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4 r, F8 b* g* d3 n
& K2 j( S* m' m+ }
中国鼓的种类
5 V5 K! f/ B% k% m9 s" p* M4 P: e- |0 _. P
9 {* ]. p- A. t0 g5 q; A0 O$ [* Q鼓,声音宏亮,气势磅礴,摧人奋进,给人以精神和力量。鼓之灵,激励着各民族儿女自强不息;鼓之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精神;鼓之韵,包容了中国美学理论的厚重底蕴。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与鼓结下了不解之缘。
/ T5 k% k+ k. L/ E8 c0 y5 Y3 {我国鼓种的分类
0 y9 y, ]- X% t1 X. l/ f
/ x0 C, A# S) T, z- J( H在乐器大家庭中鼓的年纪最大。原始人类在运用工具进行卓有成效的劳动之后,也开始由无意识地到有意识地运用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在手舞足蹈地庆贺自己的丰衣足食之际,用手中的各式石器互相为同伴敲击出富有节奏性的韵律。在音乐的早期形式中,节奏乐器就这样作为惟一的代表出现了。直到现在,许多民族也还保留着只有节奏没有旋律的乐曲。, W; q1 Z& U6 x6 C2 p. z
9 ~1 v9 H5 `# l V" {7 Z. T) u1 @+ n9 y
( v1 H+ P& k8 o/ E% p
鼓,声音宏亮,气势磅礴,摧人奋进,给人以精神和力量。鼓之灵,激励着各民族儿女自强不息;鼓之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精神;鼓之韵,包容了中国美学理论的厚重底蕴。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与鼓结下了不解之缘。“鼓”是乐队的灵魂“鼓”在音乐发展的长河中,可以说举足轻重。它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语言,鼓声一响,不管肤色是否相同,不管语言是否相通,人们听后都激动振奋,欢欣“鼓”舞。在音乐中,“鼓”更有其绝妙的作用。“鼓”是传递信息的工具“鼓”是踏着生产劳动的节奏,步人音乐殿堂的。它是最古老、最普通的打击乐器之一,“鼓”是音乐的脊梁。历代人民在生产劳动、艺术创作、军事活动中,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鼓”。“鼓”除了在音乐上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根据鼓点节奏的变化,鼓点的轻重起伏,鼓点的长短和音色的不同,来传达人们特定的语言和信息。鼓是人们述说心情、表达喜悦、欢乐、团结的象征,击鼓、跳鼓、听鼓、赏鼓,鼓声中所特有的韵律和动感给现代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u* h- V9 i* B. r9 y
$ C! Z8 c+ z/ o0 _9 y8 I5 L9 _# F7 Q# X
0 H: V- V S/ z* m* ?民间戏曲中的鼓种
( O8 F: G2 b0 f. W9 l# @8 w' T- u) r8 E# q. Y% }
在中国戏曲音乐中,无论哪个剧种,都离不开鼓,常见的有板鼓、堂鼓、腰鼓等。敲鼓的一般称为“司鼓”。演员在台上的出场“亮相”、“走边”,等都要有司鼓的鼓点,它是舞台艺术的总指挥,对演员的唱、念、做、打起着重要作用。如昆曲《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鼓声一晌,干脆利落,挥舞金箍棒显得快而有力;如果没有鼓板,孙悟空有多么高超的绝技,也显得苍白无力。
3 O K. ]( ^0 t5 T
: W' z3 \) v% j' C% U. y8 d% ]! E1 }5 l+ r' y1 E7 j. F
; Y7 {' n6 L5 j. r. L( u9 z
1.羯鼓
- m% ?& y. }. ], B/ }6 h4 m5 {. j( a! i+ E \7 a; I/ V
原流行于西域地区,南北朝时传人中原,大约于公元四世纪时开始流行。唐时成为主要演奏乐器,演奏时一般横放在木座上,用两根鼓杖敲击,速度可以很快。是当时龟兹乐队的特性乐器之一。唐玄宗擅击羯鼓,练习时敲坏的羯鼓就有四大柜。, h, I% x/ w. L, H. I
" e2 r9 E b2 m# k. n# r G. l0 h
2.腰鼓
8 }9 N8 q8 x& J, M- N4 q( V* D4 r3 j$ K; d6 F0 O
