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一、关于IFPI0 c! m p+ z) Z2 B7 G
香港歌手发行的CD可划分为早期和后期。94年前制作和发行的CD称为早期CD,94年后制作和发行的CD称为后期CD。因为在94年出现了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那年开始,唱片公司制作、发行的正版CD都必须在光盘内圈上打上IFPI码,94年前的CD内圈上是没有IFPI码的。因此,鉴别一张CD是早期发行还是后期再版,其中一点就是看它的内圈上有无IFPI码。(陈百强《凝望》、《我的所有1》这两张专辑, 94年时DMI唱片公司再版过一次,碟面是按旧版样式制做,其内圈上有IFPI码)9 d+ B0 Y$ L5 {- L( n( f
! C% G2 X/ h0 m+ |9 U5 p二、多版本CD种类:
_9 T# [; T" M* s4 }" i早期制造、发行的CD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同一张专辑有各种各样的版本。4 t- M: T L0 M* x( e$ i" e7 W
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香港唱片公司为旗下的当红巨星制作CD是从85年开始的,之前只有卡带和黑胶。早期CD版本主要分日本三洋版、日本SONY版、日本天龙版、日本东芝(TO)版、日本三菱版、西德版、法国版、美国版、澳洲版、韩国版、香港本地版几个版。其中制作、发行年份大致是:“三洋版”为86-87年间;“SONY版”为85-88年间(分为细圈英文字版、普通版、无星版);“天龙版”为86-91年间; “东芝版”为87-92年间;“三菱版”为88-90年间(分为内圈有MT版和无MT版);“西德版”为88-89年间(主要以银圈版为主); “韩国版”为88-94年间(其中分为韩国银圈版(早期韩国版)、普通胶圈版、T113版、PAN ASIA版);“法国版”为89-91年间(其碟面大多为红色,又叫做红色法国版);“澳洲版”为89-91年间;“美国版”为90-91年间; “香港本地版”在92-93年开始生产。
0 @ l7 P" z! p3 D早期的不同版本中,究竟谁的音质最好?这里面有没有排名?一些收藏家的说法为:西德版排第一,三洋版、SONY版并列第二,天龙版第三,法国版第四,东芝版第五,韩国银圈版第六,三菱版第七,美国版第八,澳洲版第九,香港本地版排最后。我个人认为西德版和SONY版音质最好,其次是三洋版,第三是东芝版,法国版和天龙版并列第四。& w' J1 {7 B9 ^' f r( V
在香港公认的陈百强早期CD中音质最好的三张碟为:《85精选》SONY细圈英文字头版;《深爱着你》SONY细圈英文字头版;《巨星之初》日本三洋版。, B; |8 _! \% k) u
香港本地版虽然从总体上说达不到国外制作的水平,但是当中也有音质非常好的。如92年发行的15周年版系列:《突破精选》、《偏偏喜欢你》、《百强84》这三张,音质非常的透亮,听下来我觉得甚至超过了东芝版,可以媲美三洋版的水平,只可惜没有将《喝彩》、《有了你》、《倾诉》这三张早期专辑一并制作、发行。) ]9 O! K2 N' Z/ A% O
: O; E: v( _' v三、谈一谈首版:2 P8 G8 d# a1 w( `$ G, `
很多玩碟的朋友都对某张早期CD众多版本中哪个是第一版感兴趣 ,即俗称的首版。- k/ {4 d$ R9 A
对于不同的版本,可以根据制造、发行年份来认定是否是首版。例如《陈百强85精选》、《深爱着你》有SONY版、法国版、韩国T113版三种。可认定SONY版为首版,第二版为法国版,第三版为韩国T113版。有人要问,唱片公司为何要出这么多版本?据资深人士说,当年香港本地激光唱盘制作业还不发达,在本地没有条件大批量生产激光唱盘,因此就拿到日本、德国、法国等成熟国家生产。唱片公司之所以选择不同的厂家,是根据质量、成本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考虑的。就像WEA华纳,他们总部早期只委托SONY和西德做,而 EMI百代早期则委托三洋做,后来觉得东芝成本低些,质量也相当不错,就叫东芝做。
