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的基本要素,你知道多少?_音箱_音频应用论坛 - Powered by AUIOAPP

音频应用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音频应用

[全频箱] 音响的基本要素,你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水月无痕 发表于 2010-5-13 10:43:4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音响基本要素之12 L/ e9 E& A4 S" E# a3 P# P: h
各频段的量感分布以及其控制能力/ S6 ^6 J1 Y( n  j
8 Y5 w+ U5 M" Q
音响最终就是通过一定的物理作用将声音还原播放,声音按照物理声学的定义一般习惯划分一定的频段如高音、中音和低音等。很多声学专家和音响专家想出了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这个20Hz-20KHz的频率分为“超低频(超低音)、低频(低音)、中低频(中低音)、中频(中音)、中高频(中高音)、高频(高音)、超高频(超高音)等七个段。这样的七个频段的定义比简单的高中低频段的定义划分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了。
9 t$ J( B! J- u  z- J3 b下面逐一解释:) `7 I% l: w3 a$ `* Z; n1 }- E, z
. ~0 F: |, j8 y8 s: \; C* ^
超低频(超低音)/ w- i' Y- |% T3 N. a: R

/ ~: i' n+ b. w- u% r. z/ W低(频)音区是指声音的频率或者乐器的基频低于100Hz的频率。8 v) R1 o9 Z. J( P6 ^; q6 Z
  Z+ ~! ~9 J8 c3 c( V" D
按照七个频段的划分方法,我们把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超低频(超低音)。这个频段的频率重播时是需要借助于物理环境本身的共鸣,同时这个频段的声音已经失去了明显的位置定位。超低频(超低音)部分可以一直向下延伸到10Hz以下的频率(次声)。而实际上,当频率低于20Hz时候,人的耳朵的听觉能力就已经很差了,但是依然可以借助胸腔和骨骼等的传导,来感受它们的存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超低音有敲打胸膛的感觉!强烈的超低音还会使人有呕吐的感受就是因为超低音作用于人的身体的表征。这个超低频(超低音)的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而有一些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来刻意安排的另当别论。所以超低频对于纯粹的音响迷来讲其实用处不算太大的。除非你是一个大动态电影音乐迷,经常需要超低音!
  s$ p# z% ]+ [( S6 _+ j
7 G. _, d- `% [0 k0 ]  O对于低频(低音)区,尤其是超低频(超低音)的录制和重播来讲,要注意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低音区要有足够的低频下限和足够的低频分量。二是,器材对低频的控制能力。随着现在科技不断发展和日益先进,录音技术发展到目前的数字化时代,对超低频的响应已经可以轻松的做到10Hz以下,但是音响器材的重播往往欠缺!  
8 Q8 e/ l2 p; O+ v1 T  l' ], s, E5 e" H" F% i$ v' N
话说回来,这部分可以感知却难以正常听到的超低频(超低音)部分声音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不是的!因为实践证明,在实际的音乐演出中,一些设计优秀的音乐环境在进行演绎时,是具有足够多的超低频(超低音)成分的。而在录音和重播时,如果能够适度的还原这部分的声音成分,将会使重播时的低频更加松弛,重播的音场更加宽阔和深远!所以,一些好的音响器材由于能够很好地的重播超低频(超低音)部分,而让人觉得特别舒服,而能力欠缺的就会让人觉得量感不足,低音干瘦。此外,由于超低频(超低音)与环境的共鸣时间比较长,而这个频段的频率本身又是处于活塞式振动,因此在重播时会容易产生惯性(延时),而这种额外的惯性(延时)会造成重播的混浊感,声音还原不够清晰,一旦器材的低频控制能力不够就会产生这样的浊的感受,非常不讨好!于是,对于音响爱好者来说,超低频的控制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简单的说就是,你的音响系统多这个超低频(超低音)部分的驾驭能力,更形象的表达就是,喇叭的刹车能力!好的音响系统不但能够在有超低频讯号的时候能够发出这个频率的声音,更重要的是没有这些讯号的侍候要立即停止振动!你们说难吗!  1 g' H1 ]% c  i9 A7 |' D6 u5 A
9 |+ P2 H5 e/ y. T: c) G5 s3 h
低频(低音)
, @1 L! D" u. Y0 i' E% t$ U! p
" M2 y9 P) D3 a7 M" L# ]这个频段比较好理解了,就是超低频(超低音)以上的从40Hz-80Hz这段频率。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低音区域,实际就是人们耳朵能够正常听到的40Hz以上那部分低音区域。声学上把100Hz以下归入低音区,但是我们音响上还是缩小为40Hz-80Hz这段频率称作低频(低音)。这样更切合我们的音响频段划分。这个频段的乐器有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等等。同时,这个频段也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主要部分,在音乐重播时候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Q+ |2 T- \$ @* ?2 V4 ?# t

