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HiFi音响网之Hi-fi耳机篇_全新灯光特效器材_音频应用论坛 - Powered by AUIOAPP

音频应用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音频应用

[新闻] 中国HiFi音响网之Hi-fi耳机篇

[复制链接]
songxiang 发表于 2010-6-30 18:55:39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简短目录
8 q( w/ k; U$ L% z5 w3 d$ t  Y/ V前言 . B7 l- W; ?1 p" K5 x9 o  D
序1.0(主要是介绍自己如何入烧的过程,还有系统的基本组成)
1 S; Y" |( ^1 G' Y3 b5 j6 d正文——三频、听音观与耳机的调音倾向2.1(都是些不知道不行的最基本知识) 2 ?3 f) }8 ^  u, a3 S- {, _& J
耳机介绍2.2(主要是三个耳机介绍,HD650、D1100、HD558,以及大量耳机对比,相关实战经验) 1 M2 x" K& A% ^7 x
耳放参数与耳放2.3(一些参数介绍以及供电问题、还有什么叫“推”) & i4 t. t" e# Z% |
CD机与PC hi-fi 2.4(CD原理、格式介绍) ' e6 s2 V% F) P% Z3 N
总结3.07 d; j8 g+ K  D. s
& v3 v2 w( N" v  P6 N2 I' b
前言
- u) J4 h  ]4 GHi-fi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3年前某狸还是一个认为“300元以上音响统统坑爹”的人,到现在为了欣赏音乐也坠入了Hi-fi的深坑。但是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对于Hi-fi的理解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写这篇入门的东东,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明白Hi-fi应该怎么玩。我自己目前处于一个音箱+耳机“双修”的状态,但是资金有限,所以比较容易理解一些初入门朋友的困惑。撇开Hi-fi那一层层玄乎其玄的东西,开讲一下Hi-fi的本质(重点要讲的是耳机,音箱实在是烧不起……)
3 Z+ P4 f" c. ]! J% _9 D: P# e5 k0 F! v. P+ ~/ d' P7 k  f% u
序1.0 $ Z7 G! ^$ v8 ?/ R4 E* b1 t# g- I
先说说我自己是怎么“烧”进去的吧。
/ `: g& }( S) `  b- q最早我用的是一台漫步者R1000TC音箱,后来被某发烧友“忽悠”,搞了套山寨仿机的功放+音箱。刚开始也没觉得多好,可后来换回R1000TC时,发现R1000TC完全不能听了。那套山寨货里的功放我后来自己拆开看过,元件搭配、电路设计、做工用料、保护设计都相当不错,老实说让我对“山寨”这个词刮目相看。
: `# Q8 r7 S/ k* ?) [; Z后来有一次在外边试音箱玩,终于找到了和我那套山寨货在声音上同级别的货色,音乐传真M3 合并式CD+功放配KEF IQ70音箱。我一看吓一跳,那套东西加起来要三万左右了。况且它的前端是音乐传真M3 CD,这台CD机我后来单独找机会试过,很不错的东西,而我当时的前端只不过是EMU 0404声卡而已。两相比较IQ70的低频比我的箱子量感足,但却更偏硬,勉强也就是个平手而已。
) Y+ V) u' X8 |# x3 B; h5 s于是我立马来兴趣了,想找台能超过我那套山寨货的箱子,找来找去找到台JBL LS80,可惜我没记住当时的CD机与功放是什么型号。那次的经历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就像初恋一样,没想到原来声音可以这样美!那优美顺滑的高频,我几年后自己的系统搭配齐全了才算是重新感受到了。至于LS80嘛,单俩箱子当时开价就要4万多,我这种穷人连想都不用想…… 1 ^) q4 B/ Q+ e1 N9 l  O8 _) F
咬着牙忍了很久,转修耳机了,买了个森海塞尔HD650,并且为之搭配耳放、CD机,现在系统已经完成,总算是可以不再折腾了。我这人比较幸运,没走啥弯路,买器材也不是冲动型的。一路走来也算是个实战派,所以尽管大家对器材的看法可能会各自不同,但已经基本不太可能随便吃忽悠了。
* _" w& J2 \% \' z6 N这篇短文的目的主要是交流经验,给新手指条比较不绕弯的路。 8 D; V! F8 W7 J( o5 h% P" }
下面这张图,是我现在音箱房的局部照片。8 P% {; \9 q2 \2 V- V: k. i3 C) j
要看就看门道之Hi-fi耳机篇
( o6 ~$ g" u, ^: b+ S+ [$ ]0 @, {# H# T; H  L. U% d1 i
Hi-fi这个词是“高保真”的意思,对于一套传统Hi-fi系统来说,是由“音源+放大器+扬声器”构成的一整套系统。当系统的组件都达到一定水准时,我们听到的就是整个系统出来的声音了,此时遵循的是“木桶短板效应”,并不是单个极品器件好了就一定有好声音的。比方讲极品的音箱或者耳机,搭配很差的音源是出不了好声音的;hi-end级别的CD机,后面不搭配合适的音箱、耳机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其间还要有合适的放大器作连接,声音取决于所有器件中最差的那个环节。然而器材之间的搭配也是很有讲究的,一套相对廉价的器材只要搭配合适,可能效果要比那些未良好搭配的极品器材来得好。Hi-fi虽然外表很玄乎,但其中却有着一套非常严谨、深厚的理论,只是大多数人不太懂而已。
