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技术全书_论坛事务_音频应用论坛 - Powered by AUIOAPP

音频应用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音频应用

[资讯] 音频技术全书

[复制链接]
无恒 发表于 2016-1-8 08:47:3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目录
光盘相关--音乐CD及其格式(HDCD-XRCD-SACD等)、光盘的保护、清洁及修复、D版辨别和评价
音频格式--比特率和采样率、有损音频格式音质排名、音乐格式资料、关于APE与FLAC
C D抓轨--使用EAC抓轨并生成CUE、EAC的设置详解(EAC圣经摘录)、ASPI 驱动简介和安装等
C D刻录--两点注意事项、常用刻录软件的使用、DTS CD和DVD AUDIO刻录
CUE应用--CUE文件生成、APE切割、合并分APE并生成新的CUE、刻录过程中的CUE错误、巧用CUE刻录多个文件
FOOBAR 应用--Foobar 的安装和常用小功能
Ⅰ.光盘相关
一、音乐CD及其格式
(香港的银圈版CD-普通CD-改良型普通CD-HDCD-DDDD-XRCD-XRCD24-SACD-DVD-Audio-DTS CD)
(名词解释:Dither / Jitter)
二、消除对光盘的误解 / 光盘的保护及修复
对光盘的6个误解
光盘的氧化、光化和变形
光盘的存放
光盘的清洁和修复
什么样的光盘容易损伤光驱
三、D版辨别和评价
D版唱片的界定
音乐类型和D版的关系
D版唱片的制作与质量
如何辨识D版
我对D版唱片的个人看法
一,CD-R/CD-RW的来源
1、CD的诞生:CD代表小型镭射盘,是一个用于所有CD媒体格式的一般术语。现在市场上有的CD格式包括声频CD,CD-ROM,CD-ROM XA,照片CD,CD-I和视频CD等等。在这多样的CD格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一个或许是声频CD,它是一个用于存储声音信号轨道如音乐和歌的标准CD格式。CD数字声频信号(CDDA)是由Sony和Philip在1980年期间作为音乐传播的一个形式来介绍的。因为声频CD的巨大成功,今天这种媒体的用途已经扩大到进行数据储存,目的是数据存档和传递。和各种传统数据储存的媒体如软盘和录音带相比,CD是最适于储存大数量的数据,它可能是任何形式或组合的计算机文件、声频信号数据、照片映像文件,软件应用程序和视频数据。CD的优点包括耐用性、便利、和有效的花费。
2 、扩展CD的标准:1989年,日本Taiyo Yuden 公司开发出一种表面包上一薄层金的有机纯基CD媒体。这种新媒体不仅提供和银质压缩CD同样的物理特性和容量,而且也具有比商用复制CD较好的反射特性。这种媒体能通过一个可在光盘上写信息的专门设备进行记录,并且反过来所写的光盘能被任何CD-ROM驱动器读取。记录信息到媒体上的设备称为光盘记录器(CD-记录器)而媒体称为一个可记录光盘CD-R(CD Recordable)。CD-R技术的发明带来许多好处如:(1)你可用低花费在一个桌面PC上制造你自己的CD-ROM光盘;(2)你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CD格式记录你的信息;(3)避免与商务培训相关的昂贵培训花费和复制设施。因为典型的CD-R媒体有70-100年的寿命,它对数据长期保存是很理想的。对于寿命短得多的磁性媒体,这是一个显著的提高。CD-R技术是一个突破,它将引进下一个数据贮存技术的**,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对大容量的需要是与日俱增的。
3、CD的标准:ISO9660是个国际上认可的CD媒体逻辑级标准,它定义了CD-ROM上文件和目录的格式。此标准允许有不同操作系统的不同计算机访问同样的数据格式,CD-ROM当前的成功不仅应归于媒体自身明显的优势,而且归于通过ISO9660之类的标准完成了媒体的全世界认同和彼此协作性。所有计算机平台将数据作为一个文件系统放在光盘,文件系统被设计成为UNIX、VAX\VMS、MS-DOS和Mac及它们的各种派生系统所公认,ISO9660意味着与不同操作系统兼容,这种兼容性是通过使用所有目标系统共有功能来实现,因此,ISO9660要求以下几条限制:
1)目录树不可超过8级
2)没有长文件名:一文件名包括它的扩展名必须是少于30个字符.但是,对于在MS-DOS下使用,它有更多限制:文件名最多8个字符,而扩展名最多3个字符
3)在目录名里没有扩展名
4)只可是大写字母
5)不允许一些特殊字符,如%或@.
光盘刻录软件将帮助你在正式传送数据到CD记录器进行记录之前创建一ISO9660映像文件,使用很方便,并且有助于去除运行时记录错误.如缓存区欠载运行。
4、扩展ISO9660----Joliet和Romeo文件系统 :在ISO9660中有一些限制,如字符设置限制,文件名长度限制和目录树深度限制,这些规定阻碍了用户复制数据到可被不同计算机平台读取的CD-ROM。因此,一些操作系统出售商已经以几种方式扩展ISO9660。
Joliet文件系统是扩展文件系统之一,由Microsoft提出和实现,它以ISO9660(1988)标准为基础。如果一CD是用Joliet文件系统创建,它只能在window 9x和window NT4.0 或更新版下读取,但是不能在任何其它平台上读取。在Joliet文件系统下,长文件名允许字符数最多为64,长目录允许数目最多为64.但是,文件名加它的完全路径总字符数不能超过120。Romeo只定义为window9x长文件,最多128字符。
5、光盘的规格:在光盘上存储信息前,必须使用某种特定的方法来压缩数据,为了统一压缩方式,各厂商制订了许多标准,让刻录出来的光盘可以在不同机器上使用。这些标准是在不同的年代制订出来的,以各种颜色的封装来表示,常见规格如下:
1)红皮书 -- Red Book
它是由Philips和Sony于1980年制定的,是用于存储音频声音轨道的CD-DA光盘标准,此规格仅包含音频扇区的轨道。由于CD-ROM来源于音频CD,光盘上储存的大量信息可根据分钟、秒、桢测定,其中: 1分=60秒 1秒=75桢 1桢=2048字节(2千字节)模式1用户数据
注意由于扇区边界的额外消耗,光盘上文件占用的实际空间通常大于其原大小。光盘的容量是用单倍速(150KB/秒)计算的,一张光盘可以存储74分钟音乐或650 MB数据,换算方法为74(分)* 60(秒)* 150(KB)=666000KB=650MB,双速刻录音乐CD的时间为74/2=37分钟,即37分钟可以刻650MB数据。
2)黄皮书 -- Yellow Book
它是由Philips和Sony于1983年制定的CD-ROM数据光盘标准,此规格仅包含数据扇区,其中分为两种模式。
Mode 1:在CD-ROM中加入了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错误检查修正)校验,每个磁区可存储2048 Byte数据,适合存储常规资料。
Mode 2:撤除ECC校验,增加了文件存储空间,每个磁区可存储2336 Byte,适合存储图形和音乐资料。
在黄皮书中定义一个2352字节的单位称为块(Block)
3)绿皮书 -- Green Book
于1986年制定,是CD-I互动光盘的标准。
4)黄皮书+ -- Yellow Book Advanced
于1989年制定,补充了CD-ROM/XA(CD-ROM eXtended Architecture)光盘的标准。增加了Mode 2的规格:
form1:加入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错误检查修正)校验,每个磁区可存储2048 Byte,并能作为Mode 1格式。
form2:撤除ECC校验,增加了文件存储空间,每个磁区可存储2328 Byte,和Mode 2一样适合存储图形和音乐资料。
黄皮书增强版的最大用处是可以交错地存放数据或音像,避免音像同传时产生的断续现象。
5)橙皮书 -- Orange Book
它包含了CD-R可刻录光盘的标准,CD的物理结构定义为:扇区包含在轨道中,轨道包含在数据区中,且数据区包含在光盘中。
6)白皮书 -- Write Book
它定义了VCD(Video CD,视频CD)的标准
7)蓝皮书 -- Blue Book
此标准定义了额外模式光盘(CD-Extra),规定第一个轨道为CD-DA音乐段,第二个轨道为CD-ROM数据段。
4、金质光盘和银质光盘间的差异
金质光盘,也称为CD-R光盘,是在一空白光盘上包上一薄反射性的金质层。
银质光盘,也称为商用复制CD,具有一铝制薄层。
因为不同的镀层方式,物理外观,特别是颜色,在这二类CD之间是不同的。
一个空白金质光盘可用作可记录媒体,你可以使用一个CD记录器写数据和音乐信号到金质光盘,而一个银质光盘不能作为一个可记录的媒体使用,因为数据已经被压缩进聚碳酸酯。银质光盘的寿命大约是25年而金质光盘的寿命是70--100年。这个事实指出它们的不同用途:银质光盘是适用于数据传递和大量商用复制,而金质光盘对于数据存档来说是理想的。
CD-R、CD-RW光盘按表面涂层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绿盘:由Taiyo Yuden公司研发,原材料为Cyanine(青色素),保存年限为75年,这是最早开发的标准,兼容性最为出色,制造商有Taiyo Yuden、TDK、Ricoh(理光)、Mitsubishi(三菱)。
2)蓝盘:由Verbatim公司研发,原材料为Azo(偶氮),在银质反射层的反光下,你会看见水蓝色的盘面,存储时间为100年,制造商有Verbatim和Mitsubishi。
3)金盘:由Mitsui Toatsu公司研发,原材料为Phthalocyanine(酞菁),抗光性强,存储时间长达100年,制造商有Mitsui Toatsu、Kodak(柯达)。
4)紫盘(CD-RW):它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只有类似紫玻璃的一种颜色。CD-RW以相变式技术来生产结晶和非结晶状态,分别表示0和1,并可以多次写入,也称为可复写光盘。
5、CD-ROM、CD-R、CD-RW的不同之处
虽然CD-ROM、CD-R、CD-RW都是光盘,但它们的实质大不相同。CD-ROM是最常见的,表面是白色的,也叫银盘。它由光盘加工线大批量生产出来,一生产出来就已经有内容了,刻录机是无法做出CD-ROM的。
CD-R的表面涂有反射层(绿、蓝或金色),刚生产出来时是无内容的,你可以发现在刻录之后,盘片的颜色会改变,此时资料已经存储进去了。现在的CD-R/CD-RW无需格式化就可使用,就像软盘买回来就可以用一样,非常方便哦!
CD-RW(Compact Disc-Rewritable,可重复刻录光盘)也有反射层(紫色),并可以多次使用,极限为1千次左右,虽然不能当硬盘,但用于备份也是不错的。
我们常在古典音乐CD上看到DDD、ADD、AAD字样,这代表了什么意思呢?这三个英文字母其实是Digital(数字)或Analog(模拟)的缩写,第一个英文字母表示录音时的母带为数字或是模拟格式,第二的英文字母代表混音及剪辑时母带使用数字或是模拟格式,最后一个英文字母代表最终的Master母带是用数字还是模拟格式储存。由于音乐CD的母带一定是数字化的,因此最后一个英文字母都是D。
香港的银圈版CD:银圈版与普通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光碟的内圈制作不同,银圈版CD的内圈(有些CD连同盘身)都是银色,而普通CD的内圈则是由透明塑胶材料制成,因而又叫做“胶圈版”。另外;香港大部分歌手在1991年之前所推出的大碟在第一版印制上几乎都发行过银圈版CD,之后才是普通CD、再版CD,所以又称之为“首批银圈版”,生产数量不多、升值速度极快。因为1992年之后就没有继续生产过银圈版CD!
普通CD: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达到20-20kHz的频响和90DB的动态范围以及不低于90DB的信噪比。普通激光唱片的频率响应非常平坦,底噪声很小,动态范围相当大。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动态范围达到80DB已属不易,但数字录音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术指标不错,为什么后来又推出了很多种格式的CD唱片呢?这主要的因为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过低,量化的比特数也不够高。因此在聆听老一代的CD唱片时,总会有声音粗糙,缺少细节的甜美的歌唱性等问题。在重播的音场深度、宽度等方面也比较窄、比较紧,整体的空气感和临场感不太好。
改良型普通CD:1994年,美国泰拉克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0比特录制的CD唱片。在母带的录制、编辑过程中,动态范围达到了112DB。然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
1995年,美国泰拉克TELARC唱片公司推出了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方式的CD唱片。这在录音史上具有阶段性的意义。因为通过双声道环绕声方式,在普通的立体声音响系统中,你可以听到更深、更宽的音场,能够体会到一定程度的包围感了。
其实泰拉克唱片公司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采用双声道环绕声技术录制、出版了CD唱片。只不过那时的双声道环绕声录音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唱片投放市场后,效果良好。在经过了十年的改进与完善之后,正式推出了双声环绕声系列CD唱片。
1996年,飞利浦唱片公司推出了采用24比特录制和模拟母带24比特重新制作的系列CD唱片,并且采取限量发行的方式。这批唱片的采样频率仍是44.1kHz,24比特量化。主观听感的改进很大。音色甜美、细致,具有丰富的细节。歌唱性不错,可听性很强。
以上的CD、20比特CD、双声道环绕声CD、24比特CD都属于普通CD的范畴。HDCD虽然采用了专用的编解码技术,但最终还是落在了普通CD的技术范畴之中。在播放中,均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
从以上的CD技术发展来看,不论是提高录音时的采样频率还是提高量化的比特数,都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信息。最后落实到16比特普通CD唱片上,在重播的音质、动态、歌唱性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改进。
HDCD: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HDCD。HDCD的含意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国RR唱片公司推出了编号为RR-S3CD的HDCD样片。
HDCD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采用18比特进行录音。在录制的过程中,16比特为普通全频带数码录音:另外2比特经过高通滤波器等设备专门用于记录包含有大量相位信息的高频与超高频。然后在编辑、制作母盘时,将全频带部分压缩成为14比特,将相位专用的2比特单独记录。然后压制成HDCD唱片。
HDCD唱片在普通CD机上重放时,只能读出14比特的全频带音频信号。这时的动态范围仅能达到78DB。在具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机上,可以读出并复合2比特的相位、高频信号,增加了播放时的透明度与细致度,音场的宽度同时也会有所改善。
HDCD由于采用比特预留的预加重方式制作,虽然与普通CD机有不错的兼容性,但不论在何种解码的工作方式下,都压缩了动态。对于动态不大的录音来说,清晰度提高了;但对于大动态的录音来说,会有一定的损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机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上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对HDCD的支持态度也不够大,采用HDCD方式的唱片软件不够丰富。


 楼主| 无恒 发表于 2016-1-8 08:49:40

HDCD唱片与播放机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间已有多种格式的CD唱片问世,还正式推出了SACD和DVD Audio两种格式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DDDD:1993年,德国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录音格式。CD唱片原来最多只具有3个D,这就是数字录音、数码母带和数字压片(DDD)。在这其中还有另外三种方式:这就是模拟录音、模拟母带制作、数码压片的AAD方式;模拟录音、数码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ADD方式和数字录音、模拟编辑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DAD方式。4D录音是在数字录音机的前端,增加了话筒用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调音台。同时采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动态记录范围达到了118DB。声音的细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后以21比特的方式进行母带编辑制作,最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4D唱片明显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体音色厚道了,细致度提高了。
XRCD:XRCD也是为音响发烧友津津乐道的另一种可以出得好音质的CD唱片。
XRCD和HDCD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重播XRCD版本的CD唱片不需要特殊的CD唱机和解码器,目前的CD重播设备均能重放XRCD版本的CD唱片。而且,那CD完美的16bit音频的音响效果都能够以最高的境界表现出来,因此受到发烧的极度欢迎。
但有人称XRCD为“后CD时代”的“末代皇帝”,主要是由于价格高昂,而且音质更好的DVD Audio和SACD已经出现,所以难以普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XRCD全称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就是“扩展解析度CD”,是由日本JVC公司开发研制出来的独家技术。
使用JVC自身开发的K2数码界面系统,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压片制造工序、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技术的主要重点是:加强母带录音处理及CD唱片的制作,其目的是让聆听者听到更高保真度和更好音质表现的录音效果。而且XRCD的录音处理技术均在目前的CD标准范围之内。但这就使得其在加工成本上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不论是JVC自己品牌出的XRCD,还是其他少数公司的重新刻录XRCD发烧碟,价格都很昂贵,普通发烧友无法张张都买,只能择其精品下手。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昂贵的因素,大多数唱片公司都难以支持XRCD,所以在市面上看到的XRCD品种实在寥寥无几。