: \' Q7 f3 J, v0 H9 c一般的发烧友或者对声学了解不足的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超低频(超低音)部分,原因是这个频段是可以用耳朵来听到的,也是最容易有听感的频段,往往让人们听起来时实实在在的低音,于是产生很低的误解。对于一套音响系统或者一段录音,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分布不当,那么就会失去丰润澎湃的感觉,同时由于这个频段不足又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相形之下过分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干涩而不耐听。而这个频段的控制方面也是不容忽视,一旦失控,不仅影响中高频段,更会影响整体频段的协调平衡。
- o; a" q1 v0 {3 k! x
+ [+ \% j) d  m4 j: _/ v中低频(中低音)
$ y4 k0 }0 R5 J0 s/ \
6 b8 M; c8 R* f# U' y低音区域一般从100Hz开始,但是我们把从80Hz-160Hz之间的频率纳入一个称为“中低频”(中低音)的概念范畴更为恰当。根据实践证明,这个频段是最让音响发烧友头痛的一段频率,因为它就是造成平时我们听音响时候觉得耳朵轰鸣的元凶。造成这种耳朵轰鸣的原因是这个频段非常容易出现峰值!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峰值现象,主要是和聆听音乐重播的环境有关。就是和聆听环境的大小方正如长、宽、高尺寸比例等有关。这种现象对于我们这些居住环境先天不足的人来说尤其影响。因为聆听环境的不规则,大小比例失调等及其容易造成这个频段的峰值现象。实践中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就费尽了心思去设法吸收这个频段,以便使耳朵不致于轰鸣。
6 E& L' d0 @2 I, R& ^# C" L* f  Z+ f6 K. q
但是,效果往往是当耳朵听起来不轰然时,向下的低频与向上的中频也随着中低频的吸收减少而呈凹陷,使声音听起来变瘦,缺乏了丰润感。于是,大家拼命的去减少这个中低频段的峰值,还以为是对的。结果音乐的可听性大大降低。现在很多音响发烧友在比拼器材系统时候常说的干、瘦、涩、乏味等就是由于这个频段的控制力不好所表现出来的表征。在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以及定音鼓与男低音等。2 s8 l4 z; X6 i3 k* C
( a6 c9 ]/ E* T+ [- @
中频(中音)
( C4 j$ V* V* D/ H0 ~" ?+ {  g
# g! D1 S3 x, D7 s音响上的中频从160Hz开始到1280Hz的横跨三个八度(160Hz-320Hz、320Hz-64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因此也是一个最重要的频段。人们对乐器音域的误解通常就是中音部分,如其实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之内,但是一般人却误以为小提琴就是属于高音部分,也有以为所谓的女高音的音域也很高,但是实际上女高音的最高音域也只是在中频的上限罢了。所以说这个频段的中频频率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啊。只要这段频率不足和控制不当,声音的表现就会瘦薄。有时,这种瘦薄又很容易被误以为是一种所谓的定位的假的“焦点凝聚” 而自鸣得意。6 ^! Q7 f0 I7 j$ L" w. a2 s

