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风
发表于 2004-9-21 17:36: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他是一个具有丰富项目实操经验老的舵手,又是一个富有创新设计的声学专家,他为行业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他满腔热血几十年如一日的在专业音响领域里默默耕耘,一直坚守着自己哪份最爱。本期“专家访谈”栏目带你走访声学专家李力天老师,让我们共同分享他的精彩阅历。
* u% ? G9 t6 X& r1 n: Z: v2 K7 {' I L9 L4 @. r- E
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八设计所副所长 李力天
) o- n) I. Q3 R8 E ^8 |2 h 闵捷(以下简称闵):非常感谢李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李老师也是行业内的资深音响专家,首先,请李老师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1 t4 g; \+ f& V
李力天(以下简称李):我现在是在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八设计所工作,设计所也是“应汝才声学技术研究所”,我正在跟应教授学习建声,同时也担任设计所副所长。现在有很多声学项目,都是以建筑声学为基础,我们希望对建声的掌握而能对各设计方面有所帮助。第八设计所还有其它各专业设计,如电声设计、灯光设计、视频系统设计、工业控制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机房设计、装修设计、智能化系统设计等。
. [; l9 U3 w( s! u$ W/ t" k 闵:涉及的面比较广一点?
* D7 Y4 B9 U4 Z+ Q( N( s5 E _% d; b 李:对,我们这专业,设计上正正规规从设计院做出来的不多,有部分是由企业或品牌厂家来支持设计院,实际上是他们在从事设计这方面工作。我这十多年走过的路,基本上就是为生产厂家从事这种工作,而且还做了不少。项目包括政府的会议厅、大型会议中心的智能会议系统;上海F1国际赛车场扩声系统;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广播系统;主题公园的音效、灯光、视频控制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
: d& @6 Z6 j) n! V. }2004年的时候,我就想这种设计工作什么时候能像知识产权那样受到尊重,并且进行收费。若能收费,那会对这种设计和系统的研究发展会更好。做技术的就只做好技术这方面,不要被利用到商业领域。但目前仅通过纯技术设计的回报能让设计生存就已经不错了,很多时候甚至连生存都做不到,所以从事这种设计工作转行的人比较多。在厂家和工程商里面做设计的,有时也会有这种情况。# K( r' \9 }! S1 _
闵:那你觉得为什么呢?: m% n; E, P) x, _/ S3 ]
李:我觉得这是需要一种对价值的体现吧,也可以说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2 W2 W4 [( L0 X: T3 K- I9 } 闵:那就需要提高工程商和用户对专业设计的认识?
$ |; b/ `4 s O1 L7 p0 ^2 W 李:对,但有不少用户和集成商对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这也促使我去做这个工作。今年初,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聘请我做院里的高级技术顾问,我进一步发现我们的技术还是受到尊重的,接着我在今年7月也就加入了这个团队,负责电声、智能化系统这些专业,来从事我所热爱和专注的设计工作。
7 M4 V6 k- E9 z6 k6 H 闵:由多个队伍组成这个设计研究院?
; C: y B* h" \1 d$ U* m4 o 李:没错,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有十几个设计所,第八设计所的重点就在建声、电声、灯光、视频、智能家居和自动化控制,当然建声是放在第一位的,这是所长??应教授经过考虑之后确定的。3 o7 M0 X: [# w# t( @ |, [" y, `
闵:那就是从建声到电声都是一条龙服务?这是全职的工作?) _# K8 O4 c0 p* S5 c |" ~4 J
李:对,要在设计所全职做设计。
9 v6 H: _2 U) k 闵:你们设计所有多少技术人员?
, i1 ]; t F& Y7 G) w1 w( X0 [4 b2 t 李:第八所有十多个人。; D7 ]6 V0 }: F% {% C6 t6 Z% W
闵:在广州大学里面?9 n: f2 i: }4 G( T; D/ c2 L
李: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3号楼(数理楼)9楼。( P' c* o# ?" @9 Q U
闵:在广州大学里,和彭教授和周教授在一起?5 Z9 v) ]2 t+ \' b: ]4 Y! p
李:彭教授和周老师他们是广州大学声像与灯光技术研究所,那主要是和教学相关的研究所。而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是集设计、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设计院,是新一代的甲级设计资质的设计院。
. n3 ~+ A6 q- n$ B闵:你当初是怎么接触这行的?
