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 y4 D- L6 w5 e, U9 e8 r# L% h2 O 友人最近递一台据说“好评如潮”的国产品牌解码器给我听,客气地请我评价一下。在办公室和家里,我邀请朋友一起非常认真地聆听了,结果很失望,外壳优于音质,掂在手里份量很重,但音乐表现很不理想。+ `2 Y! y' ^, H1 e" |5 N
# W7 l1 j M" B Y) b1 y# I 我主要选了一张邵恩指挥澳门乐团的CD唱片来考评这部解码器,里面有3个作品,我们听了其中2个:钢琴协奏曲《黄河》、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所以这么选,盖因钢琴和琵琶的回放,对于音响设备来说,难度都是很大的。开听5分钟后大家都有点坐不住,《黄河》里的这台钢琴不像斯坦威,倒像隔壁托儿所里的,高音键敲出了扬琴味儿;乐队的声像也不对,第一排坐的感觉是铜管乐组,木管乐组则可能在后台的旮旯里,长号的声音失控得像没边一般。《小姐妹》里的琵琶声有“声晕”现象,而且觉得大提琴就平排在琵琶边上,两种乐器都不自然地被显著突出,聆听现场有人戏称这是“一把琵琶和一排大提琴协奏曲”。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这个解码器音色调整存在问题,高频提升到了较大失真的程度,而中音部分被割裂了,靠近高音部分被提升,靠近低音部分被衰减,加上滤波器可能用料差,乐器细节丧失较多,音乐回放就被明显歪曲了。
6 c O6 J \* D* A, x9 T. V# `$ y8 R4 P: c; F5 u
▲想知道你的音响设备素质如何,可以放一张质量比较好的钢琴协奏曲唱片/ @% C5 p/ l" N0 z6 r" c9 ?) ^% G. A
$ l- ~( m4 | _+ I4 N 现时市面上很多标榜Hi-Fi的音响设备,其实就是靠“歪曲”声源的本来面目过日子的,它们不能正确地表现音乐关系,不能和谐地回放音乐作品。如此“三观不正”的设备,为什么还会“好评如潮”呢?我觉得是相当多的音响发烧友其实是不听啥音乐的,反复放的也就是某几位歌星唱的某几首歌,追求的是声音对耳朵的强刺激,并认为自己是区别于“音乐发烧友”的“器材发烧友”。我认为,并没有什么独立于音乐发烧的器材发烧友,正像没有不会做菜只喜欢敲菜锅的大厨,不会出庭辩论只喜欢站在法院门口晒太阳的律师一样,不能欣赏音乐作品和辨析乐音优劣的音响发烧友,同样是不成立的,最多算赝品发烧友。说这话,肯定要挨板砖的,但挨砖,我也这么说。
8 N% t1 s1 _. {* J1 `3 k
7 L2 T! ~+ _8 c, t+ v- w 音响设备,除了少部分是工具性的,比如会场扩声、录音棚监听,绝大部分是用来欣赏音乐的,这是终极目的。自认为是音响发烧一群的,一般在理性上都承认要追求不失真的完美再现,而音色复杂、感觉丰富、最难以优质回放的就是古典音乐,没有之一。古典音乐无论是乐器音色、演奏技巧、乐队编排,还是最终的音色呈现,都有很严格的规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是有标准可参照,有感觉可拓展的,所以能用来考评设备。经常看到一些“器材发烧友”们写的,诸如“人声完美”、“定位很准”之类的话,似是而非。人声没有统一的完美,只有各自的特点,听李健歌曲录音的人很多,现场听过李健唱的人很少,怎么就判断出完美了呢?定位准确就更扯了,没有演奏现场的规范比较,定位准不准哪里能知道?2 a: F; h4 P2 q) } _
. d8 k4 r5 e9 ?) e# }" I9 l; K
所以,评测音响设备的好坏,古典音乐的表现能力,包括乐器的音色、乐队的场面、情绪的展现等多个维度,是试金石。音响发烧友必须了解乐器本来的音质音色,有大量的音乐会体验,对作曲家的作品、演奏家的风格有详细的了解,才能知道音响设备弄出来的声音对还是不对,这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
( q# s0 v1 K3 }- `9 I. n- t8 c: g- w& F! y. T: E9 J
▲交响乐队的编制、乐器的排列有相当严格的规范,虽然每个乐队在细节上可能有些不一样,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此庞大的演奏阵营,所产生的音色是极为丰富的+ z0 X4 C) U( p* m8 ~. U
8 e, \9 b; G1 m, s" Z& o- W" P ▲流行演唱组的规模都比较小,所产生的音色相对交响乐队是简单多了,音响设备比较容易再现1 D t4 e. g4 N( H" x
. m0 N* E) }& T! ~1 B$ B2 j 器材发烧友们经常会争论比如是1794芯片好还是9018芯片好,其实没有意义,能完美重现音乐的就是好;新的电路也未必比旧的好,不追求音乐更真更美,标新立异专事搞怪就是不好。对于音乐,发烧友可以选一个侧重点去作为评判手段,比如音响设备对钢琴声的回放是比较困难的,在录音大致优秀的前提下,市面上90%的音响系统都不能很好地去展现这件乐器。钢琴动态大、音域宽、谐波丰富,这还不是最难点,其“延音”的准确表现更困难,尤其在协奏曲中,需要音响系统有极高的信噪比和足够小的互调失真。乐队一起来,延音没有了,亦或从头到尾钢琴延音都听不到,钢琴成了木琴,这表明音响系统存在很多劣化的技术点。一般说,“点状音”的乐器,比如定音鼓、琵琶、三角铁,非常考验音响的频响特性和失真度;“线状音”的乐器,如小提琴、长笛、双簧管,非常考验音响的谐波放大能力。钢琴既有点状音(快速敲击琴键),也有线状音(敲击琴键后手不松键,或者踩下踏板),所以比较难办。所谓“声场定位好”、“三段平衡”,往往和“点状音”乐器的呈现水平有关;而“声音通透”、“完整优美”,往往和“线状音”乐器的回放水平有关。
2 {! Z" a9 l4 A) r+ M
( N5 w7 F6 i& y ▲琵琶协奏曲是这样一种尴尬,琵琶的音量是比较小的,而协奏的乐队音量是琵琶的十几、几十倍,虽然录音过程中会对这个音量比例进行适度压缩,但对于音响设备来说,完美地再现这种声音景象还是非常困难) K1 R+ ~. ~* s
8 D U7 \. ^( `) f: p) M
话再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解码器,播放的《小姐妹》音乐中,有一段大提琴模仿马头琴技法演奏的华彩乐句,十分有特色,但我们没能在考评的解码器中清晰地听到,而在另一台价位低一些的参考解码器中则有较完美的呈现,我们的结论就很清楚,这台解码器在谐波的丰富性方面不行。" m/ g3 j5 `, _! u3 G' {8 c6 T
^7 @" g3 m/ Y* D 大学中文系的老师都会说,写出好的文章需要有古汉语的修养,套过来用,正经意义上的音响发烧友,需要有古典音乐的修养。音响器材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而考核技术的正是艺术。' J8 i S( S$ E, C4 }% A# |
) t7 b {& u; d$ h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