! N( k  z& N/ u  Z) S我们的侧重点是耳机,相对来说要比介绍音箱简单很多。对我们来说,现在比较常见的一套耳机的传统Hi-fi设备,是由“CD机+耳放+耳机”构成的;现在还派生出另一种新的潮流,叫PC Hi-fi,系统组成一般是“声卡+解码器+耳放+耳机”。
' b. u: i1 A6 U9 j' _' [可能对于非烧友的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理解什么是耳放,也没有接触过CD机,更没碰过解码器。但是无论新手还是老鸟,有一种说法,可能从初入门到老烧的过程中不断会听人谈起————“好声音来自于整套系统,前后级搭配要均衡。”————这话我前面也说过,简单说就是:如果你买了一款好耳机,不要配太差的MP3或者声卡。 $ m8 Z* h- E, B  U1 [7 V" B
虽然这种前后级搭配均衡的思路确实是至理名言,但不适合初入门的朋友。(请初入门的朋友特别注意以下这段内容)如果只是针对初级爱好者,那么我可以很付负责地说,900元的耳机+100元的MP3,搭配出来的效果绝对可以秒掉100元的耳机+900元的MP3或者500元的耳机+500元的MP3。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请把你的资金统统砸在耳机上,对比下来效果要好得多得多。(over)那么原因呢? 0 V7 h# r" L' x/ M2 K
Hi-fi是高保真,高保真着重的是对原音的重现,对于器材很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是失真度,现在CD机或者声卡、解码器出来的指标看频响曲线基本上都是很直的,基本没有大的失真;一般耳放的曲线幅度要大些,失真也算比较少,耳机的曲线就绵延弯曲很多了(当然看频响曲线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里面还有学问,单位也不一样)。其实对于一套器材来说,一般扬声器(对我们来说是耳机)的失真是最大的,而且直到现在,扬声器始终是整个hi-fi系统的最短板。下图是HD650的频响曲线,网上随便找的。
( s: Q5 y8 F1 m( p8 |! D要看就看门道之Hi-fi耳机篇
' z# e. ^' g. C0 z% b正文
' ?& x  Y- ^. _
* |! c2 q' s# w2 a. E
: W' ~# O$ d0 d, G9 i4 d; V0 W$ ^1 D) C6 A- Y: c( b( k  P" f
三频、听音观与耳机的调音倾向2.1
; H- F# d! T( F! v
: @& |4 C7 g( D. w* O本文的目的并不是普通的耳机器材评测,如果我也像网上很多人一样,搞几个听感评测、发点儿不负责的感想啥的,实在没意思。玩hi-fi并不一定需要精通理论,但半点基础不懂的也不行,那样只能被来回忽悠到死。所以很多重中之重的东西还是要简单说一说。 5 W' K$ [: j! O
- y( ?7 Z0 r1 v+ v+ E# B
有时候菜鸟往往认为一些老鸟是“金耳朵”,自己是“木耳”。其实完全没那么回事,大家听力都是差不多的。老鸟对器材特性的准确把握,完全是来源于听音经验。如果事先能大概明白不同耳机之间表现力可能存在的差异在那些方面,然后有针对性得选择合适的音乐去试听,那当然很容易就能听出区别来。至于菜鸟呢,只会很盲目得去比较一些曲子,事倍功半。但是老鸟的听感有时候也会存在问题,因为老鸟那“敏锐”的听感事实上是来自于听音经验,一旦预先的判断失误,或者听一些风格上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曲子,老鸟的听感也未必有多符合事实,甚至一些人还可能存在偏见性质的错误,这也是很常见的。其实“听音经验”本身没什么神秘的,只要多听,任何人都正常自然就能听出区别来。 : x  i: a7 [8 f% W8 f! C5 K
不管玩耳机还是音箱,三频是一切的基础。Hi-fi本质上就是在对声音的三频作精确还原。其实所谓“声音”的本质,是指一种不同频率的振动,这种振动的频率用单位“赫兹hz”来表示,人耳可听见的理论极限是20-20000hz,高于或者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人耳都听不到(当然了,每个人的听力范围都是不同的,实际上一般上了16000hz的声音,很多人就已经听不出来了)。现在的CD格式,也是数码录音的最基本的定理是“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以双倍频率采样则能完美还原出原声,所以CD标准品质是16位、44.1khz, 其具体含义:量化精度16bit、采样率44.1khz。16bit决定了声音的动态范围是96.32分贝;44.1khz除以2等于22050hz,刚好略高于人耳的范畴。 . G1 F3 q  b  A
无论如何,请记住“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与CD标准格式是业内历经了几十年风雨考验而屹立不倒的准则,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现在有很多理论试图超越这两大准则,也有很多的设备、播放器,已经支持到了24bit、192khz可以播放“母带”的程度,所以似乎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委。 $ R4 X( m8 w$ s# [7 {3 w5 k