XRCD24:--------(有改动)
据JVC的资料显示,XRCD24的音色极像黑胶碟,但却没有黑胶碟的缺点,如:杂音等。它的音质通透,音乐感、动态、高低频的延伸均胜过黑胶碟!因此,XRCD24又以“超级模拟音响”(Super Analog Sound)自居。
开创XRCD的两位JVC工程师的姓氏,都是以K字母行头。因此,亦被称为K2双雄。他们先创了K2 XRCD,后来又将XRCD双重处理,成为XRCD2。经过三年呕心沥血的研究后,推出了K2 24bit母带处理技术,轰动全球!
据JVC透露,XRCD24以先进的科技,将24bit的数码讯源灌入16bit内,令16-bit的PCM音响变为真正的24bit的音效。虽然许多专家都认为不可能,但JVC却以科学的方法证明了这个事实。XRCD24的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在任何CD机上播放;不像SACD光碟,必需得在SACD机上才能够播放。
母带的处理,是XRCD24的精华所在及科技突破!一般激光唱机,如:CD机、SACD机及DVD机等,都是以石英(Crystal)为激光的发射提供数码时基,在制作光碟时,亦是如此。石英的优点是便宜,缺点是不稳定。它会产生数码抖摆,引起失真,劣化音质。JVC进一步指出,由于石英的抖摆与不稳定,若以它控制激光束射向月球的一个目标,其误差可以达到十万哩!若改用“铷”(Rubidium)的话,则保证准确命中目标!因此,卫星发射、洲际飞弹等,都一定采用“铷”;而XRCD24在制模的过程中,亦同样采用了“铷”。据JVC表示,其结果是音效得到了惊人的改善!因此,JVC骄傲地宣称,XRCD24比任何制式更准确了十万倍!
SACD:SACD是由飞利浦和索尼共同研制的第二代高密度光碟。SACD的采样频率是2.8224MHz,是普通CD采样频率的整整64倍,SACD采用的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数字音频技术,从头到尾都是1Bit形态,不需任何转换,它的重放还原质量是其它任何数字或模拟音频无法比拟的。
SACD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SACD。除了使用专用的播放器材之外,和任何一种播放器材都不兼容。SACD还有一种复合盘的制作方式,属于典型的单面双层式结构。一层保留了传统的"红皮书音频"即 16bit / 44.1kHz CD 标准,因此碟片可以仍旧可在标的CD播放器上播放;另一层是高密度层,碟片可以在SACD播放器上播放,能提供2声道(立体声)和多声道(6声道或环绕声),具有极高的音频质量,频率响应从DC到100KHz ,而动态范围大于120dB。高密度层也可用来储存文本、图片和视频信息在播放时重现多媒体的形式。 复合盘的SACD与普通CD机良好地兼容。SACD的记录格式有两种:一种是双声道格式,另一种是多声道(6声道)格式。
SACD的音乐播放效果非常理想:就连复合后的普通CD,其播放效果也相当好。目前DVD-Audio和SACD唱片的价格很高,专用的播放器材也很贵;对高格式CD的普及产生了较大的阻力。
DVD-Audio :DVD-Audio是以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用途光盘)作为储存介质的新音乐媒体,于1999年3月出台。采样方式为LPCM(Linear Pulse Code Modulation,线性脉冲编码调制),可选择采用MLP(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无损压缩音频)技术减少庞大的信息容量。
DVD-Audio的采样率有44.1KHz、48KHz、88.2KHz、96KHz、176.4KHz和192KHz等,可以16Bit、20Bit、24Bit精度量化,使用立体声录制时最大信息流量可达192KHz、24Bit,当采用5.1声道录制时最大采样率可达96KHz。DVD-Audio如此高的采样率最大的好处在于不需要繁复的超采样运算就可以得到正确的音乐信号波形,另一个好处是减少Jitter对音质的影响。DVD-Audio碟片目前的价位大概也在数百元左右。
DTS CD :DTS CD的信息格式与一般CD相同,都是16Bit、44.1KHz,可是记录的信息内容不是PCM采样信号,而是经过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s)编码后的5.1声道信号。DTS CD欣赏时必须将CD转盘的数字输出接至支持DTS的解码器才能获得5.1声道模拟信号。由于DTS CD格式与普通CD相同,因此与HDCD、XRCD一样都可以用普通的方法复制。




 楼主| 无恒 发表于 2016-1-8 08:50:46
两个名词解释 :
Dither:是数字音乐处理上非常神奇的技巧,目的是通过用少数的Bit达到与较多Bit同样的听觉效果,方法是在最后一个Bit(LSB)上动“手脚”。例如用16Bit记录听起来好似20Bit的信息,听到原先16Bit无法记录的微小信息。举例来说,现在我有个20Bit的采样信息,现在想将其存为16Bit的信息格式,最简单的转换方式就是直接把后面4个Bit去掉,但是这样就失去用20Bit录音/混音的意义。比较技巧性的方法是在第17~20Bit中加入一些噪音,这段噪音就叫做Dither。这些噪音加入后,可能会进位而改变第16个Bit的信息,然后我们再把最后4个Bit删掉,这个过程我们称为redithering,用意是让后面4个Bit的数据线性地反映在第16个Bit上。由于人耳具有轻易将噪音与乐音分离的能力,所以虽然我们加入了噪音,实际上我们却听到了更多音乐的细节。
我们通过一个比喻来让大家了解Dither:我们通过手指间的细缝只能看到眼前部分的图像,但是如果前后挥动手掌,就可以通过不同时刻看到的整个图像的各个部份,从而在大脑中建构出完整的图形信息,这就是大脑神奇的地方。Dither与此类似,但不是简单的理论就可以说得清楚的。在众多的Dither技术中,索尼(SONY)公司的SBM(Super Bit Mapping,超级数码映像)、LIVE STUDIO RECORDINGS的ULTRA MATRIX PROCESSING(超级矩阵处理)都是专攻20Bit转16Bit的技术。Dither的数字音讯处理用途非常广泛,凡是两个波形的相加、振幅的缩放、Normalize都会用到。现在的录音室已经发展到24Bit录音,在这个音乐CD还是主流储存媒体的时代,Dither还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顺便提一下,在影像处理领域,将24Bit的全彩图像以16Bit的高彩画面显示也会用到Dither的技术。
Jitter:一般翻译作时基误差,是数字音讯播放音质劣化的原因之一。Jitter会造成声音的改变,成因并非振幅信息本身的错误,而是时间部分出错。在前文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一个采样点包括振幅和时间这两项信息,而Jitter造成振幅没有在准确的时间呈现出来就使得波形扭曲。在普通的CD唱机中,由于读取机构是由信息流量来判断转速是否合适,而电路的工作时基又是以读出的一连串数字信号的多少来决定,因此当转速不稳定时,每秒读出的信息数量就有误差,而电路工作时基就受到影响,由电路工作时间所决定的各个采样点的出现时间与实际的时间就产生误差,这就是Jitter的成因之一。还有很多影响工作时脉的因素可能造成Jitter,例如音乐CD的重量与厚度是否均匀影响转动稳定性、反射面的材质、石英震荡的品质、CD转盘到DAC解码器之间的连接线都会造成Jitter。避免Jitter发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re-clock,将接收的数字信号先存到缓冲存储器中,在精确的时钟工作下重新送出这些数字信号,并且让后续的数字电路以这个时钟为工作基准。有些Hi-End器材使用不同于普通S/PDIF的单线数字传输接口,加入了包含时钟信号的接线。而S/PDIF将工作时基信息藏在信息的变化中,因此信息流量会影响工作时脉。
为了让读者对Jitter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此提出一个相关实验:准备一张音乐CD,通过这张母盘再复制一张音乐CD,然后用抓音轨软件检查确保这两张音乐CD的信息内容相同。可是,放入CD唱机中聆听时却发现两张CD的音质还是有很大差异。开始笔者猜测是因为CD唱机的读取机制不如计算机光驱精确,尝试用Digital Audio Labs公司出品的专业声卡CardDeluxe录制从CD唱机数字输出(SPDIF Out)的数字录音信号,再经过多次对比,我们发现数字录音的结果与直接抓音轨的信息内容相同,也就是说CD唱机读取信息内容并没有问题,而影响音质的主要原因就是Jitter——单位时间信息流量不稳定的变动造成Jitter,但这些信息内容本身并没有出错,因此不能单从数字录音的信息发现错误。

二、消除对光盘的误解 / 光盘的保护及修复
误解1:只要保养得当,光盘寿命可达数百年。
光盘的寿命取决于三个因素:
1、光盘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光盘由聚合塑料(聚碳酸酯)层、铝膜层和保护涂层三部分组成。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加速塑料老化,铝膜与空气接触会被慢慢氧化。另外,光盘的数据是只读的,不可改写,损坏后无法修复或标识,只能废弃,与磁盘有很大不同。
2、日常保养。光盘在多媒体应用中使用率很高,使用不当和保养方法不正确会缩短光盘的寿命。光盘盒、CD清扫刷、光盘清洗机以及光驱清洗盘,为我们使用和保养光盘带来了很大方便。
3、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在计算机产业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一项技术成熟之日,也就是其衰落临近之时。光盘也不例外,前几年最火爆的软件哪一个没有升级的最新版本?百八十个合一的光盘中的游戏仍在玩儿的又有几个!更让人寒心的是,光驱越转越快,“眼力”越来越差,许多原先能读出的盘现在也认不得了,竟然逼得大家找到了“先放进好盘等稳定后再换成坏盘”的“诀窍”。因此,光盘的寿命可达数百年只是一厢情愿。一张光盘的实际使用寿命能到10年,就算是“寿星”了。
误解2:光盘在光驱中使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损坏光盘
在使用时高速旋转,光驱内的光头发出激光束照射在光盘上,通过反射光束的强度变化将数据检出。在这一过程中,光头不与光盘直接接触,并不会损伤光盘。倒是污垢过多和变形过大的光盘会使激光束聚焦不良,影响光头的定位精度,严重时还会造成光头的机械损伤。
误解3:只要保护好塑料面,就能保证光盘正常使用
标准的CD-ROM盘片直径为120毫米,中心装卡孔为15毫米,厚度为1.2毫米,重量约为14~18克。(也有盘片直径小于120毫米的光盘,但厚度还是一样。)
CD-ROM盘片的径向截面共有三层:
(1)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做的透明衬底;
(2)铝反射/数据记录层;
(3)印刷漆保护层。
激光束必须从塑料面的衬底入射才能到达凹坑,然后反射读出数据。塑料面上的划伤、指印和灰尘会影响数据的读取。但数据实际上是存储在铝膜上的。保护涂层非常薄,一次轻微的摩擦都可能破坏它,并对铝膜造成致命的伤害,而塑料面的划伤通常可以通过误码纠正来补偿。严格说来,铝膜层和保护涂层比塑料层更重要,更需要精心地保护。
顺便提一句,绝对不要在保护涂层上贴标签。方便是暂时的,当标签失去粘性翘起时,铝膜会被粘起,光盘上心爱的数据也同时被带走了;
另外保护膜粘上光盘后,它与光盘之间其实还是有一定的缝隙的,空气的水份容易钻进去,但却不容易蒸发出来(特别是在春天),长时间下来,反而导致光盘发霉,或引来微生物啃咬光盘的保护层。所以,我建议大家尽量不使用保护膜,还是在使用光盘时小心一些为好。如果非要用的话,请把贴了保护膜的光盘放在较干燥的环境处存放。
误解4:光盘外缘是最重要的区域,许多重要信息存放在那里
光盘的数据存储方式与软磁盘不同。软盘最重要的是其外缘的0、1磁道,光盘的数据却是从内往外沿螺旋形顺序记录的。有经验的朋友可能知道,光盘靠近外缘的划痕大概只能使几幅图像无法正常显示,而在内缘数据起始处文件表上的划痕会“枪毙”掉整张盘。
误解5:光盘上有些灰尘、污垢不要紧,只要不影响读盘,就可以继续使用
发现光盘上有灰尘、污垢时,应及时用干净的绒布、丝绸或麂皮擦试。否则,这些灰尘和污垢会沾染并附着在光头上,影响数据读取。擦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动作要轻,避免给光盘带来新的划痕,对那些顽固的污垢要进行清洗;二是要沿径向从内向外擦试,这样就可以使擦试对光盘造成的损伤减至最轻。
误解6:可以用纸、酒精将光盘上的顽固污垢擦掉
纸对于光盘来说太硬了,用它擦光盘产生的划痕比顽固的污垢更难以被清除。酒精等有机溶剂会与聚合塑料发生反应,使塑料层表面变模糊,造成激光束无法聚焦,甚至有可能渗入塑料层里面,使铝膜暴露在空气中,发生铝膜腐蚀,彻底破坏光盘的数据。清除顽固污垢的正确方法是:用医用脱脂棉蘸少量清水(最好是蒸馏水),沿径向反复擦拭脏污处,同样不要用力过大,油渍可以用药棉蘸少量中性清洁剂,擦试方法同上,再用干药棉将盘面擦干,最后放在阴凉处晾干即可。注意清洗后不要留下水珠,不然晾干后盘面上会出现花纹,也不要在阳光下曝晒,防止盘片受热变形。



 楼主| 无恒 发表于 2016-1-8 08:51:05




为什么我的光盘既没划花,也没穿孔,就无缘无故地读不出来了?
这是光盘被氧化、光化或变形所导致的结果。
氧化的原因是:水份从光盘外侧面及内圈的夹层侵入,导致记录层被氧化。由于大家拿光盘时都是一个指穿过中心圆孔,其余手指拿光盘外侧,如果手有汗的话,汗渍很容易就留在夹层处,久而久之,就氧化了。被氧化的光盘,用肉眼从表面看,是看不出有任何损伤现象的。要避免这种人为的氧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每拿完一次光盘后,记得最好用干布把那些地方擦干净。还有一个原因可以氧化光盘,如果空气水分太多,也会从夹层侵入氧化光盘,要避免这样,只有用透明油漆或绿色油性记号笔,把外侧面及内圈的夹层统统涂上一层保护膜,等干后即可.如果你没有条件这样做,只好定期用干布擦那些夹层了 。
光化的原因是:这是针对对于CD-R刻录盘的绿盘而言,因为市面上大多数都是绿盘(水蓝盘、白金盘其实也属于绿盘行列),而绿盘对强光是很敏感的,强光能使绿盘的记录层起化学变化,从而导致“光化”,所以尽量避免阳光或大瓦数的灯泡长时间照射CD-R绿盘。
变形:所谓变形,主要指两个方面:(1)光盘不圆了。(2)光盘不平了。 对于前者,发生几率很少,在这里不讲先;对于后者,我要着重讲一下: 大家都用过一些质量比较差的CD盒吧,是不是光盘很放进去或很难拿出来,就是盒子把光盘“咬”得很紧,使你不得不用力把光盘从盒子取出来? 问题就在这里,当你用力时无形地就把光盘弯了一个弧度,久而久之,光盘不变形才怪呢。所以,请不要使用把光盘“咬”得很紧个CD盒!(另外,这种CD盒也很容易导致光盘中心孔发生破裂,如果光盘中心孔有了裂痕,绝对不要放到光驱里读,因为高速旋转的“向心力”很大,很容易导致光盘“爆炸”。)
光盘的存放
碟片(包括刻录碟、音乐碟)实际寿命要比厂商所宣称的少非常多,加上不正确的保存方法有些人刻录碟保存几年数据已经丢失。例如你把一般的刻录碟放在阳光下晒几个小时品质就会下降直到报废。如果碟片的信息层被氧化了,那部分信息更是连轿错的机会都没有报废,所以要制造好的保存环境以较好的延长其寿命。
碟片比较廉价的放置物品是用圆形的光盘筒,或光盘包。碟片最好竖著放置,横放在CD盒内受力面积小容易变形也不好找,如果重叠着横放在其它包装内也容易压变形。
防潮箱一般分用电子式、放干燥剂式,前者昂贵,后者可去超市买个朔料防潮箱,单个独立的那种,干燥剂最好用可重复使用、知道吸水程度的矽沙(又叫水玻璃),一些卖摄影设备、化工用品的店能买到。干时是蓝色,吸水变粉红色,此时可用锅里炒干;微波炉烤干;太阳晒干等方法使其回复蓝色。不用太多,取一点用布一类透气的包起来,放入防潮箱即可。


