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和声”教学_全新灯光特效器材_音频应用论坛 - Powered by AUIOAPP

音频应用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音频应用

[灯控制台] 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和声”教学

[复制链接]
orchestra 发表于 2006-7-15 16:50: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和声”教学: T7 J* X! @% _# q/ n

. q% `$ a2 M4 P. W. q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声与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要素一起出现在“课标”的“音乐基础知识”表述中,并明确要求 “学习并掌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和声学因为其严谨的学科体系性、复杂的科学逻辑性,长期以来“通过教学掌握和声运用能力”的内容几乎被中小学音乐课堂所忽视,更有甚者存在“不懂和声学,也不懂音乐学,照样可以演奏音乐、唱歌、欣赏音乐”的想法。奥地利萨尔茨堡的莫扎特音乐大学奥尔夫学院教授鲁道夫・尼卡林在《小小音乐通:儿童简易和声学》中表示:“如果您能唱出或演奏出很好听的旋律,那么通过音乐学与和声学,您会发现您熟悉的旋律不仅好听,它也代表着某种文化、某种生活、某种哲学。”美国著名钢琴家、音乐教育家詹姆斯・巴斯蒂安在其主张的“渐进式复合调识谱”钢琴学习法中,强调这一学习法“更加关注‘相当多的乐理知识,音程、和弦、调号和键盘和声等等’的学习”,对于和弦用法进行“清晰的解释和系统的编排”,经常使用“给学生旋律线,让学生配和声”。柯达伊教学体系更是明确认为,“……在三年级,教师讲‘和声’似乎有点太不切实际”,但是“尽管如此,基本理论须尽早教给学生。” * d6 U0 V3 ]1 F
$ v+ Z! k4 j4 M4 U
可见,在国际先进音乐教育理论支持下的音乐学习,不论在学校教学层面、大众普及层面还是器乐专业训练层面,都阐述了拥有和声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小学音乐课堂作为音乐普及教育的起点,同样也需要正视“和声教学”这一领域。但是,如何将和声学带入小学音乐课堂,在教学中,又如何把握和声学的专业性与学习方法通俗性的融合度呢? 5 ?; Z# m- i1 ~& K
北美学校根据柯达伊体系为三年级学生制定“用d和s'为二声部歌曲配伴奏(这是理解和声的开始:d和s'正是Ⅰ、Ⅴ级和弦的根音)”、“知道结束在‘do’音具有大调性,结束在‘la’音具有小调性”的目标;到了五年级,则能做到“识别并构唱大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选择熟悉的歌曲,唱Ⅰ、Ⅳ、Ⅴ级和弦的根音为歌曲配和声”、“用和弦进行为熟悉的歌曲配伴奏”、“在欣赏过的曲例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和弦进行”等知识与技能。根据学科专业层次与先进教育体系的实践经验,我们将小学阶段的和声教学涉及范围界定为“以大、小调正三和弦及其相关连接为基础的系列和声感知与运用”,以此为基点提出“趣味和声”,将和声概念予以通俗化、简易化、趣味化和游戏化解读,形成小学音乐课堂的“趣味和声”教学。 ( G( |9 j# B6 Y7 \' l
一、情境聆听式表演,激活和声直觉
4 y& P! {& R5 s" M9 O0 @  l( p3 O1 h; ~达尔克罗兹在体态律动教学《逐渐放松的练习》一书中提到,每个部位放松时搭配一个和弦,从上伸的双臂开始,逐一放松右臂、左臂、右脚、左脚、腰和膝盖,最后在主和弦中“像一只空布袋一样倒在地上”。用和声聆听支持情境游戏,不断激活学生对于“一组音叠加形成奇妙音响”的敏感度。带有情境的表现式聆听,能使抽象的音响更贴近学生的接受心理,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有效落实和声聆听与感知。 * ]6 U  B' r! A- N& P- ^