0 L4 a1 g5 a& w 李:我算是1973年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时代入行的,做这行大概有三十多年时间了,那时还是农村广播时代。早在1969年的时候,我开始搞矿石机,应该算是无线电爱好者,当然那时纯粹是业余爱好,为了收到广播电台就要拉天线、绕线圈。
6 \ R6 d" _) Q0 z3 F" U 闵:这些我也做过。
2 p3 u2 V9 ?- q' |- {, z# c 李:整个可变电容,再绕个线圈接上耳机。
# b/ N% a9 K8 B4 g2 ^ 闵:对,我做二极管、耳机、铜线、线圈的时候,才两块多钱,然后再买个可变电容搭上去。
5 b1 s' `3 |% ?$ E2 r% C k 李:我做的比你还早些,用的是矿石,用矿石的单向导电性来做检波。
4 P9 a6 m; c1 B# ~5 U 闵:实际上就是耳机加检波器。
5 V1 M+ I. \' t 李:当时用晶体耳机和固定矿石,还要拿针去拨动矿石的触针的,当收到电台就会很开心。后来用活动矿石就灵活多了,用手调整触针就方便多了。到我上初中,1969、1970年的时候,有二极管卖了,再接上电容和线圈,就可以收到广播电台了。73年,我高中毕业,当时我已经组装过来复式、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和晶体管扩音机等,算是爱好者的高手了。到了农村,所有坏了的收音机都由我负责修。1977年初在农场参加了工农兵学员最后一届考试,就读了广州市机电中专,学机械制造专业。当年在读期间全国恢复了高考,中专也可以去参加考试,我也上了线,当时就想进入华南理工学院无线电系、中山大学无线电系、南京理工学院无线电系,其它专业不读,结果这年就与大学擦肩而过。
8 y% b" q* B* Y5 X- r6 O 闵:你是广东人吗?
* M0 r0 v# M# N. o' N" V! r8 | 李:不是,是在广东出生和长大的北方人,我父母亲是军人。我当时整天就想着除无线电系外,其它不读。
7 y/ ^! T+ l( Q: M$ m 闵:有气势。
+ I5 s j! J p2 }5 \ 李:不,这是我的爱好的结果。中专毕业以后,1979年分配到广州太平仪器厂搞自动化控制。解放牌和东风牌汽车的仪表都是我们厂生产的,当时是机电工业局仪表仪器公司下面的工厂。那是一个很好的厂,工厂是到学校来招优秀人才的,当时工厂离我家比较近,我的成绩也还不错,所以就把我招过去了。我在工厂技术部门做设计做了7年,一直到1986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全国第6届全运会要在广州举办,广州体委当时缺乏技术人员,我就从工厂调到体委下面的体育大厦筹建办,负责广州体育馆电子记分牌和扩声系统的建设工作,这可是我非常喜欢的工作。
5 x/ Q: ?* j9 b 闵:这是你真正的入行了?# A( a: H8 C+ |# r, f- b7 [
李:是呀,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应该这样算。在1982年还在工厂时,我参加了成人高考,被录取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学习。我们是在职学习,要学六年,与正规四年全日制本科比,除了党史和体育外其它课程都一样。1988年,就是我入行后二年,我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拿到学士学位和毕业证书。# e+ |+ v8 w+ ], R
我在体育馆负责电子记分牌,因为我学过机械、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这个电子记分牌的设计主要是力学问题,要不破坏体育馆的建筑结构,将设计计算完了,再送到设计院总工室审批、盖章、最后进行施工。我喜欢音响,在筹建办又算比较在行的工程师,所以当时整个音响系统的建设也由我负责了。音响系统约16万美元,我负责报关和系统安装。当时还要读书,也辛苦,我经常骑自行车去华工听课的,偶尔借辆摩托车,听课休息时就去海关报关,经常在体育馆、华南理工大学和海关三个地方来回跑。当时没电脑和网络,电视又是黑白的,娱乐诱惑少,一心就只想着读好书。& p& y- J( c) G B
闵:那个体育馆在哪里?
Q2 i! q. r# L# F s1 l$ A# T$ v0 b 李:那个体育馆是老的广州体育馆,在广州中国大酒店对面。2 Q) Z+ O* ~9 g- C, z
闵:后来拆了?