相传由羯鼓演变而来,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称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来,“凤阳花鼓”、“花鼓灯”和淮北“花鼓戏”中多用到腰鼓,并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3 V) B! u$ y- F$ \# d& Q' ^9 Y" w
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端蒙皮,鼓身有两支铁环,用带子悬挂在腰间,两手各执一木槌敲打,腰鼓无固定音高,音响清亮,既可用作伴舞乐器,也可作为舞蹈道具,表现欢快热闹的情景,是腰鼓队的主要乐器。
! z: r7 b: J5 v8 W. K# s$ k! b4 s3 K: Y6 q" \' V" V
3.渔鼓: i# U5 N) @7 M( c7 s5 e
# G o! q( R# B# F- L渔鼓又称“竹琴”或“道筒”,南宋时已有这种乐器。现代使用的渔鼓,是在长65~100厘米、直径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猪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时,左手坚抱渔鼓,右手拍击,是民间曲艺“道情”、“渔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乐器。
* i/ N9 u3 k+ O4 @: M* R* V' X# C9 q# C- J! U7 w8 e
4.琴鼓
- h, O2 O$ F4 Z# L3 N7 D3 ^5 X5 o( [. B0 s0 N" M5 ~3 ~
一种能够演奏旋律的渔鼓。它是成都民族竹管乐器业余研制组制成在四川民间曲艺“竹琴”的伴奏乐器启发下研制成功的,由16根长短不同的毛竹筒(或塑料简)构成,每根竹筒上蒙以牛皮或羊皮,通过竹制固皮圈紧固在竹筒的上口。竹筒分两排置于木质琴架上。演奏时,奏者双手各执一支竹制琴箭击奏,发出由(D~f1) 16个音,音色柔润、清晰而明亮,既可用于器乐合奏或伴奏,也可用来单独演奏乐曲。( R t6 y! ?( _
. e4 ~2 H( p; L+ p5 o3 _
5.同鼓4 R) x# ~2 L9 I1 A: h
* {2 |, v$ V% _5 M- H( w/ v) T
是堂鼓的一种,民间流传的较大型的鼓类乐器。广泛流行于苏南一带。同鼓的鼓身多用椿木、色木、桦木或杨木制作,呈桶形,中间略宽,鼓高约60厘米,两面蒙以牛皮,鼓面直径约50厘米。鼓身中部装有3个鼓环,用以穿系鼓带或作悬挂之用。
6 Y L1 F& N- s6 T# p8 D) C& {' N! q* R( r( ^
演奏时,将同鼓悬空挂于木制三脚架上,以红木或其它硬质木料制作的双棰敲击。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戏曲伴奏和喜庆节日里群众性的锣鼓队。在锣鼓队行进时可系带悬挂在身上演奏。奏法有单打、双打、滚击、闷击等技巧。敲击鼓心、鼓边、鼓框,由鼓心逐渐向鼓边去奏,或由鼓边逐渐向鼓心敲击,均可取得不同的音色变化。
) d+ _; v. i: h% p9 m
* ~5 u: p1 m) M5 ?6.花盆鼓
4 c! H+ a+ y9 R' F. t. u4 p8 U) M9 |% Y0 A/ O$ i
因鼓面大、鼓底小、状如花盆而得名。由堂鼓演变而来,也称“南堂鼓”。由于形状似缸,还有“缸鼓”之名。现已广泛用于京剧等各种地方戏剧和歌舞伴奏、器乐合奏及独奏。+ S2 p' c4 W+ j: m
) G3 q$ J: _' A5 p' q& D- {
花盆鼓的鼓身高60厘米,鼓上面直径57厘米,鼓的下皮比上皮小一倍,直径为28.5厘米,鼓身多用椿、杨或柳木制作,经车旋而成。鼓皮用水牛皮或旱牛皮,但上面鼓皮以用牛的脊背皮为好。鼓身周围民族风格的金色云龙案,形象维肖,栩栩如生。并附用特制的鼓架。演奏花盆鼓时,以木棰敲击上面鼓皮而发音,音色低沉、雄厚,比堂鼓柔和,并可奏出不同的音调。9 f8 F( e% J" v' f; a+ c* Y
' c X2 L1 P. x0 L- H7.大堂鼓
: X/ J" ^. d+ W9 F# y" U
6 u& T8 |- u1 g$ m1 G7 o+ O也叫大鼓,鼓类乐器中形体较大者,多使用椿木、色木、桦木和杨木等制作鼓身,因鼓面较大,鼓皮多使用水牛皮。在鼓身上下蒙以两块面积相同的牛皮而成,平常置于木架上用两个鼓捶演奏。大鼓发音低沉而雄厚,主要用于器乐合奏、舞蹈和戏曲伴奏,也是锣鼓队中的主要乐器。, N# [3 v/ k" \4 e2 e
