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LP(黑胶唱片)vs CD差异( z; g0 i- g2 y% v3 g
% Q& |; w0 X8 r. H$ e2 g
$ @/ i0 q- p2 M# D6 e. }( @
前言 :" Q& d. E4 e0 J! l _8 Z9 R
个人从高中时代就开始接触黑胶唱片.卡式录音带,及听过盘式录音带.很了解它们的独特音质音色 ;也常聆听如Fisher,Sansui扩大机,及JBL喇叭.对其Hi-Fi超高音质更是无法忘怀.迄今一直广泛阅读中英日音乐音响杂志及书籍;参观多 次音响大展.因此掌握音响软硬件的发展趋势.+ B4 G7 {# s/ q( L+ k1 [2 r
& L7 y/ z; V7 I" ^6 P
$ P) [" }. W$ E6 c8 x
20多年前CD刚问世时,一比较和黑胶唱片音质,可说是惨不忍听,因为CD音质单薄生硬,高低音无法延伸,动态又差,很像是由黑胶唱片转录成低级卡式录音带后严重失真的音质,只是没有Hiss的杂音.心想美好音乐质量从此一去不回了.
/ W* [# c! T% Z, v! @# @' [
3 v$ e& c( T4 i4 j1 l7 m+ U- [但是当时很多音乐评论家却宣传CD的音质完美无失真,理由是数字录音,播放不会失真;S/N高于90db,高于黑胶唱片(60~70db),..等.不到 几年就将模拟软件黑胶唱片.卡式录音带打入冷宫.这是众口铄金的结果!.由于黑胶唱片将近绝迹,也不得不购买很多CD,坦白说,令人满意的很少. 但仍抱着一丝希望CD音质能有所进步
/ ^8 [4 w. N, o* G9 H0 m1 e |) N- F& M. F
' N5 M" \+ O$ T7 Y/ f
6,7年前欧美国家突然兴卷起一股强大黑胶唱片文艺复兴的风潮,原因可能是对CD的音质无法大力提升,甚至是对SACD高规格的音质都不满意,才转而回去追求黑胶唱片的世界.这应不仅是怀旧而已;而是一种追求最高音乐质量的自然行为.
M* A1 g% b2 Q! A ~3 }
" v( b; H7 K" o& g, ?; A& o m# T; z' j4 F
于是黑胶唱盘,唱片又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个人也把握此契机,购买黑胶唱盘,唱头前级及前级扩大机,以及黑胶唱片.本篇是个人多年聆听黑胶唱盘和CD的经验,提出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先简单介绍个人使用音响起器材:4 o, K& z% s) C0 ^; _8 ?8 ?$ Y3 F
Power amplifier:McIntosh
+ j* W: R1 i; |9 q) C; F qPre amplifier:Conrad-Jahnson
# N* @* R* ~3 EPhono amplifier:Clearaudio9 G6 r% ~- Q e: D1 S( c. V2 H/ G' T
Turntable: Project
" L& n% ~- H4 p. A6 _' S# n+ x) }Cartridge: Grado gold" e7 z, f3 g+ i4 w5 U+ ]
CD Player: CEC Y% Z- q3 Z! f5 L9 _/ |% Y
Loudspeaker: JBL C38
& G% o, f$ f1 T0 x- v! C+ @, K1 V2 E7 Y) d3 Q6 q' w5 {
其中Turntable,CD Player ,Phono amplifier,Cartridge0 I9 n) N, x, O
( ?4 r$ `- {0 @" f6 _
仅是一般入门级,因此做比较黑胶唱片(LP)vs CD的差异,信赖度会比较高. 以下进入分析比较结果:
, z, S0 g! {; O8 G
4 e6 C% D, o6 h5 D |' V! B5 f一 CD声音平面化黑胶唱片较立体0 a) z ?* J5 n" n/ I8 p- K7 g
8 I* M: m G* ~8 J% J2 T
以Popular音乐分析,聆听CD,尤其当听vocal唱片时,,很难分清Vocal和伴奏乐器的相对位置,音场后缩;且声音不凝聚,唱调呆板;音量转 大声时,开始毛燥,似有破裂音及高频噪音,无法长时间聆听;相对黑胶唱片音场很前面,能深深感受vocal的热情及充满活力的表情,各种伴奏乐器各在适当 位置,如在后方,或旁边.声音很凝聚,音量转大声时,Vocal和伴奏乐器相对位置仍然很牢固,可更享受vocal的厚实嗓音及清楚换气,尾韵,长时间聆 听也不会疲倦.