V3 v, w: R8 _" W# V" L1 w' n5 p* y而同一个版本出现不同版号的情况,有的可以认定哪个是首版。如陈百强《梦里人》专辑早期CD,都是日本东芝版的,但内圈号不尽相同,有1M TO ;1A1 TO;1A2 TO;1A3 TO;1A4 TO;1A5 TO;2A1 TO这么多种。可以认定1M TO版为首版,原因是早期东芝版的碟,首版多为1M TO,随后才有1A1—1A5、2M—4M等等。$ g, t' E4 s0 o7 X0 g+ \
有的就很难去考究谁是首版了,如陈百强《一生何求》发行过硬版纸版和普通版,这两个版我所认识的人中没有人知道谁是第一版。毕竟是十几年前的产物。可能只有当年唱片公司的人或当年铁杆资深歌迷才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不论是不同版本还是同一版本出现不同版本号,都说明这些唱片当年第一批面市后销量非常的好,卖到出现断货,于是唱片公司针对市场需求又去找不同的厂家或同一厂家分批再次生产和发行。
' o i9 N4 z9 r) K: x0 ^6 C; Q1 J. m% | n
现在很多玩碟家将收藏首版作为最高收藏目标。对于早期同一专辑不同版本的收藏价值,目前有种观点:认为首版价值最高,其次是二版,再者三版、四版。。。不少二手市场上的卖家也将自己的一些碟标注为首版,将价格标的很高。我个人认为,不能完全以首版来认定,关键是看发行量,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越稀少的才越珍贵。有的碟当年只发行了一个版,那么它的首版收藏价值自然高。如陈百强《当我想起你》,当年只发行过法国版,这个版就很珍贵。有的碟既是首版又非常少见,如陈百强《痴心眼内藏》日本东芝版、《梦里人》专辑的1M 版、《凝望》三洋版,这些版都是当年发行,发行量很少,市面上极为少见,又是首版,因此收藏价值极高。(《痴心眼内藏》这张CD当年拿去日本制完版后将母版损坏了,所以后期一直无法再版)
3 K0 Q: y) d# ^6 o- `7 |( D( _另外一方面,有的碟当年发行的不同版本中,有的版本可能并不是首版,但发行量小,市面上少见,那么这些版本的收藏价值就比首版高。像《夺标金曲》,当年发行过西德银圈版、韩国银圈版、普通胶圈版三个版本,其中西德银圈版是首版。但这三个版本中韩国银圈版发行量少,市面上最为少见,它的收藏价值就比西德银圈版要高。
; m: e9 V, R% [: }% l
1 J$ H0 T5 |) b) m! Z K; M' Q五、比较一下早期版本和近几年出版的后期版本:8 r \% g" L/ ?4 L; L
总的来说,当年的这些早期版本CD,虽然收藏价值不尽相同,但都很珍贵值得去收藏。因为它们大多是拿到国外生产、印制的,而且是用的歌手当年的母带制作(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母带由于年限和存放的原因,很多已毁、损严重,唱片公司唯有利用CD或LP加上新技术重新制作母带,无论其科技多么发达也无法和当年录出的纯音相提并论。我所了解到的EMI2002再版《FIRST LOVE》,唱片公司竟借去一位歌迷的早期碟制版!多可笑!),所以早期版本其精美的印刷和完美的音质是后期的再版碟所不能达到的。新加坡一本音响HIFI评论杂志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若干年后再版的碟有早期版十分之一的价值,已死而无憾了。其中列了三个原因:) ?8 T9 e: A" Q: h5 r7 R
1、CD当道,没有了黑胶,卡带的销路也大大不如前(而且成本极高并不符合经济效益),唱片公司全幅投入CD生产,数量之多,已毫无疑问。5 g+ v8 v2 v3 O; U7 u
2、早期版CD在当年是特地送去国外印制的,以后唱片公司不可能再制作同样的版本。/ Z1 V- k+ t' _4 X' Y$ ^5 P/ M
