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线阵列的正确听音姿势$ |( y, R) F2 X3 ]! {
* a- E9 Y( W6 Z, P% {
' W& u* o$ |$ h4 Z8 v7 ^. u
在音响行业,很多音响企业都在积极展示自家或者自家代理的线阵扬声系统,而在对这些线阵系统进行评价的时候,大家知道要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吗?且让我们来看看“线阵列的正确听音姿势”。
9 W3 g2 h* o% U$ B2 V! q1 U
" [+ q. m& @" |6 n b5 p4 R$ w一、打远9 J9 [& v3 Q7 Y+ A4 @
音箱系统“打远”的能力,就是将原始的声音信号,保证无失真的、准确无误的送达最后一排观众区的能力。: E; S* R6 a1 I2 e$ Y% Y, K
' ~3 R1 w7 I+ \1 I& K7 F
通常来说,线阵的使用场所都是室外,即便不是室外,至少也要面临着较大的听音环境。这也是许多项目选择线阵列的主要原因。, G8 b; i" b+ G
* u9 t; @3 \6 D& a: d' W% Z检查方法:
6 j2 X! b5 F! R' A" o0 ^站在场地距离音箱最远的地方,体会一下声音是否还有“在面前(在眼前)”的感觉。
9 q, p) K! C2 L. y8 x+ B) ?% @% Q! j# Y8 U8 r: T8 `6 I* }
“打远”完全是可以被听出来的,在你走开距离音箱很远时,如果感觉失去了语言清晰度(可懂度降低),这样的系统就不能够打远了,注意“语言清晰度(可懂度)”是非常重要的另一个概念,是完全不同于也不等效于“声压级”的。7 c V; q# e K% S) ?& S6 h
' H* c! z8 s3 V; i: g0 ~" F) Y B! J* q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音,如果高音打不远就算失败了。大家都知道,高频和超高频的波长很短,空气对高频的吸收也很快,导致室外扩声这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大型扩声远距离扩声自然就需要解决高频的距离传输问题。这对于高频的号筒的选择,以及箱体模块之间的整体耦合变得非常重要。如果打远只能供中场、近场的观众,不能服务远场的观众听到相同的音质,那么后场观众基本上只剩下中频和中低、超低频了,所以前后频率特性不能均匀覆盖,这绝对算是失败!: d* \7 C7 T: o% ?$ d3 L- U& q
* j7 F! Q: M5 r: }, E
4 q' A' y/ o n5 P
- J) Z4 f; [4 @% \
二、平直的频响
1 W) g# G2 ]" L( J& X音响系统或音箱产品的频响曲线是否要求平直?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争论的焦点往往在于:好听的不一定平直,平直的不一定好听。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但声音的优劣具有非常明显的主观性,你觉得好听,别人未必觉得。但在线阵的试音场,平直的频响确实一定的,就像前面说的,线阵通常要面临较开阔的听音环境,而不管听众在那个位置,最起码他们听到的声音都该相差不大。9 E V6 j4 K0 z1 g4 I, F3 k
+ l; r. l' l: c( l5 Q( @7 N+ `
所以声音传得好的线阵要求,无论场地的近、中、远场都拥有平直的频率响应和覆盖。总是更改中频/高频的频响表明在垂直平面的耦合状态不佳。
; i3 q, ~6 z, H4 h# H+ [
3 s) \6 p+ F; P3 f3 r检查方法:
# H! X3 |1 z- m可以一边由近场走到远场,一边倾听声音的表现。
! w- N8 f- k& Y. u' H8 u$ y i$ M. }8 Q4 P5 Y: w
三、水平方向的覆盖
# e, j/ H4 Y+ S) X! i$ n% y, e高频消散较快,打远看高频,水平覆盖也要看高频。事实上,高频的水平覆盖角度才可以说是系统的水平覆盖角度,越高的频率指向越尖锐,越难处理成较宽的角度。7 n! N, Y3 a5 D v0 C
* g. G1 W5 L/ z7 c5 ?- }检查方法:
; l, {% X& q# e3 [在阵列前自左至右走动过程中,听一下声音是否在各处均有“在面前(在眼前)”的感觉,在最大扩展角度时感觉一下系统的“语言清晰度(可懂度)”,过了最大角度之后,声音应该是有一种“滚降”的感觉,就像频响曲线类似的“滚降”。多数阵列的实际听感和纸上的参数都是对不上的,一般纸上都比较“漂亮”,而实际远非如此。 c" O3 F5 A2 Y9 Z5 ?0 j- e4 Q
+ X7 b; a+ T; Y4 B4 V+ l5 S. ]
6 i' p7 a) G( J7 w
( h1 g7 [% D/ M% r四、干涉4 Z; Y# S* _1 |) x! v) {" ?: C) z
常规音箱组合到一起是必定会谈论到声干涉,线阵虽然减小了音箱堆叠时的干涉,但也不可避免要面对这个问题,因为线阵从来就是很多支组合到一起的,所以声干涉解决不好,就会产生强烈的树状滤波效应等音质恶化现象,这种声染色的出现即使用均衡器和相位都无法调试和修正。所以中高频有严重的声干涉,线阵一定是失败的。2 C* T8 v, H- `5 @
2 f ~/ O* o3 u9 {8 v2 g; G: \& U/ [
/ y' t+ Q5 e6 ~: V7 u* P! l/ I/ Z+ x$ X. I$ ?
五、MF/HF直达声
6 @) L3 p4 @$ \# g在阵列的下面绝不会有MF/HF直达声。任何MF/HF声音如果出现在阵列的下方区域,那么这将是非常不理想的,在下方区域听到这些耦合糟糕的“边缘”声音(垂直平面上,“边缘”声音是在阵列的上面和下面;然而在水平平面上,这些“边缘”声音是真的在阵列的边缘)。数量相同的能量被向下反弹还被向上反弹到天花板。8 M) ^# S! H2 Y* J X2 N0 R3 q; `
0 x7 L6 o2 x' N) I1 { Z) b检查方法:
1 ?7 A* d+ x" ~/ W& O8 L/ r站在阵列下面去听声音。传达给观众的中频/高频的声音应该是只有通过房间反射而来的声音。
# W2 g" m" x4 @! G5 F
) ~7 G8 N: H( J* b, U2 O其他注意问题:
4 W0 ~3 @+ r) }; H( Z3 E水平与垂直角度控制不到位也是失败。线阵都是竖着挂一串的,那么垂直角度的控制高频部分是靠高频号筒和整体精准的无缝耦合,而中频、低频(耦合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频率不同耦合特性不尽相同,频率很宽广,在此用高、中、低频三段来概括)是靠喇叭单元之间直接的耦合完成的,模块越多,垂直角度也越小,可是水平角度的覆盖就是另外一门学问了,就看你的箱体设计的关键之所在了。
y6 U$ Z6 Y% e7 x& }% y8 |) M+ p% C
我们当然希望线阵列的水平角度越大越好,但是这是不可能,但是必须在一个相对宽广的范围内准确的做到均匀覆盖才可以,一般好的线阵列可以做到90-110度之间的水平覆盖。水平和垂直角度的覆盖都均匀了,才能公平的让观众享受到相同的频率特性,这一点都做不到,就违背了线阵较大听音环境的初衷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