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信号发生器是电子爱好者常用的工具,然而一般传统的信号发生器都难以产生特别精确的简谐波形(倒是方波、三角波容易些),复杂的函数就更不要说了,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去实现。现在好了,利用现代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Adobe Audition软件的灵活设计和声卡的精确输出,任意的音频信号都不在话下!; L: q/ w( Q, ~; K( F: ^' C- i
1. Adobe Audition与Cool Edit) i9 \/ e5 _7 r; v* V' N
现在说Adobe Audition可能了解的人不多。但要说起CoolEdit,只怕知道的不是少数,而且许多人接触过这个由SyntrilliumSoftware公司出品的著名的音乐编辑软件。事实上《无线电》在2002年就介绍过Cool Edit 2000。Adobe Audition1.0其实就是由Cool Edit Pro2.1换名变化而来的,因为2003年中期Adobe公司将Syntrillium公司全部产品都收购了,用于充实其阵容强大的视频处理软件系列,其时Cool Edit Pro 2.1才发布不久。% n) {4 s7 a V% q
以前对Cool Edit 2000的介绍太片面,很多实用的强大功能没有认识到。事实上CoolEdit系列软件作为音频虚拟仪器的功能都是非常强大而全面的,都能够提供高达96kHz的波形发生、图示分析分析功能(只不过一般多媒体声卡不能处理超声信号,但高级专业声卡是可以精确处理的)。特别是Cool Edit2000之后的Cool Edit Pro2.0、2.1版本,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进,与我们作为虚拟仪器的使用有关的则是在波形生成和频谱分析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使得波形分析和数据处理变得十分容易,而在CoolEdit2000中则有很多局限。
( o6 L! V1 A9 w" k# r8 [5 M* b& y+ vAdobe Audition 1.0完全继承了Cool Edit Pro 2.1的特征,而拥有正版Cool Edit Pro2.0、2.1的用户可以免费升级到Adobe Audition1.0。如果想试用,Adobe公司提供试用版本,全部功能开通,试用期30天。大家可以到http://www.adobe.com公司网站去下载。不过官方网站的下载过程有点复杂,
* j% y" X- L" j' p* ]4 B2. 生成简谐波形- i* v; N) V) O
软件安装后打开,首先显示试用期限画面,点击“Try”按钮,就可以开始试用了。首次启动的默认界面如图1所示。7 S, a# R) l( j2 H. Q# T- ?
# |% y& ~ F% b' i/ S- ^( F图1; a3 Y+ S" Q; {
这是“Multitrack View”,即多轨混排界面,一般用于音乐编排,于我们用处不大。可以点击工具栏最左边的“Switch to Edit View”(切换到编辑界面),即可变成图2所示的编辑处理界面。5 k; O1 x$ M' p+ q/ ~1 S7 x
4 _- m. j: t8 S图26 f6 T) X! u2 T) ?; j9 x
快来试试怎么用!在这里点击“新建波形”按钮,就会弹出图中上浮的对话框,要求你选择“SampleRate”(取样频率)、“Channels”(声道数)和“Resolution”(分辨率)。对于电脑多媒体声卡,一般用48KHz的取样频率、双声道、16bit分辨率。如果要符合CD标准,则可选取44.1 KHz的取样频率。而如果你有高档声卡,可以一直取到192KHz取样频率,32bit分辨率。) ?$ r. `( ` \3 H+ u
生成波形的最高频率与取样频率直接相关。根据奈奎斯特(Nyquist)取样原理,模拟波形的最高频率为取样频率的1/2。但实际上在接近1/2取样频率时软件生成的波形本身就很不正常了,因此CD标准用44.1KHz的取样频率来生成最高20KHz的信号就可以理解了。有人采用低的取样频率而抱怨最高频率有限,或虽然采用高的取样频率却希望精确输出1/2取样频率的波形,那都是不理智的。
9 ?6 J; H5 z6 D) K0 |. }- ~选定参数后点击菜单栏的“Generate -〉Tones”(生成 -〉波形)按钮,即弹出图3所示的对话框,要求输入波形参数。
& Y9 L$ ^8 E! n9 O( O我们先产生一个最常用的信号,即1KHz正弦波。在“Base Frequency”(基本频率)栏目添入1000,将“Lock tothese settings only”(固定设置)选中,在“GeneralFlavor”(波形类型)栏目选择“Sine”(正弦波),“Duration”(长度)栏目添入波形长度10秒,“dBVolume”(音量,波形幅度)栏设置成-6 dB(半满幅),其余项目选择默认即可。生成的波形如图4所示。
3 x/ {, ]- ?2 |# \/ [1 O0 X! t) g1 [% Z d& s! |( G9 H7 N* R) s* G0 |5 b
图3
& k0 @; _" B( t/ v5 D- ]0 s- x$ X, w6 J+ j
图4