' o8 x. [8 X7 T8 c! s/ }7 q( \$ {(这里既是一些入门基础,也是对我以前一些比较不靠谱言论的修正)虽然人耳可听的理论范围是20-20000hz,但实际人能发出的声音大致上仅仅在100-1000hz的水平,这涵盖了所有的男低音到女高音,论分类仅仅属于三频中的中频。有种说法认为人声的最高极限是个别女高音的“高音共鸣区”(比较学术的说法,并不是指唱出来的声音),也仅仅是3khz。乐器中能上到6000hz左右高音的,也仅仅就只有小提琴(上限)等极个别。10khz左右,都是一些乐器的高频泛音区。再往上的音,即便能发出来,人耳也已经很难听见了。乐器的一个极低频基点是41.2hz,即低音提琴的最低频,能发出更低音的乐器极少,只有管风琴、大鼓之类的。正常的人声的精华段(包括流行音乐)大约是在300-600hz,人耳对于1000-5000hz的高音通常也会比较敏感。
' f5 {7 M3 }" u关于三频的分类,这里不再详细多谈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自行查询一下。
' O! L& \" e# L" U4 n当然近几年,在学术界对此也确实是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主要是针对20khz以上、以往认为不可闻的超高音区。有种说法认为,极个别人可以听得到20khz以上的声音,而普通人亦可藉由人体骨骼对音频空气振动的传递感受到20khz以上的声音。持这种理论的业内人士有很多,我们不去讨论对与错,但那些需要“藉由人体骨骼对音频振动的传递”,明显是指音箱的感受而不是耳机的,所以就不作深入讨论了。(对此的个人观点是:你就扯吧,反正永远说不清楚……) / u, n/ s% p* {& U$ ]& d  ~
如果我们对前面的知识稍稍灵活运用一下,就能明白,其实耳机只要能完美还原1000hz以内的声音就能完美还原人声了。这种类型的耳机就能很适合去表现以人声为主的流行音乐;而古典音乐由于乐器众多,即便做到了10khz以内的表现力,还可能不够。这就同时解答了两大问题:1.为什么表现古典音乐器材的要求,比表现流行音乐器材的要求要高得多;2.很基础的层面,耳机的调音是怎么回事。 ) O: V# B- m5 e
再看前面HD650的频响曲线,为什么曲线图横坐标的单位差异如此之大?20-1Khz就占了一半之多,而10k-20khz才那么短?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前面已经全解释过了。   C9 H2 _2 \; a5 W6 ]5 J/ n

. D# C3 |4 D% {; d! U/ e" }) e7 ^既然前面解释过三频了,现在可以说下说下听音观和耳机的调音了。每个人的听音观都是不一样的,喜欢的歌曲类型也不同,有些人喜欢重节奏有些人喜欢轻柔的。但是不管怎么样,重三频、低失真才应该是重点。空有力度而没有清晰度的不是好声音,或者说不是听音乐的好声音。   m) g$ H" R, u  k5 C! T
低端耳机常见两种调音取向:一种是完全放弃高频与低频,尽量把中频人声(一般也就是300-500hz左右)做好,基本上很多两三百的耳塞也都是这种调音类型,一般很少人会喜欢;还有一种是不计较失真的,去一味加强低频力度(其实可能也就是把振膜做厚些而已),很多耳机,其中比较著名的像AKG的K420,、森海塞尔的PX90,还包括漫步者低端的2.0、2.1音箱,都是这种声音。这种手法比较容易忽悠新手,毕竟看电影,遇到爆炸场面、枪战片的话低音确实挺震撼的,但是反过来细想呢?那种场面对于低频失真度的要求几乎为零,所以这类器材听音乐其实很不合适。我个人倒是宁可前一种调音手法。新手比较常见的错误是片面追求低频的量感,毕竟这在听感上是最直观的。如果是持这种观点的人,甚至很有一定可能会认为AKG的K450比K420没有任何提升。 $ s9 D3 S. b; E/ D- D6 o# i9 W9 M
低音重的器材会被新手认为好,还有个原因在听音类型。前面解释过人声都是中频,而流行音乐的人声更“中频”一些,再加上伴有一些节奏感比较重的打击节奏的声音,属于完全是吃中频、吃低音量感的音乐类型,K420这种类型的耳机听着感觉不错,原因就是它的调音特点完全贴合了这种声音。如果换成古典音乐,马上原形毕露,这也是为什么古典音乐更吃器材。 , q3 [! a. K1 q5 j3 R" j% u
. |* }, s9 ~; P7 J% N: s: S
至于水准稍微上去一点的耳机,比方讲一些千元级的耳机,最主要的调音模式的控制三频失真,并且加强1Khz以内的“人声段”。这时候就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水岭,有些耳机会适度加强5khz以下的高频段,出来的效果可能“比较适合古典”;或者去加强1khz以内“人声段”的调音,即加强音染,换取个“人声毒物”之类的称号。 : H; Q6 x& A0 {/ X3 X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老鸟常说的“素质”。一般老鸟评价某个耳机“素质高”,实际是在说这个耳机的三频还原,低失真。但是“人声段”相对来说频率段比较窄,如果一味去提高这一段的硬素质,意义显得不是很大,所以一些“人声段”的耳机采取加强相应频率段音染的手法来提升效果,这种耳机对于人声的听感往往确实不错,甚至比一些素质更高的耳机要好,但对于其他频率段的还原就比较差。 * H3 k2 d2 C+ k% u! |