5 w1 d7 R5 e2 x# i根据刘汉盛生生对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分析认为,可以从二路分音的喇叭的分频点来研究。一般二路分音喇叭的分频点大多在2500Hz或 3000Hz左右,就是说,2500Hz以上由高音单元负责,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单元负责。这2500Hz约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说,为了怕中低音单元在中频极限处生太大的分频点失真,音箱设计师们统统把分频点提高到中频上限的二倍处,如此一来,最完美的中频就可以由中低音单体发出。如果这种说法无误,高音单体做什么用呢?如果您曾经将耳朵贴近高音单体,您就听到一片“嘶嘶”的声音,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没有高音单体发出嘶嘶的音,单用一个中低音单体来唱音乐,那必然是晦暗不堪了。当然,如果是三音路设计的喇叭,这段中频绝大部份会被包含在中音单元中了。5 @" f" r) A" R* }! v7 l/ Y6 T# V
& a7 U5 @; x2 V+ u& _( P. `) Y
中高频(中高音)- B, X# ^1 P) s. D+ s

: Q! U& W9 e+ f+ {0 j; T( v& X, h0 ~从1280Hz-2560Hz就称为中高频(中高音)了。这个频段的乐器包括,小提琴约有四分之一的较高音域、中提琴的上限、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较低音域、钹、三角铁等。其实中高频很容易辨认,只要弦乐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频。同时,这个频段很多人都会误以为是高频(高音)。
4 w+ H, @5 Y, b2 P  P9 D0 V" H' t4 E8 D- p( s
高频(高音)
) H6 c' V9 m& F6 {. Z! C
$ J# P) c, Q4 M高频是从2560Hz-5120Hz这段频。实际上已经很少乐器演奏涉入这段频域的。因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钢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余乐器大多不会出现在这个频段中了。从喇叭的分频点设计看,这段频音域全部都出现在高音单元中。在近距离的贴耳听感上通常就是一片嘶嘶声了。从高音单元的表现中,也可以证明高音单元几乎很少发出乐器或人声的基音,它只是发出基音的高倍泛音罢了。
# {5 I# F- \' T$ r. C3 @6 m. s- F9 j- x
有人会说,既然高频部分根本没有什么乐器的声音,那么是不是,这个高音部分就不重要了?其实不然,因为乐器的基音尽管很少出现在这个频段,但是,大多数的泛音却是在这里表现,甚至出现在更高的超高频上!而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如果没有这个频段的很好的表现,那么声音将会缺乏光彩!! l7 u  V8 C9 u1 ^( s3 S6 W
/ Y* M! [+ [8 m  @7 F
超高频(超高音)" L$ J+ X& \, i- l2 u0 O+ r% F

