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忽悠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也估计都有程度不一的被忽悠经历。但和买其他东西比起来,HIFI器材的价格不菲,如果被忽悠一次,绝对损失惨重。因此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买HIFI器材如何能不被人忽悠,或者降低奸商们的忽悠程度,避免更大损失。/ O5 [ I4 N2 Q5 S( Z
% e- n7 Q' b0 @, V/ d# T' PHIFI音响的选购
% J* o6 c5 s( x; C- `/ c3 l 以本人的经验看,首先不要盲目迷信器材标注的参数。看到这里有人恐怕要发问了,在前面文章里专门有讲HIFI器材参数的,怎么到这里又变成不看参数了?这个问题很好。但我们这里说的不是不看参数,而是不要盲目迷信参数。作为器材性能的数字标识,参数固然重要,但实验室参数不能代表实际生产过程的参数,多少会有误差。同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有部分厂商在参数上玩“注水”的可能。* J: ^# X" D4 ]2 v
其次,不要只看获得奖项。一些商家往往愿意用奖项来引导消费者购买,而很多发烧初哥也常在这种诱导中迷失方向。器材获奖与否固然是购买的一个参照,但不能喧宾夺主,何况有些奖项的真实程度和权威性都值得推敲,更关键的是,每个人的听音风格不同,也许评委们认可的声音并非我们自己喜欢的声音。6 v* r. s9 F. e' R9 M/ ^0 A
再次,做足功课,防止买到山寨机、假名牌或假洋鬼子。和其他产品一样,HIFI器材里也有名目众多的名不符实。若干年前甚至在315节目里曝光榜里都出现过。打命名擦边球的不在少数,也不乏以国产充进口的。这时候就需要大家在购买前多做做功课,在网上查查商家、品牌和厂家的信誉度再做选择。; _; `& l7 s% o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防止商家移花接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有些商家为营造效果,通常把一个2000块的音箱用了一20000多的功放去推,或者连了后级和低音炮来营造效果,至于用上千块每米的线也并不少见。这种时候,就需要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听的同时,仔细看看听音环境和连接器材。否则就会出现在商家那里听很好,但回家听存在巨大反差的情况。/ A. I+ ?7 U1 q! B
说到最后就是心态问题。很多消费者往往以一种不冷静的心态去消费,常常在出门时就抱着今天非要把全套东西买回去这种思路去买东西。这在其他东西上也许可以,但在HIFI器材上是大忌。如何不被人忽悠?在此笔者给出的建议是,做足功课,用耳朵收货,多听,多看,多交流,然后再做决策。) j3 X9 a7 K0 C* b8 Z
9 }" B* D; x2 }; l5 ^" O
4 ?' e+ P7 s( w3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