敏。当声音持续刺激,毛细胞的反应相对地迟钝。因此突发声和瞬态声的声源定位准确性较高。
8 d2 B" `0 \* a" z7 a* A3 e! W# R3 e! c4 j+ B# \' `+ u! q
一个迅速流动的声源,会吸引听觉的注意。因此,方位不断变化的声音,人耳对其方位辨认的误差较小。这就是近代立体声节目出现声移位的原因。
) E; M7 d( R& d9 }% I# f+ ]" e- ?3 g4 Z! w! c, V
一个连续的声音,虽然到达双耳也存在时间差,但是因为达到同一只耳朵的后续声掩盖了前面的声音,使时间差变得不明显。# Y5 l' s! c# l. P* b/ m
: i! `6 i" z N高频声与低频声传播速度是一致的,所以时间差同声源的频率无关。但相位差同声源的频率有关。当一个声音到达双耳,在两耳之间出现时间差的同时,亦必然出现相位差。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相位差是声源方位感的信息之一。# X* h$ r4 Z! m3 ]: o( Y" n4 r
: P7 |6 z, [/ U& b# L
相位差定位机理在频率较低时效果较明显。例如,在常温中20Hz声音的波长是17m,200Hz为1.7m,时间差所形成的相位差人耳能够感觉出。而在声源处于高频区时,例如10kHz的波长85px,20kHz是42.5px,时间差所造成的相位差甚至超过360°,等于开始另一个波长。这时的相位差作为定位信息已无任何作用,因为已无法分辨出相位属于滞后或超前。因而高频声属于“混乱的相位差”信息。
?7 c9 R o( |, I+ @" F. B) N X s
$ ]+ \6 j' a3 l5 V* c* K
/ {% w$ c- A2 `6 ?0 Y. P(二)声级差和音色差/ `* F2 b: ]/ n; [) c- }4 n
B* V* ^& S/ u) X1 p+ D
声级差指声波到达两耳出现不同的声强。形成声级差的主要原因是遮蔽效应。前进中的声波如遇到几何尺寸等于或大于声波长的障碍物,会发生遮蔽效应。其原理是:高频声在传播遇到障碍物时,因无法越过障碍物,在障碍物后面形成声阴影区;低频声波长大于障碍物而在障碍物后面形成声衍射区。对声级差起重要作用的是高频声,因为高频声波不能绕过听者头部,所以处于声阴影区的那只耳朵比能够听到直达声的那只耳朵,声强级产生差异。频率愈高,声源偏离正面中轴线愈大,声级差就愈明里。
" }# |, B; Q9 `. C0 z
6 M( J$ H* H6 L2 C* @从衍射效应的角度看,低频声当然也会形成声级差。但是由于头部直径为500px左右,低频声发生衍射时,多走的路程有限,因衍射而损失的能量很小,因而偏离中轴线的低频声,到达两耳的声级差几近于零,对声源定位作用不明显。- t1 \4 F" A8 b# M) p* s
, M: S/ p* O1 Q7 v1 D1 A遮蔽效应对音级差产生作用的同时,亦必然对音色差发生作用。我们知道,构成音色的主要成分是基础音及其上方各次谐波的分量。举例说,一个基频为200Hz,入射角为45°的复合波点声源,那么,它的基础音和低次谐波遇到头部障碍后产生衍射效应,其高次谐波则被头部遮蔽而出现高频声阴影区。这时,到达一侧耳朵的声音为直达声(原音色),到达另一侧耳朵的声音因为高频损失而使音色发生变化。大脑皮质根据两耳的音色差来辨认声源方位。由此可见,音色差是高频信号声级差的另一种反映。
( q5 h7 h' l: Q. }* G. l* _- z0 e6 `
L, D1 ]( O- v$ f6 \应该指出,音色差的形成主要是那些基频在60Hz以上的复合音声源。因为60Hz以下的声音高次谐波波长较大,遇到头部尺寸(直径约500px)的障碍并不产生遮蔽效应。例如基频为30Hz的声音,其16次谐波为480Hz,波长为0.716m,波长比头部直径大许多,双耳之间不会形成明显的音色差,其17、18、19次谐波,强度很弱,对音色构成意义不大。因此,60Hz以下的声音比中频、高频声的声源方位感准确率要低。1 S0 W, s# ~, j( Q, Q: Q0 Z" ~
. r* u$ j7 ~; R& t- ~
从强度差和音色差对双耳效应作用中,可以推想,纯音比复合音难以定位,原因在于纯音是正弦波(单个波),不能构造音色差。
9 N8 @* c! b! D9 ~; }
' |9 o6 Y* E& l: [: S(三)声源深度感
' Z( D. r K# w V0 u! b
5 ]6 h/ U+ W \声源深度感是听音人与声源之间的距离,所以声源深度感又称声源距离定位。$ Y1 ~$ M% R: }2 m K
& h* ~. i# a& `, S+ K( V3 g
声源深度感常常同某个数字模式相联系。当我们听到一个声音时,我们除了感觉到这个声音发生的大致方位外,还会感觉到这个声音发生的大致距离。若要精确地感觉到声源的深度,则要熟悉声场环境,熟悉声源音色,或者直接借助视觉去测量声源与自己的距离。由此说明,声源深度感是后天形成的,可训练的。
2 q+ ~/ M3 g& E( s; r( b7 y$ P+ i: m* w
深度定位主要通过声波衰减的程度来判定。声波在辐射过程中,能量随传播的距离而损耗,首先是高次谐波中振幅较小的先衰减,形成音色变化。人耳听到声信号后,同大脑储存的声信号作比较,从而判断这个声信号声源的深度。( s" g v$ Y$ }; X' q& u
! k! n9 k7 \! o深度感的另一途径是声源比较法。当有数个不同距离的声源(阵声源)存在时,人耳可通过靠近的点声源来推测出其它声源的深度。多个不同距离和入射角的点声源所形成的阵声源,使听觉产生声音的宽度感和包围感。再重复一句话:声源深度感通常同视觉并联,靠视觉形成经验,靠视觉帮助精确定位。7 s& c) G7 l8 H- [. I. T
4 U" N" x4 E) v' H- S%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