高素质耳机在表现人声时,可能效果没有一些“人声耳机”好,但也绝对不可能会很差;“人声耳机”虽然表现人声合适,但这种声音是经过了“调味”的,真正有经验的老鸟可以听出其中的区别。换句话说好耳机不见得一定好听,但绝对不会难听;另外高档器材追求的必然是全频还原,这一点是永远不会变的。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森海塞尔IE80那种类型的耳塞,很多人像背教科书一样人云亦云:“适合古典,人声不行”,这塞子的人声也许相对同级产品不出众,但要说“不行”的话,我建议各位还是自己实际听一听。
1 y. `4 b: B$ @6 S, M* s: o) }  p) [! Z# Y
千元级耳机在基本满足三频解析度要求的同时,我听下来感觉多少都存在低频偏硬不柔和的毛病,换句话说解析基本到位但乐感不行。再上一个层面的话就已经属于很不错的产品了,但是有时候一些器材的调音取向或者说一些玩家的听音倾向多少都有点问题。 . q! V& }- y/ G6 }1 Y
相比音箱来讲,耳机在调音的时候会更注重三频解析度这一先天优势。按理说解析度高的耳机对声音的还原度高,乐感可以更舒适更柔和,但很多人感觉解析度高了之后高频刺耳,这种问题实际上是调音时突出了高频的缘故;解析度高也不等于泛音、堂音的缺失;声音收得快无关定位准确,亦有可能是低频不足或者低频相位缺失;等等……甚至要求自己在更换任意零件甚至调整摆放位置之后也能“一耳朵”听出明显区别,这就是玩偏了。别的不说,究竟是在听音乐还是听器材? 4 e2 E0 o  U; t7 G
4 m5 e+ ~& D$ U- Z$ Z7 x
经常还能听见有人问,听音箱和耳机有什么区别?这问题问我这种“双修”的倒是问对人了。都说顶级产品的话,音箱的效果完克耳机,但在价格上也会超得很离谱的。相对而言音箱的调音会更重韵味,而耳机更重三频解析的清晰度。在三频解析方面耳机离耳朵要近很多,声音细节必然更清楚;而音箱要做到那个程度的话成本代价要高很多,而且听音距离的关系,在这方面表现必然不如耳机。但是反过来论动态气势、立体感包围感,耳机也没办法和音箱比。很多耳机还有一个通病,就是过于注重音染。一般低端耳机加低频音染,中高端耳机加高频音染,有些好耳机的高频撕裂感、刺耳感就是这么来的,却经常被理解成高频表现力好……
 楼主| songxiang 发表于 2010-7-1 11:31:14
还有些网上冒充老鸟的新手,一天到晚说什么“人声齿音”、“人声远近”、“低频下潜”,听些人头录音、试音神曲什么的。对这种情况,我们也简单说一说。 4 H. _. d0 h4 v, _& e) ?: ~7 X# b
很多人认为好耳机的“好”,是体现在清晰度上,这话按理来说没有错,但问题在于真老鸟平时谈的都是“三频解析”。略微加以分析一下,齿音的问题无非也就是中频解析度的问题,齿音清晰实际也就是中频解析好。然而听音的时候是否应该听到齿音,与录音的后期处理关系最大,很多时候是特意去除或者降低齿音的。即便能听到也最多只能表示中频解析好,不说明其他任何问题。实质上即便是人声表现完美,至多也只能说明1khz以下的人声段; ! G6 r5 F- [+ A7 z6 H1 d
“人声远近”也许是代表耳机的定位感?这个问题本身比较玄乎,也是和录音的关系最大,说老实话,我听的也不算少了,但以我现在的水准,还是不太能准确理解很多人对于“人声远近”的说法。举个例子,HD650对付大场面,声场表现要比D1100宽阔得多、远得多,但是在听一些人声的时候,距离感又要比D1100近很多。人声的方向、定位,我也能听出一二,但为什么我的感觉和网上很多人的说法是完全反过来的呢?其实人头录音的那种立体感,除了录音环境外,主要靠的还是后期处理。
, G1 O7 j% @( E! j. F! P6 A“低频下潜”如果是指耳机的动态表现,那我能理解,可为什么很多人完全靠中频人声来判断“低频下潜”的呢?我完全不懂。一些所谓的试音神曲,如果是听中频人声的,那很合适,但没觉得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还融合了低频与高频元素,靠一个本身是中频人声为主的曲子,还能一耳朵就听出耳机的高频、低频表现,这不是扯淡吗?
1 U/ N4 \4 I6 C还有很多关于声音的形容词,新手往往纠结这些玄乎而实际无关紧要的问题,却忽略了原本应该的对于音乐的欣赏,似乎不听出这种感觉与区别就代表自己水平不行,一味去纠结。举个例子,比如说“高频的松香味”,怎么给一个从来没有闻过松香味的人去解释什么叫高频松香味呢?高频松香味实际上是指一种非常顺滑的高频听感,想达到这种程度,确实是需要一整套合适的系统才行,我听过这程度的音乐,以前也折腾过松香,但从来没有“听”出过什么松香味……仅仅是形容词而已,不重要。
0 ^8 l2 {: K3 y, ]( \: x; P, x9 E3 Y

' k( u1 {; ^6 AHi-fi是“高保真”的意思,高保真的最高境界是彻底还原原音,那么按这个思路,原音就是最好的声音,是唯一的。既然如此,不同品牌耳机为什么要有不同的调音风格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彻底还原原音,是不可能做到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常说的,没有完美的音箱、完美的耳机、完美的器材,都有各自缺点。 " R: w1 y+ L0 _# B
无论高档、低档器材,只能无限接近原音,而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是由元器件特性决定的,比方讲振膜的材料与原音的发声材料是不可能一致的,声音必然有差异;音频的控制电路必然有干扰,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纹波,等等……
7 d, m, O# o/ }' b6 k所以很多Hi-fi耳机或者Hi-fi音箱,在高解析的同时转而寻求的是乐感,比方对高频泛音优美的表现力、堂音感,等等。