3、后期再版的碟封面印刷之差,不要说和早期版相提并论,大概只达到与翻版不相上下的程度。原因是无论再版做的如何精美,总不及早期版(例子多不胜数),这是由于母带及照片一再翻录\拍之故,除非制版的菲林保存了下来,而且保存的极佳。如果你是一个欣赏一切美好事物者,你就会明我在说什么。”7 \1 \+ ?+ y9 b5 d+ ~! w! t% f
7 n/ l" W: L- h" D% E5 i转载二:/ H$ s" W: I% l0 _ \" U
CD碟版本知识( Y5 C# J6 Q6 J* E
CD可划分为早期和后期。94年前制作和发行的CD称为早期CD,94年后制作和发行的CD称为后期CD。因为在94年出现了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那年开始,唱片公司制作、发行的正版CD都必须在光盘内圈上打上IFPI码,94年前的CD内圈上是没有IFPI码的。因此,鉴别一张CD是早期发行还是后期再版,其中一点就是看它的内圈上有无IFPI码。
- Q4 |3 N7 T& i; I( k: y$ N
- A. l5 D: w+ o4 ]5 P2 o) u环球旗下CD发展历程: 最早发行的唱片碟面是Made in West Germany by PolyGram(即西德无字银圈版),后来Polygram把他们在西德Hanover厂卖给了PDO (Philips and DuPont Optical,是Philips and DuPont共同持权的公司).以后生产的碟片改成了. Made in West Germany by PDO(即西德pdo银圈),然后PDO在美国加州,法国,英国都有建厂,所以就有了Made in UK by PDO, Made in Usa by PDO.Made in France by PDO。PDO还提供技术给韩国的CD生产厂(韩版银圈由此得来,多见于港台cd)。后来PDO在90年代初解散了,生产厂就还给了Polygram.东西德统一后开始发行德版全银圈(内圈made in germany)当时的全称是Polygram Music Distribution Co.. 那时发行的cd内圈出现了Made in Germany by PMDC,后来Universal买下了Polygram,再后来PMDC德国部分,和美国部分卖给了EDC集团. PDO UK卖给了Deluxe UK PDO France现在变成了Cinram France. PDO在德国,美国,韩国,法国生产的碟片,银圈涂层都是涂到片芯的.一般片芯是塑料的都是PMDC, UNI或者UML的. 无字银圈一般就是1985年开始生产的.1988-1991一般开始出现PDO,之后开始出现made in germany的满银圈版,再后来出现半银圈的made in germany,之后pmdc开始出现,环球收购后M&L新版开始出现就是现在的市面所见版本。此描述主要适用于DG, DECCA, Philips唱片公司。PHILIPS最早的古典CD盘面是蓝色的,所谓BLUE FACE或BLUE LABEL。但这段时间不长,随后才出的是金线版。DG和DECCA的最早期盘面上面印刷的是MADE IN W.GERMANY。84年后才改为MADE IN W.GERMANY BY POLYGRAM,一张CD的版权页要是1982年的,而碟的印刷面上面是MADE IN W.GERMANY BY POLYGRAM的,一定不是1982年的首版;DG、PHILIPS和DECCA有一个罕见的内圈版本,即MADE IN W.GERMANY BY PDO HANOVER。这个内圈产地声明只用了一个月,就被MADE IN W.GERMANY BY PDO取代。CHANDOS首版也是西德无字满银圈。
5 v- I7 W; X7 W
+ @8 q8 N. q' i) r. t, W, }/ A Y* QEMI公司老版本CD主要是made in west Germany和 made in UK比较有收藏价值,品质也最好, Made in USA次之,made in Holland和瑞士的再次之。EMI最早的版本是西德和日本产,82年的时候,英国和美国都没有CD压片厂。
! t( V$ _. a: c6 h