如何修复光盘
光盘损伤,能够修复的,大概就是以下几个方面吧:
1、光盘“光”的那一面(透明聚碳酸酯)划伤修复:
(1)使用牙膏,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牙膏都能去划痕,大多数牙膏有很大的磨损特性,反而把光盘越磨越花。所以,请建议使用对牙齿磨损比较小的牙膏来擦光盘。推荐“《高露洁》” “《两面针》” “《佳洁士》”等品牌。具体方法是:把光盘光面朝上(废话)放在干毛巾上,目的是为了不让它滑动。然后用纯度比较高的药棉,蘸些牙膏,湿些水,对着光盘划痕处稍微用些力,以旋转方式擦拭划痕(不是旋转光盘啊!),直到划痕变得最浅为止。
(2)其实,市面上有一种专用于去划痕的“四海牌”光盘修复剂(特制有机溶剂),能很有效地除去划痕。使用时注意:刚买回来时,瓶里的东西是分层的,必须摇匀才能使用。擦拭方法同前。特别注意:这东西有毒,要交给男孩子做,用完后要洗手,MM们不要随便拿来玩。^v^
(3)药店里有一种防蚊虫叮咬、提神的药叫“二天油”,(注:不是风油精),这东西也能去划痕,但使用时不要用过量,否则适得其反。擦拭方法同前。
(4)市面上有专用的光盘抛光机,但价格就…… 不推荐使用。因为光盘会变薄。
介绍一下清洗光盘的方法:
(1)如果只是有指纹在上面,就用眼镜布或专用绸布刷来解决吧。
(2)如果有油渍或不明污垢在上面,就大胆地放在脸盆里,倒入适量洗碗用的“白猫”或“立白”洗洁精,加上水,盖过光盘,然后手拿药棉,在水里轻轻地把油渍或污垢擦掉。接着,马上拿出来,用清水冲干净,然后甩干水,再用干的棉花把光盘上的水珠吸干,特别是光盘外侧面及内圈的夹层入口处的水,一定要擦干,以防氧化。放心,水是不会那么快侵入夹层的。
警告:绝对不能用“酒精” 、“乙醚”、 “录音机磁头清洗剂”等有机溶剂来洗光盘!!否则会死得很惨!
2、印刷有文字的这一面(漆保护层)划伤(透光)修复;
前面已经说过,印刷有文字的漆保护面一旦被划伤后,轻则就损伤反射层,重则损伤到数据记录层导致光盘报废!不论损伤反射层还是损伤到数据记录层,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是“透光”。对于损伤到数据记录层的光盘,我们只好忍痛放弃了;而很多情况下,只是伤到反光层而并没有伤到数据层。对于仅伤到反光层这种情况,我们还有方法补救:
(1)方法一: 买一瓶银色的喷漆待命。将光盘擦干净后放在一长纸上,(印刷面朝上,光面向下,不要放反了),然后,用银色喷漆喷上薄薄一层,谅干后再喷上第二层,再谅干,喷上最后的第三层。最后放置24小时完全谅干为止。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银色的喷漆反光成分来充当“反光层”,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没有银色的,也可以用绿色或蓝色喷漆代替,但效果要差些。)
(2)方法二:如果你没有买到喷漆,可以买绿色或蓝色的油性记号笔,涂在划伤“透光”的地方,代替油漆保护层,这对激光的反射也起一定的作用。不过,效果不比第一种好。
(3)方法三:利用“银镜反应” 。(方程式我忘了,不好意思。)读高中的同学试试吧。
(4)方法四:直接给“透光”的光盘帖上你们平常收集的“贴贴纸”,最好是银色的那种“激光防伪标签”。
3、变形的光盘修复
(1)方法一:找两块干净、平整并大于光盘的玻璃,把变形的光盘夹住,然后放重物在上面,压它一个星期。效果很好!
(2)方法二:把变形的光盘夹到比较厚的书里,然后放重物在上面,压它一个星期。OK!
什么样的光盘伤光驱(CD机)
(1)厚度不标准的光盘损伤光驱
我们都知道,标准的标准的CD-ROM盘片厚度为1.2毫米,光驱的中心装卡孔夹就是能刚好夹住这个厚度的光盘。 如果CD-ROM盘片厚度小于1.2毫米,将导致光盘在高速旋转的时候由于夹不劳而打滑,使光驱读取数据出错,同时会使光驱中心主轴电机受力过大,长期下来会使其损坏;如果CD-ROM盘片厚度大于1.2毫米,将导致光盘在被读取时,离激光头的最佳聚焦点较远,使激光头聚焦电路时刻处于高度对焦状态,长期下来会使激光头主件寿命大大缩短。通常我们比较容易碰到厚度小于1.2毫米的光盘,这都是做光盘的人偷工减料的结果;而“超厚”的光盘比较少见,一般会出现在正版软件或CD中。





对于厚度不够的光盘,我们只能给它贴上保护膜来增加其厚度,别无选择;对于“超厚”的光盘,我们只能用专门的“光盘抛光机”来打薄它。
(2)中心卡孔不标准的光盘损伤光驱
标准的CD-ROM盘片中心装卡孔为15毫米,如果该孔过小,光盘中心卡孔不能完全套入主轴电机夹,同样会导致光盘在被读取时,离激光头的最佳聚焦点较远,缩短激光头主件寿命,同时光盘也容易打滑;如果该孔过大,主轴电机夹不易夹住光盘,同样也会使光盘打滑。
对于中心卡孔过小的光盘,我们不能人为地扩大中心孔,因为手工很难把它修理得象原来一样圆,而且容易扩大过头。
(除非您有 铁与血 的刻蛋功底 呵呵。 )
(3)“光”的那一面(透明聚碳酸酯)被划伤的光盘,会大大缩短光驱寿命
从前面的图得知,光驱激光头的激光到达光盘的数据层后,将由反射层反射回来获取数据。如果透明聚碳酸酯被划花,激光就会在不平整的面发生不准确的“折射”或“漫反射”,不能准确地聚焦到数据层。这样,光驱会加大激光发射功率、增大聚焦电流反复聚焦来努力读取光盘数据,时间长了激光头的激光管很快会老化、聚焦电路也会被“累死”。
(4) 印刷有文字的这一面(漆保护层)划伤,即“透光” 的光盘,也会伤光驱
漆保护层被划伤,反光层会脱落,激光不能被准确地反射回来,返回错误的代码给光驱,光驱会误认为是聚焦不良,同样会加大激光发射功率、增大聚焦电流反复聚焦来努力读取光盘数据。效果同前。
(5)变形的光盘会严重威胁光驱的“生命”
这里说的变形是指光盘不平了,这样的光盘放入光驱,会发生如下结果:
A. 由于不平的缘故,导致光盘重心偏移,高速旋转会使光驱主轴电机轴受力巨大,容易使电机轴弯曲!后果你自己想象吧!
B. 由于不平的缘故,高速旋转的光盘会上下“波动”,容易发生光盘“打”激光头的事故!即激光聚焦透镜会被不平的光盘打歪或擦伤!
所以,请小心使用变形的光盘!!!
“打口”光盘,慎用!!!
什么叫“打口” 光盘? (小声地说) 就是那些走私过来,被海关用锯子批量“修理”的光盘。所以这些光盘基本上都有被锯过的缺口。很多人认为没有锯到数据区就大胆地使用这些光盘,因为他们知道光头是不会读到缺口那里的。但是啊,锯过的光盘的重心已不平衡了,导致旋转惯性变大,伤主轴电机啊!
如果锯到了数据区,又会怎样呢?锯过的缺口会有毛边,很容易打到激光头的透镜上,结果……





三、D版辨别和评价
过去网上流行的是mp3,音质么,大家也不在乎。现在网上都流行ape,许多朋友担心,我下载的会是D版么?万一是D版的,音质会很差么?
我买片子,有十几年的历史了,Z版、D版虽不多,但也都买过些。我在网上下载APE,也有两年的历史了,下载过许多片子,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音乐类型。而且,这里面我确认是D版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现在就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谢,对大家可能有所启迪。也希望这段文字能抛砖引玉,使我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D版唱片的界定
什么是D版唱片呢?
1、非法制作,没有任何版权的唱片,都属于D版唱片。包括通过某些渠道混入一些不很规范的正版市场的唱片(虽然上面照样有某某出版社,版号和防伪标志等)。
2、国内某些小出版社,通过一些手段,规避正规版权,蒙混过关出版的一些片子,我认为也应该归属D版。
在这里,我插个笑话,我曾经买过一张10元的小出版社出版的唱片,在上海某新华书店买的,那里不可能有第一条的那种D版片的。但拿回家一放,居然不是这个歌手的原唱,虽然模仿得比较像,但一听就能听出来了。你说他侵犯版权么,他说:我又没有用这个歌手的原唱。你说他欺骗消费者么?他说我又没写这是原唱的。晕啊,这是我亲身体验到“D版”。
3、还有一种特例:凡国内出版的,有正规引进手续、版权和出版手续,但网上许多朋友习惯称之为:“伪正版”。这种唱片最是良莠不齐,下面我们再慢慢讨论。
二、音乐类型和D版的关系
一般音乐,我们把它分为两大类(我想这种分类法不科学,但为了讨论方便,姑且为之吧):
1、流行音乐(包括中外流行歌曲,轻音乐,new age等)的D版相当比较多,因为听众广泛,买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学生和中低收入的占相当比例。这个类型的音乐的D版资源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价格低廉,一般每张才4元-5元,一般由有印制的正、反面的彩色封套,但没有CD盒。
2、古典类型的D版相对比较少,如果有,也是比较“耳熟能详”的曲目、指挥等的唱片比较多,比如“贝多芬”“卡拉扬”等等。冷僻的就不多见,因为做D版的怕卖不动。我发觉古典类型的D版,总体做工比比流行的好些,封套唱片印制也很漂亮,甚至某些唱片(如卡拉扬金碟系列)简直堪称D版的精品。
三、D版唱片的制作与质量
D版唱片,质量各不相同,其原因与制作很有关系。
我们能买到的唱片,不论Z版或D版,都是由许多不同地方出版,又有不同厂家压制的,因此即使是同样音乐的Z版,不同年代出版的或不是一个地方压片的,音质也会有区别,何况是D版的。因此唱片的制作对最终效果影响很大。
我曾购买过一些D版片,顺便与卖CD的小老板聊了一下,他说与出产地关系很大,某些地方出的,质量很好,音质也不错。而某些地方的,就很差。流行类的音乐,听说现在有某些D版商为了赶在Z版和其他D版商之前出,以抢占市场,不惜以0day-mp3略加修饰后灌片,真是混蛋透顶。
某些D版(包括某些“伪Z版”)为讨好买家,在一个专辑中多送几首不是本专辑的曲子,而且往往是这个歌手的有名歌曲,这种很常见。而Z版则较少有这种。
D版中的“精选片”也很多,甚至不是一个唱片公司的歌手都放在一起,这在Z版中是极少存在的。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识别。
D版制作商的水平,市场定位,硬件水平(基本投资),也影响到他的产品质量。
某些D版商是打“品牌”的,质量比较稳定,也有比较好的制作和生产设备,生产的产品很不错,都是数码编辑和制盘,如果你抓轨,会发现与Z版一样。数码复制确实可以做到100%准确,这是模拟技术无法比拟的。当然由于D版虽然能做到数码上一致,但使用的母盘刻制,压制的盘片,真空溅射金属的均匀性等等方面,与Z版仍有很大差距,那么在播放时,一般都能听出不同(除了您使用某些型号最新的顶级CD机。因为这种机子带有数码音频流重组技术,可以完美修复各种相位偏差的,播放这种D版可与Z版音质相同)。但某些D版商,并不重视“品牌”,使用模拟技术进行编辑,那就惨了,曲目间隙也变了,电平也不同了,音质更无保障。尤其是某些拼盘、大杂烩的片子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一个做唱片的压模,是有其压制寿命的,做Z版也好,D版也好,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有些D版商,吝啬得很,非要压到实在读不出了,才换压模。这样压到后面的那些片子,可读性很差,就严重影响音质了。从EAC抓轨来看,这些片子的读取质量也就很差。可喜的是,由于市场的制约,这种情况这两年有所改善。压制的片子的片基,对CD片的正常播放,也很有关系。好的片基,材质和厚度均匀,几何尺寸都在公差范围内,播放时很少有振动和抖晃,保证了良好的重放效果,但是这种片基价格较贵,D版商一般不太舍得多花这个钱,买的一般是比较差一些的片基。至于溅铝的设备和材料,也是与成本有关。溅铝不匀的CD片,反射率不均匀,那就麻烦了,CD机读取时候,伺服回路会不定地更改激光头的功率,会影响电源回路的功率,对于中、低档CD机,由于数码和模拟部分的电源并不完全独立,将直接影响对模拟回路、解码回路产生电源扰动。发烧友们都理解这种扰动对音质的危害。
再来说说令人最头疼的所谓“伪Z版”。国内出版公司皓若繁星,每年翻版出版的港台和国外各种音乐专辑多如牛毛,而且质量相差很大。同样是周杰伦的专辑,卖十几元的有,卖三十几元的有,卖五十几元的也有,太乱了。比较正规的,比如中唱,上海音像,广州白天鹅等,制作比较精良,选择的制片工厂也很正规,一般质量有保障,但价格偏高。而某些小出版社,往往质量很不稳定,有时会不错,有时一塌糊涂,另人望而生畏。但价格低廉却是他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这个方面我经验不足,讨论不深,还望有这方面经验的朋友多谈体会。
刚说了D版唱片的音质与制作关系很大,那么播放设备呢,同样影响很大。要注意,我们看相关的CD机评测,是没有哪位会评测CD机(哪怕是普及型的)对D版盘的播放能力的。如果说,我有两张盘,一张是Z版,一张是D版(或者是自己刻录的盘),而两张盘上数字信号完全相同,那么,他们的音质相差多少呢?这个绝对是很难量化的问题,但这恰恰又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而你拿这两张片子,到各个不同的CD机上去实际放一些,用一套比较好的音响系统听,那么定性的答案很明确:Z版的音质一般总会超过D版或自己刻录的。但定量方面,却会相差甚远。有的CD机播放D版或刻录片,音质很接近于Z版。有的却惨不忍听(尽管这台CD身价不菲,而且不一定越贵的机子表现越好)。这与CD机对各种片子的兼容性,设计理念等各方面都有关系。如果您没有在多台不同的CD机上播放过各种不同的Z版和D版片前,最好不要对D版(包括刻录片)的音质主观地下结论性的意见:“D版的音质是完全不能听的”,或是相反。(所以我也不敢下这个结论)。