2 `5 A! Y* M# }; d" X
4 R2 Q+ F9 d$ F; Z8 q2 O* H) w耳机介绍2.2 $ Q. U5 U8 m( u3 G! n6 g
  ?* b, J% A: _# J+ S0 f9 R
森海塞尔HD650
" G3 ~$ S+ X! }5 ?, D7 A$ SHD650肯定不算世界上最好的耳机,不过也已经是最好的之一了,能在各方面(指声音,不指价钱)都排在它前面的产品,全世界总共也就那么些型号,而且还是大家都能报得出名字的。HD650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耳机不重要,重点问题是,它是我最喜欢的耳机、最喜欢的声音。就像我不关心自己的妻子是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只要她是我最喜欢的就行。当初从音箱转到耳机的时候,一听HD650的声音,就“情定终生”了,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声音,不需要再去听其他的了。
5 v1 K6 i/ t. o- G2 xHD650从各方面单项讲,或许都算不上同级耳机中最佳,但它的素质很均衡,没有短板,这就很不容易了,而且调音相当有有韵味。HD650继承了森海一贯的声场、堂音感,中正却又不失细腻,小场景表现也不乏柔情,醇厚并且韵味十足。HD650是我把玩最多最仔细的耳机了,各方面的优缺点、特性都已经相当熟悉。HD650并不适合初烧,但也并非不能直推。这耳机是值得烧前端的,“烧”得越多,回报越大。 3 n# F) d( Y9 D* B
初买HD650时,我对它印象最深的是三频的频宽,这耳机对音乐的表现力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有一套decca sound 50周年的CD(5CD版),只有在HD650的演绎下才会让我觉得:“原来这套盘这么好听!”这是以前用其他器材从来没有感受到过的,况且那时候我也还不过是玩直推的,插EMU0404声卡的3.5口上直接出声音。顺便夸夸这声卡,我也是后来才明白,这声卡的声底确实是干净。我偶尔也把HD650带出街插sony BF152上面直推玩。有必要纠正一下新手对于“推力”的概念,HD650本身确实是不适合直推的耳机,但并不代表直推不出很大的声音,所谓“没有推足”指的是其他缺陷。其实HD650即便是直推,声音也足够优秀,其优秀的程度对于千元级耳机完全是一片秒杀,基础素质完全不同级。(但也不要因此认为HD650的性价比是最高级的,等后面我介绍HD558的时候会作详细说明)网上很多人会说HD650直推根本不能听,比不上地摊货啥的,麻烦您先自己听过再说话……
" \* }% H. P& I+ {/ V& x很快我就感觉到了HD650直推时的缺陷在哪里了,声音发闷。这种“发闷”是比较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发闷,完全不同于低端耳机声音失真的发闷,更像是一种朦胧的感觉,好比是相当优美的声音,隔着一层纱才让人听见。另外的缺陷在于动态表现,大动态时声音始终很软绵绵的感觉,力度感不够。
. C' W) ~) X" S) C这里单列一段,HD650还有个流传很广的缺陷,说它的低频肥慢。所谓肥慢是一种声音在表现时间上感觉像是被拉慢拉长了的感觉,实际的声音信号当然不可能变慢,所以仅仅是一种类似但又不同于堂音感的延时感而已。在一些音响上也有类似的调音手法,这是一种作取舍的手法,放弃绝对精准的解析对音乐作补偿,以换取乐感的提升。其理论基础在于认为声音是不可能100%作还原的,故而进行修饰。很难说这种手法好与不好,更难说不同玩家对此喜欢与否,但是对于这种类型的器材来说,它更需要的是前端对信号的控制力,也就是平时说的“比较吃前端”。顺便说一下,个人感觉这种类型的调音手法更常见在音箱而不是耳机上面,至于原因,我粗浅分析是因为耳机往往比音箱更强调三频解析,而音箱更强调乐感的缘故。 % v( |( q8 {6 G" \* K* W
为了弥补HD650直推状态下“闷”的缺陷,我后来入手了一台子木的NA6UL耳放,这是一台仿SOLO钻石版的耳放,总算是解决了问题。HD650是应该上放的,上放的目的是解放HD650原本应有的表现力,但是上放并不是为了像很多新手相像的那样提升效果,HD650的潜力与前级有关,上放之后只是修正了原本推力不够的弱点,在没有好前级搭配的前提下,搭配耳放“声音提升多大、值不值”之类的问题,倒是真心不好说。我个人来讲,对这个耳放是完全满意的。 * m  x4 i: i3 O- a. @4 q6 A5 F6 K
对HD650,也是对HD600来说还有个一般比较诟病的地方,说高频表现比较黯。其实和这两个耳机的调音手法有关系,硬素质上讲高频表现没啥不好,关键还是需要合适的前端来进行搭配。5 K$ d0 A+ U0 R+ i9 p& @3 s- T

% M5 P4 u$ @. K" Z+ Q0 A( m对于hi-fi来说,某狸我不过是个新手,不过我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任日月翻转,也不会去碰所谓PC hi-fi(我个人对PC hi-fi并无成见,具体原因后面会讲),不会去弄解码器,我的终极目标是CD机。
- X$ F% I  r* O在买CD机之前,我对HD650尝试过各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基本没有多花钱,但是对于各种初级玩家中常见的不同搭配组合的实际效果,心里都有了个底。 9 S( ~  S  [, t/ c) m: T
