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两喇叭的间隔太宽,那便先把喇叭向中心栘近# |( Q- L6 ` g5 b" z- V) [/ D
他将一个共振频率为50Hz的单体装出神宫式音箱中,成果其共振频率降到40Hz,并且在40Hz的半波75-80Hz获得增长,从而产生良好的低音。但他同时发现响应曲线产生不少峰值,这些峰值来自音箱信道本身的共识,于是他在信道里铺设吸音材料与导板,把150Hz以上的频率在开口处截止。迷宫式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低频延长,但它的制造费事,又比不上经济的低音反射式获致做简单的密闭式有竞争力,所以五○年代Carson再度采购迷宫式设计,依然没有成功。等到六○年代中期迷宫式喇叭重出江湖时,它有了新的名字-传输线式喇叭。: V( ^# L1 Y( u% w' {: r# j! m' Y( w
传输线式可以说就是在信道中塞满阻尼物的迷宫式,其实际是由英国布拉福绝技术协会(BradfordInstituteofTechnology)的A。R。Bailey教授所提出来。他觉得低音反射式音箱因为急遽的低频衰减,容易导致铃振,就像用电子方法忽然的把低频切掉。假如在扬声器背后设计一个无限信道可以吸收背波的反射,就能清除扰人的驻波,所以他用长纤羊毛等吸音阻尼物来代替无限的信道,极低频的音波波长较长而可以从信道口逸出,增强了喇叭的低频效果。Bailey教授的设计一度被许多厂商采取,包含IMF、Infinity、ESS、Radford等,它们有的是把信道当成增强低音之用,有些则专做阻尼之用。迷宫式的出口截面积通常等于或大于单体振膜的面积;传输线式的信道是逐步减少,出口截面积小于振膜面积。
/ S5 {7 K7 A6 f 当实现了高度设定指引的要求后,接着就要处理左/右声道两喇叭之间,喇叭与倾听位之间,以及喇叭跟喇叭后墙与侧墙等之间隔。, {! h7 q. [1 I) p
传统的说法,无 论要在一个新地方重新设定一对喇叭,抑或换了一对新喇叭,第一步;应将两喇叭放在倾听间长度的三分一之上。以本刊25尺长的大Hi-Fi房为例,喇叭要距 离喇叭的背墙8“4“(面板起计)。其次,左/右声道两喇叭的间隔,以面板中轴线作准,至少6尺,这是有效显现出一个立体音场的最短间隔。太过接近的话, 会弄至最简单的左/中/右定位效果也变得难以分辩。此外,两喇叭的面板应完全平行后墙,并各与两侧墙造成90。(直角)及离墙数尺。至于倾听位,则应设定 在另一个三分一之上,即喇叭与倾听位就像两个将倾听间长度划分红三等分的分界点。6 }* {! X) g- z2 O
上述的传统手段,纯真就着如本刊那两 间长方形的『理想型』Hi-Fi房,以及传统式样的喇叭而论。若遇上香港常见的不规矩钻石形客厅,又或总面积百多尺的大细边客饭厅,又只能用半边来玩 Hi。Fi的状况,还有若应用NHT类面板向内侧倾斜喇叭及特别要接近后墙才靓声的Naim Audio喇叭等,如以方才的传统手段,基本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以上及持续下来要为初哥们供给的指引,同样不应以清规戒律视之,只需就着状况做到尽 量接近便是!( I; {8 x1 L1 a. i" F1 L, y
基本上,左右两喇叭应与后墙平行,即左右两声道喇叭与喇叭背墙的间隔完全相同,而左右两声道喇叭亦应跟倾听位有着相同的间隔,这 样才可确保左右两喇叭发出的直接声同一时间抵达倾听位,所以左右喇叭与倾听位理当造成一等边或等腰三角形。若是等腰三角形,则两喇叭一边作为底边跟倾听 位,以造成一锐角三角形为佳。若呈钝角三角型的话,即一是倾听点与两喇叭的间隔太接近,又或两喇叭之间的间隔太远、太宽,这两种状况,都会很容易弄至音场 中心结像奇大。例如一合唱者的口形,横跨左右喇叭,更只能有极左及极右两定位,此之为大耳筒效应!就像透过耳筒倾听两声道立体声重播般,只要在头颅中心的 一把人声,以及极左极右的音乐声,完全谈不上三度空间舞台感。所以务必先搞妥这个平行于喇叭背墙前的三角关系,否则难有正常靓声。
! ~: S8 ]/ d# E. d7 M4 P* `- V调校 toe-in角度至中间人声结像立体
- X0 g; r2 I* ?! l2 H' m$ q6 A 搞妥三角关系后,而后要处理的便是Toe-in问题。设定喇叭之初,应先作平摆。即不(×Toe-in或 Toe-out),这个应是不变的做法。继而找些有一把人声肯定在中心的录音;就好像近期大热的“Voices“金碟,试试Track 2,听听Rebecca的声音能否在中心结像,若不,则有两个可能性,一是两喇叭的间隔太宽,那便先把喇叭向中心栘近。但,若然两喇叭的间隔短缺六尺,这 样则会是Toe-in角度的问题,我们可将两喇叭逐少逐少向中心Toe-in,直至可营造出一个明显的中心结像为止。同时间我们要注意音场两侧的乐器声或 其余声音,会否缩在两喇叭之间,甚至缩成一团,若出现这状况,则示意Toe-in得太多,令音场过份收窄,故此我们要多用两三个不同类形的录音作准,最终 要做到音场左、中、右三部的能量尽量均匀散布,若同时间音场能远远撑出两外侧,当然更好!×(Toe-in者,即两喇叭在差不多原地上向内侧转动,令前障 板更面向两喇叭之间的中线,而Toe-out则相反。)
+ S3 a1 Z% u4 j. L 除了Toe-in/out角度外,两喇叭的间隔亦同样对音场左、中、右的能量均匀分 布,有着基本色的影响。假若环境许可两左右两声道喇叭的间隔逾6尺,我们应试试同时间将两喇叭向外侧等距地移出,看看能否拉宽音场而不影响能量的均匀分 布。状况答应的话,可大胆些以尺计移出,拉到音场中心出现缺口才停下来。继而再转过来将两喇叭拉近,直至音场再次接台,及至均匀。如是者拉宽收窄始终反覆 实验,并将每次往返的幅度收窄,直至找出一个音塲最宽而能量又均衡的间隔来。事实上,许多发烧友都会为求音场更宽而将左右喇叭拉得太宽,引至音场中心断裂 而不自知,因此以上往返地拉宽修窄的次序极为重要。
1 a1 N0 e; O. J* J$ o/ Q, u 但是,还有一事得注意,就是两喇叭间隔的转变跟Toe-in÷out角度有着互相牵动的关 系,因此搞过任何一办,另一办很大时机需要再行调节,许多时更要来往返回多遍。没方法,要靓声便不能偷懒!
8 j9 X( \0 a) q0 W4 C
) e6 Y/ E: ?; m6 ?% R: w) 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