2 M; \7 G. B! C1 LCBS公司,主要是made in USA,且无IFPI,内圈刻字一定要是凸字,此为收藏上品。Made in USA,有IFPI,且无凸刻字次之,made in Austria再次之。CBS最早的一批盘是在日本压的。内圈上面有凸字:82年的版本是:MANUFACTURED BY CBS/SONY RECORDS INC.85年美国压片的凸字:MADE IN USA DIGITAL AUDIO DISC CORP。TELARC也和CBS一样,最早的82年版本是日本压片,内圈凸字:MANUFACTURED BY CBS/SONY RECORDS INC.TELARC 83年凸字:COMPACT DISC CSR COMPACT DISC CSR COMPACT DISC CSR。DELOS公司也和CBS一样,82年凸字:MANUFACTURED BY CBS/SONY RECORDS INC.6 L# D5 e; z: O4 }
; d/ E( `& q0 x4 [. Y
RCA公司,RCA最早的盘也是日本压片,也有西德SONOPRESS压片,不论是日本、西德还是美国,最早的版本都是用激光刻上去的字。后续的版本就是压上去的了。主要是made in USA,且无IFPI此为收藏上品,有IFPI,或者是德国版本次之。 协会盘,在收藏中,只能算是二流货。: t% }# e7 G9 N8 }( G* @
( [4 I. `' _# i6 T" K
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香港唱片公司为旗下的当红巨星制作CD是从83年开始的,之前只有卡带和黑胶。早期CD版本主要分日本三洋版、日本SONY版、日本天龙版、日本东芝(TO)版、日本三菱版、西德版、法国版、美国版、澳洲版、韩国版、香港本地版几个版。. B$ q7 C3 n& a' V
其中制作、发行年份大致是:
' N; f8 V( b2 O1、“三洋版”为86-87年间(分为有字头版和无字头版);
; B9 i% h8 h1 Z! O$ A1 Y2、“SONY版”为85-88年间(分为细圈英文字版、细圈无英文字版、普通版、无星版);
1 Z! l6 V1 u1 H3 p3、“天龙版”为86-91年间(分为凸字版和虚字版);+ K% r8 J! y6 `" ~
4、 “东芝版”为87-92年间(也叫TO版);6 I5 u( ]+ b! |* `6 ]& v( B/ T, d
5、“三菱版”为88-90年间(分为内圈有MT版和无MT版);
2 O# k+ y" M9 L4 n& S0 O6、“西德版”为83-89年间(早期发行的主要以银圈版为主,后期发行的多以胶圈版为主);
2 I0 F0 P( z( a" l( a4 X( T* k7、“韩国版”为88-94年间(其中分为韩国银圈版(早期韩国版)、普通胶圈版、T113版、PAN ASIA版);
8 }# C1 H; v. C5 E8、“法国版”为89-91年间(早期发行的碟面大多为红色,又叫做红色法国版);3 {% F! ~( N! @- X% ?# t4 G' n- \
9、“澳洲版”为89-91年间; T1 d4 V& S" g
10、“美国版”为90-91年间;9 i' ?5 J) F3 [6 B2 q
11、“香港本地版”在92-93年开始生产。% U5 p, S/ g8 h6 |/ l2 T1 v: F, K
早期的不同版本中,关于音质排名,一些收藏家的说法为:
' C! k" K- i" G9 R5 F西德版排第一,三洋版、SONY版并列第二,天龙版第三,法国版第四,东芝版第五,韩国银圈版第六,三菱版第七,美国版第八,澳洲版第九,香港本地版排最后。* C- Q) {- N3 K3 n9 Y
我个人认为西德版和SONY版音质最好,其次是三洋版,第三是东芝版,法国版和天龙版并列第四。
: v5 b5 t0 c6 n3 C( W# R
`9 s/ ~7 W9 d# i转载三" O- M$ e, ~( v; y, u U/ U
CD版本及其区别
% q* ?/ k$ c- b6 m0 h" s6 c原题:本人收藏CD的经验之谈!(2010-05-02 22:05:38)
% c0 v, E2 p8 H8 F* ]" {: V0 y$ H; Q+ g0 E
' I$ q: p' x7 I- a% d/ R8 i; }
Q1、关于大陆版,港台版,美版、欧版、德版、加版、日版等市面常见CD版本的区别?