) g0 `9 v$ L8 ^8 T2 I) g% T7 I% k! X5 i5 ?- L7 F
+ D+ N3 v+ w1 h+ ?) d
再分析古典音乐,当聆听黑胶唱片Handel;Water Music(laGrande Ecurie&La Chambered u Roy; Jean-Claude Malgoire)时,Violin在最前方细腻的演奏,木管在稍早后方甜美的伴奏及当高潮时,可听到定音鼓从最后方用力敲打鼓,及由清脆,富冲击力的鼓 皮向前方滚滚袭来的震撼及残响,如身临现场.充分享受乐团卖力精彩的演奏!9 G$ Y2 t- Y6 `' w# w
# s9 J& h2 t) M0 Z5 H' A二.黑胶唱片较CD更温暖(Warm)! w. ^4 @% P5 _: q: ]8 W* S9 l
x6 b( ~4 q# O0 Q3 I一般音响迷最常提及此评语,但未加说明.在此我想深入分析.以Popular 黑胶唱片 John Davidson Album “A Kind of Hush”比较CD版的差异. CD版本比较Hi-Fi,频宽较黑胶唱片大.Vocal音调较高,但缺乏转音变化,厚度也差,因此聆听后,只觉得音效还不错,但就是无法引起共鸣,感动你 /妳的心.
3 }3 R" D5 A3 U. ^/ m- j1 [2 u+ P( P6 C; {" F
再聆听黑胶唱片,哇 - 你能感受Davidson既温暖,富磁性又厚实的嗓音,当他唱My Cup runneth over(爱溢满杯)时,似乎让你感受在一个宁静,有月光的夜晚,听到他满溢的爱情向他的爱人不断的唱出,倾诉浓情蜜意,以及伴随着着口琴,小提琴和背后 来优美的泛音…,当段落结尾时,微小但仍厚实,低沉,很温馨绵长的低音共鸣呻吟着,让你不禁也想跟着吟唱….,聆听后,让你回味无穷,余音绕梁,深深撼动 你的心灵. 不知这样描述黑胶唱片的温暖,你能了解吗?音乐的特色很难清楚的加以模拟.但如果音乐听来只有温暖,但缺乏共鸣,动态,尾韵,它仍然是没有生命的.透过这 样的解释,希望你能洞悉它的key point!
: m; D3 r4 l: o6 G( U
" r3 y* s4 K/ S8 e# s黑胶唱片能抓住现场音乐或母带那种临场,温馨,柔软,充满共鸣,多层次音调的精髓,这难到不是音乐能带给人类最高的慰藉吗?我想也是为何音响迷要重回它的怀抱原因之一吧!1 b% W% i6 V8 N f6 I i( J/ F
9 B' t$ H) Q- h. l
三.黑胶唱片的相对动态优于CD8 X! ~4 p: T5 \
6 `: K t0 U+ a3 K( k& W/ l% H( M7 s大部份的人都受CD s/n比大于90db,大于黑胶唱片的教导, 误以为CD的音乐动态一片定优于黑胶唱片;但经过很多音响迷比较的结果,反而是黑胶唱片活生感较明显,动态也优于CD! Why?
8 T: c# A: ~$ ]9 B1 M
2 j! ^% I& E/ F5 M
; z- e4 z- U( {+ d! ^4 z" p LCD的高s/n比,如100db仅表示在音乐高潮音压达100db时,noise可低至0db.但这无法法代表音乐真正的动态.事实上我门听音乐时,感受 的是音乐各种频率的相对动态, 相对动态越高,越活泼动听.已 经有人做过仔细比较LP vs CD的相对动态,结果显示在2K~10KHz范围, 黑胶唱片的相对动态优于CD!
) @5 M0 n0 c9 [( M5 D8 M+ V, C1 b7 F, @, u: ~
另外在s/n比,也已有科学研究显示在小于500 Hz时, CD s/n确实大于黑胶唱片 ;但大于500 Hz时, 黑胶唱片 s/n却反而大于CD. 此客观科学数据正可以说明为何当听CD时,中高频粗糙,并有毛燥感,不耐久听;而真正聆听黑胶唱片中高频不仅活泼,动态起伏大,真实,富冲击性又细腻 ,平顺延伸! 至于小于500 Hz时, CD s/n大于黑胶唱片的问题,因人耳对低频较不敏感,因此听音乐时,此低频噪音通常被音乐讯号盖住,较不影响聆听质量.