【案例一】一年级《do do 旅行记》
- K% M1 i; ?& d! X3 L" ^/ r( Y教学背景
) r! m; J4 Z6 v- j2 S( g一年级第二册《咏鹅》一课后,能认知并基本用连贯的气息视唱同音反复“”,并逐渐要求掌握“do、mi、sol”等音列。 ( K4 R( {/ g+ O& Q
教学目标 : \, A+ g' d: U
1.感知C和弦与Am和弦音响。
: w' |. d$ V$ \! c2 c- [; y' z$ W2.在C与Am和弦的伴奏中对“”展开音乐想象。 $ r6 b' S) c5 w4 N% c
3.在游戏与发现过程中获得“一个音符与不同的音符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不同感觉”的音乐经验。 : H) X* n3 k* ]# }( s! I. Q
创设情境 0 |# {  T3 d9 j/ l
音乐王国里住着两个“do”,有一天它们去旅行。第一个“do”在旅途上遇到了“mi”和“sol”,它们在C和弦中像小士兵一样行进走路;第二个“do”遇到了“mi”和“la”,它们在Am和弦中低声倾诉。后来,这两个“do”把在旅途中遇到的朋友带回了音乐王国,在一起游戏。
5 O% S# k9 m- e8 X/ f6 X5 b+ a; t教学过程 1 w# E, a6 A& ~- _5 s
1.感知C和弦。准确唱出“do、mi、sol”三个音的不同连接,感知“明朗的心情”;用柱式和声为学生明朗地歌唱“”伴奏。
4 w5 q) P2 U. t# `) O2.感知Am和弦。准确唱出“la、do、mi”三个音的不同连接,用连贯的歌声表现“忧郁的心情”;用分解式和声织体为学生柔和的歌唱“”伴奏。 & Z( i/ A- Y3 t3 k0 t
3.区分两个和弦的音响,用“明朗的”与“忧郁的”进行表述。两个和弦变化和声织体,学生能够配合相关的走动与造型变化――踏步走(柱式C和弦)、小跳步(半分解式C和弦)、流动式(琶音式Am和弦)等。 , @% ], M) ~/ t7 G1 m
柯达伊认为,每个人都应尽早接受音乐教育。关于和声学习,我们从情境式的聆听开始,尽早使学生接受“每一个音符只有与其他音符合作才能形成丰富的音乐表现力”的观点,逐渐拥有感知与辨别的直觉。蒙台梭利说:“孩子具有吸收性心理。”我们用饶有情趣的聆听,使孩子身临其境参与“吸收”,激活之前被忽视的和声听觉。
* s8 W7 Z4 c- r4 p二、空间立体式读谱,联觉和声音响 , O( V. Q) J. C
五线谱是看得见的音乐,其空间感的记谱方式使人们能够形象地看到音乐的起伏流动、疏密张弛,在陈述四部和声时更能发挥其层次清晰的优点。而运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音高的简谱,其平面单线条的记谱方式在表现音乐线条与和声层次中就显得呆板了。但由于种种原因,简谱教材仍被广泛运用,逻辑性多于空间感的识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纵向音乐的关注,这也是和声概念无法深入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记谱法,在形成和声概念的初期,建构和声的空间感。
0 p1 N' ?" _4 `* b: F" V【案例二】四年级《了解C、F、G三和弦》
1 Y  J5 h, m& j/ }/ G$ T教学背景 2 _! N7 \$ d% ]
在学习第五册《钟声叮叮当》时,运用大调Ⅰ级、Ⅴ级根音作为第二声部,朴素明了地拉开了和声表现的帷幕。为使学生在多声部歌唱中除了感知“合作”,更多地感受“和声”,我们逐渐渗透和弦及其相关连接的音乐活动,使学生会用“和弦”这一术语。
3 E% w+ i, p) B0 Z' C1 z教学目标
/ L( o! q& Z( B/ X8 e1.结合“空间谱”了解大调Ⅰ、Ⅳ、Ⅴ级三个大三和弦的构成规律,用 “C、F、G”命名。 2.初步理解转位与就近连接原则,能唱“和弦歌”。