/ b. `: }! k% d# r, k8 c G* o R 李:90年代拆的,后来建成了锦汉展览中心。我从86年做到89年,这3年对于我以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有飞速的提高。1 b Y w. A0 ]' `1 X
闵:有没有去跳舞?
/ C/ l+ G8 q3 c, g4 B; g: f% T 李:很少,几乎没有。我在体育馆期间,所做的都是我的爱好,所以工作是我的享受。当时广州的大型演唱会都是在广州体育馆做,体育馆规定设备不能给外人操作,我觉得这挺好的,炼就了很多专业人员。我负责演唱会音响系统设计和调音,我对自己要求比较高,演唱会音响系统的每一根线都是我亲手接通的,对那些歌还要熟悉,一场演唱会下来,不觉得累,很享受这种工作过程。在广州体育馆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实践在学习,同时我也会去广州图书馆和中山图书馆借相关的书来看。
2 ~' l0 f4 {9 G 通过几年的实践也算小有名气了,广州的许多大型演出活动都经常找我,后来离开了体委进了广州乐团就更忙了。这期间还有个小故事,广州乐团的 “乐团音乐服务中心”是美国百威音响的代理。在1989年春的技术推广会,请了香港曾福琴行总裁罗永超先生来做演讲。当时我觉得我的实际经验和技术还凑合,但理论知识还欠缺,我就想归纳一下。那个技术讲座是在现在的广州乐团排练厅举办,一大早我骑自行车去的,还是第一个到。一看现场那横幅写着“美国百威专业音响技术讲座”,我真想掉头走了。我心想,这不就是什么品牌宣传嘛!后来想想,来得这么辛苦,还是听听吧!一听就把我吸引住了,我就在那认识了我的老师罗永超博士,在他讲课的过程中,也慢慢培养了我对罗博士的敬意,他在国外了解国内的技术情况,而且讲的东西不仅仅是用百威受用,使用其它品牌也很受用。我连续听了3天的演讲,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罗博士所讲到的音响设备操作方法和音响基础知识都会去进行演示。
, l* _2 Z& x& Z5 }4 o 闵:借他代理的品牌来演示?
6 `& _4 s C5 o6 Y6 }1 D0 l; W 李:对,这样的话,大家对他和台上的品牌印象就更深了。当时我整理了30多个我想问的问题,在第三天的讲座后,可以提问的时候,我把我要问的问题全都问了。有很多问题,我一问,罗博士就能马上回答,也有一些问题,他说要请教一下他的老师才知道。我们聊了很久,他问我在哪工作,我说在体育馆工作,专门做演唱会。他说,怪不得你有这么多问题。到后来广州乐团请我过去谈谈工作调动的时候,我才知道是罗永超先生推荐我的。这样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从体育馆调到广州乐团,当时的调动工作是不容易的,我算广州乐团正式编制人员,在音乐服务中心工作。
4 m7 V1 S" k& \& @: }9 [( g% K 闵:第三产业?2 }7 g1 U5 K& ]) h6 ?
李:对,音乐服务中心是广州乐团的第三产业,音响和乐器一起做。我们单位每年为广东省文化厅和乐团创造不少价值,做得风风火火,从文化系统做到全国各地。$ k$ s0 u4 W" D( u) P2 `4 I5 F1 T
在广州乐团的时候,我还参与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1989、1990年,广州乐团、广州市文化局和广东省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广州歌舞厅灯光音响培训班”,这应该是全国第一个这种上岗证类型的培训班。广州文化局要求工作人员带证上岗,当时广州主要是音乐茶座,还没有卡拉OK,音乐大部分都是乐队演奏。这个工作对音响师是要求较高的,要会调乐队和歌手,还要会灯光控制。这个培训班班一共办了8期,每期大概有几十人到一百人。那就是说,我们培养了歌舞厅技术人员一共有七八百人。这里面有歌舞厅的操作者,有准备创业开音响公司的老板,也有歌星。来听的人比较多,广州市开始有了带证上岗的歌舞厅工作人员。每期我要负责讲授四天的音响基础课和两天的实验课,一些参加学习的学员真的很用功,白天来上课,晚上还要赶回去歌舞厅工作。) R$ o* _" k' H: y6 Q" Q
闵:他们都是在歌舞厅工作?