3 u! C! c; w2 Y0 B. O; y5 {1 ]5 M/ Z9 q! j
另外我想提出一位国外录音工程师曾经指出现今Popular music CD 有不少瑕疵,如不当降低母带噪音,降低原音音质;另其中之一是有厂商为了营销理由, 突显自己厂牌CD音量高于其它厂商,录音等化电平平均调高约12db!这样听感较饱满,但会降低动态.而动态正是音乐生命的泉源!这些不当的做法其实是在 遏止音乐的前途.
/ D- W1 l8 D. e1 z/ v& Y$ W( @/ a, A6 X1 v8 U
有些popular music,增加适当的punch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其掌控权应交给聆听者;在最前端的软件应是尽量提供原音质量给消费者, 再由他们视需要添加Loudness(如小音量)或增减某些频率以符合特殊的环境 (如车上). 因CD如果加人工料理太多时,交到消费者手上,因有的录音过强,想要修正时,后端的音响器材或其它材料就很难补救了 .
1 h; Y0 h/ |& F" r, Y3 t, M0 L! m0 {+ P* B! N3 z7 ]
! K" Q; }/ |0 P; q6 p比较之下, 黑胶唱片录音虽然有RIAA等化的影响,但大致提供很接近母带或原音的质量.消费者可视需要添加Loudness(如小音量)或增减某些频率以符合特殊的环境.# `7 K& ~; |) l/ @$ D2 }
; T2 Q% _, `; g) y四. 黑胶唱片比CD更真实,自然9 j8 ^( @9 M, X$ i! O
0 p& O' h# v8 Y以弦乐器来说,如曾经听过现场弦乐器的演奏,一定会对其一整片厚实,又有层次感,大动态的特色留下深刻印象;CD一般弦乐器的录音较单薄,缺乏层次,不如黑胶唱片弦乐器现场演奏般的亮丽,充满多层次的音色.+ u0 l: N$ H6 y8 @( }7 l* z- [! u
t K1 d+ `* N% A" R
. n+ @& ~1 P( J) H% r$ r再比较我门所熟悉的人声.听黑胶唱片时,可明显听到那种充满临场感,多音阶,高密度,又柔软,多表情的活生歌韵,能将你带去他/她唱歌的现场情境中 ;而CD一般人声很生硬,声音中间似乎是空心的,离你很远,音调呆板没有变化,有些像自唱自吟.另外有些宣传是24bit或32 bit高数字规格母带数字化的CD,很多人声听来更不自然,尤其过份强调子音,中低音也淡薄,给人一种假假的腔调,离真实,自然的情境更远了!
. J2 s8 M7 ^ G( z, ~) N- ~
) G" {% ?3 B; V. }# V/ ?& _( o8 @ K* t# \
真实的人声就是最佳的乐器,充满厚实,柔软,多重音调及共鸣. 由于百万年的演化,人类对人声的辨别程度是极高的;每人的声音不同,乃因人声的频率除了基音外,各有不同的泛音,此泛音如果在录音过程受到破坏时,声音就 会失真 .黑胶唱片可能是纯模拟录音的原音,能保存很多重要的泛音讯息,而显得比CD真实多了. 总之人声频率范围内失真很容易被人所查觉,于是当听到失真的人声时(或相关乐器),我们会感受到不真实,不自然,无法久听,更不能引起共鸣!9 w3 T/ Y0 Z: f& k9 z
, q/ P3 x6 o6 U! G! [2 _; ~
. V" |$ T* f) z; W; O展望 :
- h, x( `6 [& f' SCD也并非毫无价值. CD的播放质量或许无法和黑胶唱片相比,但在录音效果上比以前卡式录音带优秀,特别在频宽,消除杂音上,有很大的进步,更能编辑.日后也期望CD的质量能 再提升,造福爱乐者 对想追求音乐质量的音响迷或准音响迷而言, 黑胶唱片的再度流行是一大福音,由于LP的不可复制性,具长久收藏价值;此先辈的珍贵遗产,更让我们有责任,义务将此美好的录音媒体知识传递到下一代,让 他们更有依据,做更有智慧的抉择! 对音乐或音响,或许每人的欣赏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以上仅是个人的经验和心得.最后,也希望各位网友如有意见或问题,请不吝来信多指较,.唯有透过更 多的讨论,社会才会更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