4 X/ W: l2 g: Z) v7 M: U8 m* _8 Z1 f3.与老师一起,进行“用分解和弦为熟悉的儿歌伴奏”的歌唱游戏,建立“有些声音叠加在一起会很和谐”的音乐经验。   E5 l: O5 j; O8 ?+ F% x/ z
教学过程
# T& m0 |/ O4 j* z& \2 t1.聆听一组和音,感知“和谐”。提出“和弦”术语,结合图谱感知原位三和弦构成,了解根音位置。
3 A, N- n: v, N3 b9 m* p图谱1 & t8 S2 k( V  [9 \- _/ |6 B/ j
2.找共同音与相近音了解和声原位与转位方法。学生分别唱和弦连接的三个声部旋律,体会连接后每个声部的流畅性。教师弹奏和弦根音为每个声部歌唱伴奏。 ; X1 c, a: X- s% F; M0 N) d& W
图谱2
+ s7 ?3 r& p  ^+ \3.边看图形谱,边学唱和弦歌。 + U: J. G, ?2 t& K- H  |) K
图谱3 5 f" |7 b- V2 C$ C) m' x
4.学生用C-C-G-C为教师歌唱的《我有一只小羊羔》伴奏,用F-F-C-G为《噢!苏珊娜》第三乐句伴奏。 * u% S9 m, J2 B7 c% p' G) P
柯达伊体系认为,视觉的直观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儿童准确地听辨和演唱。同样,在柯达伊与巴斯蒂安教学体系的识谱教学中,都是运用空间感来解决音程的认知,比如二度是从线到间或是从间到线、三度是从线到线或是从间到间,结合聆听,将空间感与音响形成联觉。借用“空间记谱”填补简谱的欠缺,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声立体思维。
; m$ J$ V+ g  E$ @( h' q! h三、构唱式多声教学,培养和声表现
" s. H) J" s3 a% t0 m, ~构唱是指在某一基音上按要求唱出指定的音高或旋律。在小学阶段,我们以协和音程构唱为主,并在构唱音程的过程中记忆“在哪些和弦中有过这样的音组”,为形成和声连接做好心理准备。分析小学阶段合唱作品可以发现,和声式的二部合唱一般以三度音程叠置为主,而三度又是构成和弦的主要元素。所以,我们以三度的构唱为入口,逐渐形成内心听觉能力,培养和声的即时把握与表现能力。
7 Y; u1 f: o- u, m0 X& Y【案例三】四年级《三度构唱与》
8 H; a& }. h( f+ u: K8 L0 {教学背景
+ v$ n  C* L) \“人音版”第九册第七单元《冬夜静悄悄》,除个别小节的双声部为同度外,其余全都是三度音程叠置。
; G6 p) U4 N9 ~8 t教学过程 ( S+ M$ y& C% i/ L, S- ^
1.三度音程的认识和感知
/ e' N# b+ R8 I①音符也有好朋友,它们在一起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出示图形谱:   t% B5 ^+ a! A6 o1 U; M8 _1 `
图谱4
' K8 G  `: z! L; V$ s②回忆这些音组分别出现在哪个和弦。
- }' s2 q9 {: l. S. f& _③明确每个音组中间都是间隔一个音符,介绍三度音程。 " t4 B7 ~% N) w
2.构唱旋律――为一条旋律来找“三度”朋友 & N$ r. ^9 J4 n: d. q( p
①出示旋律“”,构唱第一个音的音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内心听觉构唱完整的高声部旋律“”,并在声部合作中主动聆听和声音响。 2 t; p5 t: d! x3 |
②出示旋律“”,根据上一乐句的音响记忆,内心构建高声部,之后马上唱出两个声部。 * Y0 r* [2 g2 B
③第二乐句“声部重叠”(同度)接到三度和音又回到同度的练习
1 |' ]3 |3 T4 O7 z% p# m; }④出示二声部曲谱,完整视唱。 6 t) C. v7 s1 ~+ G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学唱歌曲。 2 T! C" c* F. e7 T# W
(内容略)