四、如何辨识D版
歌中唱“给我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那D版唱片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歌词错了?没错,那是mp3man把歌词改了哦。
既然是D版,就像杀人凶手,即使手段再高明,但总会在作案现场留下些蛛丝马迹的。让我们来看看有那些证据可以证明这个唱片或者下载的Ape是D版的吧
我们下载的Ape,到底是不是Z版,大家都很关心,但是下载又不同于买碟,许多方面的信息别丢失了。信息越少,判断就越困难。但是,毕竟还有部分信息,还是可以识别一下的。
某个专辑,有其特定的信息。比如:曲目数量和内容,唱片公司,唱片编号,商品条形码,封套,内插页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
国外唱片习惯都在唱片上附有商品条形码(UPC或EAN码),比如:63年版的卡拉扬-贝多芬交响全集的第一张唱片,它的UPC码,被EAC抓轨时记录在CUE文件中了(抓轨时需打开相关选项),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CATALOG 0028942903722
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编码:
通过网络查询,该唱片是DG出品,编号:429 036-2,UPC是2894290362,其中0289是德国DG公司的编号,429036是专辑代号,因为是5张片,专辑的第一张就加1,也就是429037,与上面的CATALOG相符合。后面的2一般表示CD片,再后面的2一般表示第2版或第二批压制,但有例外的用法。前面不足的位数以0填充。因此该片UPC码完全符合。
我国1992年开始实施ISRC国际标准录音编码(ISO1986年颁布;国标:GB 13396-92),凡国内正规出版的任何出版物,都必须向国家或地方新闻出版署申请ISRC码(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 number),这个码由5个字符加7个阿拉伯数字构成,分5个部分:前2位是国家码,中国就是CN、接下来3位是出版者码;每个出版商都有自己固定的代码;再后面2位是录制年码,比如98就代表1998年;然后就是3位记录码,这个记录码就代表某个专辑。后面是记录项码,表示该专辑中的某个曲目,对于专辑本身来说,就是00;斜杠后面第一位,是记录类型代码,A表示音频记录,V表示视频记录;小数点后面2位是学科分类代码,J6表示音像类。一般的音乐CD,基本都是A.J6。每个专辑的ISRC码也是绝不重复的。举个例子看:黑鸭子-岁月如歌-经典校园民谣,它的ISRC码如下:“ISRC CN-A23-03-317-00/A.J6”其中:A23就是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03表示2003年出版,317就是这个片子的编号。由于这个编码,每个唱片都具有唯一性,因此可以作为是否Z版的证据。同时,大陆和港台在唱片上都印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也可作为参考,具体就不罗嗦了,各位可以到相关网页上查询。许多Z版唱片上每个曲目都有ISRC码的信息,那就更有参考作用了。
上面讲的这些编码就是唱片的身份证,可以到网络上检索来验证该唱片是否Z版。如果封套中条形码/ISRC码,或CUE文件中的CATALOG与该片不符,那就值得怀疑了。
由于抓取UPC/ISRC码,会延长抓轨时间,因而我们看到不少APE的专辑,并没有这些信息,往往是EAC“抓轨时读取UPC/ISRC码”选项未打开。所以,没有这些信息,也不能作为D版的依据。不过个人认为,大家抓取Z版片时,最好还是打开该选项。还有种情况,D版完全按照Z版数码复制的,那么这些信息也是有的。但我认为,如果有这些信息的话,那基本属于“精品”D版,是完全按照z版数码复制制作的,一般音质不错,而且抓成WAV后,甚至也会与Z版无区别。当然如果碰到作伪高手,先把cue文件给篡改了,那就难以辨别了。
最后就是封套的事情了,看封套的大图,往往也是分辨Z/D的重要手段。网上能查阅封套的图片,作为参照;封套上有条形码等许多重要信息可以参考。但是遗憾的是,有大幅清晰图片的APE专辑,占的比例不多,许多都是网上找到的小图,或者是模糊不清的DC(甚至怀疑是网眼)照的图片。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幅图片需要扫描仪,也比较麻烦,许多朋友没有或嫌麻烦。反之网络上有图片,随便弄个大家看得到就是了。还有就是片子是图书馆等处借的,不好意思拿出来。当然也不能排除拿了D版偷偷冒Z版的,当然不敢传大图了。
有了大图就准了吗?也不能轻易下结论。许多网站提供清晰度不错的大图以供欣赏,尤其是国外流行音乐,据我的经验,大约有70%的流行歌曲专辑可以获得大图。那些大图也可能被人利用。所以还要仔细核对大图中的信息与唱片是否完全一致。
最后,就是看上传者自己在上传帖子写的信息了。从心理学角度看,传Z版片的往往神气十足,会比较详细地写专辑的各种细节内容。而传D版的往往一笔带过,尽量避免细节的描绘。但是这只是一般情况,当然也有例外的。
五、对D版唱片的个人看法
写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我还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我不把D版“一棍子打死”,某些D版唱片音质确实不错,与Z版差异不大,而且抓轨后制作的Ape甚至与原版片相同,那些D版还是很不错的,还是值得收藏的。因此我对D版,首先是听一下音质再作取舍的。某些朋友对D版有一种绝对反对的态度,我个人持保留意见。其次,我也认为,以D版冒充Z版来获取积分、声望,弄得D版Ape到处飞的人,到是确实应该将他“一棍子打死”算了。
 楼主| 无恒 发表于 2016-1-8 08:51:27
本帖最后由 无恒 于 2016-1-8 08:57 编辑


Ⅱ.音频格式
常用名词介绍
(名词解释:比特率 / 采样率)
有损音频格式音质排名
音乐格式资料
MIDI、WAV、MPEG、MP3、WMA、MPC、OGG、RealMedia(RA/RM/RAM)、QuickTime(MOV)、AIFF(AIF/AIFF)、Audio(AU)、Voice(VOC)、Module(MOD、S3M、XM、MTM、FAR、KAR、IT)
关于APE与FLAC
先介绍一些常用名词:
【比特率】这个词有多种翻译,比如码率等,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少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比特率与音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质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翻转。
VBR(Variable Bitrate)动态比特率 也就是没有固定的比特率,压缩软件在压缩时根据音频数据即时确定使用什么比特率,这是以质量为前提兼顾文件大小的方式,推荐编码模式;
ABR(A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 是VBR的一种插值参数。LAME针对CBR不佳的文件体积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点独创了这种编码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内,以每50帧(30帧约1秒)为一段,低频和不敏感频率使用相对低的流量,高频和大动态表现时使用高流量,可以做为VBR和CBR的一种折衷选择。
CBR(Constant Bitrate),常数比特率 指文件从头到尾都是一种位速率。相对于VBR和ABR来讲,它压缩出来的文件体积很大,而且音质相对于VBR和ABR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采样率】是指在数字录音时,单位时间内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的次数.它以赫兹(HZ)或千赫兹(KHZ)为单位.通常来说,采样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对声音采样的次数就越多,这样音质就越好.MP3音乐的采样率一般是44.1KHZ,即每秒要对声音进行44100次分析,记录下每次分析之间的差别.采样越高,获得的声音信息也就越完整.如果要对频率范围在20---20000HZ之间的声音信息进行正确采样,声音必须按不低于40000HZ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降低声音文件的采样率,文件的体积会减小,但声音的失真现象也会越明显.因此,采样率涉及到如何协调声音文件的体积与声音的比例关系。
几种音频的采样率
采样率 质量级别 用途
48KHZ 演播质量 数字媒体上的声音或音乐
44.1KHZ CD质量 高保真声音或音乐
32KHZ 接近CD质量 数字摄像机音频
22.05KHZ FM收音质量 短的高质量音乐片断
11KHZ 可接受的音乐 长音乐片断
5KHZ 可接受的话音 简单的声音,电话
有损音频格式音质排名
摘自“DIY HIFI FOR PC--进阶指引 6.39”,附件中以上传,分段压缩,截图是该教程目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在最佳编码器版本、最佳编码参数的情况下:
<64kbps (不分先后)AAC--Ogg--WMA9--Real--MP3pro
64kbps NERO He AAC--Mp3pro--OGG--WMA9--Real--Quicktime AAC
128kbps OGG--Quicktime AAC--MPC--Apple iTunes AAC--Lame mp3--WMA9 Std--Sony Atrac3 132kbps(MD的)
128>~160kbps OGG或AAC--MPC
>170kbps MPC--AAC或Lame mp3
注意
1、部分根据国外顶级音频论坛发烧友盲听结果排出,九成没错。
2、只是大概率音质排名,所以可能出现排名后者压的某首曲比排名前者音质好。
3、编码时选择的kbps可能不是最终的总平均kbps,这里只是编码时选择的kbps。
4、真正支持Mp3pro播放的软件是要授权费的。
5、VQF、mp1、mp2等淘汰格式请忘了吧。
 楼主| 无恒 发表于 2016-1-8 08:51:43
本帖最后由 无恒 于 2016-1-8 08:58 编辑

音乐格式资料
音乐格式五花八门,多如牛毛,但不外乎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音乐指令文件(如MIDI),一般由音乐创作软件制作而成,它实质上是一种音乐演奏的命令,不包括具体的声音数据,故文件很小;
另一类为声音文件,是通过录音设备录制的原始声音,其实质上是一种二进制的采样数据,故文件较大。
从播放形式上,声音文件还可以分为“音频流”和“非音频流”两种,前者能够一边下载一边收听,比如“.WMA”、“.RA”、“.MOV”等,后者则不能。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全部下载到自己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技术。
下面,将各种音乐文件的格式收集整理如下:
MIDI是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英文缩写,是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MIDI规范由美、日几家著名电子乐器厂商于1983年共同制定,目的是解决各种电子乐器间存在的兼容性问题。MIDI规范不仅定义了电脑音乐程序、音乐合成器及其它电子音乐设备交换音乐信号的方式,而且还规定了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与电脑连接的电缆和硬件及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协议,可用于为不同乐器创建数字声音,能很容易地模拟钢琴、小提琴等传统乐器的声音。MIDI本身并不能发出声音,它是一个协议,只包含用于产生特定声音的指令,而这些指令则包括调用何种MIDI设备的音色、声音的强弱及持续的时间等。电脑把这些指令交由声卡去合成相应的声音(如依指令发出钢琴声或小提琴声等)。最初,因为不同MIDI设备的乐器音色排列方法不一,所以会造成同一MIDI文件在不同的设备上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放音效果(比如一个钢琴音色的MIDI文件,在不同设备上播放时会变成小提琴或者小号的音色)。为避免出现这种混乱情况,GM(General MIDI,通用MIDI)标准被提出并得到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支持,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它规定了前128种常用乐器音色的编排方式,例如1号是钢琴、66号是萨克斯管等等。GM标准还描述了成为GM兼容格式的硬件设备应具有的其它特征,如GM标准音源同时发音数不少于24,MIDI通道为16,第10通道为打击乐声部等等,它实际上是对MIDI规范的补充。 Roland公司提出的GS标准在兼容GM标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它提供比GM标准数量更多的打击乐器组和更多的特殊音效。GS标准具有广泛的软硬件适应性,包括声卡、音乐爱好者的娱乐乐器到专业音乐器材等。后来,Yamaha公司又提出了基于GM标准的XG标准。相对于保存真实采样数据的声音文件,MIDI文件显得更加紧凑,其文件的大小要比WAV文件小得多——一分钟的WAV文件约要占用10MB的硬盘空间,而一分钟的MIDI却只有区区的3.4KB。现在,MIDI已经成为电脑音乐的代名词。电脑播放MIDI文件时, 有两种方法合成声音: FM合成和波表合成。FM合成是通过多个频率的声音混合来模拟乐器的声音;波表合成是将乐器的声音样本存储在声卡波形表中,播放时从波形表中取出来产生声音。采用波表合成技术可以产生更逼真的声音。MIDI文件有几个变通的格式,其中CMF文件是随声卡一起使用的音乐文件,与MIDI文件非常相似,只是文件头略有差别;另一种MIDI文件是Windows使用的RIFF文件的一种子格式,称为RMID,扩展名为RMI。
WAV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WAV声音文件格式,是如今电脑上最为常见的声音文件格式,它符合RIFF(Resource Interchange File Format)文件规范,用于保存Windows平台的音频信息资源,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所广泛支持。Wave格式支持MSADPCM、CCITTALaw、CCITT μ Law和其它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但其缺点是文件体积较大(一分钟44kHZ、16bit Stereo的WAV文件约要占用10MB左右的硬盘空间),所以不适合长时间记录。
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活动图像专家组)代表的是MPEG活动影音压缩标准,MPEG音频文件指的是MPEG标准中的声音部分,即MPEG音频层(MPEG Audio Layer)。MPEG音频文件根据压缩质量和编码复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层(MPEG Audio Layer 1/2/3),分别与MP1、MP2和MP3这三种声音文件相对应。MPEG音频编码具有很高的压缩率,MP1和MP2的压缩率分别为4∶1和6∶1~8∶1,而MP3的压缩率则高达10∶1~12∶1,也就是说一分钟CD音质的音乐,未经压缩需要10MB存储空间,而经过MP3压缩编码后只有1MB左右,同时其音质基本保持不失真。因此,目前Internet上的音乐格式以MP3最为常见。MP3为降低声音失真采取了名为“感官编码技术”的编码算法:编码时先对音频文件进行频谱分析,然后用过滤器滤掉噪音电平,接着通过量化的方式将剩下的每一位打散排列,最后形成具有较高压缩比的MP3文件,并使压缩后的文件在回放时能够达到比较接近原音源的声音效果。虽然它是一种有损压缩,但是它的最大优势是以极小的声音失真换来了较高的压缩比。
流式音频:RealMedia(RA/RM/RAM)
RealMedia采用的是RealNetworks公司自己开发的Real G2 Codec,它具有很多先进的设计,例如,SVT(Scalable Video Technology),该技术可以让速度较慢的电脑不需要解开所有的原始图像数据也能流畅观看节目;双向编码(Two-Encoding)技术类似于VBR,它可通过预先扫描整个影片,根据带宽的限制选择最优化压缩码率。RealMedia音频部分采用的是RealAudio,它具有21种编码方式,可实现声音在单声道、立体声音乐不同速率下的压缩。
流式音频:QuickTime(MOV)
QuickTimeApple的QuickTime是最早的视频工业标准,在1999年发布的QuickTime 4.0版本后开始支持真正的实时播放,其格式为“.mov”。它的视频压缩部分采用Sorenson Video技术,该技术支持VBR(Variable Bit Rat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态码率,它可以动态地分配带宽以尽可能小的文件获得最好的播放效果,并能使在解压缩时获得平滑流畅的画面。音频部分QuickTime采用一种名为QDesiglMusic的技术,据说是一种比MP3更好的音频流技术。
VQF即TwinVQ(Transform-domain Weighted Interleave Vector Quantization),是由NTT(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与Yamaha共同开发的一种音频压缩技术。VQF的音频压缩率比标准的MPEG音频压缩率高出近一倍,可以达到18:1左右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把一首4分钟的歌曲(WAV文件)压成MP3,大约需要4MB左右的硬盘空间,而同一首歌曲,如果使用VQF音频压缩技术的话,那只需要2MB左右的硬盘空间。因此,在音频压缩率方面,MP3和RA都不是VQF的对手。 如此之高的压缩率是否会影响音质呢?实际聆听的结果告诉我们——不会。当VQF以44KHz、80kbit/s的音频采样率压缩音乐时,它的音质优于44KHz、128kbit/s的MP3,当VQF以44KHz、96kbit/s的频率压缩时,它的音质几乎等于44KHz、256kbit/s的MP3!经SoundVQ压缩后的音频文件在进行回放效果试听时,几乎没有人能听出它与原音频文件的差异。
 楼主| 无恒 发表于 2016-1-8 08:52:00
本帖最后由 无恒 于 2016-1-8 08:58 编辑

AIFF(AIF/AIFF)
AIFF是音频交换文件格式(Audio Interchange File Format)的英文缩写,是Apple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台及其应用程序所支持,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中的LiveAudio也支持AIFF格式,SGI及其它专业音频软件包也同样支持AIFF格式。AIFF支持ACE2、ACE8、MAC3和MAC6压缩,支持16位44.1kHz立体声。
Audio(AU)
Audio文件是Sun微系统公司推出的一种经过压缩的数字声音格式。AU文件原先是UNIX操作系统下的数字声音文件。由于早期Internet上的Web服务器主要是基于UNIX的,所以.AU格式的文件在如今的Internet中也是常用的声音文件格式,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中的LiveAudio也支持Audio格式的声音文件。
Voice(VOC)
Voice文件是新加坡著名的多媒体公司Creative Labs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多用于保存Creative Sound Blaster系列声卡所采集的声音数据,被Windows平台和DOS平台所支持,支持CCITTA Law和CCITTμLaw等压缩算法。在DOS程序和游戏中常会遇到这种文件,它是随声卡一起产生的数字声音文件,它与WAV文件的结构相似,可以通过一些工具软件方便地互相转换。
Module(MOD、S3M、XM、MTM、FAR、KAR、IT)
模块(Module)格式同时具有MIDI与数字音频的共同特性——既包括如何演奏乐器的指令,又保存了数字声音信号的采样数据。因此,其声音回放质量对音频硬件的依赖性较小,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机器上可以获得基本相似的声音回放质量。模块文件根据不同的编码方法有MOD、S3M、XM、MTM、FAR、KAR、IT等多种不同格式。
2、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区别
以mp3格式为例:简单来说编码器就是(wav->mp3),解码器就是(mp3->wav)。Wav属于原始音频文件,要利用其做中转站,如刻CD、抓取CD、格式之间的转换。
如果你用的是苹果机,可以到官方网站找找有没有相应的编码器、解码器。
3、编码算法复杂度低=编码运算量小=编码快=硬件设备技术上容易支持编码(如移动音频播放设备能把录音保存成mp3格式),反之亦然。
解码算法复杂度低=解码运算量小=解码快=硬件设备技术上容易支持播放,反之亦然。
4、什么是外齤挂?
以图形界面(而非dos命令行)操作编码器、解码器的程序,推荐!
5、编码器推荐参数
关于APE与FLAC
(摘自“DIY HiFi for PC进阶指引”)
两者都为无损音频压缩格式。
文件大小:FLAC稍大
推荐设置下的编码速度:FLAC慢很多。
解压速度:APE慢很多。
硬件设备支持:FLAC占绝对优势。
播放容错度:APE损坏只有极少量播放软件(我只见到WINAMP)支持,FLAC轻易跳过错误部分。
解压容错度(最致命的问题):APE损坏整首歌曲无法解压,FLAC损坏可去除错误部分轻易解压(如果错误很少,跳过一下听觉是可以忍受的)。
文件损坏是确实存在的(一般音乐网站上下载回来mp3不少是损坏的),上传(应该是最容易出现错误)、下载(最少出现错误,但上传的有错下载再好也没用)、代理下载、病毒破坏等都有可能导致文件损坏。没遇到只是因为你接触的不够多。
这里并不是要求大家要把APE怎样,而是推荐不再新压制APE格式。
无损音频压缩格式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转引自美丽元素论坛(www.b-factors.com)作者:Superguest
以下文章是本人熬夜从FLAC官方网站翻译下来的,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对这种在国外已经替代APE的优秀格式有所了解。
FLAC代表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 免费的无损音频压缩 。
简而言之,FLAC与MP3相仿,但是是无损压缩的,也就是说音频以FLAC方式压缩不会丢失任何信息。这种压缩与Zip的方式类似,但是FLAC将给你更大的压缩比率,因为FLAC是专门针对音频的特点设计的压缩方式,并且你可以使用播放器播放FLAC压缩的文件,就象通常播放你的MP3文件一样(现在已经有许多汽齤车播放器和家用音响设备支持FLAC,在FLAC的网站上你可以找到这些设备厂家的连接)。
FLAC是免费的并且支持大多数的操作系统 ,包括Windows, "unix" (Linux, *BSD, Solaris, OS X, IRIX), BeOS, OS/2, 和Amiga。并且FLAC提供了在开发工具autotools, MSVC, Watcom C, 和Project Builder上的build系统。
FLAC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流的格式
以库的形式提供的参考编码器和解码器
flac, 一个以命令行方式工作的可以编解码FLAC文件的程序(译注:有些象Lame吧?)
metaflac, 以命令行方式工作的FLAC文件的metadata编辑器
不同音频播放器的输入插件
我们所说的“FLAC是免费的”不仅仅意味着你可以不花钱而得到它。更重要的是FLAC的文件格式是对公众完全开放的,你可以以任何目的使用它(FLAC 项目只保留维护 FLAC 格式规格和确认兼容特性的权利),FLAC的文件格式和编码/解码的实现方式都不受任何已知专利的限制。还有,所有的源代码都在开放源代码的授权方式下可以得到。
FLAC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开放和免费的无损音频压缩格式 。
FLAC的特性:
无损失压缩: 被编码的音频(PCM)数据没有任何信息损失,解码输出的音频与编码器的输入的每一个字节都是一样的。每个数据帧都有一个当前帧的 16-bit CRC 校验码,用于监测数据传输错误。对整段音频数据,在文件头中还保存有一个针对原始未压缩音频数据的MD5标记,用于在解码和测试时对数据进行校验。
快速: FLAC更看重解码的速度。解码只需要整数运算,并且相对于大多数编码方式而言,对计算速度要求很低。在很普通的硬件上就可以轻松实现实时解码。
 楼主| 无恒 发表于 2016-1-8 08:59:14

