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Inakustik LS-2404 AIR喇叭线
9 P5 o7 N' m7 q2 o0 Q6 h0 k德国线材公司Inakustik标榜科学制线,他们官网有一句标语—「Physics Not Voodoo」,意思是他们家的线材都是根据物理学来的,而没有任何故弄玄虚的把戏。单看这句话,就满有信服力。他们设计线材的理念很单纯,从唱片制作出身、至今仍在出版唱片的Inakustik认为线材不应该去影响音乐重播的品质,好线材应该忠实传递原始的音乐讯号,并且损耗最少。因此,以科学代替玄学,是他们设计线材的唯一信念,四十年不改。
9 r; F/ u5 q- a7 O9 ]0 ]0 p
% T0 u& I0 [+ B S' R; T打造超低容抗线材1 K8 s" S1 L- R. e
怎么达到他们忠实传递、最小损耗的目的呢?Inakustik认为要音染最少,就需要降低线材的容抗;因此,一直以来,「低容抗」都是他们家线材的技术核心。低容抗怎么达成呢?第一,这跟披覆层有关。不同的披覆层有不同的介电系数,这会影响线材的容抗;而介电系数就属空气最低—是1。所以,Inakustik打从20年前起就在研究,怎么利用空气当作绝缘以降低线材的容抗。第二,线材的容抗跟正负导体间的距离有关,如果可以拉开线材导体的间距,也能降低容抗。
" Y) B9 D( {) _# Q) y" [
+ K5 c$ O: ^' |8 X1 zAir Helix专利技术—利用空气绝缘
6 R0 y3 W: g2 u: M% O因此,Inakustik从1999年的Black & White系列线材开始,便开始就这两方面不断研发改进。2004年推出的线材则增加了内中空气的量,提升到30%。至于我上次写的Reference LS-803属于第三代技术,在2011年提出,最大的突破在于线材当中使用了PE 导管,让较细的线芯围绕在导管之外,拉开了彼此的间距,让空气量达到50%。但2015年推出的Air Helix技术,利用支架将线芯导体隔开,整条线材的空气比例超过90%。这技术可见于Inakustik当前旗舰系列Referenz Selection线材的顶级款上。LS-2404 AIR是Inakustik喇叭线的二当家,仅次于LS-4004 AIR而已,Inakustik所有最引以为傲的技术都纳入其中。1 h' t9 a0 o4 c6 I" z0 F6 _
这个Air Helix是以一节一节的支架构成,组装人员要以镍子夹住每根导线,将之穿过每一节支架,完成穿线后,将支架以右旋方式两两相接。这样一来,支架连起来后可以弯曲,而且因为组装时加上了右旋,而让线芯构成一个类似DNA那样的螺旋结构,可以达到抵销磁场、降低感抗的效果。这个第四代技术果然值得Inakustik骄傲,不但降低了容抗,还降低了感抗。
v/ k5 k [' S- z. D( u* v- W. b3 {1 I6 F/ ]
( a9 v; A# O9 b& C导体包围PE导管的独特「高速导波」设计1 ?0 p: D/ e/ N+ D8 v8 i+ m6 @4 K
再者,它的线芯导体设计也非常特殊。一般的线材都是导体外面加上披覆,导体或是单芯、或是多芯绞绕的,但是,不管是PE、PVC、Teflon等用作绝缘的披覆都在外面。Inakustik的作法却与众不同。LS-2404 AIR当中使用的每一股线芯都是以一根PE导管做为中心,然后将极细的无氧铜导体以特殊角度斜向缠绕包住PE导管。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电流在导体中传输时会有「集肤效应」(skin effect),高频会在导体外围移动,低频会集中在导体中央。Inakustik这样做,不管是高频还是低频,都必须在限定的导体范围内移动,就没有集肤效应的问题了。这个技术,原厂称之为「交错相接超高速导波」技术(Cross Link Super Speed Waveguides)。9 F8 h, O: |9 b
那么,导体绕在外面,周围都是空气,岂不会氧化吗?是啊,我们都会想到氧化的问题,但不只是氧化,当金属导体在传输电流时,彼此邻近的金属导体会产生涡流效应(eddy currents),这会产生热能,导致能量损耗。因此,Inakustik在导体外部加上一层很薄的透明涂层,这层coating同时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g1 }' {0 W. r& `; ]当线材都组装好了,外部加上一层边编织网,作为保护与避震之用。两端分线处加上分线套筒,拉出正负两股导线,最后再加装鍗铜镀铑的喇叭端子。LS-2404 AIR的名称其来有自,不是随便拿数字凑出来的。24指的是每根线芯的PE导管外共有24根导体交错包覆,4则是指每条喇叭线的每级各有4根导线,意即每根喇叭线内共有8根线芯。. b p5 {2 {2 H* G" D% l
/ I; D0 O) a% _. _; Q
4 |' N* b# F0 N2 A1 a( R) v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