2 |$ o! X! g: `2 x3 V/ K2 J  |- A) m从5120Hz-20000Hz这么宽的频段,就是超高频(超高音)。前面说了从高频就已经很少有乐器出现,超高频所容纳的都是乐器与人声的泛音。而一般乐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处能量就愈小,于是就要求高音单元要制造得非常的敏锐,能够清楚的再生一些我们常说的非常细微的声音。由于超高频的特性以及要求音响系统中最终的重播演绎角色喇叭的设计上对高音单元的设计和制造要求就非常的严格!9 M$ }& E' r6 s% }, I! D6 P* i
8 e1 f$ y" v( y* T: n$ d
例如一个高音单元为了清楚再生所有细微的泛音细节,于是不顾一切的设计成很小的电流就能推动单元的振膜,于是就出现同样由这个高音单元负责的大能量的高频与部分中频极可能时常处于失真的状态,因为这二个频段的能量要比超高频的大太多了。于是许多喇叭的超高频很清楚的时候,却容易出现刺耳的现象。于是在喇叭设计上出现有三路分音的设计,就是分成中低音单元、高音单元和超高音单元三路的设计。超高音单元通常就负责13000Hz以上的频率的。而这个超高音单元的设计其真正的着眼点仅仅是在于使高音单元不会失真,同时又能再生超高频。
1 G! X% q$ q( o/ B& R* t& n3 o9 ^) C% l( R5 x% p! N
各频段划分的小结
3 h& G2 S0 `1 ]# b1 a& |! t/ s5 Q( ]  x) b
高中低频率频段的划分主要是更加便于说明声音不同的频率的特性和音乐还原时候的各个频段的量的分布和控制能力。因为从理论上说,只有各个频段的量的分布都趋向平衡,各个频段的频率的重播控制都能够恰如其分,才能算是一个好的重播系统,而这个重播完美的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除了必须要有能够重播各个频段的物理载体以外,还有必不可少的各频段的声音录制的制约,以及录制和重播环境的制约。于是,玩音响才会让人永无止境,其实,也一定没有百分之一百的还原重播!: y( Y- U" o% X  Z! y" ?2 a; v1 r
1 S5 T+ F( }- v! d& A- U* J
在这里,我再补充一些关于高频和超高频的解释。由于高频和超高频这两个频段在实际的生活中容易让人误解!很多人误以为听到尖锐刺耳的声音就是高频或者超高频了,其实这是有所偏颇的!在音乐声音里头,高音也同样可以分为基频和泛音两个部分,例如,小提琴、小号、短笛等高音乐器,他们的高音基频一般只有3- 10Hz上下,但是,他们的泛音却远远高于20Hz!以前,由于录音技术或者音响器材的制造技术的制约,高频一般只能达到10Hz左右,于是在聆听这些声音的重播时候,就会感到小提琴、小号等的高音是尖厉的,非常的挺实,但是不讨好!但是,今天,录音的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轻松的录下超过20Hz以上的声音,器材的制造能力也允许很多喇叭能够重播20Hz以上的频率,我们再同这些小提琴和小号的高音时候,就会感到他们变得非常的纤细而感觉丰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声音(高音)不干了,不扎耳了。现在开始出现的SACD和DVD-Audio的软件采取的高格式数码录音技术,其高音的频响已经可以超过80Hz,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系统重播罢了!再举例就是,在乐器中,三角铁和铝板钟琴等高音金属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是最为丰富的,在测试一套器材或者一段录音的时候,一旦频响不够高,他们就会显得发木,失去活力和色彩了!  6 E+ E: q1 Y  R3 D2 B
# g+ T7 D* t, }% _
以上我们谈频率的分段主要是让大家知道各个频段的声音的分布和量的多少比例。所谓的量感就是指量的多寡,如高音比较多、低音比较少等。而量感之外的频率的控制力通常多指在以上频段中的对低频段与高频段的控制能力。如果有些器材低频显得松散,而有些则具极富有弹性,我们会说后者有好的低频控制力。同样,有些器材能够控制住高频,让它帖服而不至于飙得让耳朵难受,我们就会说它的高频控制力很好。这里我们还要留意的是,音响系统中各个频段量感的多寡并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坏,器材之间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但是频率的控制力的好坏就可以说是器材本身的优、劣之别。! a. C4 \3 I+ t* x, f+ g

5 P+ \8 W/ h! K+ ^' ?* ]& D: `8 Z3 X5 O因此,一套音响系统好坏,一段录音的好坏,应该从以上声音各个频率的量感搭配以及控制能力来区分和比较,而这个频率的量的分布和频率的控制能力是极具物理性的,是比较客观的,是受到器材和录音本身先天条件的严格制约的,所以,我将其摆在了音响要素的第一位!也是基本的一个环节,如果,一套器材或者录音本身不具备这些频率的良好的量的分布和控制力,那么就失去了“音享”的根本意义了,也就沦落到“响音”的范畴了!5 h6 [2 g" w0 v# Y

6 \! X! m0 j5 E' h# W. {" T最后,关于各个频段的量的分布和控制力的要素研讨,我也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推荐几张CD来让大家考究自己的系统是否符合基本的量的分布需求和控制能力的大小!  # s" C; I  ~/ n8 y
  c8 Z: \) J9 _7 e1 [9 T+ M
中频部分由于一般器材都能够做的很好,也有很多的软件可以测试,我就不一一举例,一般大家认为比较经典的人声CD,如蔡琴老歌等!而大家比较关心的是低频段和高频段的测试。
; B$ b8 U4 f! k
( w$ d- a8 S4 U) R( N6 W6 l通常测试低频段的量感和控制力,最有效的乐器就是倍大提琴,这里我先推荐一张,也是很多录音师和器材商常用的CD,就是由德国HIFI Vision公司于1989年录音出版的《HiFi Vision》,编号:TOP-CD2。. E  |0 K! X0 R