1 ~0 {; e1 d% }6 q 李:部分是,还有一些是准备开音响公司的人群。他们都要交几百块钱来培训,因为要带证上岗。很有意义的是,我们办培训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我们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员们,学员们也传授给了他们的同事或徒弟。+ ^* N# Q' E3 k7 B
不过有一件事让我挺遗憾的。1990年的时候,有个朋友问我,可不可以帮他讲课,并将培训班的讲义写成一本书。当时我连腹稿都打好了,还计划配一本实验指导书。由于那时工作很忙,每个月都要开音响讲座,全国各地都跑,没时间和精力写书了,结果就把这写书耽搁了。如果出书,可以把很多能分享的东西放进去,例如对“失真”的解释,我就想除了用文字描述,还用耳朵听,并用示波器波形、频谱仪频谱等几个方面让大家了解“失真”的现象和本质。
: e! d% J3 j0 k T) R3 H4 D7 g+ A 闵:只有文字不太直观吧?3 I# @' \8 ]% A* G
李:所以将文字和图片结合,现在有电脑就更好了,网上教学几乎可以说是接近完美。讲音响课的时候,讲得听众累了,我就会在合适机会放点音乐调剂一下,让大家一直保持清醒。当时有一些学生毕业的时候就说,我最喜欢的课就是上音响课了。上课上多了后,我也总结出不同的听众要有不同的授课方法。通过授课我也让自己学到了更多基础理论知识,并与我所掌握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和向罗博士请教,我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重要知识,即人的生理和声音的关系。比如:耳窝里掉了纤毛,人的听力就退化,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听力开始退化了,就知道该怎么保护我们的听力;为什么要采用1/3倍频程的均衡器做系统。3 t- N& Z2 Z9 n" l% ?" _
1997年,乐团服务中心撤销了,后来广州乐团也进行了改革,变成了广州交响乐团。1997年底我力争到了上海交通银行大楼会议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工作,这让我看到和参与了上海的大变化。更巧的是,我研究了3年多的百威“媒体矩阵”在上海派上了用场,上海的马总(马为民)与我通电话说:上海黄浦江观光隧道邀请我做甲方的技术顾问,国外设计公司在项目里有“媒体矩阵”的设计。接着,我就从上海开始从事媒体矩阵技术推广和技术团队的培养,一干就一发不可收拾。在上海期间我完成了黄浦江观光隧道、海洋水族馆、红塔大酒店、莘庄地铁广场、上海市人大、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江苏省委、上海F1赛车场、郑州国际机场、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总参作战指挥中心、天津开发区、天津海关、大亚湾核电站、西南行政中心等项目的设计和技术支持工作。8 X. q6 ?) u. \) k
$ z1 ?' y; g/ N- g5 S$ D 闵:那就是你一直在上海?
9 A H( G- ?% d' `1 O0 W. s 李:是的。9 T2 {2 q; H: z- J' X
闵:做了5、6年?6 B- b; m" _6 \4 L* h0 N
李:2003年前,我工作和生活都在上海,每年回广州时间加起来不超过2个月,因为我太太和孩子在广州。每年的假期、寒暑假、节日长假等都是我太太带着我女儿到上海和我团聚。2003年非典后我就常在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全国各地之间跑,因为我们的努力,媒体矩阵已经被全国各地区、各行业所接受了,而我们的工作也就更繁忙了。$ r, ?' t# O7 O6 m* ` r
从1999年到2005年,我在上海租了6年多的房子。我在上海做项目的所有收入又都投入到上海的事业中去,这主要是用在对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包括技术团队所有人员的工资、补贴、住房、计算机、办公设备、生活设施和用品等方面。虽然在经济上我仍一无所有,但通过几年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让我们获得了同行的尊重,在中国这个行业中的技术人才方面累积了巨大的财富。更让我骄傲的是:现在有不少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公司担任重要技术工作,其中不乏许多总工程师和技术总监级别的。, {+ D r! v5 }5 l
闵:2005年的时候你回来广州了?: j7 z! A4 H/ }
李:因为我家人身体的原因,我想离家近一点,跟太太和女儿多些时间在一起。我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广州的时间相对多些了,仍主要做技术团队的培养、全国性的技术推广会和重大项目设计的技术负责。我们培养了大概有几十人,差不多上百人。想想1999年到2003年间,我在上海带着几个小伙子一起干,有广东来的,也有全国各地的。技术就掌握在个别人手上,好像离开了个别人项目就会出现问题一样。所以大量培养技术人员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重点培养的技术团队,有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沈阳、山东等这几个技术中心,我们是从03、04年就开始做这种技术储备的。# Z! W2 q5 ]8 l1 f2 f0 i
闵:培养新技术人员、技术储备等做得蛮不错的。