硬件支持: 由于FLAC提供了免费的解码范例,而且解码的复杂程度低,所以FLAC是目前唯一获得硬件支持的无损压缩编码。
可以流化: FLAC的每个数据帧都包含了解码所需的全部信息。解码当前帧无需参照它前面或后面的数据帧。FLAC使用了同步代码和CRC(类似于MPEG等编码格式),这样解码器在数据流中跳跃定齤位时可以有最小的时间延迟。
可以定齤位: FLAC支持快速采样精确定齤位。这不仅对于播放有益,更使得FLAC文件便于编辑。
富于弹性的metadata: 可以定义和实现新类型的metadata数据块,而不会影响旧的数据流和解码器的使用。目前已有的metadata类型包括tag,cue表,和定齤位表。已经注册的应用程序可以定义自己专用的metadata类型(译注:这一点与MIDI标准相似)。
非常适合于存档应用: FLAC是一个开放的编码格式,并且没有任何数据的损失,你可以将它转换为你需要的任何其他格式。除了每个数据帧的CRC和MD5标记对数据完整性的保障,flac(译注:FLAC项目提供的命令行方式编码工具)还提供了一个verify(校验)选项,当使用该选项进行编码的时候,编码的同时就会立即对已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并与原始输入数据进行比较,一旦发现不同就会退出并且报警提示。(译者:怎么样,这样压缩出来的东西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便于对CD进行备份: FLAC有一个“cue表”metadata数据块用于保存CD的内容列表和所有音轨的索引点。你可以将一张CD保存到一个单一文件,并导入CD的cue表格,这样一个FLAC文件就可以完整地记录整张CD的全部信息。当你的原来的CD损坏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个文件恢复出与原来一模一样的CD副本。
抗损伤: 由于FLAC的帧结构,使得一旦发生数据流的损坏,损失会被限制在受损伤的数据帧之内。一般只是会丢失很短的一个片段。而很多其他无损音频压缩格式在遇到损伤的时候,一个损伤就会造成后面所有数据的丢失。
FLAC不具有的特性:
数据缩水。FLAC是专门并且仅仅为无损压缩而设计的,您可以选用许多其他优秀的有损压缩方式如Vorbis, MPC, 和MP3(LAME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开放源代码的实现)。
SDMI(例如cetera)兼容。FLAC不准备支持任何复制保护方法,实际上这些手段最终都是在浪费数据。(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所有这些手段最终都被证明是无效的,所以也可以说FLAC把这些无用数据压缩到了零!)当然我们不能阻止某些人利用专用的metablock进行复制保护,但是他们的保护只会在他们自己解码产品上有效,其他解码器会跳过这些专门的metablock的。

Ⅲ.C D 抓轨
在这个帖子中,您将了解到:
用EAC抓取CD音轨的的方法(包括EAC的设置、整盘镜像抓取并生成CUE文件、单轨抓取)
附录包括:EAC参数设置详解(摘自EAC圣经)、ASPI 简介与正确装法、EAC的认识误区及对EAC的批判
写在前面的话:
关于EAC,抓轨,以及刻录,我都是来伊美姬之后才学会的,而且,手上的资料除了EAC圣经,基本上都来自伊美姬网友们的介绍,我也是边整理边学习,只是在做图方面下了些功夫,以方便大家浏览。
说起来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网友的智慧和汗水,具体那些资料引自哪里我就没有办法一一说明了,请大家原谅!这次整理让我自己也学到了许多新的东东,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也得到纠正,现在形成的这些个文件目前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疏漏和错误不可避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三次整理说明:
这次整理改动不大,主要是做得好看些,方便大家浏览,以前图片不够清晰,这一次图片也会逐渐更新。


下载Monkey Audio 3.99F:http://www.monkeysaudio.com/files/MAC_399F.exe
安装完 Monkey's Audio 后,建议将 mac.exe 拷贝到 C:\windows\command (Windows 9x/ME) 或 C:\winnt\system32 (windows NT/2k/XP)。这样当使用命令行时不必重定位到 Monkey's Audio 的目录。
2、下载EAC
目前的最新版是:Exact Audio Copy V0.95 Beta 1,解压缩到你指定的硬盘和文件夹里。
EAC官方网站:http://www.exactaudiocopy.de/
EAC技术论坛:http://www.digital-inn.de/forumdisplay.php?forumid=14
注意:XP下VIA威盛VIA IDE Accelerator Driver驱动1.20b(2005年2月12日发布)和EAC有冲突,装上该驱动后运行EAC就蓝屏重启。
3、为EAC安装外部接口。有两种方法,推荐用第二种:
(1)把已经在硬盘上安装过的NERO文件夹里的WNASPI32.DLL这个文件(通常在C:PROGRAM FILES/AHEAD/NERO下)复制到EAC的安装文件夹下。(这一步可以通过安装ASPI驱动实现,可解决多数不兼容问题)
(2)步骤如下:
http://www.adaptec.com下载了 ... ptec-aspi_471a2.exe
解压后可以先运行aspichk,检查aspi驱动程序安装情况(如下图),如未安装则继续
运行aspinst 安装(注意,不是运行install 那个文件),安装成功后点“Reboot”重启。
再运行aspichk检查,显示已安装ASPI驱动。
这时,在C:\WINDOWS\system32下有一个wnaspi32.dll文件,这就是ADAPTEC为WIN2000(包括XP)开发的新的ASPI驱动,它和NERO的ASPI驱动大小明显不同。
把这个文件拷贝到EAC的路径下,这一步很重要。
再启动EAC,发现EAC已经自动选择合适的ASPI驱动接口(一般是外部接口),而且能够识别你的光驱。
4、准备工具:
你要压制的CD(普通的CD)、
刮的最花(或难读)的CD(不是数据光盘)、
你的CD里世界最闻名的原版CD(或者EAC测试碟,后面有详细介绍)。
最后者可以没有,当然以后能补齐最好。
5、系统优化相关设置:
打开硬盘、光驱的DMA,大幅度增加两者速度,
设置前请确保你的主板驱动是最新稳定版。
win98下,如图2:
winxp下,全部IDE通道选成“DMA(若可用)”:。
 楼主| 无恒 发表于 2016-1-8 09:00:16
第二部分、EAC设置
打开EAC,会出现配置向导,点取消,我们直接进去设置。
如图,“EAC”会有如下设置项:
EAC选项 / 驱动器选项 / 压缩选项 / freedb/数据库选项 / WAV编辑器选项。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配置向导里面先进行部分设置,很简单,我们这里就不作过多描述,只是有一点需要提一下,EAC容易与虚拟光驱软件发生兼容冲突,看到有的文章提到在配置向导里面EAC会自动识别系统的光盘驱动器,在这里面把虚拟光驱去掉勾选即可,此方法尚未检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
一、EAC选项
“抓取”项和“常规”项,没什么好说的,如图5:
“工具”选项、“标准化”选项、“文件名”选项,如图6:
“工具”选项中把“创建CUE文件时使用CDTEXT信息”也选上(图中没有标出),否则抓出来的APE文件的CUE中不会包含音轨的曲目信息
“标准化”选项--如果想抓出来的CD是原汁原味的,那标准化选项就不要理它,简单来说这个选项是改变音轨音量的。
“文件名”选项比较灵活,标题和编号是必需的,其他的自己设置,甚至可以加上自己的名字。
选上“使用多艺术佳命名方案”填入:%Y [%C]\%A - %T
填好后去掉“使用多艺术佳命名方案”选项。
注意这里只有年份,按《Diy HiFi for PC进阶指引》里的推荐的命名方式,尽量再加上月份。方法:压制CD完成后修改文件夹命名,加上月份。例:陈奕迅 - 2001_11 [The Easy Ride]
“视听”“目录”“刻录”这几个选项无关紧要,无须理会,这里要说说接口选项,按照前面准备工作第三步的方法,我们可以为EAC安装外部接口,我发现的问题在于:
用第二种方法安装aspi 驱动程序后,EAC自动转向外部接口,但是抓轨出来看日志显示的仍是本地接口,不知如何解释。不过安装这个驱动确实能够解决EAC在刻录CD时的奇怪故障,比如,刻录结束区段卡住不动,系统完全死机,但刻出来的CD却能够读(据说最后一首播放完后无法回复到第一首,仍在继续读盘——这一点也是道听途说,未经验证)

二、驱动器选项
“抓取模式”选项--放入刮的最花(或难读)的CD,然后按照箭头操作。如图进行抓取模式的设定。(注意,也许你的驱动器能够自动找回C2 错误,但是极少有CD有C2 错误,这一项最好不要勾选,可以提高抓轨的速度,关于这一点要感谢JAZZKING兄的指点)
“驱动器”选项--放入普通的CD。然后:“驱动器”——“现在自动检测读取指令”。电脑会准确的为你选择出你的驱动器适合哪种读取指令,完成后,把“抓取之前先转动驱动器”选上。
“偏移/速度”选项
这个环节很重要,就是要测定你驱动器的读取偏移值,以前很多建议EAC使用教程一贯的说法是使用一张偏移测试CD就可以,其实这是不够的.
首先必须讲一讲EAC的偏移测试CD.我们知道偏移值有写入偏移和读取偏移,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刻录机的写入偏移值,你就无法得到测试绝对读取偏移校正值的测试CD,当写入偏移值为0的时候,我的得到的只是一张读写组合偏移值.下面具体讲:
首先必须知道:
(读取、写入或读取组合)偏移值=负的(读取、写入或读取组合)读取偏移校正值
比如,你的读取或者写入偏移值为+96,那么,校正值就是-96
读取偏移值的测定
这个不能用在写入值为0的时候制作的测试CD来测,需要用多张EAC认可的参照CD来测.什么是参照CD?下面引用EAC圣经原文来说明:”确定一台驱动器的真正的偏移是很困难的,但 Andre Wiethoff (EAC 的作者)还是设法确定出了 Plextor UltraPlex 32TS 的偏移。一旦某个驱动器的偏移已知后,Andre 用这个驱动器做出收录在 EAC 里的参照 CD 列表。如果你拥有列表中有的 CD 的话,你就有可能仅点几下鼠标就能确定出 read offset。EAC 将从你的 CD 中抓取的一小段音乐数据和 EAC 中收录的参照值作比较。这样 EAC 可计算出你的刻录机的 read offset。”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要确定读取偏移,必须找到这许参照CD,这个比较痛苦,因为你要对着EAC提供的参照CD表单购买,并且一张参照CD并不足以保证你可以测得正确的偏置值,你应该至少是用两张不同的CD,而且至少两次得到相同的的读取偏移值。测出来的这个值实际上是读取偏移校正值,真正的读取偏移值是这个值的负值!
写入偏移值的测定
先在写入偏移校正为0的情况下刻录测试CD,用这张测试CD测出读些组合偏移校正值,然后可用公式计算写入偏移值:
写入偏移值=读些组合偏移校正值-读取偏移校正值
而写入偏移校正值即写入偏移值的负值!
EAC的主页上有常用光驱的偏移之值
“间隙检测”选项
这个选项是选择测试音轨间间隙的方法和精确度,如图,检测精确度选“安全”就好(实际上是设定EAC 检测间隙的次数,“不精确”只读取一次,“安全”和“精确”会多次定位间隙值),然后三种检测方法依次试验,先选A,然后按F4(检测音轨间隙的快捷键,或者在EAC主界面上“操作”――“检测间隙”),如果能顺利检测完间隙那就没问题;如果不行,换方法B,还不行换C,还不行?……,寒……
三种方法中,A 最快,C 最慢。但并非所有的驱动器在 A 方法下正常工作。注意:三种方法不存在质量上的差别。

三、压缩选项
可以使用EAC自身的压缩功能,也可以使用外部压缩程序,如Monkey's Audio、Lame等
第二张图中,“使用外部压缩程序”这一选项勾选了,才能对这一部分进行设置(这时候“波形”选项则无法设置,也就是说这两个部分你只要用一个就够了,一般说来都是使用外部压缩程序)
关于附加命令行,这个我不会编写,似乎作用也不大,略过不表。
如果压缩MP3和其他格式,同样需要相应的编码程序,并且为EAC指明编码程序的路径
以压缩MP3为例:
“压缩程序及路径”填入MP3编码器lame.exe(3.90.3版本)文件所在的位置。
“附加命令行选项”推荐填入: --alt-preset extreme
适合放入mp3播放机,牺牲些音质文件更小的,可用:--alt-preset standard
“偏移”和“ID3标签”
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有一点,这里的偏移值只是针对有损编码软件,比如压缩解压缩MP3常用的的LAME,压缩APE的话,这一项不需理会。(前面选用LAME或别的有损压缩程序的话,这里只需点检测便宜就可以得到该程序的偏移值)


四、其他
--Freedb/数据库选项――
在Freedb中按格式填一个邮件地址即可,(这个不填的话,你的CD就无法从网上Freedb数据库获得CD信息)其它两项很少用到。
补充一点,realone的CD数据库要比EAC的freedb数据库拥有的数据多,对于在freedb中找不到的CD,可以打开realone,试试能否在realone的数据库中找到,如果找到了,realone会向一个叫cdplayer.ini的文件中写入该CD的资料,这时打开EAC,在“获取CD信息”中选择“从CDplayer.ini”,你就可以看到曲目啊,CD Title啊什么的就出来了,不用输入了,是不是很方便,弄完后不要忘记向freedb递交信息。
另外,下载下来的CUE,有的没有曲目信息,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FOOBAR从freedb数据库获取CD信息,详细方法我们将在FOOBAR部分讲。
――WAV编辑器选项――
没啥用,用他的默认值就可以了,不消理会太多!
好了,全部设置完成了,是不是有点麻烦,现在可以把设置信息保存起来,以后要是不设丢失的时候可以直接载入,不用再一项项设置了:

第三部分、C D 抓轨
把要抓的CD放进光驱,EAC会自动从网上连接Freedb数据库查找调用CD信息,如果找不到就只能显示Track01、02……
一、整张抓取镜像:
如图,选“未压缩”直接抓取成WAV格式,选“压缩”是EAC通过压缩程序压缩成你想要的格式(这就看你在“压缩选项”里面的“外部压缩程序”里面是如何设置的了。
按照我们前面的设置,EAC抓取完成后会自动调用猴子把抓出来的WAV文件压成APE文件,并删除WAV文件。)
二、单轨抓取
刚才是整张抓取,如果只抓一首歌或者其中几首怎么办,很简单,选择你所要抓取的音轨,点“操作”——“抓取所选音轨”就可以了(点Ctrl 键可以复选)。
或者,在要抓取的音轨上右键,其它和整张抓镜像一样。
EAC圣经内容略过

★关于EAC的认识误区及浅谈EAC的可行性★
一、关于安全模式
1、EAC是无损抓轨?
目前没有一种抓轨软件能对音频CD进行无损抓轨,这是CDA光碟红皮书规范下数据的储存方式与纠错机制决定的, EAC当然也不能例外。EAC的工作原理是对指定曲目进行多次抓取进行校验以保证最小的误码率。但并不能说绝对是无误码。当碟片物理质量恶劣到一定程度,个人实验结果,当安全抓轨质量低于99.5%,也会产生误码。
2、EAC安全模式比暴发模式纠错能力强?
抓轨是一个PCM——WAV的过程,音频CD的PCM数字格式与微软的PCM WAV在对应上完全是规范化的,在技术上也是完全公开的,任何抓轨软件都是遵循同一方式与准则,这相当于所有PC机都向IBM兼容一样,任何抓取模式都要完成规定的所有步骤的,都要进行规定的纠错操作的,不存在“越级”的情况发生。安全模式与暴发模式及NERO、EASYCD等软件在抓轨方式上也并没有什么两样。安全模式的优点只是多了校验的机会,没有更精准的提取或“超强纠错”之说。
3、安全模式慢工出细活,暴发模式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正因为CD抓轨是一个规范化的工作,所以如果我们不是强制将EAC的抓轨定在1速以下(这是没必要的)或定死在固定高速不允许降速(傻瓜才会这样做),EAC的安全模式抓轨速度是跟暴发模式一样的,我这么说,大家一定会反对我,说你这家伙不是在吹牛吗?一比较就知道安全模式慢得多啊。但是大家似乎也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EAC暴发模式是一次性抓轨的,而安全模式是多次性抓轨的,也就是说平均到一次抓轨的速度上,并减去无谓的校验时间,两者其实是完全一样的,而当碟片物理质量较差时,无论是安全还是暴发模式都会对读取进行减速处理的,这也视乎碟片本身因素而定。也就是我们忽略了这一基本事实,才会造成安全模式抓轨比暴发模式慢的错觉。EAC唯一不同的是它内含一个编程人士常用的循环程式,这程式的功能就是对读取的WAV进行校验。也就是说,校验效果决定了安全模式抓轨的实际效果。
4、EAC安全模式一定比暴发模式安全?
如前所述,安全模式对CD光碟的抓轨方式与暴发模式无异,原理是对指定曲目抓取两次以上,若结果不一致则重抓,以取相同的结果.......最多82次。那是不是两次WAV比较结果相同就一定准呢?不一致的结果就一定比一致的结果不准呢?显然不是的,这完全是统计学的一种方法而已,说不定两次结果一致时,抓第三次就又变了,说不定认为结果不准的那次没误码的地方在认为准的那次抓时反有误码了......凡此种种都有可能,这就是抓轨的“奇妙”之处了......不断追求所谓“完美”的行为只能是不断降低其可行性。从统计学上说,可信度是99.3%而已,也说明安全模式也有可能比暴发模式的结果更不准。
5、EAC安全模式对音质改善的可行性分析(未包括暴音因素,暴音因素下述)
前面已阐明,EAC的安全模式并非比被其它软件或其它模式有着更强的“纠错力”,安全模式特有的校验功能才是决定抓取出来的WAV音质的关键。 实验证明,在非安全模式下,包括Nero、CDEX等专业软件绝大情况下抓轨不会产生误码,只有在碟片物理质量恶劣的情况下,如有严重痕划和污损,抓轨才会产生误码,几率接近于EAC的安全模式,而且这类专业刻录软件的误码率都是符合光碟红皮书规定可容忍范围的万份之一左右,那这万份之一的误码率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一首四、五分钟的曲子出错的部分总共为百分之几秒。那误码会不会影响音质呢?如果问大家,EAC抓轨不设偏移会不会影响音质,我想所有对音频知识了解的都会答“不会”,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设偏移只会导致曲子开头或末尾最多几十分之一秒丢失,对音质没影响。但殊不知,用不用安全模式比起设不设偏移对音质更不会有影响,因为如上所述,受误码影响的合计最多只是百分之几秒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又不会象不设偏移那样完全丢失的(“完全丢失”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这部分音质的“全部劣化”),那为什么既然我们认为偏移对音质没影响却反觉得不用安全模式会影响音质呢?这完全是认识上的误区。事实上影响音质的最终是jitter,而不是合理范围内的误码率。今天,我们对jitter暂无力解决,不自觉间只好将目光逃避到了对EAC的安全模式的关注上了,在“数字”上寻求安慰,因为这是我们唯一能依赖的手段,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认识盲点,就是在潜意识中将刻录CD对音质的影响归咎到不用安全模式抓轨上了,而忘了jitter才是祸首。(题外话,我这么说是经常在论坛看到一种现象,一张专辑当初是暴发模式抓的,后来上传者应众要求再上传安全模式抓的轨,结果众人听后大呼“安全模式抓的轨效果就是不同”,而这张专辑实为抓轨质量为100%的全新专辑。如果说从追求“完美”用安全模式抓轨无可厚非,但过态就是认识上的歪曲了)
henge1 发表于 2016-1-8 09:02:07
6、关于EAC对低质量盗版碟片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要将“低质量”的概念具体化,EAC的安全模式只对有磨损、老化这类“受损”的碟片才可能有效,其它如音质、造工的“低质量”,是没有效果的,一次或多次抓取并不会产生误码。这么说来可能太概念化,或许大家自已做个实验就会有很深的体会:将手头上各种各样的盗版碟,包括烂碟逐一分别用安全和暴发模式用同一光驱各抓一次,然后在MS DOS用FC/B命令比较一下两者在数位上的差别就能很直观的理解到的了(个人实验值为相当于安全模式抓轨质量99.7%以下的CD才会产生误码,绝大部分CD都不会这么烂);那对于“受损”CD用EAC的安全模式的是不是显效呢?没错,以理论上的确如此,这也是众多玩家用对EAC趋之若鹫的原因,因为这时在实验上,如果烂得无可复加的碟片(能抓是前提,如果有物理损坏,安全模式也无用武之地)在二进制对比上,EAC的安全模式与暴发模式的确不同。但也要看到,这只是数字上的意义而已,就算安全模式把暴发模式所有的误码都纠正过来,也只是百分秒而已,并不能改变没有现实意义这一点。实际上第一次抓轨无法准确读取的部分又往往是特难抓的,所以到底能纠回来的错误并不会多。我们在用CD机在播放一张音乐CD的时候,CD机就是只对CD进行一次性的读取的,不会是二次或以上,所有纠错与回播效果都表现在这一次的读取,但我们从不会对此有什么意见也不能有什么意见,因为我们知道,这是由CD的读取机理规定的,不能改变。
7、前面所说我明白了,EAC的安全模式虽非有必要,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用吧。
大家不知有没留意EAC官方帮助还有一句话,就是“对于破损严重的CD的暴发模式可能会得到更好抓轨效果”(见附图),这不是与上面所述出现了一个矛盾吗?“物理质量好的碟无需用EAC,物理质量差的碟又不能用,那EAC的生存空间在哪?”。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那这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于物理质量很差的碟片,非安全模式由于碟片对光驱的抓轨要求超越规定的纠错范围,当出错部分是关键量化点,造成数据不能正确衔接,而产生暴音,那用EAC的安全模式抓轨又如何呢?会产生三种情况,一是出现同步错误抓轨无法继续,二是勉强完成抓轨,但也产生暴音,三是勉强完成没有暴音,第一、二情况是可能性绝对大的情况,没有讨论的必要,那第三种情况呢,如果将碟片划伤部分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暴音”那部分作为一部分来看的话,大家别以为此时EAC的多次校验功能可以将误码率很好地控制在红皮书范围内,其实只有极少能,极大部分EAC还是会产生超越红皮书标准的误码率的,这是因为真正决定能否正确纠错的决定因素是光驱的纠错能力,如果对于越烂的碟片,光驱纠错能力又不变的话,安全模式即使有多次抓取和校验,也只能是不断重复读取着错误的音频信号而已,这时如果用EAC的安全模式反会适得其反,就算EAC把暴音解决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纵容质量不合格产品通过质量检查”的行为(而且对这种严重划伤的碟片,EAC不可能解决暴音,或许可以缓解极少不严重的暴音现象,详见下面第8点)。
8、关于EAC对防暴音的可行性分析(很值得关心)
上面已阐明,EAC的真正用处其实不是保证音色不劣化,那EAC的真正功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减少抓轨因碟面过份划伤或腐蚀老化而产生暴音的可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EAC只能改变极少极少的通常是很轻微的暴音现象,当一张CD出现暴音的时候,其划伤程度已是还近乎物理错误,并不是没有ECC校检的CDA纠错机制能解决得了的,安全模式多少次抓轨几乎都没任何作用。当然另一方面,暴音与音色不同,暴音不能简单等同于音色的计量,暴音出现的次数是很重要的,就算是出现一次,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同样EAC的二次抓轨如果“万幸”能减少一次暴音产生的机会,也是意义重大的。从另一方面分析,抓轨时产生暴音的机会远少于用CD机播放产生的机会,因为CD机在播放CD时虽然与抓轨一样是一次性读取的,但前者的纠错态度比后者弱得多,因为前者是定线速读取的,为的是保证在播放的连贯性,所以对可能出错的部位不会停下来认真纠错后再读,而是容错优先地一笔带过,这也就会增大了关键部分无法正确读取而导致暴音产生的机会,但后者则可以减速和延时读取以增大纠错力度,所以对什么碟抓轨时会产生暴音,什么碟不会,我们在脑海里就会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什么时候应该用安全模式,什么时候不必,也就会有一个清楚的轮廊了。
二、关于偏移设置
1、EAC的偏移设置功能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所用光驱的偏移值?
EAC偏移设置有点“专业的级的设置应用在家用级设备”上。一般光驱的偏移值不会超过2000,也就是在抓轨时最多存在的几十分之一秒的误差。但是就算对EAC对光驱进行了偏移校正,也保证不了没误差,因为我们所用的刻录机机械性能实在是太不稳定了,用EAC指定的正版CD测试N张CD出现N个偏移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刻录机本身其实也存在着多个偏移值。
2、EAC的创建偏移测试盘功能可以用任意刻录光驱创建测试CDR并检测出光驱的读偏移?
真正简单易行的检测光驱偏移值是用指定的正版CD。而EAC这个创建偏移值测试盘测出光驱偏移值的前提是在创建偏移值测试盘前先要到EAC的网址上根据自己光驱的型号找到作者已用正版CD测定的偏移,放到读、写偏移中,再创建偏移值测试盘,然后再把这测试盘来测定其它光驱的读偏移值,也就是说EAC这个创建偏移值测试盘功能并不是在未知读写偏移的刻录机上创建的。无数新手在这点上出错,各论坛上已屡见不鲜。
henge1 发表于 2016-1-8 09:02:20
三、关于EAC的刻录功能
1、EAC的刻录性能好?
EAC刻录CD支持写偏移校正,但如前述,这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而且校验的准确性也令人失望。那除去偏移校正,EAC的刻录是不是比其它软件出色呢?很可惜,不是的!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音乐CD的刻录,刻录(cloncd的raw方式除外)其实是PCM WAV——PCM的一个转换过程,因为CD的PCM格式已是一种定性的规范与标准,任何刻录软件都要遵循这一标准规范的,所以将WAV转换成PCM的工作原理、模式与方式也都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哪个软件更成熟一点,对机器的兼容性更好一点罢。而抓轨(PCM——PCM WAV)虽然也是一种定性、规范化的过程,各个软件抓取原理及方式也一样,但情况有些特殊,因为CD碟片的纠错系统不完善,可能会由于碟片存在物理上的瑕疵而导致抓取的音频信号出错。但刻录阶段情况大不一样,因为刻录的对象PCM WAV格式纠错系统已完善,根本不存在物理瑕疵可能导致读取出错的情况,所以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刻录软件上,事实上EAC这软件刻录的确问题多多,特别是lead out无法完成。有人做过比较,EAC刻录出来的盘片,结果发现其边缘没有其他软件刻的清楚,虽然他没将这跟lead out联系在一起,我没有做实验比较过,但我也相信他的比较结论是正确的,因为如果lead out出问题的话,出现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别以为lead out不正常,而CD勉强可以放就可以,这至少是可以影响到CD的保存寿命的。事实上,EAC的作者也没有象我们想像中地推荐EAC用来刻录音乐,它只是一个抓轨的辅助功能而已。
2、EAC刻录出的碟片音质比其它软件佳?
对不起,没证据显示EAC刻出的CD音质佳,反而从另一方面分析,那些认为EAC刻录出来的CD音质比其它软件好也可能要大失所望了。首先说明一个软件刻录出来音质是否好,就要先明白影响刻录CD音质的是什么因素,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jitter了,那影响刻录CD jitter的因素又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受在刻录过程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共同影响了。众所周知,EAC是出了名兼容性不好的了,对大部分大部分的刻录机不兼容,就算对可以勉强兼容的那些刻录机,也是问题多多,例如最明显的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能正常 lead out 了,而这些我们所说到的EAC种种存在的问题也只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如果“肉眼”看不到的呢?几乎可以肯定,就算刻录成功,EAC刻录的稳定性来说的相比Nero等较成熟的刻录软件来说是逊色的,也就是说EAC比较其他成熟的刻录软件来说都可能会产生更多的jitter,从而更容易影响刻录后CD的音质,也有人做过比较,发现EAC刻的盘,刻录痕比其他软件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影响CD播放机对数据的识别力从而在播放时产生更多的Jitter),这也从侧面反映出EAC的刻录问题。
其它:
EAC是一个专业的音频软件?(关于EAC的可行性)
业界没有人认为EAC是专业的音频软件,只是一般音乐发烧友对其推崇而已。虽然EAC的安全模式在理论上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这种效果的现实意义不大,它的偏移设置也被越来越多理性的抓轨者所舍弃,EAC的刻录功能更因本身的缺陷可能会导致反效果。这一切的原因是由于EAC将当前音频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与设置应用到CDROM这些廉价民用抓轨设备时没有进行基本的可行性分析的结果。这也是NERO、EASYCD等公认的专业刻录软件在不断改善其产品性能的同时并不象EAC这样引入安全模式或所谓的偏移设置的原因,因为它们认为EAC的安全模式,特别是偏移设置缺乏可行性,NERO反而以保障CDA红皮书现有纠错机制前提下提高软件的抓轨速度,令其成为领先于EasyCD等的一指标参数。但是,EAC本身不是一个商业软件,也没有商业目的,也就免除了由此可引发的一切法律纠纷的可能。其实,EAC作者在编写这个软件的时候本身或许就没把它当专业软件来看,共享软件也不是,完全是免费的,这就在法律上免除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只是“自己用来玩玩之余再与音乐爱好者一起用用”。于我的理解,他的编写理念应该是这样的:我把所有先进功能放于软件中,到底有多少效果,是否有反效果,对使用的您来说有没有用,这不是我的目的,如果有用的话,令您满意的话,请您寄一张明信片给我,没用的话,请不要告我啊,因为我是不收费的。所以EAC又被戏称为明信片软件(见EAC圣经)。将EAC神圣化的责任不在于EAC作者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很多业界外的音乐发烧友。