+ Z$ h6 Y9 ~. `7 p" X/ I( ]/ [9 t高音的测试当然是打击乐器的表现了!这里也有一张必不可少的CD,就是由MMG于1983年出版的《THE ALL STAR PERCUSSION ENSEMBLE》,编号:MMG MCD10007。
, B2 c' j% b1 }7 y1 h3 ^" }  f- M9 w' i- e
音响基本要素之2:& U" h+ o; i& b, H# f, ]
声音的密度与重量, Q# q5 _/ `( |6 z8 J/ _

9 o- ?% I, {( S9 |: l4 Q0 m声音的密度与重量0 |9 g, G0 D8 G

) {1 i2 G) _& u1 a声音的密度就是将声音理解为物质在相同重量情况下不同的体积!就像一斤棉花与一斤铁一样,棉花的体积比铁大得多,而铁的密度比棉花要大得多。因此尽管是二者的重量相同,但是由于体积和密度不同,造成铁给人感觉是比棉花更重,这就是重量感了。声音密度大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其实也是比较好理解,就比如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小提琴会有弓与弦的黏滞感,播放管乐时候的一种声音的厚厚的而饱满的感受,播放打击乐时,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等。一套好的器材应该是在重播音乐时候其所有的乐器与人声都应具有重量感。密度和重量感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电源处理的好,中频和低频能够饱满,就会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紮实、更像真。) e2 G) C0 ~0 w. Y

$ `" S, \4 J0 O6 i, _8 T1 X声音的密度和重量在通常的情形之下是非常容易鉴别的,比如,一旦声音的密度不够,重量不足,就会出现钢琴声音没有弹跳力,低频不饱满会发散发胖,高频尖锐而稀薄,音乐哑然失色等!6 Q5 S& c5 P9 O

+ A0 G) n3 I7 M" |, K! G0 [
% P0 a0 x/ y# Q# \音响基本要素之3:% r0 _3 R, ?3 Z/ c: P. a
速度与瞬态,强弱与动态
! v: _. Q8 W) W& I
9 C9 F/ M* O) U; M速度与瞬态
& o# c7 z( _$ _) S6 h. b) v
; k) ^  e. u# z) o速度的反应就是瞬态反应的结果,一般是描述器材上升时间与回转率的具体表现,其实简单的理解就是说器材在重播声音的时候的各项反应的快慢。  2 K$ {5 U9 V( C
- _& v/ J: u5 U8 s7 h' P/ y' n
强弱与动态' P, {9 S& p9 x& \
% s9 s' `& g  i$ i( G, `- H/ v% e6 `9 {
强弱对比就是大声与小声之间的对比。强弱对比就是大家常说的动态对比!强弱又可以分为“对比很强”的强弱对比和“对比很小”的强弱对比。例如播放古典音乐时候的动态很大就是指最大声与最小声的对比很大。而相反,一些摇滚音乐尽管也很大声,但是它的大小声的起伏并不大,所以我们说它的动态对比并不大。有人是这样形容强弱与动态的两种情形的,很强的强弱对比是海浪拍打岸礁的感觉,很小的强弱对比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
& o; p: O4 D- D+ I$ c( N0 {. Y9 l9 ~% A/ v9 S# O! I3 h# R
一套比较全面的音响器材,速度和瞬态是非常重要的,它也决定着重播音乐的强弱与动态的好坏,速度和瞬态不好,往往会造成动态不明显或者动态缺乏力度,对比不清晰!( o+ W8 B; E5 i. b" v
7 |4 B* l: b* K$ w1 W; q
音响基本要素之4:
% O( M5 |9 ^& ]解析力及结像力
% @9 e" T) u2 c0 j$ R
! f5 T5 P" `7 P! I" A解析力9 |! H4 ^& {% @) g5 m# N$ j/ U: o
6 |: a9 a% J; T, E
我们摄影器材发烧就有镜头解析力好坏的差距。一个电视或者影像的画面能够把一片黑色的头发解析得丝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现。音响器材也是一样,即使再细微、再复杂的东西都能清楚的毫不遗漏的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解析力了。就像讨论片子一样,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所产生的结果。解析力并不能完全的代表所有的细节都能够予以再生。6 P% J5 k( K# i+ X