+ W9 i- ~ n/ o0 {' M% _; M 李:还好,这方面做得蛮不错的。这个历史阶段让我挺自豪的,这个舞台我也可以慢慢淡出,我的历史使命也应该完成了。今年开始,我已不担任公司技术总监职务了。在2006年一个同行聚会上我又见到了阔别10年多的应汝才教授,我再次抓住机会向应教授请教了不少关于建筑声学设计的问题,应教授所做的一些工作对电声技术的设计很有用。他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又非常丰富。今年,我们达到一个共识,就是共同搞好设计所,设计所设计的技术含量要比较高。9 O9 u& e) C0 G5 x% A, ], R' d7 _
闵:你觉得你现在的设计对行业有何推动作用?' Y8 [+ S: x; O" ^
李:声学要从基础做起,如果建筑声学环境很不好的时候,我们也难以用技术手段和设备去解决问题。" h; Q5 {3 m1 ~# u# B7 z
闵:要主动的应对这些建声的问题!5 b/ H) m8 V8 {% o2 d/ O
李:对。
! w k9 v, M4 j/ g1 X0 V2 U 李:回到设计这个话题,我认为设计有三方面是需要我们掌握的,一是:技术;二是:艺术,也就是技术的应用;三是:商业。生产厂家和系统集成商做的设计虽然有部分技术在里面,但商业含量就比较多。我们设计院所做的设计,艺术的成分会多一点,技术方面跟其它厂家差不多,商业含量会适当的缩小。因为设计院的设计是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收费的,其价值也是社会所承认的。
, r1 N6 [2 r( Y/ S) b" J" h. q* J: I% } 闵:那就是说,我们更多地不依赖一个产品来做技术,而是用它的艺术和它所有的表现力来做设计,然后觉得谁适合,就做谁的,我觉得这样才是一个好的设计。 M9 I. T9 l0 `" @: l4 W0 g
李:是的。现在很多人觉得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多卖一些东西,或者是卖其它一些不需要的大型的东西。现在设计院做设计工作,是用户付设计费给你,请你做设计的,你就要知道重点在哪里,不能将商业做得最大,你要知道能不能帮他省钱。我们的设计是把艺术排在第一位,接着是技术,最后是商业。最贴切用户需求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
8 E1 A2 n0 U9 {& C: A 闵:还要看它的效果。; D$ v( {( ?' h$ ~$ M6 u5 M
李:对,要有效果,还要实用性。从商业角度来说,它的成本不能太高。
6 e, j; t) v- Y+ x. K 闵:从这个角度,用户就愿意掏钱来买设计了。
2 i# g5 H( t1 y3 g1 `* n0 s 李:当然,要回归自然,实事求是最重要。我是搞技术的,很死板的,我对设计认识有我的原则。一个设计要合理,从头到尾都要想通才能去说和做。遇到有的集成商或厂家是搞业务的人,对技术了解不太深,那就敢想、敢说,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销售。说实在的,这也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东西还没被社会完全接受。
1 z& q( n$ ~5 Z& B% B; x 闵:为什么很多企业都不像李老师你这样,去推销他们的新技术、新功能,开新产品发布会或新产品推销会?其实我觉得是有必要的,很多工程师、专家都这么认为。
3 a! A& u: |, }4 r李:其实现在很多企业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但有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的知识面不够,专业与技术脱节,设计与应用脱节。所以技术人员不能只守着自己固有的知识,要经常去充电,例如:去看看展览会、参加新产品发布会和技术推广会等,平时就进行资源的储备。0 A$ h b" \& x
闵:就算没有学到,也要听着写下来,放到网上,让大家学学。6 q% _2 V7 `# W2 |' m
李:像LED灯的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频技术、数字视频技术等应用技术都是日新月异。一个合理的设计,也就是多学习、多创新的成果。现在做设计就需要考虑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要了解各种专业和很多方面的东西。' N+ i9 L; W+ d$ @* w7 _# e. y6 C
闵:像你们这种,音频、视频、灯光、控制等集中在一起做,会很好。3 N7 M; i. |, R' V
李:现在有很多设计使用很前沿的产品,大都是由厂家、系统集成商、代理商去做了。
; ^& J5 ^* v. Y5 |' X 闵:代劳了,就像有的设计院,它都不管音频了。3 i2 h/ G2 {* b( w1 L1 H0 M3 n
李:我觉得视频、音频、灯光、控制等专业应该放到网络平台和计算机系统上做系统集成,其知识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原来做这种弱电系统集成设计,大多数都是国外公司做的,在中国就常见有美国公司、英国公司和香港公司等大型的设计公司,它们在中国都有办事处和代表。
# |' c7 ?- U6 c D2 I( r 可以说在技术上和应用上,我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不会比国外设计公司差。有些视频、音频技术,我们走得不比他们慢。从应用的角度来讲,我们甚至跑得比厂商还快,因为我们有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网络信息和设计等知识,请国外设计公司来中国,可能还会有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虽然很多外国设计公司有很好的技术,但它们可能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所以由我们自己来做自己的事情会更好。在国内,也有大型的设计院,但对于一些专业项目,有时候也是由厂家和代理商代劳的。% M. e& d' Z' l
闵:实际上是不够综合和不够全面?