Ⅳ.【 C D 刻录 】
目 录 :
--两点注意事项
--FEURIO刻录
--EAC刻录
--ROXIO、NERO
--FOOBAR
--关于DTS刻录
--关于DVD--AUDIO刻录
刻录软件刻,Alcohol 120%,Feurio!,Clonecd,NERO,EAC
我的意见是——
如果你玩HIFI,可以自己探索比较,就象上面那个帖子,但未必能得出一个统一结论。
如果你是普通音乐爱好者,完全没必要为选用什么烧录软件发愁,Feurio!是公认的佼佼者。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不同刻录软件烧出的声音的确会有不同,甚至同一刻录软件采用不同驱动烧出来的声音也不一样。这一点我做过简单的对比,NERO和Feurio!,MMC和SCSI-3驱动,我的MX500和随身听SONI EJ855都能听出区别,而且刻录盘的表面也有会明显区别,后者音轨轨道层次清晰可辨。

刻录之前首先简单讲两点注意事项:
1、刻录盘和刻录速度的选择:
伊美姬人都知道,简单说,刻音乐盘的一条原则就是--低速盘低速刻。推荐使用三菱的深蓝盘,速度1到8速
2、很多朋友图省事,喜欢直接刻APE,建议解压为WAV再刻。
原因之一,APE文件本身也许存在缺陷,刻录的时候刻录软件一样要解压成WAV才能刻录,边解边刻,呵呵,很难让人放心。
原因之二,边解边刻同样可能带来另一个担忧是对刻录品质的影响,这一点也在其他的文章看到过,但是还没有看到有这方面的测试,只是“不无担忧”!——这个帖子讲的都是WAV刻录,请不要问我为什么不讲APE直接刻录的方法。
其他格式比如FLAC,刻录的时候也先解压成WAV。
第一部份:FEURIO刻录
安装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强烈注意一个问题:不要试图破解注册(见图02)
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包括官方的英文用户手册和进来比较流行的一个中文教程,但是都不很满意,有些问题讲得很含糊。
这个部分就分三步讲:设置--刻录操作--疑难探讨
henge1 发表于 2016-1-8 09:02:50
疑 难 探 讨
1、关于偏移(offset)值
我们知道EAC的偏移值设定非常详细,这是EAC的突出特色之一,偏移值在EAC中有读取偏移值、写入偏移值和组合偏移值(具体见本系列帖抓轨部分的EAC驱动器设置),现在网络上提供的驱动器偏移值列表都是读取偏移值,Feurio的设置选项中所能找到的似乎也只能是读取偏移值的设定,这对于刻录并没有什么帮助。
另一方面,现在大家抓轨基本上都没有采用读取偏移值,刻录的时候采用写入偏移值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更何况偏移值并不影响音质,这样说来在刻录中Feurio的偏移值设定基本上没有意义!
2、关于jitter
jitter 不同于offset,后者只在驱动器抓轨和刻录过程中产生,而且不影响音质;而jitter的原因很多,“例如音乐CD的重量与厚度是否均匀影响转动稳定性、反射面的材质、石英震荡的品质、CD转盘到DAC解码器之间的连接线都会造成Jitter”--语出《漫谈数位音乐》,根据这篇文章,在刻录中我们可以通过刻录盘、刻录机以及刻录速度的选择控制jitter,文章同样谈到jitter并不影响刻录数据的正确性,一些刻录软件上的jitter校正并无意义,同样联想到FEURIO的jitter选项………
另外一篇文章“Feurio 烧录经验谈”,这篇文章好多观点我不敢苟同,关于jitter,这篇文章谈到--
“Feurio 这套程式真的可以解决 jitter 问题吗?如果您有具 jitter correction 的光碟机来搭配,笔者可以肯定的说几乎没问题(光碟机拼不过一些高级的转盘,所以只能是‘几乎’)。假使没有呢?它也可以帮助您降低这个问题。您可以在 Feurio 的 Program parameter 里,进行 Test Device(感谢作者!已经改用英文,当初翻译的快累垮了~),然后耐心的看看光碟机的能耐,将它建议的’offset’值,填在‘jittercorrection’ 后面那个 ‘ offset’ 栏位。这样以后当您在复制音乐光碟时,就可以大大降低暴音的机会。”
关于这段话,颇有可笑之处,这个测试我做过,我把这部分的测试内容和结果贴出来,大家看看:
++++++++++++++++++++++++++++++++++++++++++
++ Jitter test
++++++++++++++++++++++++++++++++++++++++++
Feurio! will now "provoke" jitter errors by pausing the read operations from time to time. (As you can read in the online help
under "Jitter", jitter errors will only appear if the computer can't receive the data fast enough.)
Result:
Read operations carried out: 3025
Jitter alerts: 0 (0%)
Jitter errors: 0, average offset: 0 samples, maximum offset: 0
Not reported jitter errors: 0
Not identical data during 0 read operations (0%)
Diagnosis:
Congratulations!
Your device reads the data perfecly and without jitter errors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测试的原理是通过反复的读取操作(3025次)来“刺激”,看是否会发生jitter 错误,测试结果是:你的驱动器能够完美的读取数据,而没有jitter errors 。
可见,这个测试根本就是驱动器读取方面的,不仅与刻录没有关系,也无法说明Feurio这个软件能够校正jitter errors ,它只是测试驱动器的读取能力。
至于“将它建议的‘offset’值,填在‘jitter correction’ 后面那个 ‘offset’ 栏位”这句话,更是莫名, offset 和 jitter 是一回事么?‘jitter correction’ 后面哪有‘offset’ 栏位”?


第二部份:EAC刻录
看到很多文章都不推荐用EAC刻录,也有朋友反映飞盘率较高,这个就不好说了,个人觉得解决兼容行问题后EAC的刻录还是不错的,值得一提的是EAC对部分刻录机特别是康宝的支持的确很差。
建议先装ASPI驱动,抓轨部分有提到,这里再重复一下:
1、下载了最新的aspi驱动程序adaptec-aspi_471,
2、解压后可以先运行aspichk,检查aspi驱动程序安装情况(如下图),如未安装则继续
3、运行aspinst 安装(注意,不是运行install 那个文件),安装成功后点“Reboot”重启。
4、再运行aspichk检查,显示已安装ASPI驱动。
5、这时,在C:\WINDOWS\system32下有一个wnaspi32.dll文件,这就是ADAPTEC为WIN2000(包括XP)开发的新的ASPI驱动,它和NERO的ASPI驱动大小明显不同。
把这个文件拷贝到EAC的路径下,这一步很重要。
5、再启动EAC,发现EAC已经自动选择合适的ASPI驱动接口(一般是外部接口),而且能够识别你的光驱。
言归正传,如图,点“工具”--“刻录CD-R(W)”,进入“CD布局编辑器”,注意这里使用的CD-R驱动器应该就是你的刻录机。首先我们要进行一些驱动器设置,点击“选项”,我们将进入之前我们设置过的“驱动器选项”。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工作:
一是确定写入偏移值,这在前面抓轨篇中已经讲到,这里不再重复。
二是检测刻录机特性,包括两项指标:UPC/ISRC和CD-Text写入。
现在放一张空白CD到刻录机,点击“检测驱动器特性”,EAC将分两次进行模拟刻录分别检测这两个测试项目(需要一点点时间,呵呵),完成后点应用即可。
OK,现在开始刻录,如图,载入CUE,这是关键一步,新手经常发现在这一步出错,好在EAC的检查非常仔细,会明确告诉你错误出在什么地方,哪一行,可以很方便地对CUE进行编辑和修正.
关于CUE的话题我们将专门介绍,此处略过。
CD-R(C)选项中可以浏览光盘信息,点刻录,选择刻录速度,如果不想以后再添加音轨最好封闭光盘,写入测试就是模拟刻录,如果你有大把时间和耐心又怕飞盘那就测试一下吧。
第三部份:ROXIO刻录
这个软件可能知道的人不多,论坛上前段时间有朋友推荐的,用了一下,感觉不错,稳定性超强,两个缺点:
一是个头太大,
二是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如何同它来进行多重区段刻录 (也就是多次记录光盘)。
刻录方面很简单,和NERO差不多,操作也很方便,刻录单个的WAV文件,先选择左边的刻录类型”audio cd”,然后把要刻的WAV文件直接拖放到右下角的窗口即可,刻录CUE,点“Burn From Disc Image File”(从镜像文件刻录)。
第四部份:NERO刻录
不推荐用这个刻录音乐光盘,为什么?呵呵,我也不知道,大家都这么说。
1、关于“光盘一次刻录”和“光盘一次刻录96”的区别———sjsss兄的解释原文如下(稍有修改):
简单的说,在EAC里其实我们可以忽略这个选项的,但如果刻录数据光盘光盘的时候会用到。
“光盘一次刻录”和“光盘一次刻录96”的区别在于字符集,在“光盘一次刻录96”也就是ISO 9660标准里,最大支持8层以上的文件夹,和大于225个字符,但在DOS和Windows3.1x是无法读取的,比如你刻的数据CD里边有中文的话,就一定要选光盘一次刻录96,否则你刻出来的中文是无法正确显示的。
而且在NERO里还会多出一个选项就是轨道一次刻录,这个选项是在刻录重区段的的刻录方式。用这种方式可以在CD-R上注意不是CD-RW哦,分次刻录,缺点就是比较不稳定,而且要比前两个方式在刻录容量上有减少。
2、还有一个问题刚刚才注意到:“确定最大速度”和“写入速度”这两项之间有何关系?
写入速度我们都知道,但是这里“确定最大速度”这个选项让人感到有点困惑。
第六部份:FOOBAR刻录
操作更方便,注意选定CUE的全部曲目,点右键就会看到刻录选项
第二部份:EAC刻录
看到很多文章都不推荐用EAC刻录,也有朋友反映飞盘率较高,这个就不好说了,个人觉得解决兼容行问题后EAC的刻录还是不错的,值得一提的是EAC对部分刻录机特别是康宝的支持的确很差。
建议先装ASPI驱动,抓轨部分有提到,这里再重复一下:
1、下载了最新的aspi驱动程序adaptec-aspi_471a2,
2、解压后可以先运行aspichk,检查aspi驱动程序安装情况(如下图),如未安装则继续
3、运行aspinst 安装(注意,不是运行install 那个文件),安装成功后点“Reboot”重启。
4、再运行aspichk检查,显示已安装ASPI驱动。
5、这时,在C:\WINDOWS\system32下有一个wnaspi32.dll文件,这就是ADAPTEC为WIN2000(包括XP)开发的新的ASPI驱动,它和NERO的ASPI驱动大小明显不同。
把这个文件拷贝到EAC的路径下,这一步很重要。
5、再启动EAC,发现EAC已经自动选择合适的ASPI驱动接口(一般是外部接口),而且能够识别你的光驱。
言归正传,如图,点“工具”--“刻录CD-R(W)”,进入“CD布局编辑器”,注意这里使用的CD-R驱动器应该就是你的刻录机。首先我们要进行一些驱动器设置,点击“选项”,我们将进入之前我们设置过的“驱动器选项”。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工作:
一是确定写入偏移值,这在前面抓轨篇中已经讲到,这里不再重复。
二是检测刻录机特性,包括两项指标:UPC/ISRC和CD-Text写入。
现在放一张空白CD到刻录机,点击“检测驱动器特性”,EAC将分两次进行模拟刻录分别检测这两个测试项目(需要一点点时间,呵呵),完成后点应用即可。
OK,现在开始刻录,如图,载入CUE,这是关键一步,新手经常发现在这一步出错,好在EAC的检查非常仔细,会明确告诉你错误出在什么地方,哪一行,可以很方便地对CUE进行编辑和修正.
关于CUE的话题我们将专门介绍,此处略过。
CD-R(C)选项中可以浏览光盘信息,点刻录,选择刻录速度,如果不想以后再添加音轨最好封闭光盘,写入测试就是模拟刻录,如果你有大把时间和耐心又怕飞盘那就测试一下吧。
第三部份:ROXIO刻录
这个软件可能知道的人不多,论坛上前段时间有朋友推荐的,用了一下,感觉不错,稳定性超强,两个缺点:
一是个头太大,
二是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如何同它来进行多重区段刻录 (也就是多次记录光盘)。
刻录方面很简单,和NERO差不多,操作也很方便,刻录单个的WAV文件,先选择左边的刻录类型”audio cd”,然后把要刻的WAV文件直接拖放到右下角的窗口即可,刻录CUE,点“Burn From Disc Image File”(从镜像文件刻录)。
第四部份:NERO刻录
不推荐用这个刻录音乐光盘,为什么?呵呵,我也不知道,大家都这么说。
1、关于“光盘一次刻录”和“光盘一次刻录96”的区别———sjsss兄的解释原文如下(稍有修改):
简单的说,在EAC里其实我们可以忽略这个选项的,但如果刻录数据光盘光盘的时候会用到。
“光盘一次刻录”和“光盘一次刻录96”的区别在于字符集,在“光盘一次刻录96”也就是ISO 9660标准里,最大支持8层以上的文件夹,和大于225个字符,但在DOS和Windows3.1x是无法读取的,比如你刻的数据CD里边有中文的话,就一定要选光盘一次刻录96,否则你刻出来的中文是无法正确显示的。
而且在NERO里还会多出一个选项就是轨道一次刻录,这个选项是在刻录重区段的的刻录方式。用这种方式可以在CD-R上注意不是CD-RW哦,分次刻录,缺点就是比较不稳定,而且要比前两个方式在刻录容量上有减少。
2、还有一个问题刚刚才注意到:“确定最大速度”和“写入速度”这两项之间有何关系?
写入速度我们都知道,但是这里“确定最大速度”这个选项让人感到有点困惑。
第六部份:FOOBAR刻录
操作更方便,注意选定CUE的全部曲目,点右键就会看到刻录选项
henge1 发表于 2016-1-8 09:03:16
注意:
1、安装的时候把组件都选上
2、由于它是调用NERO进行刻录,所以你还得先装上NERO才行
关于DTS-CD,抓轨刻录和刻普通CD并无区别。
播放的话,当然需要DVD设备,电脑上需要DVD光驱,软件方面可以使用WINDVD,或者给Foobar装DTS插件。
注意 DVD-Audio 和 Audio DVD是不一样的,简单讲前者只能存放十来首歌曲,后者就……HOHO
DVD-Audio :
DVD-Audio是以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用途光盘)作为储存介质的新音乐媒体,于1999年3月出台。采样方式为LPCM(Linear Pulse Code Modulation,线性脉冲编码调制),可选择采用MLP(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无损压缩音频)技术减少庞大的信息容量。
DVD-Audio的采样率有44.1KHz、48KHz、88.2KHz、96KHz、176.4KHz和192KHz等,可以16Bit、20Bit、24Bit精度量化,使用立体声录制时最大信息流量可达192KHz、24Bit,当采用5.1声道录制时最大采样率可达96KHz。DVD-Audio如此高的采样率最大的好处在于不需要繁复的超采样运算就可以得到正确的音乐信号波形,另一个好处是减少Jitter对音质的影响。DVD-Audio碟片目前的价位大概也在数百元左右。
DVD-Audio 目前还比较少见,不过已经看到论坛有朋友在上传光盘镜像,播放需要WinDVD等支持DVD AUDIO的播放器,刻录的话直接倒入镜像刻就可以。
关于 Audio DVD 的制作这里引用会员touda 的帖子:
Audio DVD Creator V1.9简体中文注册版
此软件是由DVD Region Free,DVDFab作者fengtao所研发出来的新软件
主要能将数张音乐CD和大量MP3烧录至DVD里,然后在DVD Player里播放
更新日期: 01/05/2005
最近版本: 1.9.0.0
操作系统: Windows XP/2000/Me/98/95/NT
语言界面: 多国语言
档案容量: 3.3 M
购买金额: 美金 39.95 元
试用限制: 30 天
原创公司: Goland Tech Ltd.
1.9.0.0 (01/05/2005)
Fixed: Freeze when jump to next title menu in some DVD players.
Fixed: Not showing menus in some DVD players.
Fixed: Burning problem using Nero.
Update: New menu structure of Audio DVD. The new structure should be able to provide better compatibility on different DVD players.
Update: DirectSound or WaveOut method for Preview output.
Update: The maximum play time of a DVD title is extended to 12 hours 60 minutes!
Update: VSO burning engine.
Update: Import non-standard m3u playlist created by Apollo mp3 player.
■Audio DVD Creator 做出超大容量的DVD音乐光盘■
你家的 DVD 播放器都拿来做些什么呢?平常偶尔看看电影?你有没有想过它也可以拿来播放美妙的音乐呢?Audio DVD Creator 是一个能将既有的音乐档案转换成 DVD 激光视盘格式的软件,你只要提供音乐档案给它,你就能得到一片能在标准 DVD 播放机聆听的光盘。
现在 DVD 烧录机的价格已经相当平易近人了,不过它除了数据除存量大之外,还可以拿来作什么呢?其中一个答案相当的有意思,它可以用来制作超长时间的音乐光盘!透过 Audio DVD Creator 软件的协助,你可以将自己喜爱的歌曲通通放在一片 DVD 光盘中,而且用一般的 DVD 播放机进行播放。
一张 DVD 光盘的容量约为传统 CD-ROM 的五到六倍,而这正是 Audio DVD Creator 标准的音乐容量。你可以将自有的音乐透过 Audio DVD Creator 转为标准 DVD 激光视盘格式,由 Audio DVD Creator 软件所制作出来的音乐光盘完全符合 DVD 规范,而且由于这是一张纯音乐的光盘,因此在 DVD 光盘片上还有许多的数据空间没有被使用。若你以 AC3 192kbps 格式来储存音乐档案,那么单一片 DVD 就可以提供将近 45 个小时的聆听体验!这么大的音乐容量,该放些什么歌曲进去就值得你好好思考了。
Audio DVD Creator 软件并非是单纯的转文件软件,它本身也内建了光盘烧录功能,因此你并不需要将 Audio DVD Creator 所产生的档案再交由第三者软件处理。另外,如果你有 AC-3 格式的 5.1 声道光盘或档案,Audio DVD Creator 还能直接截取这些声音档案并转存到空白 DVD 光盘中,让你能建立自己的 DVD 音乐合辑。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本软件所指的 Audio DVD 指的仍是一般的 DVD,而非专供音乐使用的 DVD-Audio 光盘,这两者虽然名称类似但两者完全不兼容,也无法互换使用喔!