就廉价方案来讲,可以尝试声卡直连耳放或者DVD连耳放播放CD。对于EMU0404+NA6UL+HD650来说,其实我手上的那块EMU0404是一块声音很好的声卡,对这一点我也是经过多种尝试后才得出的结论,这块声卡最大的特点是声底相当干净,很直白,基本没有什么声染,是一块适合听音乐的好声卡。0404的缺陷是没有对耳机作特别的增益,还有声音信号输出的动态力度感不够(完全不是推力方面的问题),声音太平了一些。对于普通DVD+NA6UL+HD650播放CD来说,动态力度感足够强(这是所有DVD的特点),但是声底不干净,声音太混(不是指底噪,而是一种清晰度,一两句话很难解释清楚)。
5 R0 ?; \: M, L. p* h( ]其实前面两种连接方法,对于要求不太极致的人来说,从声音角度上讲倒也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再多花钱,就是大价钱了,否则声音提升的空间很有限。比方讲去接两三千元的CD机,这个我出去试机器时候经常可以听得到,那个价钱的马兰士、天龙CD机,都在拿UBS接口之类的“多功能”当卖点,声音其实并不好,基本上就是0404程度的干净声底+普通DVD的动态表现,仅此而已。还有种玩法是接一台好点的hi-fi蓝光机,比如飞利浦9600那样的,不过蓝光机倒也不是说越贵声音一定越好,毕竟和CD机的卖点不一样。至于PC hi-fi的解码器,我没有听过太好的,但中低端来说,声音实在也只是一般般。 $ Z$ |  W  L! X% m7 D
最后我选的CD机是翩美的CD21,终于听到当年梦想中的声音了。最后对于HD650的声音特点,我的评价只是两个字:醇厚。 ( K# b* w2 k/ Q8 K2 T
详细情况,请关注后继对于HD558的介绍……
4 @/ `% A* `  F
! Z6 y+ w' k5 b# y9 n说说接触过的一些至少与HD650同级别的对手 5 _$ R3 l* a9 m6 w
首先是自家兄弟HD600,据说HD650与HD600的单元相同,调音取向有区别。HD600的声音相对来说更直白些,更冷,更严肃一些,这种风格特别适合表现古典大编制,很多人因此更喜欢HD600。我过去认真听过一次音乐传真M1+甩小二+HD600的表现,感觉比较一般,HD600的表现太严肃了些,与HD650比感情色彩不够。所以我还是喜欢HD650。另外随身设备直推的话,HD650的灵敏度大一些,声音音量也会比较大一些。当然了,这些属于细节差异,这两个耳机的实际听感还是比较接近的,所以说老实话我个人不太明白很多人怎么能“一耳朵”就听出这两个耳机的区别来呢?也许确实听得比我多吧。 ( j" b  |( V5 b/ k
HD800:HD800整体水准当然在HD650之上,以前认真听过一套HD800的系统,不清楚当时的CD机与耳放型号。HD800最明显比HD650强的的是声场表现,确实大多了。不过对于我这种先修音响再修耳机的人来说,感觉HD800的声场其实也就那样了,所以对这部分并不敏感。然后说三频的话,并没有明显感觉到HD800的三频水准能够完克HD650,或者说不足以弥补它们之间的价格差。总的讲,HD800的风格与HD600更为接近,都属于偏向直白干冷型。所以当时的感觉是:“也不过如此。”也许搭配更合适的前端与耳放之后,我的看法会变?
. ~* T* d- P: M! o森海目前常见的好货中,基本上除开大小奥,我都有幸聆听过,HD700直推听着玩了一回没听太认真,感觉也不错,但不好对比;耳塞的话,我觉得IE80那种程度算是和HD650同级别的,但是实话说不喜欢那塞子对低频信号作加强的风格。当然了,声音也是很不错的,那种低频准确说是过染而不是过重,玩音箱的时候就并不喜欢低音炮,所以确实很不喜欢。
1 l. K! J- X* \8 o$ r其他的,像DT880、K701、Q701也都听过几耳朵,素质都在一个层面,但我喜欢的就是HD650,就像喜欢自己的老婆一样,没太多为什么,就是喜欢而已。 1 N8 s0 j  _! i3 f5 Z, J
下面有张HD650的静态照,谁说只有森海的熊才懂得欣赏音乐?边上的碟片就别研究了,我比较上层面的CD都在书橱里。
2 ~" k6 k+ X3 c
; Y5 ^& E; L  o! k% \! S% e
  b" R- n7 O. v$ a% a+ ^7 ]9 h6 p( h  s. j4 k1 `7 l5 g
天龙AH-D1100 * p  i. o7 G4 Q. d+ S
D1100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耳机,出街常用,其实准确一些说,这耳机最适合的场景是多人办公室。D1100确实是千元级耳机中最好的选择之一,而且易推、出街方便,但不具备上放、上前端的潜力。 , ]( K8 @7 J$ e- `3 r# I
爱之深,责之切。要我说D1100的优点,我只能说出三频比较准确,缺点倒是可以说出一大堆来,越是喜欢的东西就应该越能掌握它的优缺点,而不是一味吹捧。不过在那之前,还是先给D1100正个名吧。 , B6 J, m+ Y: B+ ]2 t1 `7 b0 e* a
网上针对D1100 的缺点有一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说这耳机低频过重、过闷。也有人因此说D1100是注重低频的耳机。还有一些衍生出来的说法,说D1100低频肥慢、吃前端控制力控制低频啥的。
- P7 |/ @- g3 N8 S# U) O/ ~————我这人并不“重口味”,其实与我玩过的所有器材对比,D1100的低频半点也不算重,算不算闷到是真心不好说,各人会有各人的看法,不过我觉得也不闷。D1100的低频量感,我是觉得比较正常的,至于很多人说重,估计可能是从中低端那种无低频的塞子玩上来的,那样比较的话倒确实是显得重了。换个层面讲,就算认为低频重,但不能因为低频重就说低频肥慢,这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至于D1100吃前端控制低频的说法就更扯淡了。 - P3 U& t6 S5 u3 @
