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经过几十年各种宣传的熏陶,一般我们发烧友的世界观是这样的:: v8 m* q0 T, ]& s. T& Z
8 }7 t8 K6 y6 r1 s3 c! L
1、24/192音频格式动态更大,CD是96dB, 24/192是144dB。
# i/ U" g5 z+ O! p+ v1 j7 t
1 c' f! u/ \+ {. E! n, `5 u2、24/192音频格式超高频更好,CD是20K出头,24/192是96K,实际至少也有40多K。# q; s/ J. I6 G
$ Y6 Y$ H6 W1 P( B- `& b% Y+ f3、24/192音频格式声音更细腻精确,CD高频尖锐粗糙,24/192高频顺滑柔暖,有模拟味。
# d# O9 d- A; S/ w3 e' v4 w, F Y
所以,16/44格式的CD就是”各种烂,各种有损,各种数码味,各种没法听,各种过时,和高码的24/192比起来一无是处,一耳朵的区别。神马,你听不出?那系你的器材不行啊。) G$ @+ E$ Q B+ {' a( Y& Q' M
1 w5 y, k; e3 _- l
. w4 [! Y- m& N" A. |& J8 z* j+ D, e% V- L# ?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5 }# k( X0 U. ]4 }
1 O- z* s) H1 G+ u# s1、CD格式的96dB动态范围已经足够,再提高你也听不出,更何况还有抖动大法。你家里深夜最安静的时候的背景噪音也有接近40dB, 正常听音乐的时间的噪音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想用足CD的96dB动态范围,那么你的音响最高的输出将达到130-140dB, 基本上和你把耳朵贴到歼20发动机上的感受差不多了。这还是只是理论数据,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软件,包括HIEND发烧软件的实际制作动态都远远小于96dB。高比特所带来的更高动态,在消费回放领域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话说回来,在录音混音时高动态范围还是很有好处的,事实上很多大公司早在90年代初就开始使用20比特或者更高的采样精度。不过这是唱片公司的事情,作为消费者的您如果只有放音乐的需求,那么可以不用关心。5 }6 ~, o1 {& ~3 s0 M
! z$ ? ^ I9 L5 Q9 {2、超声波看上去很美,但是你听不到,而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是否真的听得到或者感知得到,这个在我上一个帖子中已经讨论了很多了,有兴趣的朋友请移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电声器材在回放高频和超高频的时候会引入很多的IMD,这种互调失真会影响到可闻频谱范围内的回放,也就是说超声波有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这同时也是有朋友坚持说能感受到超声波的原因之一。1 {% F$ `% C# p- S% \$ V
& P9 r. [' o. K7 D( n2 J4 [
3、第3点就要彻底毁世界观了:CD格式的高频其实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中的粗糙和锯齿,而是完整的波形回放。看到这里您一定会说,傻子都知道44.1KHz的采样频率放到15K或者20K的高频正弦波上,每个周期才2,3个采样点,和低频比起来差太多了,怎么可能高保真嘛。网上有那么多示意图,CD还原出来的波形都是惨不忍睹的锯齿状,怎么比得上原始顺滑的模拟波形嘛。其实,真理是:所有低于奈奎斯特频率(采样频率/2)的模拟信号在采样过过程中都被完美而且完全的收录,一个很高的或者无穷高的采样频率是不需要的。采样不会影响频率响应和相位。经过数字采样的模拟信号可以被完整地重建,并且是顺滑的,而且时序(相位)也不会有改变。换句话说就是,更高的采样频率在CD格式已经覆盖的音频频率范围内,并不会带来更高的保真度。这就是数学的魅力,除非哪一天奈奎斯特定理被推翻了。您在网上看到的所谓锯齿状的波形图并不假,但是只是一个“示意图“而已,并不能代表最终DA后波形还原的真实情况。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在物理课上学到的那个经典的原子模型。对了,就是那中间有个核,周围有三个电子在三根轨道上完美运行的啥啥啥。长大后,懂了些量子理论就会明白,这个模型具有相当大的问题,很容易产生严重的误导。当然了,采样还会有别的问题,但是就CD采样率和192比较而言,以上的说法是成立的。
0 V. R% @* m) D) p0 o; T' B: m" C; Y1 }* X
使用CD格式进行AD和DA还原后的模拟波形,不管是1KHz, 还是20KHz的模拟波形,都没有任何的锯齿,都是完美的波形重现。测试用器材是:HP3325模拟信发,Tektronix 2246模拟示波器,HP3585模拟频谱仪,10年前价值300美元的某电脑数字interface接口当作ADC和DAC之用,以及一台普通笔记本。选择模拟仪器是为了杜绝额外的数字转化处理带来的不确定,如果有人认为这很重要的话。
" e: C% A0 N8 {/ w, N3 u7 x) @. {5 s& w0 d' p
/ Q+ L6 N) q# Y3 r9 b$ {' M' v6 e4 F0 F- E/ i7 M
那么为什么很多朋友能明显听出24/192比CD更好呢?) O) ?$ [( g/ c% ?; Q/ T t
% b7 A1 D; q/ Q- Y' u9 |
其实没有错,不过更确切地说应该是24192和CD确实有听感上的区别。
3 ~$ j& p2 g. A; }( K1 V2 o
% e7 _( d4 Z; B, p1、不同的master母带。/ g/ H4 S8 J4 M
! L3 z( S. Y2 t2 u, w
2、同一台解码器播放不同高低码率的性能不一定相同, 可能是设计成本所限,也可能是故意而为之。技术上的原因可能是滤波器的设计(等),这个滤波器可谓是解码器设计上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CD格式而言。
7 N. Y z& h4 _7 l, f0 o9 o
( f! K" N5 s: m s h# n0 \- v0 h3、额外的超高音一定会带来额外的IMD失真,而且会落在听觉范围内。. q9 G, J( @3 l9 e% A# ?+ }% M( {( B
9 z6 }: k: G e B9 K4、自己用电脑把24192文件降频成CD格式时没有注意clip等问题。9 b$ D4 l% W0 D9 `
, m L$ o7 ~3 u b* S5、带有心理暗示的比较试听。
4 S3 L+ w7 L: \# ?5 l0 I; Q6 v, G4 X/ B# C- p; r6 P
6、不够严谨的ABX盲听,包括没有仪器校正的音量等。; o5 E/ g* U# p/ A7 i0 z7 |
' G! g& M% E- g6 d: p
8 z6 _6 p- t: I* A: b) M5 } r
* H* o! }3 D. Y5 \当然了,也不是说我们就要全盘否定24/192,在录音和混音过程中,高比特可以提供重要的自由调节处理空间,高实际采样率可以使A/D效果更好,当然了过采样技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本文只是想说明在最终消费者回播领域,24/192很可能是无意义的,并且可能是有害音质的。 |
|
中国hifi音响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