+ r) C* {* J% B* E而前面已经讲述过的层次问题也不是仅仅依靠解析力来限制的。从发烧的经历来表述,一般我认为,如果在音乐重播的时候一些细微的变化(尤其是低电平时)都能表现得很清楚,那么器材的解析力好。同样高电平情况下的极端爆棚时能将所有东西解析得清楚,就是在高电平的具有良好的解析力。0 T+ J8 f. C4 p: ~& `/ q0 M; O

. ]. k7 E. A+ _6 z9 l/ K结像力$ _4 ?; n8 a, |1 [4 j
6 H  R4 j( {% A; K8 \
能够将虚无飘渺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就是结像力,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的形体展现出立体感的能力。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音像轮廓的阴影更清楚。一般情形之下,我认为,好的解析力能够出现比较好的结像力。好的结像力能够形成比较好的立体轮廓,好的立体轮廓能够出现比较好的音场定位和层次!
9 [9 w+ E! r5 W! Z0 S6 o" C- w' O+ }4 m8 E7 h/ y5 }
音响基本要素之5:
* O7 b5 o/ ^: f' q4 Z8 ^层次以及定位
$ B: q* S, B  k, x  v+ v( d! u
4 ]4 P" ~( u7 I5 k层次
( T% v% I+ l9 Y: x) ^. w& {" a+ W: I! A0 J
层次感很容易了解,就是重播音乐时候,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的再生。以照片来理解,深灰与黑能够根据不同的灰度级而分辨出来就是有层次感了。音响亦然,乐团的乐器排列不会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层次感。有一些好的器材或者录音,我们甚至可以听出乐器与乐器之间的空间间隔,这样就是最好的层次感啦。9 B/ \9 v4 n3 v9 }& L

5 H8 k! Z+ h5 @. Q8 C定位7 h: ]8 v6 x. V% w. \; \

* V4 R9 j& Q+ M1 g) J8 H  s: [$ ~定位感就是将声音的位置定在那里。声音的聚焦不准定位感就差,同样的声音的结像力不佳定位感也就不行,此外,器材的相位失真也会导至定位的漂移。严格的考量,在空间中直接音与反射音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频反射太强)也会导至定位不准的。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许多原因造成的,原因我们暂时不去考究,我们仅仅是希望乐器或人声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应该确定的地方罢了,不该动的时候就不要动,不该乱的时候就不能乱。
, d6 z$ n0 _8 x: ^0 o7 T; t3 A. l6 b; g1 O) c8 a: h
音响基本要素之6:: K& U" Q- C9 n3 @' R/ {3 h
音场$ r. ^$ @" y- E$ Y) ?9 m

/ }8 N6 l& Y. a0 r  B% C音场的表现
% G* J( B9 R& h5 Z
, c3 K% m- L- ?+ _* }5 [3 V' e“音场”(Sound Stage),在音响系统里头我们特指音响重播音乐时候的实际录音的舞台上(或录音室里)各种乐器以及整体乐队的排列(包括宽、深、高、低等)。我们通常也使用“音场的形状”来表达音场的概念。! X+ X+ U  b# D; w. Z

