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tope
发表于 2003-12-22 18:47: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影院多声道立体声的发展及现状' K E; t( t8 I7 o* v3 M& V. e
2 h$ s+ a |$ R G) s+ W' e; B$ ]
影院还音自有声电影出现始,就成了电影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分支。人们在记录现实世界或艺术创造时,必须更真实地还原现场声音效果和烘托画面呈现的环境音效。因此,电影录音、音效创作人员,一直致力于多声道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这包括声音的记录和还原。- X# Z2 D4 i! _+ s
# w, m6 _9 G+ o" W* i' r+ A: Y* l: G
在胶片时代,声音的记录一直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频率响应,二是声道数量。
h9 R$ s( B4 C1 N+ D8 J( l& M# u. z- a2 L5 l6 ~: [' `) _
在模拟声时代,杜比实验室解决了4-2-4的多声道还音解决方案,即左、中、右、环绕声经编码成2声道记录在胶片的光学声道上,经解码还原成左、中、右、环绕声4个声道,后经改进,提取主声道的低音信息,形成次低音声道。
. r, \, x* b' O$ e3 F% J
, w% o- D. |6 }/ A ) J. h0 c, e, j5 B& z. k. E
) ~+ E/ d3 Q8 `+ {: d* x, ~/ n
) j6 N: i$ i4 U
K) {$ k% d4 o; q 在上世纪80年代,杜比实验室进一步改进了编码方式,实现了环绕声的左、右声道分离,实现了影院5.1声道的还音,环绕立体声效果开始成为营造电影画面氛围的有效手段。) \3 }& i5 c) C; V
) d8 }' `( a- g1 U. `8 p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声音的数字编解码技术成熟,实现了数字多声道还音。这期间杜比公司、DTS公司、SONY公司等均推出了各自的电影数字多声道解决方案,就是杜比的SR•D,DTS公司的DTS及SONY的SDDS。当时在我国掀起了数字立体声还音的改装热潮,大部分影院装备了杜比的数字立体声系统,另有一部分装了DOLBY、DTS双系统,少数还装备了SONY的SDDS数字立体声7.1系统。
8 x6 }4 Q3 P) a' j
+ t- \2 r: ]3 \+ e) {) Y( G4 z: ~. }3 `2 j
9 P/ v/ {; A- e6 f/ N2 ?! v
$ z( W2 i+ S. ~( {! Z1 b. V0 Z1 Z% b. ~9 r# j `
之后,杜比公司、DTS公司还对多声道编解码技术进行了扩展,在5.1声道的基础上,对左、右两路环绕声再进行扩展,成了左环、左后环;右环、右后环,这就是7.1声道的多声道立体声还音技术。2 d+ O+ _% p0 `1 r$ }' v
& p M3 H# C, w. `. V6 w% a
这里要说明的是,电影多声道技术中,杜比公司和DTS公司的解决方案在影厅内的声场布置是一致的,区别的是存储介质及编解码算法。SONY的方案由于音频通道和声场布置与杜比和DTS的不一样,因而比较小众,未推广普及开来。
+ D. l$ a+ A3 w! a5 [ e1 T% b
~. i9 J$ O3 p( W. K 当电影从胶片走向数字之后,电影声音的数字化是必然选择,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影院采用的数字电影的录、还音技术继续采用5.1或7.1声道的模式。因而使得之前的还音系统稍加改造安装,就能适应数字电影的还音要求。, A8 J! Y7 {7 {# |) Q9 F" _6 Z$ K" T3 ]) |
/ h! W. R [! V" T9 |# Y1 @* J9 T 其实,美国DCI(数字影院倡导组织)早就为数字电影的多声道还音技术预留了多达16个通道的标准规范,只是影院立体声技术还没有用足这些预留的通道,目前只利用了4个AES/EBU通路八个声道的信息。实现7.1声道的立体声还音是容易实现的,这也是数字电影出现十多年来,前期在还音方面并未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的原因。
: ]7 G& P' I+ p) b: B# y
& I4 ~! j" i0 @ 人类是不会满足已有的进步的。近年来,随着还音系统的质量不断提高,以及画面3D的出现,之前的环绕声技术,从实质上来看只是一种平面多声道环绕声技术,至多在水平方向实现了环绕声还原,不能称之为立体环绕声(3D环绕),人们期望影院不但在水平方向,在垂直方向也要实现声场的环绕分布,精确定位声像。) \9 |# {2 b* V, a+ Z
6 ~, i, |2 u2 M
4 w( }9 d, [8 P1 {$ ?6 D. F
6 I+ i. f$ o( m/ i0 c
( `7 ?* f( L% [! ~# ` 这几年,国内外多家音频技术公司在作这方面的探索。虽然方案各异,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企图采用更多声道,更多音箱,实现声音的真正环绕;二是尽量满足DCI标准规范,最多在16个预留通道中实现多声道信息的编解码,最大程度兼容目前的数字电影打包封装技术规范。1 w* \' N _4 D8 Q2 M# O
# e$ ^7 J& g: \9 B: { 在众多多声道环绕声技术中,目前比较成熟、进入商用的是杜比全景声(Atoms)、Auro11.1以及IMAX、中国巨幕的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其中杜比全景声(Atoms)技术摒弃了多声道的概念,采用最多达64个音频通道对声音信息进行精确定位,其他技术大多还是延用了声道的概念,实现多平面环绕声的还音。0 X5 e$ X/ K7 h. {
8 A% I3 t q6 E
这些多平面环绕声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不改变DCI现有技术规范在16通道中实现,二是在影厅中变原来单一平面音箱的布置为垂直方面、二层平面音箱的布置,更主要的是增加了顶棚音箱,可更接近现实的音效还原,从而达到3D音效的营造。
0 S! z. \- H* L* e3 L9 G) m
5 L5 W% X. m; B1 f& x3 J j. n5 L* ? & d; G5 S# s6 G$ J" D, @6 H
, O7 a2 y4 ?5 b+ G3 Y! R4 `3 [2 f2 A/ T" \
个人认为,杜比公司作为电影还音技术的领导者,其推出的全景声技术颠覆了多声道环绕声的概念,以声音层、声音元素的概念,大大突破了声道信息的束缚,平滑、自然的移动,精确的声像定位,给音效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便利,是未来多平面立体环绕声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值得关注的影院还音前沿技术。1 E; @ h9 j/ _ |* E
5 P% p4 m1 j5 z* N2 v* e0 Y3 j: j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