在千元级耳机中的三频表现来说,D1100是个好货,但它的调音完全是偏向于中频,听流行用的;D1100的高音表现比较正常,具备一定素质,但谈不上多出彩;至于大多数人说其偏向的低频,则恰恰是D1100的短板,这耳机恰恰最差的就是低频。D1100的低频收得太快,不柔和、偏硬,这属于硬素质上的缺陷。不过这也不算D1100特有的缺陷,千元级耳机多少都有这毛病。 $ O* F- O: f  ^: }
D1100适合多人办公室,也适合出街,但封闭式耳机出街过马路或者开车总不太安全。另外D1100还有个很能让人惊讶的缺陷,听诊器效应。我原先一直以为只有耳塞才能遇到听诊器效应,D1100倒是让我“开了眼界”,问题的来源在于耳罩的塑料材质,感觉是很明显的,自制的绒布外罩的话应该可以解决。 # A% m3 [9 I, w& y2 |+ H

6 D) R9 Y6 J8 @5 ^% _一些与D1100至少同级别的竞争对手 0 e, i% a: o0 t" y) v1 h
从声音素质上讲,我听过的里面与D1100最为接近的是AKG K540,没有太仔细对比过,但似乎的K540声音略好一些。然而K540是开放式、3米线,所以实际上并不形成直接竞争。能形成直接竞争的是K450,然而K450比D1100总体要略逊一些,价格也低。如果不计较佩戴时的简陋外观,那么歌德的爱丽丝M1也是可以对D1100构成冲击的产品,M1继承美式器材偏量感的粗放式设计时,倒也不乏一些小细腻,二者调音方面有区别,M1更侧重中下盘,同时这种偏中下盘的设计能冲淡一些低频偏硬的感觉,所以听感确实也不错。森海的话,同级别的应该算是HD449、HD518之类的,但这两款都比较冷门一些。同价位热门,还有就是AKG的K240系列,但240这系列的耳机都需要上放,所以实际上是错开竞争的关系。 ' D2 S* x  H1 w2 R/ O
杨玉鹏 发表于 2010-7-1 13:13:39
下图就是天龙D1100,这耳机戴着样子还是可以的。, _! g- N5 R( U1 t5 v
) Y  g1 m, i# g. |8 t0 `. l% I
要看就看门道之Hi-fi耳机篇: A$ P( R3 K8 h$ I
森海塞尔HD558
& G* P4 S0 |8 H# P/ oHD558是个比较冷门的好耳机,这个耳机在网上很少能见到相关评测,我是在一次试听过程中很偶然地听到了这款,并且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HD558是我不曾拥有,但却认真聆听过的,因为有一次我送人送的就是这个耳机。也就是那次机会,我很仔细地将之与HD650作比较,并且基本掌握了这个耳机的优缺点。
# `) X# P' `2 E) x, n森海的HD5系,现产的是三个型号,HD518、HD558、HD598。网上点名率最高的是曾经有“直推之王”美誉的HD598。不过说老实话,“直推之王”言过其实,而当时卖到两千三四百的价钱也完全是炒作出来的,现在一些地方1300-1500元的HD598才算是出现在了它应该出现的位置,在这个价位HD598是性价比相当高的。以我自己的听感,HD558与HD598之间的差距相当小,除非价差在100元之内,不然我首选的肯定是HD558。至于HD518,个人认为和这俩不属于一个层面,与HD449的水准更为接近。 . `; P1 U4 D" \' j# ?
如果是前端没有什么太好的设备,或者是接随身设备的,我个人认为HD558的音质水准已经可以到顶了,这耳机本身也是一个可以退烧的好耳机,直推或者单纯上放状态下与HD650属于同一水准,秒那些千元级的货色一大截,与千元级那些三频表现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当时把HD558带回家之后,我拿它与HD650仔细对比,先是拿sony的BF152直推,后是放电脑上用EMU 0404+NA6UL耳放,说真心话,居然很长一段时间没听出HD650好在哪里。当然了,这也是我本身对这两个耳机特性差异不熟悉的原因。
! o2 O" s- Y& R5 H  V, ?0 n对比之下,同样直推,HD558明显在动态响应上强过HD650,HD650的声音偏软、偏闷;同样声卡直接上耳放把650撑足了的话,除了558的声音更响一些外,也无明显差异。我是后来才听出,原来650对高频的表现力要远胜558的,这个和听什么类型的曲子关系很大,有兴趣的可以试试三角铁之类的乐器,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听出来。在没有特别好前端的支持下,558在中低频的表现完全不怵650,虽然558的高频其实也已经很出色,但距离650的硬素质还有相当差距。直推的话,大多数人应该能听出650的闷与软,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HD650的三频水准其实更高,所以让绝大多数人在HD558与HD650之间选直推设备的话,绝大多数人会选558,而我会选650。
' j9 @& O+ R& z上放而无好前端的,就像我EMU 0404+NA6UL的话,也体现不出这两个耳机的差异,或者说是价格上的差异,所以其实我有时候也在想,如果当初我买的是558而不是650,可能也就没有后面的不断折腾了……对于绝大多数音乐类型(也包括大部分的古典音乐)来说,HD558无优秀前端时直推、上放的表现都略微优于HD650,但HD650在高频或者说全频段的还原能力是HD558所无法具备的。