9 V/ K# k: t* T- L/ u6 `构唱,严格意义上讲,属于视唱练耳范畴,把它归入和声教学范畴似乎不太严谨。但是,小学阶段的和声教学是参与式、声乐化的,只有用学生的歌唱把和音与和弦连接转化成人声音响的时候,和声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把构唱的能力移植进入“趣味和声”教学,让学生像“搭积木”一样叠置音高,使之更主动地参与聆听和声,不断记忆和声音响,并将这种记忆嫁接到其他歌曲(比如拥有“三度叠置”意识后,为第九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第二乐段旋律下方三度构一个二声部等),那和声运用的内涵将更为丰满。
* g( r- Z. B, b, F6 i四、“人声乐队”式编创,形成和声理解
3 S" O0 v( S0 K. f. z& b“人声乐队”,是一种用人声模拟乐队的多声部歌唱形式。小学音乐课堂中引进“人声乐队”,可以做这样的尝试:运用音色模拟,在一定的和声连接与配器法支持下,为熟悉的歌曲配“伴奏”,形成新型多声歌唱形态。为熟悉的歌曲编配和弦,并将和弦标记转化为能够歌唱的旋律,则需要建立在对和声概念理解的基础上了。
! i. e! a0 t4 O7 m/ S  D【案例四】五年级《人声乐队与“故乡的亲人”》
1 `! A$ I- b* R. f教学背景
! p6 A$ b# |, N4 k9 S' o五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大调的正三和弦,并能用首调概念的C、F、G和弦加以记忆。本教学选用的《故乡的亲人》音乐材料为中提琴、大提琴、竖琴加贝司的重奏版本,以大调Ⅰ、Ⅳ、Ⅴ级的和声伴奏为基础,旋律里很少出现和弦外音,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弦编配原则。 ( m" `4 l9 l6 T3 Y4 P/ @
教学目标
' s1 \2 Q; P+ z+ h1 L  L( ~- n) e通过分析主旋律,找到每小节中的和弦音,初步获得和弦编配方法。
/ N3 r2 L+ V* E0 f! h# V5 c通过分析乐曲各声部的旋律音,明确声部交织原则,并用和弦音为音乐编配新的声部,用乐器音色模拟参与音乐“演奏”。
+ z- T. M' u* \# t. U1 ]! S$ U) P5 g在编配、合作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创作的愉悦。
# y  X3 i; @* O5 t教学过程
, V" q! o+ f/ s1.旋律视唱与和弦标记 , D8 M4 _, {9 o, c$ F
①视唱熟悉旋律。 7 A6 U" |! o. f7 O9 p( K
②分析第一乐句的第三小节“”的构成音来自于C和弦。用同样的原则分析“”来自于F和弦,第一小节“”中的大部分音来自C和弦,而第四小节“”则是G和弦中的一个音。
. @* ]$ X: {: p4 W, |9 q③用相同的方法为其余三个乐句进行和弦标记。
* R4 V5 l% [( K" Y; G! `2.理解声部交织的和弦原则
' ^$ o5 H7 p& I) C& ], ~3 p7 S①聆听乐曲并用图形记录各声部旋律。
0 J% c! f5 G& i' q+ @' s②分析第一乐句各声部的旋律音。 # d" H0 ?9 l% v9 F5 d+ {
③获得“各声部的交织都是以相同的和弦为基础”的认识,分组用模拟演奏的形式表现乐曲。 3 Y, Y) ~8 b* \
⒊为音乐编创新的声部
9 Y7 U: O& V$ F1 j- J- s① 根据声部对比原则,要求编配一个长音连接的声部,并用长笛的音加以表现。
7 J! |% g& o. B  L% P0 Z/ t② 在音乐中准确融合地加入“长笛演奏”的新声部。
: W) V- i' E+ [0 I# t/ _③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在和弦音的范围内、不与其他声部重叠的原则下,设计新的声部,配置乐器音色模拟。 3 u" S1 F$ M6 V+ J5 R  @: W
⒋“乐队”合作表现
( ^6 `7 ]; A4 a6 N$ H* f% S师生、生生、人声与音频等“演奏”表现。