# Q; ]% c" ]" m& ~
% a+ Z6 }6 v6 u( p; A# F3 S3 a A1、大陆版:也叫引进版。是中国内地的唱片公司代理国外唱片公司唱片,在大陆(除港、澳、台)发行的一类版本。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差的CD版本(盗版除外),无论包装,印刷、盘基质量都是很差的,而且动不动就删掉几首歌(谁说中国现在没太监了),封面也要改,最不能容忍的是价格还不低,所以基本无收藏价值可言。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下的特有产物。如上海声像代理滚石唱片、sony唱片,步升代理EMI、环球,星外星大多代理一些发烧类CD、现在又多了好多国内代理商,就不一一列举了。9 e, ]" J( f( L4 ?7 H
) w* q2 _0 q& A. A2 N5 E3 G6 u) m S
港台版:就是香港版和台湾版。我一般是哪个地方唱片公司的歌手就买哪个版本(首版发行)。一般台湾版比香港版价格略高。包装也不大一样。台版包装比较好(个人感觉)、赠品多(可能是亲日,所以这方面比较讲究),但总体还是差不多。例如方大同是香港华纳签约歌手,所以我会买香港版。周杰伦台湾阿尔法签约歌手,我就买台湾版,基本是这样。港台版代理海外唱片与海外版相差不大,主要是有中文,但收藏价值不高,一般不买。6 {4 O1 ^$ ^7 q6 L
* r z) x* F9 ?7 u) I 美版: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音乐大国,所以大部分CD在美国都会发行。世界大部分唱片公司也都在美国。所以美版比较普遍。原盘,打口多为美版。印刷质量较粗糙(相比较日版,德版),但质量很好,而且首发权一般在美国,所以收藏价值很高。
( K2 S% G. G i, k d& |2 K( [: `2 v
欧版:和美版差不多,市面上大多数为英国制造。印刷较好,大多有加歌(即BONUS TRACK)。收藏价值和美版差不多。, s9 w o$ x& x9 l& ?. J6 G
* ^. W1 x, |7 X; X( \. D4 S. C( {0 v 德版:德版CD质量最好,印刷精致。尤其以其古典唱片如DG最为出名。基本都属于发烧类,价格不菲。收藏价值极高。
1 e) N* U6 @' A/ X6 v8 K G9 v0 ?, t5 L+ q: q" X% u4 {1 z0 g# |
加版:和美版差不多,价格较低,收藏价值一般。 u: a2 T6 y/ q* j
; ]9 \% N6 y4 \% d
日版:日版CD印刷精美,制作精良,质量上乘。对日版侧标下面还会有详细介绍。推荐收藏。日版发烧类唱片价格很高,如久石让、和月、姬神等都是发烧极品。
2 j. z4 T! K" r3 K1 D+ x- c& y6 L( {; D* ]6 o- f% u* S
/ ^! }( ^2 f$ e* y; I2 _- I
6 t, F7 U5 Y0 H7 I, J2 qQ2、关于首版、再版?1 e8 a( R: Q! H3 }6 R+ {
7 x( E o; U/ U A2、说起首版(即第一批发行的CD),我们就得先了解下CD的历史。(转贴)
1 U- h- Y% W( `% S4 @1 @5 b. p& q X1 }+ o' W$ M4 q
26年前的1982年8月17日,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在位于德国汉诺威周边的Langenhagen的飞利浦工厂里制造出世界首张CD。CD的发明在音乐产业引导了一场技术变革,其出众的音质以及耐损性,标志着从模拟模式到数码音乐科技转变的开始。% P9 a, Q% X2 Y0 |; |" K! N
生产首张CD的飞利浦德国工厂隶属于当时飞利浦旗下的宝丽金唱片公司。工厂制作的第一张CD是演唱组合ABBA的专辑《The Visitors》。; ]1 f! C/ b1 {/ ]9 ]$ V- w5 K. a# f
1982年11月,共约150首曲目被制作成第一批CD,并推向市场,其中主要为古典乐。首批CD以及包括型号为Philips’CD100在内的CD播放器于11月在日本推出,并于1983年3月相继进入美国及欧洲市场。
( F+ U3 g, B$ @ \8 ~
* I8 u3 e( \, b( |! D, g# w# |* h 现在很多藏碟家将收藏首版作为最高收藏目标。而且价格很高。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不同的版本,可以根据制造、发行年份来认定是否是首版。例如《陈百强85精选》、《深爱着你》有SONY版、法国版、韩国T113版三种。可认定SONY版为首版,第二版为法国版,第三版为韩国T113版。有人要问,唱片公司为何要出这么多版本?当年香港本地激光唱盘制作业还不发达,在本地没有条件大批量生产激光唱盘,因此就拿到日本、德国、法国等成熟国家生产。唱片公司之所以选择不同的厂家,是根据质量、成本等多方面综合因素考虑的。就像WEA华纳,他们总部早期只委托SONY和西德做,而 EMI百代早期则委托三洋做,后来觉得东芝成本低些,质量也相当不错,就叫东芝做。而同一个版本出现不同版号的情况,有的可以认定哪个是首版。如陈百强《梦里人》专辑早期CD,都是日本东芝版的,但内圈号不尽相同,有1M TO 、1A1 TO、1A2 TO、1A3 TO、1A4 TO、1A5 TO、2A1 TO这么多种。可以认定1M TO版为首版,原因是早期东芝版的碟,首版多为1M TO,随后才有1A1-1A5、2M-4M等等。5 p! u4 q; B, J