& p0 n- U! W3 ?“音场的形状”
$ r. h$ D2 d& k* y! D4 U4 t
' k6 o% t' y/ `也就是说音响系统重播音乐的时候所再生的乐队或录音环境的排列形状。在一套音响系统当中,由于受到器材的频率响应曲线分布不均匀,喇叭的指向性、聆听环境的声波反射等条件的影响,音乐重播的时候有些音场是内凹形的、有些是宽度大于深度的,有些是深度大于宽度的等等,甚至有些音场形状是四四方方,没有内凹的。重播音乐的最好的音场形状当然是和录音时的原样基本完全吻合。
7 r5 D: X7 [2 f3 O' h' H' I- C# P* p% C
“音场位置”  
) S# t4 b5 `- y' E- p1 l! s8 ^* E) U3 q; R8 h
除了音场形状之外,音场还有位置的问题。这里面包括音场的前、后、高、低的感觉。有些音响系统或者器材会使整个音场向聆听者逼近,有些则后退,有些音场听起来会觉得飘浮在半空,有些则又像坐在音乐厅的二楼看舞台一般。形成音场位置的原因很多,比如喇叭的摆位与频率响应的均匀分布与否。但是我们一般认为一个理想的音场位置应该是,低音提琴、大提琴的声音是从较低的地方出来,小提琴的位置比低音提琴及大提琴高等等。至于音场的高度,一般是人坐着两眼平视的略低高度。
: ^& @; p! g5 `- o) n' t4 |
2 Y. f4 J! n( R例如,小提琴应该在视线以上,大提琴、低音提琴在视线以下,铜管至少要与小提琴等高或更高。至于音场的前、后位置,则应该在喇叭前沿一线开始往后延伸。当然,最理想的音场位置不容易出现,因为与聆听的软体录音也有极大的关系。通常,从喇叭后沿一线往后延伸比多,但是也不能后缩得太多。# }# O- L4 I, t0 ~% G

  T0 `  o6 h7 }5 [9 Z' s- |; y“音场的宽度”! S6 w! t$ h/ u- v( @
' i  q) L# f. ^8 \0 a
常听发烧友说音场超越喇叭而穿墙破壁。没有领略过好的音响系统的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但是我深信许多音响发烧友都有这种经历。一般音场的宽度是应该可以宽抵侧墙。至于破墙而出,那估计是需要多一点想象力或者音乐的幻觉了。# [: J+ }' s1 v# Z. w

# u7 C7 ~; _/ @* v5 r4 h“音场的深度”
& e, m2 R: P  X2 D  F6 C( S$ ?0 [" J
也就是“深度感”。与“音场的宽度”一样,也有穿墙破壁的说法。真正的音场深度指的是音场中最前一线乐器与最后一线乐器的距离。它可能是指小提琴与大鼓、定音鼓之间的距离。有些器材或环境由于中低频或低频过多,因此大鼓与定音鼓的位置会前冲,此时,音场的深度就显得很浅。而有些音场的位置过分的向后缩,结果被误以为音场的深度很好,其实却是错误的。深度的把握已经是由一定的度的!) A' t7 Z# K2 ~* ]- a2 Z

5 m3 g) M& J( \% \. P音响基本要素之7:" t1 ?  M7 q4 ?
音质和音色
& m' R  u7 `( h$ t2 J7 U0 X: T" J, \- m8 X3 p6 O
音质4 a2 E% J# B4 X% |1 H6 [
音质和音色是比较容易混淆的!
7 d; {4 L, I! a/ w' X3 t* D' W
$ A& }, u7 M! X: `! w音质(TONE QUALITY)就是指声音的原有的品质。那么什么才算是声音的品质呢?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与坏并不是在说它在声音的层次和定位上表现如何,而是指这件器材在重播声音的时候“耐不耐听”。例如我们在形容一件服饰的时候,通常所表达的品质的好坏是指这件服装是否合身、舒服以及耐用与否,而不是指款式等外在的形象。对于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或者一套很好品质的音响系统,它在重播音乐的时候表现在外的就是有一种舒服和耐听的感受。这种音质的感受是完全凭借自己的耳朵来判断的。( i1 ^" g/ A7 k9 m( w