' g; t: q# E# l6 e和声法则很多,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追寻好听好玩的声音并保持探索的热情似乎更为重要。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拥有新的创造,在创造中进而形成新的体验与经验。而教师则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和声素养,在创造中给予专业性的建议,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概念与方法。同时,结合“乐队”形式的表现,使学生拥有“模拟演奏”的形象依托,使和声教学更为具象和富有趣味。 ( s  L( ~- z" ]- }  b4 V' q7 l
结 语 7 G+ {5 D- b7 K3 c- d' S& s
我们目前探索的小学音乐课堂“趣味和声”,是以感知协和的和音为基础,以表现简易的和弦连接为主要形式的感知与编创活动。运用学生能力框架中的趣味教学,初步建立对音乐纵向结构的关注与把握能力。接下来的实践中,我们将推动五线谱教材运用、小乐器进课堂等,并将五线谱与可以演奏半音阶的小乐器做为学生自主感知和声的有效工具。而音乐教师,则要做好柯达伊所说的“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理论的学习可以变得很有意思”的工作,将学科理论与趣味教学有效结合,使学生在长期愉悦的尝试与累积中,练就和声式的聆听、表现和鉴赏能力。 9 T% p0 j" V) k- K; Y4 v" j

# V( p7 ?; E# M+ f% Y. K( S& W+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软硬产品代理咨询服务:声卡:雅马哈UR22C、罗兰声卡、福克斯特、艾肯、阿波罗 、M-audio 、普瑞声纳 、福克斯特、 达思冠系列 音箱:吸顶NS-IW560C、吸顶NS-IW660 、NS-AW350、低音NS-SW050、低音NS-SW100;JBL 吸顶8124、CSS-8006BM;香蕉猴 gibbon系列;普瑞声纳E5XT、E4.5、 E3.5BT 有线话筒:舒尔PGA27、PGA48、MV51、mv88、mv88+、SM27 ;森海E945 、MK4、E835S;舒伯乐top248s;罗德NT1-A、VIDEOMIC、VIDEOMIC GO、VideoMicro、VideoMic NTG 无线领夹麦克风:罗德 wireless go II 一拖一、一拖二;猛犸lark150 耳机:森海HD300 pro、美奇 CR-Buds 、索尼7506、爱科技K240S、K240 MKII、K271 MKII、K52、K72、K92、先锋、飞利浦 1:飞利浦会务通/会议摄像头/全向麦克风/执法仪/录音笔 2:洋铭便携式移动演播室 / 切换台 / 摄控一体摄像机 / 虚拟演播室 / 微金课教室 / 色键器 3:逻兰音视频切换台 / 声卡 / 电子鼓 /电钢琴 /耳机 4:Blackmagic专业摄影机 /调色台 / 切换台/ 广播级转换器 / 监视器 / 采集卡 5:索尼专业摄像机/佳能专业摄像机/松下专业摄像机/ insta360专业摄像机 6:话筒:铁三角/ 舒尔/ 森海塞尔 / AKG / RODE/ BBS 7:音响:YAMAHA/ 声艺 / 皇冠 /JBL / 真力/咪宝/BOSE /美奇 8:声卡:RME/羚羊/IXI /艾肯/PreSonus普瑞声纳/Focusrite福克斯特/YAMAHA/雅马哈/ickb 9:耳机:铁三角/beyerdynamic拜亚动力/AKG爱科技/索尼/RunningMan/美技 10:思锐三脚架 /防潮箱 /米泊三脚架/意美捷三脚架/曼富图三脚架 11:XSW系列,300.500代理商,EWD数字系列代理,6000.9000定制产品,还包销了全国三个型号:XSW1-825,EW100 G4-945,EWD- kk 205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音频应用 (鄂ICP备13005321号-1)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