Ⅵ.【 CUE 应用】
本篇包含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CUE文件综述
第二部分:CUE文件的生成及APE切割
软件1--用EAC生成CUE并切割
软件2--用 Nero Wave Editor 生成CUE
软件3--用 CD Wave Editor 生成CUE
软件4:CuteAPE及其他
第三部分:合并分散的APE文件并生成新的CUE
第四部分:刻录中的CUE应用
一、关于刻录过程中的CUE错误
二、巧用CUE刻录多个文件
henge1 发表于 2016-1-8 09:03:33
第一部分:CUE文件综述
我们知道,抓取音轨后会生成两个文件:
一个是相当于音乐光盘镜像的WAV文件,后缀(扩展名)是.WAV
一个是 EAC 为你生成的 CUE 文件(cuesheet),它是光盘映像(镜像)辅助文件或称标记文件,按照文本文件格式编制。在播放和刻录的时候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播放的时候它能够帮助你实现自由选曲,在刻录中,它可以指挥刻录软件刻什么格式,刻录那些内容,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附加什么信息等。有了cue文件,既可以减少刻录的准备工作以提高刻录效率,又可以保证刻录的准确性。
CUE 表记录了抓取的音轨名称、WAV 文件位置及音轨间隙等信息供刻录程序使用。
在CUE文件上点击右键,选择打开方式为记事本,可以看到CUE文件的具体信息,并进行编辑。
下面详细解释一下:
第一行是:CATALOG 0028946218624
这个CATALOG是一个媒体编目码(Media Catalog Number),必须是13位阿拉伯数字,一般与唱片的UPC(商品条形码)相对应。比如这张片子的UPC码就是:0028946218624。两张不同唱片的CATALOG码是绝不会重复的。这一行是可选的,没有也可以。
第二行是:PERFORMER "Mozart"
这个PERFORMER是指整个唱片的表演家的名字。必须用双引号括起来。这一行也是可选的。
第三行是:TITLE "Les grandes sonates pour violon, vol.1"
TITLE是指唱片的名字。必须用双引号括起来。这一行也是可选的。
第四行是:FILE “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_谢霖 4CD-1.ape” WAVE
FILE就是你要刻录的光盘映像文件了。WAVE表示该文件是音频文件。
文件的路径可以是绝对路径,如:“I:\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_谢霖 4CD-1.ape”。
也可以是相对路径,如:“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_谢霖 4CD-1.ape”。
注意,如果使用相对路径,则CUE文件和APE必须在同一路径下,否则播放或刻录的时候CUE无法定齤位APE/WAV文件。
第五行是:TRACK 01 AUDIO
这一行很关键,它表示当前刻录那个光轨、光轨的类型。这里表示是第一个光轨,AUDIO表示光轨的类型是音频。
当中这个数字必须是从01开始的2位阿拉伯数字,升序排列,绝不可以跳跃、空缺或重复,一定是:01、02、03、04…这样下去,直到结束。
第六、七行
指该曲目的表演家、曲目的名字,这两行都是可选的,也可以只有其中的一个。
第八行:INDEX 01 00:00:00
这行表示光轨中段落的索引号。其中INDEX 00一般表示该光轨开始时的间歇(留一段空白),而INDEX 01则表示音乐开始了,多段的索引:01、02、03等用得比较少,一般表示交响乐中的段落等。大部分CD播放机有INDEX显示功能,能在播放时显示INDEX号码。如果这段音乐有INDEX 00,那么大部分CD机在选曲时将会自动跳跃到INDEX 01处进行播放,而在顺序播放时,会从INDEX 00处开始,以保持曲间的间隙,这时候,CD机的时间显示为负数。
INDEX 01是必需的,而INDEX 00等都是可选的。索引号后面用冒号分开的数字,表示该索引开始的时间。第一段是分钟,第二段是秒,第三段是帧数(frame)。一秒钟的音乐包含75个帧,数字从零开始,到74为止。
注意:这个时间是相对于整个映像文件的绝对值
其他cue的指令介绍
在音乐映像的cue文件中,还可能遇到以下几种指令,这些指令都是可选的。
ISRC指令:
如:ISRC CNF120233501,这是ISRC码的一种缩写。由5个字符加7个阿拉伯数字构成,ISRC(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 number)是国际标准编码,由国家码、出版者码、录制年码、记录码和记录项码5部分构成。每个专辑的ISRC码也是绝不重复的。以上例子是中国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的流淌的歌声“真情依旧”第八集,其ISRC码为:CN-F12-02-355-00/A.J6,其中的第一曲。
FLAGS指令:
是声轨的标志,用来表示数字复制保护和声轨类型等信息。。比如:FLAGS DCP 4CH PRE SCMS。这里,DCP(Digital-Copy-Permitted)=数字复制许可,4CH=4通道,PRE(PRE-emphasis)=预加重,SCMS(Serial-Copy-Management-System)=连续复制管理系统。FLAGS指令比较罕见。
REM指令:
给cue文件阅读者看的注释,作用是方便阅读cue文件,并无具体操作。
CDTEXTFILE指令:
如:CDTEXTFILE "Live.cdt",这表示将Live.cdt这个CD-TEXT信息文件的内容刻录到片子上去。这里的.cdt文件包含了所有的PERFORMER、TITLE等内容,而且支持8种语言。.cdt文件可以用专门的软件进行编辑。不过EAC等一些软件不可使用该指令。
cue文件中的PERFORMER、TITLE也是CD-TEXT的一种。在具有“CD-TEXT”标志的CD播放设备上,可以显示该文本。例如ARCAM的CD65-TEXT,可以在播放时滚动显示出该信息。当然,用支持CD-TEXT的电脑软件播放或抓轨时,该信息也会被显示或利用。不过,要刻录这个内容,必须您的刻录设备支持CD-TEXT功能,而且在刻录软件中打开了CD-TEXT选项。
注意事项
cue文件必须为ansi字符格式,不能使用unicode、UTF-8等字符格式,否则会出错。如果需要输入其他特定字符的CD-TEXT内容,就要用使用.cdt文件。但由于大部分播放设备是只支持英语的,故一般不建议使用中文或其他文字。
图解说明.cue文件与映像文件相对关系:
第二部分:CUE文件的生成及APE切割
henge1 发表于 2016-1-8 09:03:48
第二部分:CUE文件的生成及APE切割
一、如果你手头有相应的CD碟片
呵呵,这个简单啦,用EAC很快就搞定了,不需要你抓轨。
1、把CD放进光驱
2、打开EAC
3、按F4,或者点击“操作”--“检测间隙”,
4、检测完毕,点击“操作”--“创建CUE目录文件”--“单个WAV文件”
二、如果你没有CD,只有APE或者WAV文件,那也简单,有很多软件都可以助你达成心愿,下面就做些简单介绍
软件1--用EAC生成CUE并切割
1、如果手头是APE,先解压成WAV,
2、打开EAC,点击“工具”--“处理WAV文件”
3、处理完毕后出现EAC的WAV编辑器,点击“CUE目录文件”--“生成CUE目录文件”(如果这个选项是灰色的,那就先在图中红色框框里面点一下),然后再点“保存CUE目录文件”,OK!
软件2--用 Nero Wave Editor 切割APE
最大的好处是能够直接切割APE,而不必先转成WAV,此外,还能够很方便地对音乐格式进行就地转换,功能强悍!
现简单编辑整理如下:
Nero Wave Editor 的插件是和Nero共享的,也就是说,你只要有Nero的ape插件就能直 接用Nero Wave Editor 进行ape编辑。
1、打开Nero Wave Editor ,它会自动检查插件,单击“文件”--“打开”,找到你要切割的APE。
2、点击“编辑”--“暂停检测”,在出来的对话框中选“插入轨道分割”,然后确定。完成后就可以看见图中有音轨显示了,但是不知道如何保存为CUE文件。
3、点击“编辑”--“轨道保存为文件”,这时会出来一个框框问你保存为什么格式,APE?WAV?还是MP3?,呵呵,它都可以帮你一次搞定!
软件3--用 CD Wave Editor 生成CUE
CD Wave Editor 1.93 Final 最终正式版
http://www.homepages.hetnet.nl/~mjm...ve/cdwav193.exe
注册机
http://ww1.kendis-net.com/superdown...DWaveEditor.rar
1、对于像The Corrs Live In Dublin 或者像The Corrs - Unplugged这一类音乐会性质的音乐文件,因为曲目间的间隙不太明显,故采取下面的方法:
(1)安装好了之后,添加你要分割的文件!支持FLAC,WAV,OGG,MP3格式!
这时候,软件的主界面显示出该文件的波谱图,分为两部分,上边是全局情况。从该软件的图上你可以大概看出歌曲的分布情况!
(2)播放,估计一般一首歌曲大概3~4分钟,从图上你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歌曲的结束点!用鼠标拖动进度条到该点!点击Split键!
(3)依次将你所希望的歌曲挑出来!
(4)Ctrl+S,保存!
如果生成的CUE不准确,可以尝试一下方法:(tulipa 同学的提供的经验)
“cd wave editer 精准分割的定齤位点
间隙建议值从 128 为基准点,若有误差再慢慢向上微调
直到没有出现几秒钟曲目的错误,就差不多成功了”
2.、对于一般的音乐CD,则可以用下述方法解决:
在CD Wave Editor主界面中 用Ctrl + Shift + A打开 "Aoto Split"界面,点Save cue sheet,这样,她就可以自动生成CUE文件,保存!!!
第三部分:合并分散的APE文件并生成新的CUE
相信很多WAV编辑软件都有这个功能,具体操作应该差别不大,我对EAC的编辑器熟悉一些,就单讲EAC的吧,朋友们可以看看自己惯用的编辑器有无此功能,也许你很多好用的功能都没有发现呢。如果需要,我们以后再补充。
简单说一下原理,把你要拼合的文件放在一起(EAC这个编辑器只能处理WAV文件,如果是其它格式就得先转化一下),跟前面一样,点“工具”--“处理WAV文件”,这是出现音效处理窗口,打开你一个WAV文件之后,看图,有个“追加文件”,呵呵,点吧,把你要拼合的文件都加进去就可以了,然后试听一下,主要是看看文件之间的间隙,没有的就添加间隙,多了可以选定删除。
完成之后生成新的CUE文件,呵呵,这个前面已经讲了,只是,CUE文件的曲目需要你自己动手编辑了。
第四部分:刻录中的CUE应用
一、关于刻录过程中的CUE错误
刻录出错,问题无非出在两个方面:APE、CUE
强烈建议全部解压成WAV再刻,尽管你下载的APE出错几率较小,但是即使在能够正常播放的情况下,你也不知道你的APE是否完好。并且目前的猴子版本众多,相互之间兼容又不好,边解边刻很难令人放心。另外,边解边刻对刻录品质的也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关于CUE错误,如果不是用EAC刻录,那么最好在刻录之前,先用EAC的刻录功能载入CUE检验一下,因为EAC对CUE的检验是非常细致的,可以帮助你准确找到CUE中的错误!
CUE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件名错误,找不到文件
错误提示一般是第三行出错,如图,检查文件名是否一致。
2、文件类型错误
这个也说得比较多,主要就是文件名后缀,既然用WAV刻,那后缀当然用WAV;
3、提示某一段内容过长
这个是因为CUE中某一行的引号掉了,补上即可;
4、时序错误,时间必须按照升序排列
这个错误出现的比较少,稍微改改就可以了,这时候需要借助FOOBAR播放来确定时间,看下面的时间显示,捕捉音轨结束的时间点和下一音轨开始的时间点,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记录结果修正你的CUE文件,再载入CUE播放,校验是否有误差,再进行调整,直到吻合!
二、巧用CUE刻录多个文件
1、如果手头有两个APE文件,一个41分钟,一个35分钟,怎么办?刻两张碟还是把它们可在一张碟上?呵呵,来吧,改改CUE文件就可以把它们合并在一张盘上。
下面举个例子,手头一张卡萨德苏斯的莫扎特钢协,还有一张ERA,播放时间加起来不到80分钟,看来可以刻到一起,怎做呢?两个步骤:
首先把这两个文件的WAV和APE都放在同一文件夹,(不在一起也没关系,在第三行的FILE项里面指出路径也可以,)
然后如图,看你想怎么刻,我是把钢协放在前面,ERA放在后面,那我就把ERA的CUE全部复制,粘贴到钢协的CUE后面,然后改一改音轨序号,保存关闭,然后载入刻录。
2、一个APE或者WAV镜像外加数个单曲
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不改CUE,用EAC直接添加,呵呵,知道EAC的的方便了吧--图2中上半部分
第二是在CUE后面追加单曲,如图2下半部分的例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软硬产品代理咨询服务:声卡:雅马哈UR22C、罗兰声卡、福克斯特、艾肯、阿波罗 、M-audio 、普瑞声纳 、福克斯特、 达思冠系列 音箱:吸顶NS-IW560C、吸顶NS-IW660 、NS-AW350、低音NS-SW050、低音NS-SW100;JBL 吸顶8124、CSS-8006BM;香蕉猴 gibbon系列;普瑞声纳E5XT、E4.5、 E3.5BT 有线话筒:舒尔PGA27、PGA48、MV51、mv88、mv88+、SM27 ;森海E945 、MK4、E835S;舒伯乐top248s;罗德NT1-A、VIDEOMIC、VIDEOMIC GO、VideoMicro、VideoMic NTG 无线领夹麦克风:罗德 wireless go II 一拖一、一拖二;猛犸lark150 耳机:森海HD300 pro、美奇 CR-Buds 、索尼7506、爱科技K240S、K240 MKII、K271 MKII、K52、K72、K92、先锋、飞利浦 1:飞利浦会务通/会议摄像头/全向麦克风/执法仪/录音笔 2:洋铭便携式移动演播室 / 切换台 / 摄控一体摄像机 / 虚拟演播室 / 微金课教室 / 色键器 3:逻兰音视频切换台 / 声卡 / 电子鼓 /电钢琴 /耳机 4:Blackmagic专业摄影机 /调色台 / 切换台/ 广播级转换器 / 监视器 / 采集卡 5:索尼专业摄像机/佳能专业摄像机/松下专业摄像机/ insta360专业摄像机 6:话筒:铁三角/ 舒尔/ 森海塞尔 / AKG / RODE/ BBS 7:音响:YAMAHA/ 声艺 / 皇冠 /JBL / 真力/咪宝/BOSE /美奇 8:声卡:RME/羚羊/IXI /艾肯/PreSonus普瑞声纳/Focusrite福克斯特/YAMAHA/雅马哈/ickb 9:耳机:铁三角/beyerdynamic拜亚动力/AKG爱科技/索尼/RunningMan/美技 10:思锐三脚架 /防潮箱 /米泊三脚架/意美捷三脚架/曼富图三脚架 11:XSW系列,300.500代理商,EWD数字系列代理,6000.9000定制产品,还包销了全国三个型号:XSW1-825,EW100 G4-945,EWD- kk 205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音频应用 (鄂ICP备13005321号-1)

Powered by Audio app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