/ N2 J) }! n+ i7 ~/ r* h ?, z
大鼓由两根较粗的木棰敲击发音,鼓的中心发音较低而深厚,越向边缘声音则越高而坚实。由于从中心到边缘各圈的音色不同,演奏时可利用这些变化来丰富它的表现力。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顿击、闷击、压击、摇击和滚奏等。大鼓鼓面较大,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很大。对情绪和气氛的渲染能起很大的作用。音响能与乐队融合,可加强乐队的低音。它还可以独奏或作为效果乐器使用,模仿雷声、炮声。
) O5 j- x) f u9 k% s- I! M, q在古代大鼓多用于报时、祭祀、仪仗或军事。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之上。、北京鼓楼上的大鼓制于清代,是专门作为公共报时用的。鼓面直径达1.5米,曾有“鼓王”之称。每到夜间报更时分,钟鼓楼上钟鼓齐鸣,低沉的鼓声传播全城。在北京天坛,也藏有一面清代制造的大鼓,面径1.5米,高约2米,是过去皇帝祭天时才使用的。, h2 |; g& n/ i4 m5 b
1 e4 [2 W3 h% Y2 d1 n9 w0 D* C
8.点鼓
0 K2 B# n+ d8 G) F% |- z* c- f% l! m% X9 o
- ^" H9 o5 |( X又称“怀鼓”。16世纪初就已流行于苏南地区。呈扁圆形,鼓框用色木等硬质木材制作,中间微高,边缘渐低,鼓腔直径约18厘米,两面蒙以牛皮,用密排鼓钉绷紧。鼓棰叫签子,用红木或竹制成。演奏时,奏者将鼓的一边直立在右膝上,鼓的一面朝前,右手腕部压住鼓的上方边缘,使之固定,同时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执鼓棰敲击。左手持板击节。用于“十番鼓”器乐合奏或昆曲清唱伴奏,一般是每拍敲一下,起掌握节奏的作用。! m* p8 m" m, m/ S6 q, B, E
7 x5 m9 A" c0 o) P
9.书鼓
( c2 p) B" } @+ O, f7 r" e1 K+ z" p' m; I" E; V
鼓身呈扁圆形,两面蒙皮,鼓面直径22厘米,鼓身高8.5厘米,发音较堂鼓低,但很响亮,专用于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等各种鼓书伴奏,也适用于各地的曲艺演唱和鼓书伴奏。用单箭演奏,书鼓置于竹制鼓架的编绳上,架高90厘米左右,说唱演员左手执书板或梨花片,右手执鼓箭击鼓。
7 y# E$ S7 Y% C4 Y4 o' t* u( q6 P3 ~, Y! G0 s
10.战鼓, G9 b2 ^% \- V6 m$ ]/ Z% \
外形与大鼓相似,仅鼓身较低矮,故又有“扁鼓”之称。发音比堂鼓低,但很响亮。过去曾用于宗教音乐,在1723年建立的北京雍和宫里,藏有一面直径1米左右,鼓身仅高20厘米的扁鼓。如今主要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灯会、杂技团和锣鼓队。
5 V9 x h+ W4 y4 g. K, q3 \/ q4 V% g% z3 w, F6 U) r2 }. L4 ?
11.板鼓2 e, V* Y" l" ^% [/ Z. f
9 J* D, H* k, s( K. a8 T4 m/ K5 K常与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并有“单皮”(一面蒙皮)和“班鼓”之称,是我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早在唐代(618~907)就已用于“清乐”中,那时称为“节鼓”。% t r0 B7 |6 H
% ]! G. F- W8 W8 N
板鼓是形体矮小的单面鼓,鼓是由色木、桦木、槐木、桑木、榉木或柚木等硬质木料制作,由5块较厚木板拼合而成。鼓身直径25厘米,但绝大部分是木质板面,中间振动发音的鼓面仅有5~10厘米,鼓膛呈八字形,鼓边高9.5厘米。鼓皮用牛皮,张紧于整个板面直到底边为止。蒙皮的鼓膛部分又叫“鼓光”,是敲击发音部位。板鼓发音的高低,取决于鼓膛的大小和蒙皮的松紧。为保持鼓皮的张力,所钉鼓钉较多,并在底部箍以铁圈。, g3 L) w% u9 I6 e5 }
6 ^( V; T( w2 ]. \ D0 x0 ]7 A
演奏板鼓时.将鼓吊于木架上,使用两根藤或竹制的鼓箭敲击,不仅鼓心、鼓边发音高低有别,而且因使用了点箭(用鼓箭点击鼓面)或满箭(用鼓箭平击鼓面),发出的音响也不同。( I& s& ^4 |$ R& ~# J7 x3 ~ z; y( @: R