/ Z7 `+ F6 `: o2 |6 z比如有一些音响器材重播音乐的时候给人地感觉是生猛有力、速度奇快、分析力也很强,但就是不耐听,这就是我们说的音质有问题了。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音质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的感受高贵、很好、很美就代表着这件器材的本性或者说本质很好,它让人听起来觉得非常的舒服。就像我们在讨论摄影器材的时候说这台机子的手感很好,其实就是他的质感很好,比如莱卡!  " t1 _# h9 T! t3 t
- j0 T2 X, [$ w& m# K5 L6 O
音色) @7 l- h+ |- V
, Z0 `; r! ~$ T# L( x; f
音色(TIMBRE或TONECOLOR)是指声音的颜色。我们时常说:小提琴的音色冷和暖,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在人的听觉上就像是视觉上感受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视觉而是听觉罢了。音色暖,声音软,音色冷,声音硬。太软和太硬都好。音色也是声音的天性。用布料来比如,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是指它的颜色,其间有明显的界线。7 y( J4 E$ O2 a! `/ ?+ H. F1 D
( A/ F8 L4 g5 R& v
在音响器材评论里,音色就如同颜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颜色。经常说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黄、有些偏白、有些偏冷。音响器材和乐器一样,几乎脱离不了愈贵音色愈美的事实。尽管在个人感官上因为个人观点各异,但“美”仍然有着一个共识,就像美女,不管是什么肤色,什么人种,总有大家一致认为的美!这种感官的共识就是“色”。
* h! e8 i, v" m: r; b* C
糖糖心心 发表于 2010-5-13 21:16:37
收藏了,谢谢楼主啊
$ }  ^9 x( \3 \5 T; E
烁霖斓雨 发表于 2010-5-19 08:37:30
欣赏了,谢谢楼主啊 : D/ U7 q0 |* c
!!!!!!!!!
一片落叶 发表于 2010-6-1 20:50:47
:victory::victory:  我分享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软硬产品代理咨询服务:声卡:雅马哈UR22C、罗兰声卡、福克斯特、艾肯、阿波罗 、M-audio 、普瑞声纳 、福克斯特、 达思冠系列 音箱:吸顶NS-IW560C、吸顶NS-IW660 、NS-AW350、低音NS-SW050、低音NS-SW100;JBL 吸顶8124、CSS-8006BM;香蕉猴 gibbon系列;普瑞声纳E5XT、E4.5、 E3.5BT 有线话筒:舒尔PGA27、PGA48、MV51、mv88、mv88+、SM27 ;森海E945 、MK4、E835S;舒伯乐top248s;罗德NT1-A、VIDEOMIC、VIDEOMIC GO、VideoMicro、VideoMic NTG 无线领夹麦克风:罗德 wireless go II 一拖一、一拖二;猛犸lark150 耳机:森海HD300 pro、美奇 CR-Buds 、索尼7506、爱科技K240S、K240 MKII、K271 MKII、K52、K72、K92、先锋、飞利浦 1:飞利浦会务通/会议摄像头/全向麦克风/执法仪/录音笔 2:洋铭便携式移动演播室 / 切换台 / 摄控一体摄像机 / 虚拟演播室 / 微金课教室 / 色键器 3:逻兰音视频切换台 / 声卡 / 电子鼓 /电钢琴 /耳机 4:Blackmagic专业摄影机 /调色台 / 切换台/ 广播级转换器 / 监视器 / 采集卡 5:索尼专业摄像机/佳能专业摄像机/松下专业摄像机/ insta360专业摄像机 6:话筒:铁三角/ 舒尔/ 森海塞尔 / AKG / RODE/ BBS 7:音响:YAMAHA/ 声艺 / 皇冠 /JBL / 真力/咪宝/BOSE /美奇 8:声卡:RME/羚羊/IXI /艾肯/PreSonus普瑞声纳/Focusrite福克斯特/YAMAHA/雅马哈/ickb 9:耳机:铁三角/beyerdynamic拜亚动力/AKG爱科技/索尼/RunningMan/美技 10:思锐三脚架 /防潮箱 /米泊三脚架/意美捷三脚架/曼富图三脚架 11:XSW系列,300.500代理商,EWD数字系列代理,6000.9000定制产品,还包销了全国三个型号:XSW1-825,EW100 G4-945,EWD- kk 205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音频应用 (鄂ICP备13005321号-1)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