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音乐的高下,就在分寸间( E# J& w' C" S* b9 e+ A4 L
& m) r$ w5 L3 u1 V" p1 S. ` 8月10日,2018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即将拉开帷幕。' F L, V2 z0 p8 W, o, j" E& G) b
( I# R% h! `0 j. W
大赛前夕,记者专访了评委会联合主席之一的小提琴家徐惟聆。她说:“音乐是内心的写照。演奏者的内心是否从容、坚定,对待音乐是否功利、浮躁,都会体现在音乐中。”6 E5 @" E; S7 C' t" k2 @$ z
$ E; G7 c% ~* ]4 @' O3 f% L9 e0 r
原来琴还可以这么拉
" N' k' U7 R" D5 C
- _ t/ M8 n( }& I 徐惟聆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的情景。
8 t. }* E' d5 s8 [* x5 W4 r# D' Q- o( _% {8 h$ W( ` J4 A9 |+ I" w
那是1979年的夏天,她和同学们站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门口迎接斯特恩的到来。50开外的斯特恩从车上走了下来,看上去很亲切。
9 v1 e7 m) q1 k2 R1 c4 s' \/ i
5 o6 p9 ^4 b, L; u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到中国演奏的西方小提琴家,斯特恩的到来是全校师生热议的话题,也是轰动中国音乐界的大事。为了迎接这位曾经只能在唱片中聆听的大师的到访,学校提前半年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一部分学生被挑选出来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则被选中参加由斯特恩指导的大师班。徐惟聆是前者,她带着一丝紧张,在斯特恩面前拉了两首曲子。整个表演被一旁的摄像机完整地录了下来——斯特恩不仅带来了音乐,也带来了一支纪录片团队,他们把他在中国的讲学和演奏拍成了一部纪录片,那就是后来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影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影片中除了徐惟聆等学习小提琴的学生,还有当时年仅十岁的大提琴琴童王健。
: H. Z$ P( X. l# T- [
$ U m; j* \ c/ t- @ 徐惟聆清楚地记得,有学生问斯特恩:“您拉琴的时候是想着上弓先开始,还是下弓先开始?”他马上风趣地答道:“我问你,你是先用左鼻孔呼吸,还是先用右鼻孔呼吸?”
6 o7 w& K$ G) a* j0 |3 D; u0 m. n! J4 x8 t( A+ V% \
“斯特恩的到访,让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琴还可以这么拉。除了苦练技术,音乐还是会呼吸的,还有这么多层次的音色和变化。”徐惟聆说。6 d2 Y" F) M( f% N
x7 _ L. t$ U0 ^ 20年后,斯特恩再度来华,当年纪录片中的学生们已经活跃在世界古典音乐的舞台。他们再度相聚,同台演出。. u l4 i2 |% H, V9 ?
; s! S5 b! @0 Q5 r: @, c 2016年,第一届以斯特恩命名的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在上海交响乐团举行。徐惟聆与斯特恩的儿子大卫-斯特恩共同担任评委会联合主席。) A* t; D5 _6 K! _" Y
, O$ T# e) [9 k5 J. z8 \) o% T
斯特恩生前常说,音乐是能够净化人心灵的,他鼓励年轻人通过音乐将心灵中美好的东西呈现出来,而不要单纯为了比赛成绩拉琴。这一点至今影响着徐惟聆,也是斯特恩小提琴比赛的宗旨之一。2 b1 B9 p- u }' o5 G+ c5 k
2 Z- L T7 t+ n! v* q “比起技术水准,我们更看重选手的综合素质和对音乐的领悟力。除了对独奏水平的考量,比赛特设了室内乐环节,考验选手是否能与乐团合作,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徐惟聆说,“我们还特别设立了‘人文精神奖’,上一届这个奖颁给了甘肃会师中学的校长和副校长。他们变卖了自己的房产给孩子们买乐器,在学校组成了一支乐队。另一位获奖者是生活在阿富汗的女孩涅金-帕尔瓦克。她在孤儿院里指挥着由35位女孩自发组成的佐赫拉乐团,演奏西方乐器和阿富汗民族乐器。”
. o/ b) T6 v/ h: S( ?, B- Q* z
2 x$ i' A4 ^5 h) v8 Z+ D2 w: z 音乐是内心的写照
: G9 ^2 X# ~$ D, O5 v7 e0 y) T% [
& `6 s0 h8 y+ u9 c1 v3 V/ j 从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赛到伊丽莎白小提琴大赛,徐惟聆担任过世界各大知名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在她看来,担任评委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考验。音乐与体育不同,它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判别高下。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难以用普通的语言去表达。对于经验丰富的演奏家和评委而言,选手只要一弓拉下来,心里就有了判断。
0 k- }! ^, p9 q+ b) K5 ~; O- _8 f: L) B( X" W- q
比赛中,选手们要演奏大赛指定的统一曲目。同样的音符为什么经不同人的演奏,听起来会不一样?“关键就在于火候的掌握、气息的运用。火候把握好了、气息对了,演奏出来的音乐就会高级。”徐惟聆说,“我觉得音乐的尺度和气息非常重要,我有时候给学生上课,一个乐句会反复打磨一个多小时,为的就是让他们找准感觉。”' K7 P) ^% [- f6 V3 s4 v; ^
6 V4 ^$ _; ]3 j ^& y. m: U5 h
在徐惟聆看来,世界级的小提琴比赛拼的不是硬技术,不是看谁的手指更灵巧、拉得速度更快,而是拼内功、拼修养。有的人在演奏时动作非常花哨,却未必能真正打动听众。演奏者在舞台上确实需要与观众互动,但音乐的感染力不是靠花哨的动作,如果拉琴的时候内心无动于衷,手上的动作再夸张也无济于事,反而失去了分寸感。
# M% S' H* }- @% I# D' L4 d5 c' g
* B' l1 p3 d9 t 修养从何而来?首先要对美有认知,要演奏出美的音乐,先要在内心追求美的东西,会因为美的东西而感动。“对美的感知力,不是靠一两年的时间可以速成的,需要长期、综合的积累。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好人,才能拉好琴。”徐惟聆坦言:“现在有些琴童的家长心态很浮躁,过分看重比赛和考级,把孩子逼得太紧,孩子拉琴的心态也就变得很功利很浮躁。拉琴不仅仅是为了名次,为了出名。”$ t5 B' t; ^( _6 w4 ^0 k+ f
: T5 U6 u; g9 C# ]; u; G 音乐是内心的写照。演奏者的内心是否从容、坚定;对待音乐是否功利、浮躁,都会体现在他的音乐中。, c m" v9 d: e, K3 n" k
( s9 b' c8 d* T/ A( w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