2 l1 x; |5 Z: N& }板鼓构造独特,音色清脆。随着明、清戏曲艺术的发展世代相衍,流传至今,广泛用于昆曲、京剧、汉剧、豫剧、评剧、越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陕西梆子、山东柳子等地方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也可以独奏,如苏南吹打中的快板鼓。它在伴奏或合奏中,常常居于指挥和领奏地位。在京剧音乐中,凡人物出场、角色演唱、剧情变化,除用各种打击姿势及各种击音进行指挥外,还与拍板一起为唱腔打节奏,给锣鼓演奏增加花点,以及烘托舞台气氛和人物形象。2 l+ k8 O( _7 K, `1 w# U2 b
+ I h* q7 i2 v
板鼓因适用的剧种不同,而在规格上有大鼓膛、中鼓膛和小鼓膛之分。大膛板鼓,中间的鼓膛直径10厘米,鼓中间高11厘米,鼓下口直径24.5厘米,发音宽亮淳厚,适于南方的十番鼓使用,可独奏出快鼓段。中膛板鼓,中间的鼓膛直径8厘米,鼓中间高11.2厘米,鼓下口直径24厘米,发音介于大、小膛板鼓之间,多用于越剧、陕北和山西的地方戏曲伴奏,并在器乐合奏中使用。小膛板鼓,中间的鼓膛直径仅有5厘米,鼓中间高11.5厘米。鼓下口直径23.5厘米,发音高亢脆亮,主要用于京剧和其它地方戏曲伴奏以及器乐合奏,适用范围较广。
1 ^: @% I6 g. R0 V8 [
2 u8 u2 U" ?* q8 P1 X7 V& b12.狼涨4 V0 {# i% m+ q
* E2 ^ t4 d% R0 T
又名“狼鼓”。流行于福建地区。狼涨源于古代细腰鼓类乐器,形制与朝鲜族长鼓、壮族蜂鼓相似。鼓身木制,全长约70厘米左右,中部细小,两端粗大而中空,两面蒙牛皮,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鼓皮装于金属圆环上,由绳索穿系绷紧。用木棰敲击或用手拍击发音,用于福建地区“笼吹”、“福州十番”等器乐合奏和闽剧伴奏。
0 w& w- u- z& W( |2 e) l
2 m+ @7 l5 A7 t, z/ R 13.排鼓* V. ?6 D2 ?! V# \ Y
$ O* Q1 o% j3 {1 _0 c
我国鼓类乐器中的新品种,是我国乐器工人和音乐工作者,总结国内外鼓类乐器技术和经验,根据民间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革而成。它造形美观,音色丰富多变,具有民族风格,已成为民族乐队中的重要乐器,广泛用于器乐合奏、地方戏曲和歌舞伴奏。在一些歌舞厅经常看到的“架子鼓”也就是排鼓。2 }6 z+ @+ O3 {0 A5 _2 ~1 X
( v& ?+ D6 {( S: Z2 h; p排鼓鼓身固定在一个特制的鼓架上,鼓架上端为u型的又架,中间为套管制成的立柱,下端为三角架。立柱可上下伸缩,以使鼓身随着演奏者的需要升降,鼓身装在叉架上,便于翻转进行音高选择。演奏时,排鼓多摆成一字形、八字形、半圆形或弧形。鼓面可倾斜15~45度,可供立击、坐击、侧击或斜击,可以进行拍击、轮击和交叉击等。" z# G E/ F7 o k
6 S4 M) t; W s- W排鼓一般由5个大小不同、发音高低有别的鼓组成一套。每个鼓的两面外径相同而内径不一,可发出两个音高不同的音,共可发出10个不同的音。鼓的两面都装有调音设备,调音的幅度一般可达四度或五度,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音。
) t0 j4 {% M y4 n
4 K* t5 P ^) z. w' a排鼓发音激烈、跳荡,中、低音宽厚雄伟,高音坚实有力,既保持了堂鼓的风格,又具有圆润、抒情的特点。由于具有不同音高、音色及轻重的变化,所以最适于大型民族乐队使用及鼓乐独奏,是一种色彩性的乐器。除可集群使用外,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其音色和性能,单独抽出来用于地方戏曲和器乐合奏。它善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有丰合多彩的音响效果。7 W* J" d4 _3 H' Q: o7 u. s' H
2 d: ~& V/ v+ V0 t2 L3 i: W
此外,还有很多传统股类,如小鼓:形状与大鼓相似,有小堂鼓、八角鼓、手鼓、南鼓等,一般鼓面直径约六、七寸,发音坚实而有弹性;还有的如狮鼓,舞狮时所用的鼓,故声调较高昂清脆;龙鼓,舞龙时所用的鼓,声调较狮鼓低沉;庙鼓,平时与锺吊于庙的上方,声调为鼓中最低;阵鼓,庙会阵头所用的鼓,声调叫龙鼓低沉;诵鼓,诵经时所用的鼓,声调较庙鼓高,等等。" X4 k( w0 L' N% M& B, E1 w
; w0 Z0 z K! e! K0 ^) U) N2 S个别鼓种我们在下一部分有更详细的介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