4 k" d, `$ L& w( d窗口左下角有两个工具栏,分别是“录放工具”和“缩放工具”,都用图标表示,而且有提示,可以进行灵活自如的操作,非常容易使用,这里就不详述了。值得一提的是波形窗口的拖动缩放功能,将光标移到其底部的时间标尺上按下鼠标右键拖动,光标即变成一个放大镜标志,拖动完后放开鼠标,窗口即显示拖动过的部分。图中显示的是正在拖动的例子。另外如果用左键拖动,则是用“手”移动波形,将“手”移到标尺外侧,波形将自动滚动显示。用上述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显示希望的部分。
1 j2 Y2 |4 h, z8 Z$ l显示全部波形,点击“播放”键试试,怎么样,声音放出来了吧?选择菜单栏“File -〉Save as”(文件 -〉保存为)命令,将按照跟其它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一样的方法保存波形到文件,想必大家都会,不用详述了吧。) |1 \+ O1 t& i6 e
3. 生成调频波形
# ]! W& |6 z! ? y) h3 ?调频波的产生由三个参数决定:“Base Frequency”(基频,载波频率)、“ModulateBy”(调制带宽,调制范围)、“ModulationFrequency”(调制频率)。这三个参数的含义容易令人迷惑,而且帮助文件里的介绍也不容易理解,笔者费了很多工夫试验分析才弄明白,作出如上翻译,希望读者注意。“Modulate By”(调制带宽,调制范围)的作用是设定在基频上下的多大范围作调制,而“ModulationFrequency”(调制频率)才是真正用来调制基频的调制频率。例如,基频选1000 Hz,调制范围选100 Hz,调制频率选50Hz,将产生在900 Hz至1100 Hz间以50 Hz步长被50Hz调制的调频波(实际上带外要产生谐波调制,不过衰减较快)。一般情况下调制范围与调制频率接近即可,虽然这样不容易看清调制的情况,但更接近实用。如果单作为演示看,可以加大调制范围,调制频率取1/10基频。例如基频选1000 Hz,调制范围选500Hz,调制频率选100Hz,生成的波形如图5A所示,疏密相间的频率调制波形很直观。如果调制范围选得太小,则调制幅度小,但频率成分很纯,反之调制幅度大但频率成分很杂,如果调制范围选0,则不会发生调制(所以我们在生成正弦波时不必理会调制频率)。- P6 P. c" q3 {4 M$ ~& c5 }3 E9 x
& ]7 N, _. H" r
图5" z5 s% s! x! P% V6 T3 H- c
4. 生成调幅波形
( V# E) W: Z3 g9 F5 s用AdobeAudition产生调幅波同样很方便,不过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将基频设定成预期值,调制范围和调制频率设为0,产生基频;第二步,将第一步产生的基频全部选中高亮(即刚生成波形时的默认状态),点击“GenerateàTone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值,基频与第一步相同,调制范围和调制频率设为预期值(二者相同将产生单频调制,调制范围小调制弱,而调制范围大时则为多频调制),再选中对话框下部中间部分的“Overlap(mix)”(重叠混合)选项,另外音量设置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发生削顶失真。可以进行二次、三次调制,产生复杂的调制波形。例如基频设定1000 Hz,调制范围选100Hz,调制频率选100Hz,音量设置选-9 dB,产生的波形如图5B所示。& A/ g, K1 Z j: g8 |1 S; o, _
另外一种调幅波产生方法将产生过零的调幅波。在第二步基频设定100Hz(1/10基频),调制范围选0,然后选中对话框下部中间部分的“Modulate”(调制),即可产生图5C所示的调制波形。这样产生的调幅波可以用同样的设置再执行“DeModulate”(解调)来还原。而这时如果执行“Overlap(mix)”(混合)命令,将得到图5D所示的复合音。 ; v& g8 p$ H' p$ M
5. 生成扫频$ I$ P: l% c. [
音频扫频仪是测试音响系统非常需要的设备,以前我们个人很难有条件拥有高精度的扫频仪,而如今,用Adobe Audition产生扫频易如反掌!$ ^2 o. ]2 a, B* Q
产生正弦波时将“Lock to these settings only”解除选定,将变为图6所示的界面。在这里你可以设定“Initial Settings”(开试设置)和“Final Settings”(结束设置)两个页面。
2 ~. E2 J2 W8 A. `2 i/ n# j$ ]7 E! S& p
图6
* S v8 p- x J' _8 U" \4 {, B/ C! X: [初试设置与产生单频正弦波一样,而结束设置则增加了一个“LogSweep”(对数扫描)点选框,将其选中,即可产生扫描速度对数增加的扫频信号。其好处是低频与高频的波形个数是一样的。而如果不选则产生线性扫频信号,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产生低频完整波形。我们将开始频率设为20Hz,结束频率设为20KHz,产生一段10秒的对数扫频,其前3秒的波形如图7所示。. s3 S1 z/ a) g+ g, ^
: `& i; Y* |& ^" @! }
图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