, U' h: V* y$ u0 r 有的就很难去考究谁是首版了,可能只有当年唱片公司的人或当年铁杆资深歌迷才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不论是不同版本还是同一版本出现不同版本号,都说明这些唱片当年第一批面市后销量非常的好,卖到出现断货,于是唱片公司针对市场需求又去找不同的厂家或同一厂家分批再次生产和发行。
3 I/ X) i: X6 r- H0 y* j. ]3 S0 e M4 n4 H
总的来说,当年的这些早期版本CD,虽然收藏价值不尽相同,但都很珍贵,值得去收藏。因为它们大多是拿到国外生产、印制的,而且是用的歌手当年的母带制作(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母带由于年限和存放的原因,很多已毁、损严重,唱片公司唯有利用CD或LP加上新技术重新制作母带,无论其科技多么发达也无法和当年录出的纯音相提并论。我所了解到的EMI2002再版《FIRST LOVE》,唱片公司竟借去一位歌迷的早期碟制版!多可笑!),所以早期版本其精美的印刷和完美的音质是后期的再版碟所不能达到的。新加坡一本音响HIFI评论杂志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若干年后再版的碟有早期版十分之一的价值,已死而无憾了。其中列了三个原因:$ k0 Z: n) l. N3 A7 r1 Q* l
/ T/ t% C* f" i" I7 y
1、CD当道,没有了黑胶,卡带的销路也大大不如前(而且成本极高并不符合经济效益),唱片公司全幅投入CD生产,数量之多,已毫无疑问。
" F7 s6 W7 @, n, i: i 2、早期版CD在当年是特地送去国外印制的,以后唱片公司不可能再制作同样的版本。* {& q3 p6 {' Z% _
3、后期再版的碟封面印刷之差,不要说和早期版相提并论,大概只达到与翻版不相上下的程度。原因是无论再版做的如何精美,总不及早期版(例子多不胜数),这是由于母带及照片一再翻录、拍之故,除非制版的菲林保存了下来,而且保存的极佳。如果你是一个欣赏一切美好事物者,你就会明我在说什么。) W! A" v* R4 J9 P/ T
+ b8 B! M5 `: j6 P3 {; T
再版就是唱片公司发行的第二版,第。。。N版CD,有的可能是因为首版发行量较少,后发再版,有的可能是唱片卖的太好,又再版。还有可能就是加一些赠品,如:乐谱、纪念册、DVD等。买哪个版本,个人认为还是要看自己需要。
) l, h' ]; b6 B2 j4 s- R W5 |% q: L" D" c
: i! n# m2 o) a# H. V+ T4 @0 v# }5 h1 A |
Q3、早期港版CD的各类版本?
% {- |+ n, F# N3 @' Z+ U+ t" g5 t0 U1 J5 l8 l
A3、早期港台流行音乐市场很繁荣,主要以黑胶和卡带发行.还没有生产CD的能力.一些唱片公司要发行CD,只能交到海外有制作能力的国家和地区来完成.( l1 J8 v8 n2 z4 l. S
早期制造、发行的CD中,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同一张专辑有各种各样的版本。从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香港唱片公司为旗下的当红巨星制作CD是从85年开始的,之前只有卡带和黑胶。早期CD版本主要分日本三洋版、日本SONY版、日本天龙版、日本东芝(TO)版、日本三菱版、西德版、法国版、美国版、澳洲版、韩国版、香港本地版几个版。+ v2 R+ Z. Q: |7 v7 X! F) V5 g
其中制作、发行年份大致是:“三洋版”为86-87年间;“SONY版”为85-88年间(分为细圈英文字版、普通版、无星版);“天龙版”为86-91年间; “东芝版”为87-92年间;“三菱版”为88-90年间(分为内圈有MT版和无MT版);“西德版”为88-89年间(主要以银圈版为主);“韩国版”为88-94年间(其中分为韩国银圈版(早期韩国版)、普通胶圈版、T113版、PAN ASIA版);“法国版”为89-91年间(其碟面大多为红色,又叫做红色法国版);“澳洲版”为89-91年间;“美国版”为90-91年间;“香港本地版”在92-93年开始生产。
! Y: D0 K E8 W% P( ^2 F2 V3 ~# }! L% x* L
早期的不同版本中,究竟谁的音质最好?这里面有没有排名?一些收藏家的说法为:西德版排第一,三洋版、SONY版并列第二,天龙版第三,法国版第四,东芝版第五,韩国银圈版第六,三菱版第七,美国版第八,澳洲版第九,香港本地版排最后。% R5 b4 x* B' Z
* p# ~) J* u6 X3 R# [
/ |& }9 c6 B$ M. F0 @$ ^# T) N) {( V# X/ c' f9 k, ^7 t
Q4、关于银圈版、铁圈版和白版?