3 ]; L1 o* L0 L/ n想体现558与650差异的,除了上足够水准的好前端,别无他法(所以其实新手是真的不适合一上来就玩650这种耳机)。在我的翩美CD21+NA6UL的组合下,HD558与HD650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两种声音,HD650的醇厚,几乎完全无法替代。
; y0 }1 P" v1 R! p- g& U总体来说对于HD558:上不上放意义不明显,提升前端的话这耳机也具备一定潜力,但为这个耳机去折腾前端的话,又似乎没太大意思。所以HD558本身的价格定位其实非常合理,但不知道为什么,基本没人用……
5 z+ w" F! V5 X/ B# c! p
% j4 N* M4 U, A( ^& ~/ J一些与HD558至少同级别的竞争对手
3 y6 Z# }4 l- O& i+ R首先是同门兄弟HD598,HD558的风头完全被它抢去了,实际上二者声音几乎是差不多的,国行HD558现在1300元左右可以入,真心推荐各位考虑; 7 \9 c4 k. E! t# l* Q, V2 {
HD25以及同门变种Amperior、Momentum,HD25是森海产销了多年的监听耳机,Amperior、Momentum作为时尚型号,在苹果店里经常能见到。但国内这一系列的耳机价格感觉比较离谱,经常有地方要卖到两三千。撇开价格不谈的话,这几个耳机的音质倒是和558有得拼。HD25系列的耳机的封闭式,而558是开放式,本身类型不同。HD25系列虽然各自的调音存在细微区别,但总体上都有低频动态力度不够的缺陷,这一点是它们与558的主要差距,其他中高频表现HD25系列也是有相当水准的,总体说和558还是在一个层级。
9 \9 L! n  H7 k0 ~4 ~: d) T/ k7 b森海塞尔IE60,IE60是耳塞,我只是听过那么一耳朵而已,这塞子本身声音不错,素质上和HD558应该在同一水平线,如果价位合适的话可以考虑。不过我也只是听了那么一耳朵,不好深入评价。
* ]/ r- S4 j# c% N6 f5 O7 \# I6 SAKG K601,AKG也算森海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了,与HD558同价位的耳机是K601,。其实严格讲这两个耳机完全无法直接比较,K601几乎是完全无法直推的,而HD558直推出来声音很好;K601组好一套系统上放之后,很多人评价可以和K701比素质(我没试过),而HD558绝没有那个可能。可是这俩耳机的价钱却是最接近的……
4 ~; s4 f' i0 U, |0 z* b拜亚动力770pro,我没有听过770pro,很多人对这耳机评价甚高,我只听过一次拜亚动力770,不带pro后缀的型号,没有上设备,只是接MP3的,结果很失望。要么是没推好,要么是根本就不如HD558,也不好轻易下定论。 3 L5 k0 e& v! m, Q% M
HD558的照片,我买过的那个早送人了,只能网上找的图。其实HD558的那根线是可以直接拔下来的,这设计挺有意思的。3 N/ Z4 e) {) ~$ Y% A4 x
% a; n' b6 w- D( a9 V- W% D6 [
suntongxing 发表于 2010-7-2 18:37:35
干练,大气!!!: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软硬产品代理咨询服务:声卡:雅马哈UR22C、罗兰声卡、福克斯特、艾肯、阿波罗 、M-audio 、普瑞声纳 、福克斯特、 达思冠系列 音箱:吸顶NS-IW560C、吸顶NS-IW660 、NS-AW350、低音NS-SW050、低音NS-SW100;JBL 吸顶8124、CSS-8006BM;香蕉猴 gibbon系列;普瑞声纳E5XT、E4.5、 E3.5BT 有线话筒:舒尔PGA27、PGA48、MV51、mv88、mv88+、SM27 ;森海E945 、MK4、E835S;舒伯乐top248s;罗德NT1-A、VIDEOMIC、VIDEOMIC GO、VideoMicro、VideoMic NTG 无线领夹麦克风:罗德 wireless go II 一拖一、一拖二;猛犸lark150 耳机:森海HD300 pro、美奇 CR-Buds 、索尼7506、爱科技K240S、K240 MKII、K271 MKII、K52、K72、K92、先锋、飞利浦 1:飞利浦会务通/会议摄像头/全向麦克风/执法仪/录音笔 2:洋铭便携式移动演播室 / 切换台 / 摄控一体摄像机 / 虚拟演播室 / 微金课教室 / 色键器 3:逻兰音视频切换台 / 声卡 / 电子鼓 /电钢琴 /耳机 4:Blackmagic专业摄影机 /调色台 / 切换台/ 广播级转换器 / 监视器 / 采集卡 5:索尼专业摄像机/佳能专业摄像机/松下专业摄像机/ insta360专业摄像机 6:话筒:铁三角/ 舒尔/ 森海塞尔 / AKG / RODE/ BBS 7:音响:YAMAHA/ 声艺 / 皇冠 /JBL / 真力/咪宝/BOSE /美奇 8:声卡:RME/羚羊/IXI /艾肯/PreSonus普瑞声纳/Focusrite福克斯特/YAMAHA/雅马哈/ickb 9:耳机:铁三角/beyerdynamic拜亚动力/AKG爱科技/索尼/RunningMan/美技 10:思锐三脚架 /防潮箱 /米泊三脚架/意美捷三脚架/曼富图三脚架 11:XSW系列,300.500代理商,EWD数字系列代理,6000.9000定制产品,还包销了全国三个型号:XSW1-825,EW100 G4-945,EWD- kk 205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音频应用 (鄂ICP备13005321号-1)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