6 \0 n4 \/ J3 q% J 李:对,厂家所做的东西,它只针对某个专业上独立来做,比如说音频、视频、灯光就完全分工又分家了,每个不同的专业厂家在设计上只会考虑自己所涉及到的专业领域。
% A9 y% l5 g% H& C9 a3 _ 闵:它只考虑自身的问题。* P8 F+ _3 d% ]4 U, z; j7 B9 q8 |
李:但是设计院要除了要考虑建声的音质改善,同时还要考虑噪声治理、隔声等声学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在一起去同步考虑,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了,至少可以节约时间,这也是应教授所提倡的,同时建声和电声也要在设计阶段就同时进行考虑。$ P; f4 R0 q$ {/ @3 E# h
闵:可是,我们经常都是先搞了建声,再搞电声。# \; g. v# e5 C6 x
李:建声本身和装饰有很大关系,经常要综合在一起做设计。& }) D4 b. ], a( X
闵:那你们是同时做一个项目还是各自干各自的?+ j7 _4 ^) u. w6 d L
李:我们一起做同一个项目,设计所里是有分工的。建声、装饰、音频、灯光控制、 视频、网络归到一个设计平台里边去,要有一个团队。这也是以后的趋势,因为设计资源也要共享。
' }5 u+ A/ f [# w7 K* K( x 闵:要有自己的特点吧?
6 u& K3 K# f3 n' Y: y- @, P 李:对,我们碰到一个智能家居设计,这绝不会分几个专业设计部门来设计的,都是由一个设计部门做完。3 v l3 o" H" ~1 W! s: C
闵:家居智能化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吧!我觉得智能家居应该要发展到更广泛的层面上,能放到宾馆酒店、办公室上。; c/ {& y p1 Z0 s# P
李:没错,智能化建筑在技术应用上都是相通的,智能家居也是未来几年内发展的重点,所以我们设计所在这方面也已经在进行技术储备了。
; ~; s, i" z, F 通过技术沟通,原来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密切了。大家互补,成本降低了,监管也容易。在上海有个跨国音响公司的中国总部大楼就是由我们进行建筑声学设计的,该企业的产品研发、销售、设计都在这大楼里。我们在做会议厅、会议室和大堂的建声工作,同时也参与监管其它专业设计。设计院做完设计以后,往往会代甲方进行技术配合,一直跟到项目结束。
; s( G2 T6 D& x! M% i, L# n( ~ 闵:因为里边有很多触角的东西。以后有什么信息项目、成功的案例和方案可以跟我们沟通一下,我们来跟进,了解一下。* ]" D" S8 M; t
李:好的,谢谢。1 D( ?; J, A/ }2 ?
( l3 w/ u) c3 q( N g$ p" R9 g+ }7 e李力天老师(左)和闵捷先生(右)合影: W% e$ n% z, ?/ J6 w& \
编后语:从使用者到教学者,再到设计者,李力天老师以其丰富的行业的知识游刃于专业音响领域,这样的多面手,在行业内实属罕见,这也暴露出当前行业综合性人才的匮乏,我们也亟待希望行业内多出现这样的多面手,共同来撑起行业的大发展。
; ^; M5 z+ d6 u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