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回想功能机时代,当你打开崭新的手机包装时,你能从包装盒里找到一大堆配件——电池、备用电池、耳机、数据线甚至是布擦。可现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你可能只会从包装盒里找到一部孤零零的手机,其它的配件呢?
- n* s1 Y- a! O6 M$ P# W4 x- C# n. I8 k1 ]
0 ^! ?1 L. ~9 i6 u# D' v/ ?/ i
小白战法教你选耳机0 `/ [) X$ D/ F
. B2 f& e% ^- S S6 {' n3 [ 很简单,它们都被厂商单独出售了。尤其是电商平台活跃的今天,不少手机厂商都精简了手机包装内的配件转而将它们单独出售。其实这样做我认为是有利的,一是让手机本身的价格能够降下来,二是对附件品质的要求变得更高。
. l/ e& u0 F r! @% i 耳机就是很明显的例子,从早些年包装里随意赠送的音质烂到家的“耳塞”到现在品类繁多的高端单品耳机,厂商显然有意在把耳机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手机配件品类。而同时有关耳机的广告宣传也越来越多,各种头戴耳机的美女帅哥纷纷上镜,频响曲线加上大量玄乎的概念让消费者在选购适配手机的耳机产品时一头雾水。
* c3 ^( P+ Z2 [# ^- ?$ y# ~; c
2 U( t/ m. B/ u4 C 今天的文章里我们不教您生涩的频响曲线怎么看,而通过一些简单明了的概念解读,帮你更轻松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耳机产品。顺便提一句,我们今天提到的耳机不包括头戴式和蓝牙耳机。/ n6 `1 P T8 @. W5 r0 K
9 d- q/ m. o, B" _' M" s2 T
入耳式(左)和耳塞式(右)耳机各有利弊! k. O: E1 A0 P9 |
3 F, Y- Z( z& o5 V入耳式(左)和耳塞式(右)耳机各有利弊
# D- w# g) q" `- f& \/ P 第一:选择入耳式耳机还是耳塞式耳机?在早年市面上销售的耳机多是耳塞式耳机,而后来入耳式耳机开始大面积出现并且占据了市场主流。这两种类型的耳机我都用过,入耳式耳机拥有更好的隔音效果,尤其在周边环境嘈杂的地方十分明显,耳塞式耳机基本不会阻隔环境音的进入,所以在听感上会稍微有些被干扰。但入耳式耳机对于少数人会有明显的佩戴不适,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保护听力的角度来看,入耳式耳机对保护听力有一定的帮助。
; q1 b# T! T7 T3 @% @
7 _* `; s4 G Y* Q. @ Z$ l6 u; Q& p# s+ @
圈铁耳机正逐渐受到关注
. A, d4 V* g" C6 v9 _2 n2 W+ { 第二:选动圈、动铁还是圈铁?其实单纯地说动圈就比动铁好,或者说圈铁就比动圈动铁都好是片面之词。相比之下动圈耳机音域宽广,低频部分有优势,比较适合演绎古典乐和大编制的音乐;动铁耳机对音乐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表现不错,中高频演绎效果相对好一些,比较适合流行乐和摇滚乐。圈铁耳机把它们各自的优势结合,综合表现力相对不错,但售价方面你懂的。去年开始小米、华为等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的圈铁耳机,试图占领这一市场,但耳机价格相对较高对销量造成了一定制约。
6 Z* O' m* n9 ~7 I& T1 e/ i! s ?; a1 ?8 c3 v" z( G
% T! E: _. i8 i. w L9 t5 |5 q0 N线材质量对耳机有重要的影响; B# U( S( e( {/ ?/ D1 C! r9 e
第三:线材。这里所说的线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你看得到的,另一个是你看不到的。看得到的线材指的是外部绝缘材质的设计,如果留意一下大家会发现现在不少耳机都使用了TPE面条线的设计,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防止缠绕,要知道以前解耳机线也是我每次听歌之前的一项工作。至于里面的线材通常以铜含量的纯度来界定区别,纯度越高的导电性就越高,用在耳机音频线上也就失真越小。相比低端耳机常见的电解铜,无氧铜的纯度更高失真更小,至于更高端的结晶无氧铜,耳机价格也跟着往上飙升。个人认为普通用户选择无氧铜线材就足以满足需求了。
: K4 Y$ O; } y9 `. P" S: e' ]
3 J7 i0 P" R" a; k* K% Q) B6 j1 x% ^3 O! K' X& P4 U3 H# l# F' n. G; o( @
三键线控在一些厂商的产品上能实现更丰富的功能
" C+ z2 Q/ ~* W6 Z 第四:线控。线控是耳机非常重要的功能,增减音量暂停开始这些操作如果有线控的帮助根本就不用拿出手机。现在主流的耳机都使用了三键线控方案,基本能够兼容主流的Android手机,甚至一些手机厂商还开发出了智能线控这种能实现更丰富功能的方案。这里提醒一下大家,线控只有一个控制键的耳机作用有限,另外部分耳机的线控按键并不兼容所有的手机品牌,最好选择与手机同品牌的耳机产品,这样能够保证较高的兼容性。
8 j3 O& B+ R% V2 ^% B/ c2 `6 B$ S$ B5 }/ |: B
与纸面的参数相比个人更建议有条件亲自试听
9 Q$ d9 H* k8 ]) j0 W: }1 O' S 第五:参数不是评判耳机听感的唯一标准。通俗点说,耳机包装上标注的阻抗、灵敏度、频响区间这些参数参考意义并没有那么大。本身耳机和音乐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同一款耳机给不同的人听,听感可能相差很大,所以网上铺天盖地的耳机评测我只是简单看看,想判断具体一款耳机听起来是否舒服,最好的办法还是去线下试听。比如不少手机品牌都有线下店面,有的也提供自家耳机的试听,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去店面自己听一下再作出判断。
3 m* [9 o0 j* j! J
$ S: E5 Z( _. x$ l 在手机厂商纷纷对自家的耳机产品大肆包装的情况下,普通消费者的选择容易被各种宣传所干扰。我认为如果不是发烧爱好者的话,百元左右的耳机完全可以满足你日常的使用需求。而上面提到的几个要点希望也能为你购买耳机提供些许帮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