; }8 {3 c( Y) l- T
9 ^3 o( O! H' C/ C( k A4、银圈版以宝丽金公司出品的唱片为多。它和一般的唱片最大的区别就是唱片内圈的不同。银圈版的内圈和它本身的正反面是同样的材质,而一般的唱片的内圈为塑料制成。它们多为唱片公司发行的第一版,发行量少过普通的版本,又叫作“银圈首版”。普通版本又叫“胶圈版”。在香港92年后再也没有“银圈版”出现,因为现在的唱片正面多为涂漆,做成银圈也看不出来。因为是早期的产物,所以“银圈版”的价格要高过普通版。如谭咏麟、黄凯芹、张学友等香港宝丽金公司的歌手都有出过银圈版。据悉,国外的古典唱片至今还经常发行银圈版,可能还是宝丽金的厂牌。+ x( [/ Z5 x" b8 X
: a7 O) U: j- W0 E
铁圈版为首版的一种,好像只在宝丽金唱片公司的唱片中才会发现,比银圈版更为罕见。 V' Q. j! b1 M* R9 X! @
' c4 D0 i9 E+ U
白版碟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待考。它是唱片公司专门发送给电台DJ及乐评人先听为快的宣传用唱片,也包括发送到各大唱片行试听,以便下订单。一般白版碟会早于大碟推出,派上各个媒体进行宣传,『白版』因光碟颜色及封套大多数是白色因而得名。白版碟有的会在唱片封面上写着“业务试听版”(见张学友[热]白版)。有的会印上宣传品、非卖品、Not For Sale等字眼。白版的发行数量可谓少之又少,而且和正式发行的唱片封套不同,又加上可能包含有特别版本的单曲,仅仅在白版中收录,所以也是收藏的热门。7 i' r( {( Z' O$ c4 H8 p7 d
3 _3 Y& q! E8 F& @
# W5 K1 @3 \1 h9 Q. a
, m$ D+ V+ C- [7 `/ t6 U# b2 GQ5、关于唱片内圈IFPI码?
6 N m$ S8 V$ \5 l' g' H k! |. |* ]
8 I& b2 h- t( F. S* m A5、发行的CD可划分为早期和后期。94年前制作和发行的CD称为早期CD,94年后制作和发行的CD称为后期CD。因为在94年出现了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那年开始,唱片公司制作、发行的正版CD都必须在光盘内圈上打上IFPI码,94年前的CD内圈上是没有IFPI码的。因此,鉴别一张CD是早期发行还是后期再版,其中一点就是看它的内圈上有无IFPI码。" F" f- x0 a& Y3 K4 u' Z
9 a0 ]5 b/ E6 t1 w/ |. W8 P
片基IFPI码,原称SID码(Source Identification Code),是IFPI组织为了防盗版而引入的一套规范程序,它是用来识别光盘制作源和复制源的业界标准。一般的正版CD和高密度光盘,包括DVD,SACD在碟片上都刻有此码。在盘的内环上如果有IFPI-XXXX的字样要不就是正盘 要不就是正盘流水线上下来的D盘。
- V; T" X! N0 j' O8 ?" P/ Y0 `0 X6 P0 j7 @) {
0 i6 ^* @3 u8 J7 q$ U* R
' \+ _' ~2 N- |3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